制霸好莱坞_分卷阅读_222
“还有谁能值得信任呢?我知道你一路远来肯定风尘仆仆、满腹牢骚,只想把这事儿快点了结……”
又是闪回画面,绿叶logo,几张报纸,黑体大写字母写着标题:‘患者诉u/north化学品公司,旷日持久的诉讼何时是尽头。’在标题栏下,刚才的照片赫然在目,但已经有些模糊。
这段作为开场的独白颠三倒四,没什么逻辑,可以很轻松地听出来,说话的人精神状态可能有一定问题,并不是那么的稳定和清醒,他喋喋不休地描述着自己的某次顿悟,在人行道上忽然发现自己是肯纳、巴赫和莱迪恩这家律师事务所的‘排泄物’,是他们的有毒物质之一,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帮助大公司继续祸害人类文明,就像是除草剂、重金属物质——而随着他的话语,许多画面不断地闪现出来,律师事务所的名字出现在报纸标题里,受害人的照片,当他说到除草剂时,‘除草剂致癌’的标题也恰到好处地在报纸上闪现,而敏锐的影评人已经从他的话和画面中拼凑出了整个背景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个律师应该是肯纳、巴赫和莱迪恩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正为u/north这个有权有势的业内大公司代理打官司,应付因为除草剂致癌而来的旷日持久诉讼战,而他本来就有精神病史,被这个任务压得有点复发了,迈克尔.克莱顿正要出发去为他收拾烂摊子。
虽然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在持续不断的痛苦手术中,罗杰.艾伯特的身体也变得十分虚弱,但他的头脑反而因此更为清醒空灵,除了这些表面的信息以外,他还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了潜在的表现手法:随着时间的过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的篇幅越来越小。很明显,有那么一度,媒体已经不是那么关注这宗案件了。
“我对我自己说,‘这种强烈的感觉就像是我今天见识到的那些东西一样,但它必须等待,它必须经受时间的考验,它必须等待它的时刻到来。而我相信,时机已至,就是今天——’”
背景音乐逐渐加强,一副‘现在’的画面已经渐渐地出现在了人们眼中,一个实习生悠然自得地拿去了一叠文件,推着小推车走向了灯火通明的会议室,旁白也越来越激动,当音乐达到□时,猛地一个闪回,一张照片出现在了屏幕中:发白的、陌生的胖脸上,双眼紧闭,照片的背景可以看到停尸台和一些解剖工具。影评人不费吹灰之力地就理解了这个镜头的寓意:在影片一开场,旁白人就已经死了,或者说在影片中的某一个节点他肯定会死,他的死也许就是情节的关键。
“诉讼、大公司、致癌。”罗杰在手头的小纸片上草草地写了起来,“富有激情的开场,和《谍影重重》的风格有些不同,但本质还是一致。”
这是他的一种习惯,凡是在这个放映室里看艺术片,罗杰总是会随手写着这些思路,毕竟艺术片和商业片不同,集中导演、编剧智慧的点会有很多,光靠脑子记那就太累了。
有过这些铺垫,当会议室里,一个律师把手机交给西德尼.波拉克,告诉他这是记者电话,记者想要知道案子的最新进展时,影评人并没有一点理解上的困难,反而是纷纷敏锐地意识到,事情肯定在那通电话留言以后出了变化,否则记者不会忽然间又盯上了这个案子,他们的兴趣本来已经渐渐消失了。
草率地应付了这通电话以后,西德尼气场十足地扫视了一下会议室,“该死的,凯伦.克劳德去哪了?”
镜头流畅地切换到了洗手间里,刻画着u/north字样的公文包被摆在洗手台上,暗示了女主人的身份,水龙头没关,凯伦的状态看来并不是很好,而接下来的一个俯拍镜头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上到下,从头顶开始,带了褐色的发根,没有光泽的蓬乱金发——染的,发根揭露了这一点,而且主人的状态看来并不是特别好。
一只手动了,凯伦伸出手拨开了遮住脸庞的发丝,她乏力地抽了一口气,睫毛闪了一闪,无神地看了镜头一眼,又合拢了。
不论是因为抬手而暴露的腋下汗痕,还是她稀少却又真实细腻的表情,都是把信息如同一桶水一样地扑向了观众:凯伦看起来似乎有点年纪了,起码不是20多岁的青春少女,她的年龄感不强,没有年轻人画老妆的违和感——但看来毫无朝气,事实上,凯伦看来衰弱、绝望,濒临崩溃,她的气场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丝毫也不做作,仿佛是在转瞬之间就把观众拉入了戏里,不由自主地揣摩起了这个人物。她为什么这么衰弱?她们要输了官司吗?凯伦在u/north是什么职位,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接下来她会崩溃吗?
罗杰.艾伯特也是这么想的,他的呼吸声要比平时缓慢,注意力极为集中,衬衫下,皮肤上站起了鸡皮疙瘩,一种从业多年培养出的直觉电光火石地划过脑海,这种战栗感他很熟悉,也非常喜欢:这是看到好片,遇到好表演时罗杰所特有的一种反应。
足足慢了一秒多,思绪才跟上了直觉,罗杰眯起眼,有些震骇地意识到:凯伦.克劳德——凯伦.克劳德,就是珍妮弗.杰弗森!
珍妮弗没有毁容出演,她应该也是带了妆的,并不像是《prada》一开始的素颜,可以说她的脸并不难看,要说是美貌也未为不可,但任何一个注视凯伦的人都不会注意到她的美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绝望,是对于她状态的好奇,是——
罗杰又一次地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有时候你就是会遇到这个问题,人类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些最天才的表演,他们在这门艺术中表现出的精妙天赋,那种富有诗意的演绎方式……这是一种你只能用诗意去赞颂的感动,如果单单是莫妮卡.贝鲁奇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展现出的肉.体之美,那也许还能付诸笔端,但这种平凡普通的角色,这种抑郁深邃的情感——罗杰不知该怎么说了,凯伦一句话也没说,但她传递出的是无言的呐喊,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绝望的注脚,你既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看电影,也不会意识到扮演她的人是哪个大明星,你注意到的只是凯伦,只有凯伦,在所有的绝望之中,还有一种异样的紧绷感拉扯着你的注意力,吸引着你的心跳,让你根本不会对长久的静默长镜头感到乏味,凯伦还一句话都没有说,但她的表演似乎已经完全说明了一切。
凯伦注意到了自己衬衫上的一团糟,她用手搓了搓汗湿的腋下,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四周:她在寻找香皂,她在寻找一个体面出场的方法,她想要掩饰自己的脆弱,然而就在这寻找中,她的眼神重新迷茫了起来,像是又要沉浸回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静静地绝望下去。
门外传来了一些响动,凯伦神情一动,戒备地挺直了肩膀,她像是忽然回到了现实,骤然发出一声长叹——就像是溺水的人死命抽吸一样,让人毛骨悚然,随后,她抽出一叠纸巾,开始死命擦拭着腋下的汗水。
镜头转开了,随着粤语的电视声,一间凌乱的华人汽修店兼地下赌场渐渐地清晰了起来,罗杰注意到了丹尼尔的剪影,但他尚未完全投入剧情,而是把握短暂的间场过度期,震骇地想着:“她……又换了一种表演方式?”
