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金陵十三钗》(5/5)
《金陵十三钗》原著叫《战争之花》。
严歌灵早些年在纪念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诺的委员会工作,在研究三个美国记者在中国战争年代帮助延安红军的资料过程中,她注意到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书中曾提到《魏特琳日记》。
去美国之后,她每年都参加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
在旧金山、芝加哥很多人都在捐钱印刷《魏特琳日记》,她开始详细阅读《魏特琳日记》…
书中有一段关于妓女站出来换下女学生被日军带走的桥段…
这督促她希望可以再现历史,再现当时的场景。
蒋公先生的《陷京三月记》给严歌灵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张纯如的帮助下,加之中国大陆丰富的人生经历,终于使严歌苓下定决心写《战争之花》!
她自己也说过,“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这本纪实的书,对我的作品的启发是,对于那场浩劫,日本人从他们的武士精神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演进,对这个民族,我有了深刻、宏观上的认识,对我写《战争之花》有很大的帮助。”
老谋子很喜欢《战争之花》,可能很多男人对风尘女子英勇就义特别感兴趣!
《东游记》就有‘吕洞宾巧渡风尘女子张珍奴’;
《三言两拍》也有很多关于风尘女子的传记,比方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民国时代,还有小凤仙…
总之,老谋子很喜欢,直言这是二十年来,他遇到的最好的本子!
‘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也有奇女子;
商女也知亡国恨,教堂绝唱秦淮景。’
没错,《金陵十三钗》就是个传奇故事!
……
《金陵十三钗》投资超过三亿,战争场面很消耗资金!
布景、特效很耗费资金,再加上前期培训半年时间…
老谋子很费心思,每个细节他考量的都很准很到位,选演员,窗花的设计,书娟的独白,演员心里矛盾的转变,时代下南京城日军的残忍和妓女大无畏的精神等等等,表现淋漓尽致…
尤其是透过窗花用模糊的镜像给雨墨特写的镜头,堪称神来之笔!
这是影史上的第一次!
阳光透过教堂的琉璃玻璃照了进来,像是一束彩虹,然而窗外的世界却与这美好的颜色恰恰相反。低着头的一群女学生,默默地祷告、哭泣。有人偷窥,有人相视一笑。
战争迷漫的南京城,似乎在这个小教堂里,还有那么一丝人情味。
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大抵互相看不上对方。
学生觉得妓女低俗而放荡,妓女觉得学生守旧呆板。
然而她们又都互相羡慕着,妓女羡慕学生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学生又羡慕妓女的风情万种,多才多艺…
当日本鬼子冲进教堂,疯狂地追着女学生,那种内心深处的善良被唤醒,约翰米勒鼓起勇气,举起红十字的大旗,大声地嘶吼着。生命变得脆弱而不堪,生与死仅仅在一念之间,没有谁救得了谁。阳光下,破碎的琉璃窗碎片,变得异常耀眼,这一射击,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是,《金陵十三钗》有不少硬伤,约翰前晚烂醉调戏玉墨,第二天醒来就大义凌然的变成保护女学生的英雄了;变脸太快,有点接受不了;
长谷川这个人物定位亦正亦邪…
但是,《金陵十三钗》绝对是老谋子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
这点,只要是看了电影的,大概都能知道。
所以,很多人抨击《金陵十三钗》,都是从宣传、营销角度,很少从电影本身,了不起说一两句‘处女保卫战’,很少有人说什么‘电影真烂’、‘毫无诚意’…
……
张伟品确实是个傻逼,《金陵十三钗》的背景是南京陷落!
什么概念?
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23号,日本人在南京烧杀抢掠整整四十天!
六朝古都逢倭寇,九重城阙尽烟尘。河畔亡魂三十万,金粉繁华不复存。
当然,日本方面对大屠杀的记载很微妙,他们怎么说的?
中国历史上,南京多有屠杀。
比如322-324年王敦之乱;549年侯景之乱;太平天国之乱;天京攻防战;第二个革命的南京大屠杀。
还扯到了1645年的扬州十日,宣称扬州大屠杀死者八十万人以上。
这个逻辑,微妙又险恶。
陈列南京历史上的大屠杀又如何呢?
“你家里经常有人死”,莫非就能证明“所以现在杀你们家的人也很正常”吗?
这些历史屠杀的存在,不会为1937年冬天的侵华日军洗罪!
这是民众的基本认知!
《金陵十三钗》的背景很残酷!
张伟品呢?
却把床戏、情色当成了宣传的重点…
这不是纯心添乱嘛!
悦华关于《金陵十三钗》的宣传就一句话:‘张一谋最好的作品!’
采取的方式是点映加上影评人推广,尽量不使用冒犯人的言论,也没有吹投资,更没有吹票房预期…
本来就是关于民族灾难的东西!
……
十月十五号,《金陵十三钗》公映,张俊生、老谋子还有《金陵十三钗》主创团队来到首映现场。
张俊生胡子拉渣,形象全无…
“哦,我在剪辑新电影,然后被拉了过来…”
“《金陵十三钗》,我当然有看,事实上,我挺担心的,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是沉重而艰难的,要拍它,野心不要太大,太大了驾驭不了,还得面对铺天盖地的唾骂!”
“对,就是唾骂,而不是简单地拍砖,因为这个题材可不仅仅是电影问题,而是民族情感问题,《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都遭遇了这样的困境!”
“还好,老谋子没去拍什么史诗片,仅仅选择了这段大历史中的一个视角,那就是救赎。《金陵十三钗》的剧情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一个外国入殓师、一个国军小军官和一群妓女在对一群女学生的救赎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我?我暂时没有拍战争片的野心,如果我要拍,可能会走极端,拍一小段朝鲜战争…”
“…先看电影,看完了,咱们再说!”
