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动
“做的不错。”偏殿,朱怡成颇为满意地对汪景祺说道。
虽然作为皇帝,保持神秘感,或者说在表面保持一种让臣子敬畏的姿态是历朝大多数皇帝的选择,不过朱怡成在通常时也会再臣子面前表现出高兴、愤怒或者其他普通人都有的情绪。
这种表达非但不影响朱怡成的威望,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也能拉近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像现在这样,在蒙古一事上汪景祺干的着实不赖,充分把宣传和外交进行结合,令他十分满意。
如果说朱怡成是这件事的决策者,那么汪景祺就是执行者。现在蒙古名义上已经是大明的国土了,鄂尔泰虽然不甘心却依旧接受了顺义王的爵位,从而逼迫鄂尔泰和满清彻底决裂,这对于大明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极其重要的。
“皇爷,俄罗斯公使那边虽同臣保证会尽快把消息传回国内,请求沙皇彼得约束远东总督府,中止同蒙古私下的交易。不过臣以为,这一来一回时间太长先不去说,再者恐怕这位公使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臣觉得召见他说明此事恐怕达不到太大效果。”汪景祺虽然心中高兴,可同时也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纳雷什金伯爵虽然地位不低,却没有直接约束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的权限,再说俄罗斯人的这些小动作分明是早就计划好的,也许其中还有着他们沙皇的默认,要不然仅凭总督府的权限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再说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那个不是尔你我诈的?这一套中国人玩了几千年了,汪景祺自然能猜到俄罗斯的真正用意。所以对于这一次所谓的敲打,并且利用商贸的理由来给对方压力,真正能起到多少效果汪景祺无法保证。
听到他这么说,朱怡成顿时笑了:“谁说朕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事了?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俄罗斯又不是大明的属国,他们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些什么,朕难道还硬制止不成?”
“皇爷的意思是……?”汪景祺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朱怡成端起茶喝了一口,很是平静道:“让外交部出面仅仅只是敲打对方而已,至于能起到多少效果这暂且不论,但足以表明大明的态度。再者,俄罗斯人一向贪婪野蛮,这点朕是很清楚的,朕以为就算他们表面否认,同时对这件事暂时消停下去,恐怕私下依旧会想其他的办法。”
“眼下,大明在此事上已占了上风,这就足够了。何况俄罗斯也被大明抓住了痛脚,将来的事将来自有其他办法解决,等到哪时候今日的所为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卿以为呢?”
汪景祺仔细琢磨着朱怡成的话,过了片刻顿时眼睛一亮,隐隐约约猜到了朱怡成的真正用意,当即无比佩服道:“皇爷谋略无双,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听皇爷如此一说,臣是拨开云雾见青山啊!皇爷英明!”
“哈哈哈。”朱怡成大笑,还是汪景祺这老小子会拍马屁,说话一直好听。虽然他知道这是马屁,也有些夸张,可听起来就是受用啊。
又向汪景祺交代了几句,朱怡成就让他先行离开了,等汪景祺走后,朱怡成起身来到一旁,凝神看着面前巨大的沙盘,把目光停留在蒙古和辽东这一块。
蒙古现在名义上归顺于大明了,但实际上还是独立存在的势力。不过这对于朱怡成来说并不算什么,至少大义已经握在他的手中,接下来如此安抚蒙古,拉拢蒙古各部,再逐步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影响力,从而彻底吞并蒙古,这是大明北方战略的重要一环。
借着册封顺义王这件事,大明已经开放了之前封锁的商道,所以大明和蒙古的商业贸易已经重新开始,而且现在前往蒙古的商团中有着不少大明官方的人员。
这些人员中有锦衣卫,有军方,有通事处,也有其他衙门的密探。这些人或者藏身在普通商团中,有的甚至自己组成了商队前往蒙古,他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对蒙古各部进行拉拢、分化、刺探和其他工作。
按照之前的中原和蒙古的贸易惯例,一般是用选择一地或者几地来进行易市交易。可现在的大明不同,商业气氛浓郁的大明对于普通的易市根本就看不上,再加上朱怡成故意放开,所以才导致了现在各路商团深入蒙古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对于蒙古人而言自然是好事,要知道假如只是易市贸易的话,能够进行直接易市的部落并不多,限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也就是靠近地区的寥寥几个部落才能做到。
而且能够做到的这些部落,其真正的易市权都掌握在上层王公贵族的手里,对于普通牧民而言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其获利都归于了他们的主子。
而现在不同,大明商团主动出击深入蒙古,彻底打破了之前的商贸方式,由点转而面,使得蒙古王公无法再垄断商贸。
这样一来,其获利范围就增加了许多,大多数普通蒙古人也能从中得到利益,这对于普通蒙古人了解大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大明感受到亲近是极为有利的。
再者,这么多探子深入蒙古,蒙古的地形包括蒙古各部自然在大明眼中没了任何秘密。再加上大明的各种手段,潜移默化之下,恐怕用不了几年整个蒙古就会发生变化,等到哪时候鄂尔泰再要完全控制住蒙古各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一套,在后世并不稀奇,朱怡成也是拿来一用罢了。不过在这个时代却是极为罕见的,头脑简单的蒙古人如何能搞得明白大明的用意?恐怕就连鄂尔泰要回过神来也不是短时间能成,而到他真正明白地时候,一切都已晚了。
此外,朱怡成已经得到了科尔沁部的消息,对于鄂尔泰册封顺义王一事,科尔沁部是强烈反对,并且骂出了鄂尔泰是乱臣贼子的话来。