“不,不能说又换了。”罗杰随后又否定了自己,“她演技里有一种锋锐的地方,和《prada》一脉相承,在《第五个莎莉》里有几段戏也用到了它,这应该是她本人熟悉、喜爱的一套表演技巧,而且在近几年逐渐成熟起来,有自己的特色,和她的《芝加哥》、《恋恋笔记本》不同,那些表演方式刚出场就很成熟了,但和这一套比,高下显而易见,不是说那种不好,而是和这一种比,不论是洛克希还是艾丽似乎都少了一分感染力——没有那种直击灵魂的力度,对,可以说是少了灵魂!”
而比起《第五个莎莉》时炫技式的演技,凯伦一出场,就用先声夺人的感染力,和不知如何去形容的表达能力镇住了罗杰,几乎是——他估算了一下——最起码20秒的长镜头,动作很小,没有对白,完全的独角戏,但凯伦这个人物已经完全立起来了,甚至是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注意力,让观众脑中凭借已有的信息自行推算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女孩已经退步,《第五个莎莉》就是她的高峰……关于j.j的这些说法完全被这个长镜头击溃了。”罗杰不禁收紧了铅笔,他忽然注意到自己一字未写: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还有书写这回事。“看过凯伦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对于她这样的演员来说,《加勒比海盗》真是让人心痛的浪费,不过,如果有任何人在《加勒比海盗3》之后敢于轻视她的话,凯伦肯定会摔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迈克尔.克莱顿》完全是珍妮弗演技的新高峰,她原本就已经极为优秀了,难以想象,在这部影片里居然还能给我一种‘她开窍了’的感觉……”
及时收束思绪,压下了震骇,罗杰知道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珍妮弗的转变,当务之急是全神贯注地欣赏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他在座位里挪动了一下,抿着嘴感觉着自己的心跳:就像是刚要见到心上人的初恋男孩,他的心完全被喜悦和期待充满,病魔带来的痛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罗杰就像是进入了无病无痛的天堂幻境,精神上巨大的欣喜和满足压制住了所有不适,他屏着呼吸,注视着丹尼尔的轮廓从模糊变成了清晰,注视着他英俊的脸庞上深刻的、沮丧的线条——
仅仅是这么一眼,罗杰就已经完全能够肯定,这绝非是丹尼尔的失手作——事实上,一个欣喜的声音,属于罗杰那早已失去了的健康的躯体,就像是刚遇到电影时那个年轻而活跃的罗杰所发出的声音,正在他的脑海里欣喜地狂叫着,“杰作!杰作!毫无疑问,足以写入电影历史的殿堂级杰作!”
作者有话要说:注:关于罗杰的病情描述,都是真的,他07年一直到去世都不能说话了,但还是一直在坚持观影和写作影评,非常值得敬佩的老爷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辉映
“丹尼尔应该是受到珍妮弗的刺激了,”正当罗杰兴奋得呼吸急促时,德里克也深思地揪起了自己的胡子,轻微的痛感让他的思维更加清晰,“毋庸置疑,他贡献出了比《血色将至》更好的表演,处理这种隐忍的角色正是体验派的专长……”
如果说在一些标志性片段的处理中,表现派恰到好处的言行举止会让他们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话,那么体验派在处理角色内心戏,把观众带入戏中人心理这一点上,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迈克尔.克莱顿》里,丹尼尔更是把自己的这种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于才是一个剪影出镜,镜头的焦点还没有聚集到他身上,他就已经散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阴郁气质:从表面上看,这是个风度翩翩的帅大叔,身穿昂贵贴身的手工剪裁西装,和四周脏乱逼仄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嘴角似乎还噙着一线习惯性的笑容,但,在他亲切的表情中,迈克尔却自然而然地给人以‘心事重重、魂不守舍’的感觉,这种信息精确地传递到了观众心里,没有靠镜头调度的半点帮助,完全是凭借丹尼尔出神入化的演技,如果说刚才凯伦的戏份里,凯伦崩溃得很‘放’,那么这里的迈克尔就崩溃得很‘收’,你可以从他的眼角眉梢看出他的沮丧,并对他沮丧的原因发生浓厚的兴趣,但又理解迈克尔表面上的若无其事,对于他这样的年纪和职业来说,迈克尔肯定是很有城府的。
“我见过你。”有人在牌桌上兴致勃勃地和迈克尔搭话,“我们一起玩过几次——你没认出我吧?从那以后我瘦了不少。”
一段简短的对话,交代了迈克尔之前经营过餐馆的背景。配角的演技也足够精彩,短短几句话间,那种哪壶不开提哪壶,兴致勃勃地扫着别人兴的特征都鲜明地亮了出来,而迈克尔简短的回答,以及表情细微处累积的不快,都是让人感觉到了他现在的不得志——他饰演的迈克尔.克莱顿也处于中年危机之中,这一点影评人都是看出来了,但在这么几句对话里就把迈克尔的心结和心理状态表示得这么丰富,丹尼尔的表演状态显然非常旺盛。
“这一次会是《血色将至》拿到奥提,还是《迈克尔.克莱顿》拿到?”德里克心里一个闪念:《血色将至》里,丹尼尔是演出了一个正常人最终的异化,但《迈克尔.克莱顿》里,他的迈克尔带了小人物的悲哀,这对于他来说是个突破,在这个角色之前,丹尼尔好像很少出演这么贴近生活的角色,他的人物最次也有个才子光环,要不就是大亨,或者是传奇人物。唯一一次饰演平凡人,还是在他的偶像阿瑟.米勒的改编作里,而那部电影并不能说是非常成功。从这点上看,丹尼尔毫无疑问突破了自己,他的迈克尔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德里克能够感觉到,丹尼尔在出演迈克尔的时候状态更佳,那股无形无质的魅力更扣人心弦,他的表演状态似乎在珍妮弗的刺激下又做出突破,往上攀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虽然剧情似乎没什么新意,很难让人燃起兴奋感,但这两人的隽永表演反而因此有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观众细心品味,现在我只希望电影能够配得上这两个演员……”他又开始揪胡子了,“导演会怎么切入这两人的生活呢?”
