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齐齐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太子妃兄长·无忌:“……”
  对不起,我也是刚知道这件事。
  李世民道:“既然观音婢这么说了,无忌你等会便去把事情安排下去,明儿让阿冲兄弟几个陪着承乾他们去长长见识。”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从小相识,自然不会推拒这点小事,只是他看向霍善的目光有些疑虑:这么小的孩子能搞什么义诊?要是到时候没人来的话会不会很打击小孩子的积极性?这可是能随手给人送高产作物种子的存在呐!
  而且李世民对这么个小孩儿这般礼遇,想来还有别的大用处。
  长孙无忌暗自决定给霍善找几个托儿过来捧场。
  正好明儿是休沐日,想来不少人都挺有空的,就找几个身上有点老毛病的人过去让小孩子们过把瘾。最好是找几个武将过去,他们皮厚肉糙的,就算霍善想给他们扎几针都没事。
  长孙无忌心中有了计较,当即起身告退。
  准备亲自安排此事。
  众人也依次告退。
  三个孩子还这么小,李世民也是不放心让他们单独出门的,所以第二天他就喊长孙皇后一起微服出行,一家五口相携前往长孙无忌安排好的医馆。
  只是他们待在后头下棋闲谈,由着霍善他们在前头热热闹闹地搞义诊。
  顺便了解一下宫外的情况。
  这座医馆的主人姓甄,名叫甄权,是唐代针灸名家。他弟弟名叫甄立言,时任太常丞,也是个当代名医。
  要知道太常底下一般设有太史、太宰、太乐、太祝、太卜、太医六个部门,而这六个部门都以“丞”为长官,甄立言这个太常丞相当于管理大唐太医机构的一把手。
  可见他们兄弟俩的医术确实很有名。
  甄权已经年近八十,但平时依然闲不下来,著书之余还坐镇这家医馆日常给长安百姓诊病。
  他是个养生高手,涵养十分了得,即便长孙无忌提出让个五岁小孩来他医馆搞义诊他也没有生气,知晓长孙无忌会自己找“患者”来哄小孩子高兴以后便答应下来。
  只要不影响到普通患者求医,甄权也不介意给霍善匀个场地。
  自从那场谁都不能提的变故发生以后,当今圣上已经不理政务了,朝中大事俱是由太子李世民裁决。相信要不了多久,长孙无忌就要晋升为国舅了。
  谁会为了这点小事得罪长孙无忌这位正当红的未来国舅?
  霍善醒得早,出宫也早,医馆都没对外开放呢,他就和甄权这位大唐针灸名家聊上了。
  孙思邈和甄权是同期的人,给霍善介绍了不少甄权的情况,霍善就问甄权:“您就是传说中的‘甄一针’吗?”
  甄权:?????
  这是什么怪里怪气的别号?
  霍善说道:“听说你治病经常一针下去就好了,比如有个将军中风了,手没办法正常伸曲。你诊看过后让他带上弓箭走到靶场去,说自己一针下去他就能射箭啦!这么厉害的针法我也想学,你可教我吗?”
  甄权一阵沉默。
  治疗是这么治疗过,但是你要说次次都一针了事,那也太不切实际了。
  甄权谦道:“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不可能每次都只用一针。太过追求少用针不是正道,你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从最基础的针灸学起。”
  霍善连连点头,又说道:“最基础的我已经学过了。”他还从自己的小药箱里掏出包金针,往自己手上找对穴位插了进去,以此表示自己找穴可准了。
  甄权:“……”
  倒也不必直接上手,给小孩子乱扎针可比在大人身上胡乱下针要危险多了。不过听霍善报出的穴位,他竟找得十分准确,而且下针也又快又稳,瞧着半点都没把自己扎疼。
  是个好苗子!
  霍善和甄权聊得很愉快,李承乾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毕竟霍善时不时讲点“甄一针”之类的事迹,在他们听来就像传说故事似的。
  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感觉有这样的名医在身边很有安全感。
  聊到兴起处,霍善还追问起甄权的弟弟甄立言。
  听说这甄立言擅长治寄生虫病,他有好多医案可以和他交流哦!
  甄权一阵沉默,问霍善寄生虫是什么东西。
  时人虽然能诊出腹中有虫这种情况,但在理论上还知之甚少,比如甄立言这位名医曾给一个尼姑治疗寄生虫病,对方心腹鼓胀达两年之久,服药后吐出条小指大小的“蛇”,但没有眼睛,甄立言就表示这是尼姑误食头发所致,不信我把这虫烧给你看——闻闻吧,它是不是有头发烧起来的味道!
  ……由此可见这尼姑肚子里长的寄生虫富含蛋白质。
  至于寄生虫这个名字,在唐代也是还未出现的新鲜名词。
  这可就问到霍善的心窝窝上了,他当场掏出份《寄生虫图谱》给甄权讲解起来。
  顺便也给李承乾等人开展防虫教育。
  李承乾兄妹三人:?????
  他们不由看向自己的双手,不错,干干净净的。而且按照宫中礼仪,他们每次吃饭前都会洗手,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虫从口入的危险。
  只是这也只能提防“自产自销”这种可怕情况,并不能保证寄生虫不会经由其他途径偷偷潜入……
  嘶。
  李承乾暗暗摸摸自己肚子,是平的,感觉自己应该没事。
  他立刻挺直了腰杆。
  李丽质也暗暗摸摸自己肚子。
  肚子不大,没有胀痛!