这事的发生正中大明下怀,朱怡成已经授意锦衣卫那边进一步跟踪此事,最好能挑动鄂尔泰和科尔沁部之间的战争,一旦双方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对于大明都不是坏事。
虽然作为皇帝,保持神秘感,或者说在表面保持一种让臣子敬畏的姿态是历朝大多数皇帝的选择,不过朱怡成在通常时也会再臣子面前表现出高兴、愤怒或者其他普通人都有的情绪。
这种表达非但不影响朱怡成的威望,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也能拉近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像现在这样,在蒙古一事上汪景祺干的着实不赖,充分把宣传和外交进行结合,令他十分满意。
如果说朱怡成是这件事的决策者,那么汪景祺就是执行者。现在蒙古名义上已经是大明的国土了,鄂尔泰虽然不甘心却依旧接受了顺义王的爵位,从而逼迫鄂尔泰和满清彻底决裂,这对于大明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极其重要的。
“皇爷,俄罗斯公使那边虽同臣保证会尽快把消息传回国内,请求沙皇彼得约束远东总督府,中止同蒙古私下的交易。不过臣以为,这一来一回时间太长先不去说,再者恐怕这位公使也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臣觉得召见他说明此事恐怕达不到太大效果。”汪景祺虽然心中高兴,可同时也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纳雷什金伯爵虽然地位不低,却没有直接约束俄罗斯远东总督府的权限,再说俄罗斯人的这些小动作分明是早就计划好的,也许其中还有着他们沙皇的默认,要不然仅凭总督府的权限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再说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那个不是尔你我诈的?这一套中国人玩了几千年了,汪景祺自然能猜到俄罗斯的真正用意。所以对于这一次所谓的敲打,并且利用商贸的理由来给对方压力,真正能起到多少效果汪景祺无法保证。
听到他这么说,朱怡成顿时笑了:“谁说朕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事了?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俄罗斯又不是大明的属国,他们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些什么,朕难道还硬制止不成?”
“皇爷的意思是……?”汪景祺有些不明白地问道。
朱怡成端起茶喝了一口,很是平静道:“让外交部出面仅仅只是敲打对方而已,至于能起到多少效果这暂且不论,但足以表明大明的态度。再者,俄罗斯人一向贪婪野蛮,这点朕是很清楚的,朕以为就算他们表面否认,同时对这件事暂时消停下去,恐怕私下依旧会想其他的办法。”
“眼下,大明在此事上已占了上风,这就足够了。何况俄罗斯也被大明抓住了痛脚,将来的事将来自有其他办法解决,等到哪时候今日的所为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卿以为呢?”
汪景祺仔细琢磨着朱怡成的话,过了片刻顿时眼睛一亮,隐隐约约猜到了朱怡成的真正用意,当即无比佩服道:“皇爷谋略无双,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听皇爷如此一说,臣是拨开云雾见青山啊!皇爷英明!”
“哈哈哈。”朱怡成大笑,还是汪景祺这老小子会拍马屁,说话一直好听。虽然他知道这是马屁,也有些夸张,可听起来就是受用啊。
又向汪景祺交代了几句,朱怡成就让他先行离开了,等汪景祺走后,朱怡成起身来到一旁,凝神看着面前巨大的沙盘,把目光停留在蒙古和辽东这一块。
蒙古现在名义上归顺于大明了,但实际上还是独立存在的势力。不过这对于朱怡成来说并不算什么,至少大义已经握在他的手中,接下来如此安抚蒙古,拉拢蒙古各部,再逐步削弱鄂尔泰在蒙古的影响力,从而彻底吞并蒙古,这是大明北方战略的重要一环。
借着册封顺义王这件事,大明已经开放了之前封锁的商道,所以大明和蒙古的商业贸易已经重新开始,而且现在前往蒙古的商团中有着不少大明官方的人员。
这些人员中有锦衣卫,有军方,有通事处,也有其他衙门的密探。这些人或者藏身在普通商团中,有的甚至自己组成了商队前往蒙古,他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对蒙古各部进行拉拢、分化、刺探和其他工作。
按照之前的中原和蒙古的贸易惯例,一般是用选择一地或者几地来进行易市交易。可现在的大明不同,商业气氛浓郁的大明对于普通的易市根本就看不上,再加上朱怡成故意放开,所以才导致了现在各路商团深入蒙古的情况发生。
这种情况对于蒙古人而言自然是好事,要知道假如只是易市贸易的话,能够进行直接易市的部落并不多,限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也就是靠近地区的寥寥几个部落才能做到。
而且能够做到的这些部落,其真正的易市权都掌握在上层王公贵族的手里,对于普通牧民而言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好处,其获利都归于了他们的主子。
而现在不同,大明商团主动出击深入蒙古,彻底打破了之前的商贸方式,由点转而面,使得蒙古王公无法再垄断商贸。
这样一来,其获利范围就增加了许多,大多数普通蒙古人也能从中得到利益,这对于普通蒙古人了解大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大明感受到亲近是极为有利的。
再者,这么多探子深入蒙古,蒙古的地形包括蒙古各部自然在大明眼中没了任何秘密。再加上大明的各种手段,潜移默化之下,恐怕用不了几年整个蒙古就会发生变化,等到哪时候鄂尔泰再要完全控制住蒙古各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一套,在后世并不稀奇,朱怡成也是拿来一用罢了。不过在这个时代却是极为罕见的,头脑简单的蒙古人如何能搞得明白大明的用意?恐怕就连鄂尔泰要回过神来也不是短时间能成,而到他真正明白地时候,一切都已晚了。
此外,朱怡成已经得到了科尔沁部的消息,对于鄂尔泰册封顺义王一事,科尔沁部是强烈反对,并且骂出了鄂尔泰是乱臣贼子的话来。
这事的发生正中大明下怀,朱怡成已经授意锦衣卫那边进一步跟踪此事,最好能挑动鄂尔泰和科尔沁部之间的战争,一旦双方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对于大明都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