对于阅片无数的影评人来说,才刚看到了个开头,他们就领会到了导演的意图:《迈克尔.克莱顿》的主旨在片头独白里就说得很清楚了,不论是凯伦的精神崩溃还是迈克尔本人的中年危机,其实都只是花样点缀,本质上来说,这部影片说的是人在公司这个主体中迷茫、痛苦,受到极度压抑,甚至灭绝人性的过程。而不论是u/north还是律师事务所,就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这种现代公司制度的象征。迈克尔和凯伦都会在这种折磨中感受到痛苦,他们面临的选择应该也会有宿命般的对照性,很可能在片尾最后的高chao中,两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但到底是悲剧还是团圆结局,迈克尔的奋斗(因为他是男主角,推测他是选择正面选项的那个)到底是会成功还是失败,这个他们就无法推测了。
看多了电影,这种套路都是能猜出来的,事实上,如果连套路都没有,这部电影肯定是失败作,毕竟电影就是套路的艺术,大部分电影都是在遵循几个套路往前发展。影评人也不会因为猜出了大致的情节走势而对影片本身就反感或者厌倦起来,他们更看重的是,在‘猜到套路’的前提下,电影在起承转合的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铺垫、点题,剧组和演员的技术动作是否到位,能否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至少在开头,《迈克尔.克莱顿》做得还不错,在短暂的凯伦镜头以后,故事回到迈克尔视角,迈克尔收到电话,从赌场离开,到事务所的一位大客户家里为他刚才发生的车祸咨询,并和客户发生冲突,在回家的路上停下车辆,跋涉上山观赏风景,这期间他的车子忽然自行炸毁——这段情节交代了迈克尔的职业背景:为事务所干脏活,处理客户肮脏**的律师,而且目前来看本职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好。而又有一段相当漂亮的长镜头,营造了迈克尔深受触动的场景,他停车上山追寻这幅美景的花面拍得有些魔幻感,光照一反全片低暗的调子,让人难以理解他的动机,甚至难以理解这一段是迈克尔的幻觉还是真实,这也为后文留下伏笔,而车辆炸毁的镜头又明确地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在他的好友之后,迈克尔看来也被列入了灭口的范围,而且,如无意外,这两个人应该都是凯伦出手干掉的。
不论是和客户交涉时隐藏的蔑视、无奈和疲惫,还是凌晨回家时疲惫又漫不经心的表情,还有看到清晨山野美景时深受触动又如梦似幻,仿佛醍醐灌顶,受到救赎的表情……丹尼尔无疑状态正佳,这段戏不像是商业电影那样靠剧情来推动,剧情本身可以说没什么紧张感,全靠丹尼尔的表演在带,而影评人们丝毫没有出戏、厌倦的感觉,反而是被丹尼尔的表演完全带入了戏里,感受到了迈克尔内心世界的丰盛魅力。
“看起来珍妮弗真的把他刺激得完全进入了状态。”德里克泛起了愉快的微笑,“珍妮弗呢?片头的那一段可不要是她的昙花一现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女孩的表演技法实在是太天马行空了,和丹尼尔的一脉相承不同,她好像更为随意,没有自己的体系……”
罗杰并不是唯一一个看出珍妮弗的表演风格不稳定的人,从前珍妮还没那么有名的时候,会留意到这些的人不多,但现在,她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也迎来了世界级的质疑和瞩目,关于她的演技也有不少的探讨文章在网络博客甚至是报纸专栏上发表——像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演技,从成长到成熟是有脉络可循的,怎么找到新方向,怎么一步步地锻炼上来,然而,珍妮弗的表演却似乎是随心所欲,想到一出是一出,她的表演单拎出来看都是天才级别的,演什么像什么,但一旦开始分析表演技巧,任何人都很难找到方向,因为这其中相同的地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的角色个人特质非常少,可以说没有一点珍妮弗自己的烙印,这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的表演技巧没有完全成熟的表示。
“该不会说,她进入成熟期以后,演技会比现在更震撼吧……”一个荒谬的想法浮上了德里克心头,他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让自己再想下去,而是重新专注在了剧情上,惯性地分析起了导演在这个镜头,那个镜头里的用意。
在一开始的倒叙高.潮之后,剧情回到了故事的开头,迈克尔去前妻家里接上自己的小孩,去餐馆处理拍卖事宜,得知自己的财政吃紧,而他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即将面临一次收购合并,人们在谈论着u/north这个案件带来的利润,还有远在威斯康星州处理此事的资深律师阿瑟在几年前的精神崩溃,律所的勾心斗角稍微露出了一些端倪,女律师不怀好意地和同事编排着迈克尔和阿瑟的坏话,但又若无其事地当着迈克尔的面打探律所合并的消息,迈克尔则忙于处理议员和他的脱yi舞女郎……
当迈克尔忙于日常事务时,凯伦也正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导演用了两相对比的手法,拍摄了凯伦在升职采访前的排练过程,在这个对比的细节里,他继续细分镜头进行对比,当凯伦在自己的屋子里时,她像是游魂一样四处飘荡,铁灰色的天空让她的皮肤苍白、老迈,和演员平时光鲜亮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在这一刻,观众们完全忘记了演员的日常,而是全身心地浸透在了凯伦的绝望里,和迈克尔内敛的表达着自己的绝望相映成趣的是,凯伦的绝望犹如潮水,汹涌扑前,侵蚀着她日常生活的边界,在屋内裸.身游走,一边穿衣一边排练演说台词的她,就像是罹患某种强迫症的病人一样,总是在那些含义相似,对外人来说根本毫无区别的词语上徘徊犹豫,不断地改口否定着自己的想法。她和迈克尔都在被自己的工作压迫……到目前为止,导演没有用台词、道具这些外化的线索来表达自己的这个意图,但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平铺直叙,看似寻常的背景交代,却已经是让观众自行想象出了他们的生活中隐藏的诸多矛盾,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所经历过的种种,他们已经发自内心地认可、认同、理解了这两个痛苦的主角。
“这简直……”
阿兰.莫里森说不出话了,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窒息感,还有,就像是当年在舞台下方看着珍妮弗.杰弗森出演的洛克希一样的荒谬感:就像是一个洛克希那样天才的演员不可能毫无前兆地横空出世一样,一个天才女演员也不可能忽然间完全改换演法,贡献出如此成熟的凯伦.克劳德!这……这根本就不合情理!
他倒不是否定天才的存在可能,只是凯伦这个角色的厚度,她表达的这种情绪的真实,这个角色本身的震撼,完全是让阿兰都喘不上气了,但在这种震撼背后,理智还在不断地大声提着问题:这怎么可能呢?表演一定来自现实的积累和提炼,珍妮弗现在表达的是一种完全属于中年人,或者说完全属于阅历丰富人群的情绪,作为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的演员,作为一个25岁就拿到两个奥斯卡的成功者,她怎么可能深刻地感悟到这种情绪?这根本就不合理!
