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荣华盛世_分卷阅读_65
最搞笑的是,赵姬说她“梦日入怀”,燕离马上就“梦月入怀”,搞得原本很神奇的说法,如同儿戏一般。
当年皇后怀太子,可是什么都没梦见的,为何两个小小的六品姬侍,会如此承蒙上天的厚爱。皇帝原本就是将信将疑,觉得信了也没什么坏处,说起来也是他有福气,如今却是不肯信了。
按照惯例,后宫的低位嫔妃、君侍有孕,都是要升一等的,卫夙被赵姬和燕离的争风吃醋搞烦了,谁也没有升位,只是赏赐了金银财物,让皇后和令侍君分别把人照顾好。
赵姬很不满,总觉得是燕离搅了她的好事,不然她就已经是贵姬了。燕离不服,说就许你梦到太阳,还不许我梦到月亮啊。若非东西十二宫不相通,还不知他们要闹成什么样。
凡事都是这样,多了就不稀奇,“老来子”也不例外。卫夙不说厌倦赵姬和燕从侍,但也没有最初的欣喜若狂了,他儿子女儿都不缺,再来两个,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来年开春,燕离抢在赵姬之前三天,生了六皇子卫昊。赵姬慢了半拍,卫阳变成了七皇子。
花甲得子,好事成双,卫夙的喜悦不用言说。他给燕离和赵姬升了份位,分别升作贵侍和贵姬,比起卫崇荣记得的慧嫔,可是差了不少。
面对和记忆中差异越来越大的世界,卫崇荣已经从最初的震惊转变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了。
论及对大衍皇朝的影响力,他和卫昭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从卫昭活着回来那天起,很多事情就在改变,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总之是和原来不一样了。
上官轩丁忧三年,回来能有什么位置,谁都不敢保证。目前的中书令顾尧、侍中姜澈和尚书令孙舒,不能说都是向着东宫的,但也没人是站在东宫的对立面的。
薛瑞管教无方,纵子逞凶,证据确凿,无可辩驳,若非他推荐的游方道士尚得皇帝欢心,只怕中书左侍郎的官位,就要保不住了。
萧风暗算姬辛一事,始终没有证据,但是连续五次东西两营演习,都以东城大营大获全胜而告终,让卫夙不得不考虑,西城将军的位置是否该换人做了。
至于苏文,每次见到卫崇荣都是客客气气,比对东宫几位皇孙还要和蔼。卫崇荣估计,害他侄儿的真凶,已经被卫昭解决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有好的一面,肯定就有不好的。东宫的外部环境逐渐好转,内部矛盾也在滋生。
这倒不是说卫明、卫昭兄弟有何不和,而是他们在政见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卫夙一生,致力于收复北疆全部失土,他曾经做到了的,可惜幽州得而复失,功亏一篑。
如果幽州从来没回到过大衍的版图,卫夙或许不会太过执念,实在拿不回来,留给后世之君也可。
可惜幽州的情况并非如此,它是打回来了,又让人抢了回去,从而成了卫夙心底最深的一根刺。有生之年,他必须收回幽州,他不能背负着失土的罪名去见卫家的列祖列宗。
皇帝每回说要光复幽州,太子都会出言反对,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
尽管卫明言之有理,但是卫崇荣很清楚,他是劝不住卫夙的。否则的话,永嘉四十八年的惨败从何而来,君华又何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
前世,卫夙让君情领衔这一战,是因为他手上已经没有合适的将领,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卫昭和姬辛都是好好的,估计是轮不到君情上战场了。
只是,君情的性格虽然不够杀伐果断,可他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本事和卫昭一样,都是卫夙亲自教出来的。那场战争的失败,主要原因并不在他,而是各方面的准备,都有所欠缺。
因此卫崇荣很担心,如果卫夙执意要打扶余,就是换成卫昭领军,结果也不见得能比前世的君情好多少。如果那样的话,卫昭今生今世,将再无翻身之日。
春季军演刚结束,卫夙就在大朝上提出了对扶余用兵的决议。卫明惯例反对,认为此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卫夙面无表情,半晌方道:“太子,你告诉朕,不对外用兵,如何收复神川时期的全部失土?”
卫明无言以对,不管他能说出多少个现实的理由,只要卫夙搬出太祖皇帝的遗训,他就无从反驳。
长久的沉默之后,卫昭走出朝班,拱手道:“儿臣愿带兵出征,为大衍收回失土。”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太子和秦王,这是唱上对台戏了?