  李丽质也挺直了腰杆。
  李泰……
  李泰低头看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整个人都不好了。
  都说外甥像舅舅,偏偏兄弟姐妹之中就只有他跟长孙无忌像,长孙无忌长得圆圆胖胖的,他也长得圆圆胖胖的!
  可恶,他这应该是纯长肉对吧?
  绝对不可能是长虫子!
  霍善给人讲解起来是从来不管别人死活的,热情洋溢地带着各种医案和甄权讨论起来,比如陈登当初吐啊吐啊吐虫三升的事就被他拉出来充当教材,表示江南江北以及长江中游地区这些水网密布的地区寄生虫问题格外严重。
  要甄权给他那当太常丞的弟弟提个醒,平时要注意提高百姓的寄生虫病防治意识。
  甄权还没说什么,李泰已经被霍善一个接一个的可怕案例给吓坏了,这又是大肚子,又是吐虫三升,又是影响发育变侏儒,太可怕了,真是太可怕了。他哇地一声,哭着跑去后头找他阿耶和阿娘。
  李世民正在跟长孙皇后下棋呢,见李泰哭着跑来还有些纳闷:现在还有人敢欺负到他们青雀头上?而且义诊不是还没正式开始吗?
  李泰抽抽噎噎的,说不清楚自己为啥哭。
  还是追过来的李承乾和李丽质你一句我一句地给李世民夫妻俩解释起来。
  阿善只是在科普寄生虫知识,没有针对谁的意思!
  就是李泰吃得肚子有点鼓,所以代入感极强……
  李世民夫妻俩有些哭笑不得。
  这都什么事啊?
  霍善没想到李泰心灵这么脆弱,他走上去说道:“你别着急,我给你看看。那天诊看的时候你身体是没事的,但你真要担心的话我可以给你再查查这方面的问题!”
  李泰道:“好!”
  霍善就把他下裳撩起来,找到左膝内侧略上方一处穴位按了下去。
  李泰眨巴一下眼,泪眼朦胧地看向霍善:“你这是做什么?”
  霍善道:“这里藏着一个奇穴,有人叫它‘百虫窝’。如果肚子里有几种常见的寄生虫,按上去就会很痛,相反,像你这样按哪里都不痛的,就说明你肚里没虫!”
  李世民几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并悄悄比照着霍善刚才的手法按向自己的左腿内侧。
  这么简单易行的诊断手法,谁能忍住不跟着做呢!
  第218章
  霍善给李泰检查完, 见李世民几人都一脸凝重地……看着自己左腿内侧。
  霍善:?????
  李世民轻咳一声,一本正经地对霍善说道:“要不,你给我也看看。”他给霍善讲起自己少年从军,走南闯北, 喝过的生水以及吃过的生冷食物不知凡几, 也挺担心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
  其实从秦汉到唐宋,人们的饮食喜好都没太大改变, 比如对于肉类而言, 最上乘的吃法不是浓油赤酱或煎炸烹煮, 而是……吃口鲜的。
  这一点从孔子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直延续到苏轼那会儿的“更有鲈鱼堪切脍”, 从来没有变过。
  所谓的“脍”一般就是指生肉切得极薄或者极细, 比之后世所说的生鱼片要更精细些, 广受历代读书人好评。
  比如杜甫说“鲜鲫银丝脍, 香芹碧涧羹”,白居易说“绿蚁杯香嫩, 红丝脍缕肥 ”,韩愈这个大唐钓鱼佬约朋友一起去海钓时更是夸下海口:“巨缗东钓尚可期, 与子共饱鲸鱼脍!”
  没错, 这家伙还想把鲸鱼钓上来做生鱼片。
  有的人牙口不好,想得倒挺美。
  要说食脍爱好者,那肯定不能漏掉苏轼。苏轼有次患了眼疾,别人跟他说不能食脍, 他就陷入了激烈的天人交战之中。
  这厮表示我是想听的, 但是嘴巴它不答应, 嘴巴说:“我给你当嘴巴,它给你当眼睛, 我们对你的贡献难道有厚薄之分吗?因为它生病就不让我吃好吃的,这合理吗?这不合理!”
  苏轼还表示他听到自己嘴巴语重心长地对眼睛说:“放心吧,下次我要是生了病,绝对不会妨碍你看东西。”
  意思是我嘴巴吃东西的事,你眼睛少来管我!
  主打一个我有一万个借口不去遵从医嘱。
  除了备受喜爱的鱼生以外,还有各种别的肉生。
  比如生羊脍,人们会把羊肉、羊肝、羊百叶薄摊纸上沥干血水切成缕,放进已经备有芫荽、萝卜、嫩韭、姜丝的盘子里,再浇上专用的脍醋,就可以尽情享用鲜美无比的“肝肚生”了,吃起来口感那叫一个丰富,叫人回味无穷。
  听起来很诱人对吧?
  诱人的东西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本来这样的饮食文化问题倒也不大,但随着养殖业和畜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寄生虫也找到了自己的乐土。如果一个长安人同时喜欢吃鱼生、猪肉生、牛羊肉生,那他很可能光荣地集多种寄生虫于一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