可,合理或不,珍妮弗的表演就在这里,她的凯伦就是如此血淋淋地揭示出了社会通常意义的成功者们往往有多么脆弱的内心,在光鲜面具的背后掩藏着多么伤痕累累的真实面容,她展示了那些‘无恶不作’的跨国企业中,高层们下达反人性命令之后对自身人性的损伤——这真的很古怪,按照她的学历,她本不该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跨国企业所做的那些事,会让一般人心惊肉跳的事情:为了贩卖军火输出战争,为了获取石油,‘聘请’政客竞选总统,而后利用政治势力攫取私利,为了获取金融利润,操纵小国政局,为了营造形象,一边号称自己支持环保的同时一边扶植血汗工厂……片头独白和电影选择的题材,都对电影观众的知识和阅历有一定的要求,不了解这些大公司为恶的传统,就很难看懂《迈克尔.克莱顿》的主题,也不会感到触动,而以珍妮弗的年龄和学历,她对于这个题材应该是毫无触动,更是没有兴趣去了解才对,她怎么可能——
比起在私底下放肆绝望的表演片段,凯伦在接受访问时的表现也一样可圈可点:娴熟的官腔,对问题的回避,掩饰着自己的走神,但尽管如此,当秘书前来通报急务时,她放在桌下的手却一下死死地紧握成拳,指甲刺入掌心,带来了血珠……凯伦一面异常恐惧自己的迷失,一面又病态地重视着这次晋升,而u/north除草剂诉讼突然出现的问题,却让她的晋升再度悬而未决、岌岌可危。
u/north除草剂诉讼是从6年前开始的,当时的法律部门主管选择了肯纳、巴赫和莱迪恩律师事务所作为他们的代理方,6年时间过去了,诉讼看来已经进入尾声,公司胜券在握时,代理律师阿瑟.伊登斯忽然间躁狂症发作,在公共停车场来了个裸.奔,更是试图攻击逮捕他的警察,让整个案子再度蒙上了阴影——而当时的主管,如今的新任集团ceo,也是凯伦的导师和伯乐丹.杰弗瑞,片刻前还和她互相欣赏,一副师生情深的样子,现在却是眼也不眨地把这个案子的责任推在了凯伦身上,对她大肆发火,大有让凯伦来背这个黑锅的意思。
面对职场不公,凯伦没有任何选择,她背负着压力来到了威斯康辛州,同一时间,为了给阿瑟擦屁股,事务所也遣来了迈克尔,两人在咖啡馆里头一次见面时就是火花四she——这并不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性.吸引力,而是两个一样绝望的人在彼此折磨,凯伦把自己的压力倾泄在迈克尔身上,而迈克尔也感受到了她的压力,对此毫不客气地予以了回击。
在平常的对白下,这两个一收一放的精彩人物通过眼神、肢体语言在无声地对峙,凯伦的高高在上和隐藏的蔑视激怒着迈克尔,观众从她之前的表情、动作,也猜出了凯伦为什么会这么鄙视他:迈克尔已经在事务所干了17年了,但连初级合伙人都没有混上,按照世俗规矩来说,毫无疑问,他是个失败者。
而对迈克尔来说,凯伦的蔑视他完全尽收眼底,导演用几个镜头特写,以及丹尼尔深邃双眼的几次黯淡就点出了这些信息,让观众心领神会——凯伦的蔑视对于迈克尔来说又是一重打击,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充满挫折和失败的生活,但还是不喜欢承认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阿瑟携带着一份能让官司就此扭转的文件,在人海中消失无踪,凯伦用非法的手段拿到了他的公文包,发现了文件的复印件,她意识到这份文件能证明u/notrh明知除草剂的致癌性,但因为它的畅销而选择将研究成果就此深埋,而一旦阿瑟将这份文件公布出去,官司必输无疑,u/north也将面临一场浩劫,而在这份文件上签字的丹.杰弗瑞,也是她的靠山,也许还会锒铛入狱。
丹的倒台也意味着凯伦事业的终结,惊慌失措的她在沉默中迎来了一次精神崩溃,当她瘫软在旅馆的落地窗边上,流着眼泪凝睇着黯淡的夜景,摸索着打开手机,拨出了一个电话号码,用沉稳的口吻吩咐着专干脏活的私家侦探,让他们开始处理此事时,观众们心中有数:凯伦的堕落开始了。
电影对凯伦的经济情况没有过多的着魔,也没有给她的堕落找什么理由,正是这一点显得意味深长:凯伦的堕落更多的是人性的劣根性所致,她已经快被工作活活吞吃,但迫使她继续牺牲人性的恰恰是她自己。
在凯伦的堕落中,迈克尔的觉醒亦是在意料之中如期发生,迈克尔在寻找阿瑟的过程中逐渐有所触动,阿瑟顿悟式的转变让他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他是个失败者,好赌、负债累累,家庭离他远去,他的生活永远都在分崩离析,曾经的梦想距离他越来越远。迈克尔曾是富有理想的检察官,而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他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却依旧一无所获,他现在必须找到阿瑟,让他重回控制之下,安抚下u/north,这样事务所的老板,老于世故的巴蒂.马赫才会借给他8万美元,让他度过现在的债务危机——尽管这8万美元对马赫来说如同九牛一毛,但他依然吝啬地不肯轻易给与,而把它当作了催促迈克尔搏命工作的借口,当成了抽打迈克尔的鞭子。
面对上司无情的利用,凯伦选择不去感觉,而迈克尔却感到屈辱和愤怒,他在阿瑟和自己的一切之间摇摆不定:他有大家庭,有前妻和儿子,有一个如果无法到期收债就会翻脸无情的黑帮老大债主。但阿瑟是他最好的朋友,而他在激愤又诗意地诉说着的那些,正是迈克尔曾经为之迷醉而奋斗的东西,当他从法学院毕业出来还相信的东西:人的良心、正义和理想。
“我以为你从法学院出来,你离开da,你为了该死的学生贷款赔上你的良心,站在律师事务所门前的那一天,你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他辛辣地对阿瑟说,而阿瑟则急切地辩解,“不,天啊不,迈克尔,你知道这里头的区别,当你签下那份契约时你永远也不知道你要做的是——”
“嘘!”迈克尔忽然按住了他的嘴巴,把他压到了地板上,紧锁的门外传来了沉闷的脚步声,阿瑟用口型无声地说,“他们拿着枪吗?”