严歌灵早些年在纪念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诺的委员会工作,在研究三个美国记者在中国战争年代帮助延安红军的资料过程中,她注意到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书中曾提到《魏特琳日记》。
去美国之后,她每年都参加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
在旧金山、芝加哥很多人都在捐钱印刷《魏特琳日记》,她开始详细阅读《魏特琳日记》…
书中有一段关于妓女站出来换下女学生被日军带走的桥段…
这督促她希望可以再现历史,再现当时的场景。
蒋公先生的《陷京三月记》给严歌灵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在张纯如的帮助下,加之中国大陆丰富的人生经历,终于使严歌苓下定决心写《战争之花》!
她自己也说过,“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这本纪实的书,对我的作品的启发是,对于那场浩劫,日本人从他们的武士精神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演进,对这个民族,我有了深刻、宏观上的认识,对我写《战争之花》有很大的帮助。”
老谋子很喜欢《战争之花》,可能很多男人对风尘女子英勇就义特别感兴趣!
《东游记》就有‘吕洞宾巧渡风尘女子张珍奴’;
《三言两拍》也有很多关于风尘女子的传记,比方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民国时代,还有小凤仙…
总之,老谋子很喜欢,直言这是二十年来,他遇到的最好的本子!
‘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也有奇女子;
商女也知亡国恨,教堂绝唱秦淮景。’
没错,《金陵十三钗》就是个传奇故事!
……
《金陵十三钗》投资超过三亿,战争场面很消耗资金!
布景、特效很耗费资金,再加上前期培训半年时间…
老谋子很费心思,每个细节他考量的都很准很到位,选演员,窗花的设计,书娟的独白,演员心里矛盾的转变,时代下南京城日军的残忍和妓女大无畏的精神等等等,表现淋漓尽致…
尤其是透过窗花用模糊的镜像给雨墨特写的镜头,堪称神来之笔!
这是影史上的第一次!
阳光透过教堂的琉璃玻璃照了进来,像是一束彩虹,然而窗外的世界却与这美好的颜色恰恰相反。低着头的一群女学生,默默地祷告、哭泣。有人偷窥,有人相视一笑。
战争迷漫的南京城,似乎在这个小教堂里,还有那么一丝人情味。
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大抵互相看不上对方。
学生觉得妓女低俗而放荡,妓女觉得学生守旧呆板。
然而她们又都互相羡慕着,妓女羡慕学生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学生又羡慕妓女的风情万种,多才多艺…
当日本鬼子冲进教堂,疯狂地追着女学生,那种内心深处的善良被唤醒,约翰米勒鼓起勇气,举起红十字的大旗,大声地嘶吼着。生命变得脆弱而不堪,生与死仅仅在一念之间,没有谁救得了谁。阳光下,破碎的琉璃窗碎片,变得异常耀眼,这一射击,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是,《金陵十三钗》有不少硬伤,约翰前晚烂醉调戏玉墨,第二天醒来就大义凌然的变成保护女学生的英雄了;变脸太快,有点接受不了;
长谷川这个人物定位亦正亦邪…
但是,《金陵十三钗》绝对是老谋子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
这点,只要是看了电影的,大概都能知道。
所以,很多人抨击《金陵十三钗》,都是从宣传、营销角度,很少从电影本身,了不起说一两句‘处女保卫战’,很少有人说什么‘电影真烂’、‘毫无诚意’…
……
张伟品确实是个傻逼,《金陵十三钗》的背景是南京陷落!
什么概念?
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23号,日本人在南京烧杀抢掠整整四十天!
六朝古都逢倭寇,九重城阙尽烟尘。河畔亡魂三十万,金粉繁华不复存。
当然,日本方面对大屠杀的记载很微妙,他们怎么说的?
中国历史上,南京多有屠杀。
比如322-324年王敦之乱;549年侯景之乱;太平天国之乱;天京攻防战;第二个革命的南京大屠杀。
还扯到了1645年的扬州十日,宣称扬州大屠杀死者八十万人以上。
这个逻辑,微妙又险恶。
陈列南京历史上的大屠杀又如何呢?
“你家里经常有人死”,莫非就能证明“所以现在杀你们家的人也很正常”吗?
这些历史屠杀的存在,不会为1937年冬天的侵华日军洗罪!
这是民众的基本认知!
《金陵十三钗》的背景很残酷!
张伟品呢?
却把床戏、情色当成了宣传的重点…
这不是纯心添乱嘛!
悦华关于《金陵十三钗》的宣传就一句话:‘张一谋最好的作品!’
采取的方式是点映加上影评人推广,尽量不使用冒犯人的言论,也没有吹投资,更没有吹票房预期…
本来就是关于民族灾难的东西!
……
十月十五号,《金陵十三钗》公映,张俊生、老谋子还有《金陵十三钗》主创团队来到首映现场。
张俊生胡子拉渣,形象全无…
“哦,我在剪辑新电影,然后被拉了过来…”
“《金陵十三钗》,我当然有看,事实上,我挺担心的,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是沉重而艰难的,要拍它,野心不要太大,太大了驾驭不了,还得面对铺天盖地的唾骂!”
“对,就是唾骂,而不是简单地拍砖,因为这个题材可不仅仅是电影问题,而是民族情感问题,《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都遭遇了这样的困境!”
“还好,老谋子没去拍什么史诗片,仅仅选择了这段大历史中的一个视角,那就是救赎。《金陵十三钗》的剧情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一个外国入殓师、一个国军小军官和一群妓女在对一群女学生的救赎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我?我暂时没有拍战争片的野心,如果我要拍,可能会走极端,拍一小段朝鲜战争…”
“…先看电影,看完了,咱们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