迈克尔摇了摇头,领着阿瑟从后门逃出了阁楼,但他们没有马上下楼,迈克尔撬开锁,他们躲进了空无一人的邻居家里。
“出现了,托尼的特长,富有说服力的动作戏码。”肯尼斯.图兰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的调剂,当然,没有大打出手那么庸俗,但这对紧张气氛的营造很有帮助。”
凭借着多次处理脏活累积的经验,迈克尔意识到已经有人跟上了阿瑟,他猜到了这些人属于u/north,也明白阿瑟此时深陷危机,然而巴蒂一次又一次地宽慰着他的担心,刺探着阿瑟的下落,迈克尔将信将疑,还对巴蒂的良心有些指望,但已经建筑起了警惕,对阿瑟的下落绝口不提。
而就在此时,阿瑟开始和原告接触,凯伦又一次崩溃,她甚至试图拔刀自残,当刀尖陷入皮肤时,她的眼泪滚到伤口处,在铁锈的污染下,使得鲜血更像是一滴悬浊的液体,在冷峻的镜头中,甚至让人感到了美学上的尴尬和肮脏……
“ok。”镜头一转,伤口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创可贴,凯伦只是显得有一些惊慌和仓促,但语义还是足够坚定。
“ok……是你明白了的ok,还是让我们继续做下去的ok?”她模糊指令的意图失败了,侦探谨慎地问,不给她推卸责任的机会。
在寒风呼啸中,凯伦的手指按到了创可贴上,皮肤轻轻下陷,她不再因为寒冷而颤抖,而是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地回视着对方,语调惊人的平静,“ok,让我们去做吧。”
又是闪回画面,绿叶logo,几张报纸,黑体大写字母写着标题:‘患者诉u/north化学品公司,旷日持久的诉讼何时是尽头。’在标题栏下,刚才的照片赫然在目,但已经有些模糊。
这段作为开场的独白颠三倒四,没什么逻辑,可以很轻松地听出来,说话的人精神状态可能有一定问题,并不是那么的稳定和清醒,他喋喋不休地描述着自己的某次顿悟,在人行道上忽然发现自己是肯纳、巴赫和莱迪恩这家律师事务所的‘排泄物’,是他们的有毒物质之一,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帮助大公司继续祸害人类文明,就像是除草剂、重金属物质——而随着他的话语,许多画面不断地闪现出来,律师事务所的名字出现在报纸标题里,受害人的照片,当他说到除草剂时,‘除草剂致癌’的标题也恰到好处地在报纸上闪现,而敏锐的影评人已经从他的话和画面中拼凑出了整个背景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个律师应该是肯纳、巴赫和莱迪恩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正为u/north这个有权有势的业内大公司代理打官司,应付因为除草剂致癌而来的旷日持久诉讼战,而他本来就有精神病史,被这个任务压得有点复发了,迈克尔.克莱顿正要出发去为他收拾烂摊子。
虽然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在持续不断的痛苦手术中,罗杰.艾伯特的身体也变得十分虚弱,但他的头脑反而因此更为清醒空灵,除了这些表面的信息以外,他还毫不费力地捕捉到了潜在的表现手法:随着时间的过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的篇幅越来越小。很明显,有那么一度,媒体已经不是那么关注这宗案件了。
“我对我自己说,‘这种强烈的感觉就像是我今天见识到的那些东西一样,但它必须等待,它必须经受时间的考验,它必须等待它的时刻到来。而我相信,时机已至,就是今天——’”
背景音乐逐渐加强,一副‘现在’的画面已经渐渐地出现在了人们眼中,一个实习生悠然自得地拿去了一叠文件,推着小推车走向了灯火通明的会议室,旁白也越来越激动,当音乐达到□时,猛地一个闪回,一张照片出现在了屏幕中:发白的、陌生的胖脸上,双眼紧闭,照片的背景可以看到停尸台和一些解剖工具。影评人不费吹灰之力地就理解了这个镜头的寓意:在影片一开场,旁白人就已经死了,或者说在影片中的某一个节点他肯定会死,他的死也许就是情节的关键。
“诉讼、大公司、致癌。”罗杰在手头的小纸片上草草地写了起来,“富有激情的开场,和《谍影重重》的风格有些不同,但本质还是一致。”
这是他的一种习惯,凡是在这个放映室里看艺术片,罗杰总是会随手写着这些思路,毕竟艺术片和商业片不同,集中导演、编剧智慧的点会有很多,光靠脑子记那就太累了。
有过这些铺垫,当会议室里,一个律师把手机交给西德尼.波拉克,告诉他这是记者电话,记者想要知道案子的最新进展时,影评人并没有一点理解上的困难,反而是纷纷敏锐地意识到,事情肯定在那通电话留言以后出了变化,否则记者不会忽然间又盯上了这个案子,他们的兴趣本来已经渐渐消失了。
草率地应付了这通电话以后,西德尼气场十足地扫视了一下会议室,“该死的,凯伦.克劳德去哪了?”
镜头流畅地切换到了洗手间里,刻画着u/north字样的公文包被摆在洗手台上,暗示了女主人的身份,水龙头没关,凯伦的状态看来并不是很好,而接下来的一个俯拍镜头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上到下,从头顶开始,带了褐色的发根,没有光泽的蓬乱金发——染的,发根揭露了这一点,而且主人的状态看来并不是特别好。
一只手动了,凯伦伸出手拨开了遮住脸庞的发丝,她乏力地抽了一口气,睫毛闪了一闪,无神地看了镜头一眼,又合拢了。
不论是因为抬手而暴露的腋下汗痕,还是她稀少却又真实细腻的表情,都是把信息如同一桶水一样地扑向了观众:凯伦看起来似乎有点年纪了,起码不是20多岁的青春少女,她的年龄感不强,没有年轻人画老妆的违和感——但看来毫无朝气,事实上,凯伦看来衰弱、绝望,濒临崩溃,她的气场是如此的富有感染力,丝毫也不做作,仿佛是在转瞬之间就把观众拉入了戏里,不由自主地揣摩起了这个人物。她为什么这么衰弱?她们要输了官司吗?凯伦在u/north是什么职位,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接下来她会崩溃吗?
罗杰.艾伯特也是这么想的,他的呼吸声要比平时缓慢,注意力极为集中,衬衫下,皮肤上站起了鸡皮疙瘩,一种从业多年培养出的直觉电光火石地划过脑海,这种战栗感他很熟悉,也非常喜欢:这是看到好片,遇到好表演时罗杰所特有的一种反应。
足足慢了一秒多,思绪才跟上了直觉,罗杰眯起眼,有些震骇地意识到:凯伦.克劳德——凯伦.克劳德,就是珍妮弗.杰弗森!
珍妮弗没有毁容出演,她应该也是带了妆的,并不像是《prada》一开始的素颜,可以说她的脸并不难看,要说是美貌也未为不可,但任何一个注视凯伦的人都不会注意到她的美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绝望,是对于她状态的好奇,是——
罗杰又一次地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有时候你就是会遇到这个问题,人类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那些最天才的表演,他们在这门艺术中表现出的精妙天赋,那种富有诗意的演绎方式……这是一种你只能用诗意去赞颂的感动,如果单单是莫妮卡.贝鲁奇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展现出的肉.体之美,那也许还能付诸笔端,但这种平凡普通的角色,这种抑郁深邃的情感——罗杰不知该怎么说了,凯伦一句话也没说,但她传递出的是无言的呐喊,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绝望的注脚,你既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看电影,也不会意识到扮演她的人是哪个大明星,你注意到的只是凯伦,只有凯伦,在所有的绝望之中,还有一种异样的紧绷感拉扯着你的注意力,吸引着你的心跳,让你根本不会对长久的静默长镜头感到乏味,凯伦还一句话都没有说,但她的表演似乎已经完全说明了一切。
凯伦注意到了自己衬衫上的一团糟,她用手搓了搓汗湿的腋下,抬起头茫然地看着四周:她在寻找香皂,她在寻找一个体面出场的方法,她想要掩饰自己的脆弱,然而就在这寻找中,她的眼神重新迷茫了起来,像是又要沉浸回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静静地绝望下去。
门外传来了一些响动,凯伦神情一动,戒备地挺直了肩膀,她像是忽然回到了现实,骤然发出一声长叹——就像是溺水的人死命抽吸一样,让人毛骨悚然,随后,她抽出一叠纸巾,开始死命擦拭着腋下的汗水。
镜头转开了,随着粤语的电视声,一间凌乱的华人汽修店兼地下赌场渐渐地清晰了起来,罗杰注意到了丹尼尔的剪影,但他尚未完全投入剧情,而是把握短暂的间场过度期,震骇地想着:“她……又换了一种表演方式?”
“不,不能说又换了。”罗杰随后又否定了自己,“她演技里有一种锋锐的地方,和《prada》一脉相承,在《第五个莎莉》里有几段戏也用到了它,这应该是她本人熟悉、喜爱的一套表演技巧,而且在近几年逐渐成熟起来,有自己的特色,和她的《芝加哥》、《恋恋笔记本》不同,那些表演方式刚出场就很成熟了,但和这一套比,高下显而易见,不是说那种不好,而是和这一种比,不论是洛克希还是艾丽似乎都少了一分感染力——没有那种直击灵魂的力度,对,可以说是少了灵魂!”
而比起《第五个莎莉》时炫技式的演技,凯伦一出场,就用先声夺人的感染力,和不知如何去形容的表达能力镇住了罗杰,几乎是——他估算了一下——最起码20秒的长镜头,动作很小,没有对白,完全的独角戏,但凯伦这个人物已经完全立起来了,甚至是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注意力,让观众脑中凭借已有的信息自行推算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女孩已经退步,《第五个莎莉》就是她的高峰……关于j.j的这些说法完全被这个长镜头击溃了。”罗杰不禁收紧了铅笔,他忽然注意到自己一字未写: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还有书写这回事。“看过凯伦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对于她这样的演员来说,《加勒比海盗》真是让人心痛的浪费,不过,如果有任何人在《加勒比海盗3》之后敢于轻视她的话,凯伦肯定会摔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迈克尔.克莱顿》完全是珍妮弗演技的新高峰,她原本就已经极为优秀了,难以想象,在这部影片里居然还能给我一种‘她开窍了’的感觉……”
及时收束思绪,压下了震骇,罗杰知道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珍妮弗的转变,当务之急是全神贯注地欣赏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他在座位里挪动了一下,抿着嘴感觉着自己的心跳:就像是刚要见到心上人的初恋男孩,他的心完全被喜悦和期待充满,病魔带来的痛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罗杰就像是进入了无病无痛的天堂幻境,精神上巨大的欣喜和满足压制住了所有不适,他屏着呼吸,注视着丹尼尔的轮廓从模糊变成了清晰,注视着他英俊的脸庞上深刻的、沮丧的线条——
仅仅是这么一眼,罗杰就已经完全能够肯定,这绝非是丹尼尔的失手作——事实上,一个欣喜的声音,属于罗杰那早已失去了的健康的躯体,就像是刚遇到电影时那个年轻而活跃的罗杰所发出的声音,正在他的脑海里欣喜地狂叫着,“杰作!杰作!毫无疑问,足以写入电影历史的殿堂级杰作!”
作者有话要说:注:关于罗杰的病情描述,都是真的,他07年一直到去世都不能说话了,但还是一直在坚持观影和写作影评,非常值得敬佩的老爷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辉映
“丹尼尔应该是受到珍妮弗的刺激了,”正当罗杰兴奋得呼吸急促时,德里克也深思地揪起了自己的胡子,轻微的痛感让他的思维更加清晰,“毋庸置疑,他贡献出了比《血色将至》更好的表演,处理这种隐忍的角色正是体验派的专长……”
如果说在一些标志性片段的处理中,表现派恰到好处的言行举止会让他们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话,那么体验派在处理角色内心戏,把观众带入戏中人心理这一点上,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迈克尔.克莱顿》里,丹尼尔更是把自己的这种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于才是一个剪影出镜,镜头的焦点还没有聚集到他身上,他就已经散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阴郁气质:从表面上看,这是个风度翩翩的帅大叔,身穿昂贵贴身的手工剪裁西装,和四周脏乱逼仄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他的嘴角似乎还噙着一线习惯性的笑容,但,在他亲切的表情中,迈克尔却自然而然地给人以‘心事重重、魂不守舍’的感觉,这种信息精确地传递到了观众心里,没有靠镜头调度的半点帮助,完全是凭借丹尼尔出神入化的演技,如果说刚才凯伦的戏份里,凯伦崩溃得很‘放’,那么这里的迈克尔就崩溃得很‘收’,你可以从他的眼角眉梢看出他的沮丧,并对他沮丧的原因发生浓厚的兴趣,但又理解迈克尔表面上的若无其事,对于他这样的年纪和职业来说,迈克尔肯定是很有城府的。
“我见过你。”有人在牌桌上兴致勃勃地和迈克尔搭话,“我们一起玩过几次——你没认出我吧?从那以后我瘦了不少。”
一段简短的对话,交代了迈克尔之前经营过餐馆的背景。配角的演技也足够精彩,短短几句话间,那种哪壶不开提哪壶,兴致勃勃地扫着别人兴的特征都鲜明地亮了出来,而迈克尔简短的回答,以及表情细微处累积的不快,都是让人感觉到了他现在的不得志——他饰演的迈克尔.克莱顿也处于中年危机之中,这一点影评人都是看出来了,但在这么几句对话里就把迈克尔的心结和心理状态表示得这么丰富,丹尼尔的表演状态显然非常旺盛。
“这一次会是《血色将至》拿到奥提,还是《迈克尔.克莱顿》拿到?”德里克心里一个闪念:《血色将至》里,丹尼尔是演出了一个正常人最终的异化,但《迈克尔.克莱顿》里,他的迈克尔带了小人物的悲哀,这对于他来说是个突破,在这个角色之前,丹尼尔好像很少出演这么贴近生活的角色,他的人物最次也有个才子光环,要不就是大亨,或者是传奇人物。唯一一次饰演平凡人,还是在他的偶像阿瑟.米勒的改编作里,而那部电影并不能说是非常成功。从这点上看,丹尼尔毫无疑问突破了自己,他的迈克尔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德里克能够感觉到,丹尼尔在出演迈克尔的时候状态更佳,那股无形无质的魅力更扣人心弦,他的表演状态似乎在珍妮弗的刺激下又做出突破,往上攀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虽然剧情似乎没什么新意,很难让人燃起兴奋感,但这两人的隽永表演反而因此有了足够的空间,可以让观众细心品味,现在我只希望电影能够配得上这两个演员……”他又开始揪胡子了,“导演会怎么切入这两人的生活呢?”
对于阅片无数的影评人来说,才刚看到了个开头,他们就领会到了导演的意图:《迈克尔.克莱顿》的主旨在片头独白里就说得很清楚了,不论是凯伦的精神崩溃还是迈克尔本人的中年危机,其实都只是花样点缀,本质上来说,这部影片说的是人在公司这个主体中迷茫、痛苦,受到极度压抑,甚至灭绝人性的过程。而不论是u/north还是律师事务所,就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这种现代公司制度的象征。迈克尔和凯伦都会在这种折磨中感受到痛苦,他们面临的选择应该也会有宿命般的对照性,很可能在片尾最后的高chao中,两人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但到底是悲剧还是团圆结局,迈克尔的奋斗(因为他是男主角,推测他是选择正面选项的那个)到底是会成功还是失败,这个他们就无法推测了。
看多了电影,这种套路都是能猜出来的,事实上,如果连套路都没有,这部电影肯定是失败作,毕竟电影就是套路的艺术,大部分电影都是在遵循几个套路往前发展。影评人也不会因为猜出了大致的情节走势而对影片本身就反感或者厌倦起来,他们更看重的是,在‘猜到套路’的前提下,电影在起承转合的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铺垫、点题,剧组和演员的技术动作是否到位,能否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至少在开头,《迈克尔.克莱顿》做得还不错,在短暂的凯伦镜头以后,故事回到迈克尔视角,迈克尔收到电话,从赌场离开,到事务所的一位大客户家里为他刚才发生的车祸咨询,并和客户发生冲突,在回家的路上停下车辆,跋涉上山观赏风景,这期间他的车子忽然自行炸毁——这段情节交代了迈克尔的职业背景:为事务所干脏活,处理客户肮脏**的律师,而且目前来看本职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好。而又有一段相当漂亮的长镜头,营造了迈克尔深受触动的场景,他停车上山追寻这幅美景的花面拍得有些魔幻感,光照一反全片低暗的调子,让人难以理解他的动机,甚至难以理解这一段是迈克尔的幻觉还是真实,这也为后文留下伏笔,而车辆炸毁的镜头又明确地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在他的好友之后,迈克尔看来也被列入了灭口的范围,而且,如无意外,这两个人应该都是凯伦出手干掉的。
不论是和客户交涉时隐藏的蔑视、无奈和疲惫,还是凌晨回家时疲惫又漫不经心的表情,还有看到清晨山野美景时深受触动又如梦似幻,仿佛醍醐灌顶,受到救赎的表情……丹尼尔无疑状态正佳,这段戏不像是商业电影那样靠剧情来推动,剧情本身可以说没什么紧张感,全靠丹尼尔的表演在带,而影评人们丝毫没有出戏、厌倦的感觉,反而是被丹尼尔的表演完全带入了戏里,感受到了迈克尔内心世界的丰盛魅力。
“看起来珍妮弗真的把他刺激得完全进入了状态。”德里克泛起了愉快的微笑,“珍妮弗呢?片头的那一段可不要是她的昙花一现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女孩的表演技法实在是太天马行空了,和丹尼尔的一脉相承不同,她好像更为随意,没有自己的体系……”
罗杰并不是唯一一个看出珍妮弗的表演风格不稳定的人,从前珍妮还没那么有名的时候,会留意到这些的人不多,但现在,她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就,也迎来了世界级的质疑和瞩目,关于她的演技也有不少的探讨文章在网络博客甚至是报纸专栏上发表——像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演技,从成长到成熟是有脉络可循的,怎么找到新方向,怎么一步步地锻炼上来,然而,珍妮弗的表演却似乎是随心所欲,想到一出是一出,她的表演单拎出来看都是天才级别的,演什么像什么,但一旦开始分析表演技巧,任何人都很难找到方向,因为这其中相同的地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的角色个人特质非常少,可以说没有一点珍妮弗自己的烙印,这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的表演技巧没有完全成熟的表示。
“该不会说,她进入成熟期以后,演技会比现在更震撼吧……”一个荒谬的想法浮上了德里克心头,他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让自己再想下去,而是重新专注在了剧情上,惯性地分析起了导演在这个镜头,那个镜头里的用意。
在一开始的倒叙高.潮之后,剧情回到了故事的开头,迈克尔去前妻家里接上自己的小孩,去餐馆处理拍卖事宜,得知自己的财政吃紧,而他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即将面临一次收购合并,人们在谈论着u/north这个案件带来的利润,还有远在威斯康星州处理此事的资深律师阿瑟在几年前的精神崩溃,律所的勾心斗角稍微露出了一些端倪,女律师不怀好意地和同事编排着迈克尔和阿瑟的坏话,但又若无其事地当着迈克尔的面打探律所合并的消息,迈克尔则忙于处理议员和他的脱yi舞女郎……
当迈克尔忙于日常事务时,凯伦也正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导演用了两相对比的手法,拍摄了凯伦在升职采访前的排练过程,在这个对比的细节里,他继续细分镜头进行对比,当凯伦在自己的屋子里时,她像是游魂一样四处飘荡,铁灰色的天空让她的皮肤苍白、老迈,和演员平时光鲜亮丽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在这一刻,观众们完全忘记了演员的日常,而是全身心地浸透在了凯伦的绝望里,和迈克尔内敛的表达着自己的绝望相映成趣的是,凯伦的绝望犹如潮水,汹涌扑前,侵蚀着她日常生活的边界,在屋内裸.身游走,一边穿衣一边排练演说台词的她,就像是罹患某种强迫症的病人一样,总是在那些含义相似,对外人来说根本毫无区别的词语上徘徊犹豫,不断地改口否定着自己的想法。她和迈克尔都在被自己的工作压迫……到目前为止,导演没有用台词、道具这些外化的线索来表达自己的这个意图,但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平铺直叙,看似寻常的背景交代,却已经是让观众自行想象出了他们的生活中隐藏的诸多矛盾,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所经历过的种种,他们已经发自内心地认可、认同、理解了这两个痛苦的主角。
“这简直……”
阿兰.莫里森说不出话了,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窒息感,还有,就像是当年在舞台下方看着珍妮弗.杰弗森出演的洛克希一样的荒谬感:就像是一个洛克希那样天才的演员不可能毫无前兆地横空出世一样,一个天才女演员也不可能忽然间完全改换演法,贡献出如此成熟的凯伦.克劳德!这……这根本就不合情理!
他倒不是否定天才的存在可能,只是凯伦这个角色的厚度,她表达的这种情绪的真实,这个角色本身的震撼,完全是让阿兰都喘不上气了,但在这种震撼背后,理智还在不断地大声提着问题:这怎么可能呢?表演一定来自现实的积累和提炼,珍妮弗现在表达的是一种完全属于中年人,或者说完全属于阅历丰富人群的情绪,作为好莱坞金字塔顶尖的演员,作为一个25岁就拿到两个奥斯卡的成功者,她怎么可能深刻地感悟到这种情绪?这根本就不合理!
可,合理或不,珍妮弗的表演就在这里,她的凯伦就是如此血淋淋地揭示出了社会通常意义的成功者们往往有多么脆弱的内心,在光鲜面具的背后掩藏着多么伤痕累累的真实面容,她展示了那些‘无恶不作’的跨国企业中,高层们下达反人性命令之后对自身人性的损伤——这真的很古怪,按照她的学历,她本不该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跨国企业所做的那些事,会让一般人心惊肉跳的事情:为了贩卖军火输出战争,为了获取石油,‘聘请’政客竞选总统,而后利用政治势力攫取私利,为了获取金融利润,操纵小国政局,为了营造形象,一边号称自己支持环保的同时一边扶植血汗工厂……片头独白和电影选择的题材,都对电影观众的知识和阅历有一定的要求,不了解这些大公司为恶的传统,就很难看懂《迈克尔.克莱顿》的主题,也不会感到触动,而以珍妮弗的年龄和学历,她对于这个题材应该是毫无触动,更是没有兴趣去了解才对,她怎么可能——
比起在私底下放肆绝望的表演片段,凯伦在接受访问时的表现也一样可圈可点:娴熟的官腔,对问题的回避,掩饰着自己的走神,但尽管如此,当秘书前来通报急务时,她放在桌下的手却一下死死地紧握成拳,指甲刺入掌心,带来了血珠……凯伦一面异常恐惧自己的迷失,一面又病态地重视着这次晋升,而u/north除草剂诉讼突然出现的问题,却让她的晋升再度悬而未决、岌岌可危。
u/north除草剂诉讼是从6年前开始的,当时的法律部门主管选择了肯纳、巴赫和莱迪恩律师事务所作为他们的代理方,6年时间过去了,诉讼看来已经进入尾声,公司胜券在握时,代理律师阿瑟.伊登斯忽然间躁狂症发作,在公共停车场来了个裸.奔,更是试图攻击逮捕他的警察,让整个案子再度蒙上了阴影——而当时的主管,如今的新任集团ceo,也是凯伦的导师和伯乐丹.杰弗瑞,片刻前还和她互相欣赏,一副师生情深的样子,现在却是眼也不眨地把这个案子的责任推在了凯伦身上,对她大肆发火,大有让凯伦来背这个黑锅的意思。
面对职场不公,凯伦没有任何选择,她背负着压力来到了威斯康辛州,同一时间,为了给阿瑟擦屁股,事务所也遣来了迈克尔,两人在咖啡馆里头一次见面时就是火花四she——这并不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性.吸引力,而是两个一样绝望的人在彼此折磨,凯伦把自己的压力倾泄在迈克尔身上,而迈克尔也感受到了她的压力,对此毫不客气地予以了回击。
在平常的对白下,这两个一收一放的精彩人物通过眼神、肢体语言在无声地对峙,凯伦的高高在上和隐藏的蔑视激怒着迈克尔,观众从她之前的表情、动作,也猜出了凯伦为什么会这么鄙视他:迈克尔已经在事务所干了17年了,但连初级合伙人都没有混上,按照世俗规矩来说,毫无疑问,他是个失败者。
而对迈克尔来说,凯伦的蔑视他完全尽收眼底,导演用几个镜头特写,以及丹尼尔深邃双眼的几次黯淡就点出了这些信息,让观众心领神会——凯伦的蔑视对于迈克尔来说又是一重打击,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充满挫折和失败的生活,但还是不喜欢承认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阿瑟携带着一份能让官司就此扭转的文件,在人海中消失无踪,凯伦用非法的手段拿到了他的公文包,发现了文件的复印件,她意识到这份文件能证明u/notrh明知除草剂的致癌性,但因为它的畅销而选择将研究成果就此深埋,而一旦阿瑟将这份文件公布出去,官司必输无疑,u/north也将面临一场浩劫,而在这份文件上签字的丹.杰弗瑞,也是她的靠山,也许还会锒铛入狱。
丹的倒台也意味着凯伦事业的终结,惊慌失措的她在沉默中迎来了一次精神崩溃,当她瘫软在旅馆的落地窗边上,流着眼泪凝睇着黯淡的夜景,摸索着打开手机,拨出了一个电话号码,用沉稳的口吻吩咐着专干脏活的私家侦探,让他们开始处理此事时,观众们心中有数:凯伦的堕落开始了。
电影对凯伦的经济情况没有过多的着魔,也没有给她的堕落找什么理由,正是这一点显得意味深长:凯伦的堕落更多的是人性的劣根性所致,她已经快被工作活活吞吃,但迫使她继续牺牲人性的恰恰是她自己。
在凯伦的堕落中,迈克尔的觉醒亦是在意料之中如期发生,迈克尔在寻找阿瑟的过程中逐渐有所触动,阿瑟顿悟式的转变让他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他是个失败者,好赌、负债累累,家庭离他远去,他的生活永远都在分崩离析,曾经的梦想距离他越来越远。迈克尔曾是富有理想的检察官,而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他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却依旧一无所获,他现在必须找到阿瑟,让他重回控制之下,安抚下u/north,这样事务所的老板,老于世故的巴蒂.马赫才会借给他8万美元,让他度过现在的债务危机——尽管这8万美元对马赫来说如同九牛一毛,但他依然吝啬地不肯轻易给与,而把它当作了催促迈克尔搏命工作的借口,当成了抽打迈克尔的鞭子。
面对上司无情的利用,凯伦选择不去感觉,而迈克尔却感到屈辱和愤怒,他在阿瑟和自己的一切之间摇摆不定:他有大家庭,有前妻和儿子,有一个如果无法到期收债就会翻脸无情的黑帮老大债主。但阿瑟是他最好的朋友,而他在激愤又诗意地诉说着的那些,正是迈克尔曾经为之迷醉而奋斗的东西,当他从法学院毕业出来还相信的东西:人的良心、正义和理想。
“我以为你从法学院出来,你离开da,你为了该死的学生贷款赔上你的良心,站在律师事务所门前的那一天,你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他辛辣地对阿瑟说,而阿瑟则急切地辩解,“不,天啊不,迈克尔,你知道这里头的区别,当你签下那份契约时你永远也不知道你要做的是——”
“嘘!”迈克尔忽然按住了他的嘴巴,把他压到了地板上,紧锁的门外传来了沉闷的脚步声,阿瑟用口型无声地说,“他们拿着枪吗?”
迈克尔摇了摇头,领着阿瑟从后门逃出了阁楼,但他们没有马上下楼,迈克尔撬开锁,他们躲进了空无一人的邻居家里。
“出现了,托尼的特长,富有说服力的动作戏码。”肯尼斯.图兰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的调剂,当然,没有大打出手那么庸俗,但这对紧张气氛的营造很有帮助。”
凭借着多次处理脏活累积的经验,迈克尔意识到已经有人跟上了阿瑟,他猜到了这些人属于u/north,也明白阿瑟此时深陷危机,然而巴蒂一次又一次地宽慰着他的担心,刺探着阿瑟的下落,迈克尔将信将疑,还对巴蒂的良心有些指望,但已经建筑起了警惕,对阿瑟的下落绝口不提。
而就在此时,阿瑟开始和原告接触,凯伦又一次崩溃,她甚至试图拔刀自残,当刀尖陷入皮肤时,她的眼泪滚到伤口处,在铁锈的污染下,使得鲜血更像是一滴悬浊的液体,在冷峻的镜头中,甚至让人感到了美学上的尴尬和肮脏……
“ok。”镜头一转,伤口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创可贴,凯伦只是显得有一些惊慌和仓促,但语义还是足够坚定。
“ok……是你明白了的ok,还是让我们继续做下去的ok?”她模糊指令的意图失败了,侦探谨慎地问,不给她推卸责任的机会。
在寒风呼啸中,凯伦的手指按到了创可贴上,皮肤轻轻下陷,她不再因为寒冷而颤抖,而是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地回视着对方,语调惊人的平静,“ok,让我们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