第050章 生辰
岂料卫昭话锋一转,继而说道:“只是儿臣认为,此时出兵,并非最佳时机。”
“哦?!”皇帝微微一怔,似笑非笑地反问道:“秦王以为,何时适合呢?”他不意外卫昭会请缨出战,却没想到,他会说出时机不对的话来。
卫昭抿了抿唇,神色凛然道:“启禀父皇,儿臣查阅过户部和兵部的资料,若是现在出兵,朝廷所能提供的支持,不过是和三十九年那一役相当。”
卫夙沉默不语,片刻方道:“你觉得不够吗?四十年秋,李伉曾光复幽州。”八年前,李伉能用十万兵马收回幽州,八年后,他给卫昭同样的人马,他竟然嫌少……
卫昭直直凝视皇帝,眼神毫无畏惧之色:“父皇,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幽州全部归属扶余所有,我们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对付他们足矣。而今,幽州一分为二,乌苏大草原落入铁勒之手,若是同样的兵力配置,我们毫无胜算,不如不打。要从铁勒人手上夺回乌苏郡,没有足够的骑兵是不成的,所以儿臣说,出兵的时机不成熟。”
卫夙缓缓点头,沉声问道:“你要多少骑兵?”早年间,卫夙连年对铁勒用兵,几乎耗光了全国的马匹,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卫昭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回道:“两万人,四万马,至少不能低于这个数。”如果不能有效牵制住铁勒,他们和扶余打起来,就是没完没了了。
卫昭话音未落,朝堂上就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秦王提出的要求貌似不高,可他要的是纯骑兵,除了冲锋什么都不管的那种,在他们身后,还得有数倍于他们人数的后勤人员。
卫夙想了想,沉吟道:“给朕两年时间,朕给你两万精骑,十万步卒,你要是……”
不等皇帝把话说完,卫昭就单膝跪地,抱拳道:“儿臣在此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将扶余人驱逐到亚尔斯兰岭以北,就请父皇军法处置。”
闻及此言,朝臣们彻底无话可说。亚尔斯兰岭以北,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长冬无夏,天寒地冻。秦王这是要将扶余人赶尽杀绝啊,不过想想他在扶余那些年的遭遇,谁还敢说反对的话。
便是卫明,也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再不说话。
他看得出来,在征伐扶余一事上,皇帝和卫昭是早就达成了共识的。他们的争议,不过是何时出兵,如何出兵,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无伤大局。
下朝之后,卫夙传了秦王卫昭、平郡王卫昌、长宁王姬辛、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等人到御书房说话,显然是要商讨出征扶余的筹备工作。
太子卫明一向主和,不在应召行列不足为奇,西城将军萧风未被传召,就有些说不通了。再说他是走过场的,平郡王不是一样,可是人家就去了御书房。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平郡王和秦王合作愉快,而萧风和姬辛的相处,显然就是有点问题。不然从前年春天开始,为何每次演习,都是东城大营战胜西城大营,将帅不合乃是原因之一。
卫昭从宣室殿出来,见时间还很充裕,就去未央宫给皇后请了安,陪她说了会儿话。
姬婉见到卫昭,惯例又是说起他的婚事,说他今年都二十五了,不能再拖了。早点娶了王妃进门,也好给卫崇荣添个弟妹作伴,若是他喜欢男子,要娶内君也是可以的。
前两年,皇后打过把卫崇荣过继出去的主意,惹得卫昭很不高兴,有段时间甚至都不回宫了。亏得元康公主出面说合,而皇后也放弃了这个念头,两人的母子关系才恢复如初。
卫昭不止一次告诉过姬婉,他是不打算成亲的。皇后从来就当没听到,每回见他必然旧事重提。所幸她只是说说,并不会真给他塞个王妃或者内君过来,卫昭也就随她了,反正他不听就是。
今日也是如此,皇后说得苦口婆心,卫昭听得无精打采。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卫昭说自己要去宫学接卫崇荣放学,便离开了未央宫。
当年皇后怀太子,可是什么都没梦见的,为何两个小小的六品姬侍,会如此承蒙上天的厚爱。皇帝原本就是将信将疑,觉得信了也没什么坏处,说起来也是他有福气,如今却是不肯信了。
按照惯例,后宫的低位嫔妃、君侍有孕,都是要升一等的,卫夙被赵姬和燕离的争风吃醋搞烦了,谁也没有升位,只是赏赐了金银财物,让皇后和令侍君分别把人照顾好。
赵姬很不满,总觉得是燕离搅了她的好事,不然她就已经是贵姬了。燕离不服,说就许你梦到太阳,还不许我梦到月亮啊。若非东西十二宫不相通,还不知他们要闹成什么样。
凡事都是这样,多了就不稀奇,“老来子”也不例外。卫夙不说厌倦赵姬和燕从侍,但也没有最初的欣喜若狂了,他儿子女儿都不缺,再来两个,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来年开春,燕离抢在赵姬之前三天,生了六皇子卫昊。赵姬慢了半拍,卫阳变成了七皇子。
花甲得子,好事成双,卫夙的喜悦不用言说。他给燕离和赵姬升了份位,分别升作贵侍和贵姬,比起卫崇荣记得的慧嫔,可是差了不少。
面对和记忆中差异越来越大的世界,卫崇荣已经从最初的震惊转变到现在的习以为常了。
论及对大衍皇朝的影响力,他和卫昭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从卫昭活着回来那天起,很多事情就在改变,也许更好,也许更糟,总之是和原来不一样了。
上官轩丁忧三年,回来能有什么位置,谁都不敢保证。目前的中书令顾尧、侍中姜澈和尚书令孙舒,不能说都是向着东宫的,但也没人是站在东宫的对立面的。
薛瑞管教无方,纵子逞凶,证据确凿,无可辩驳,若非他推荐的游方道士尚得皇帝欢心,只怕中书左侍郎的官位,就要保不住了。
萧风暗算姬辛一事,始终没有证据,但是连续五次东西两营演习,都以东城大营大获全胜而告终,让卫夙不得不考虑,西城将军的位置是否该换人做了。
至于苏文,每次见到卫崇荣都是客客气气,比对东宫几位皇孙还要和蔼。卫崇荣估计,害他侄儿的真凶,已经被卫昭解决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有好的一面,肯定就有不好的。东宫的外部环境逐渐好转,内部矛盾也在滋生。
这倒不是说卫明、卫昭兄弟有何不和,而是他们在政见上,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卫夙一生,致力于收复北疆全部失土,他曾经做到了的,可惜幽州得而复失,功亏一篑。
如果幽州从来没回到过大衍的版图,卫夙或许不会太过执念,实在拿不回来,留给后世之君也可。
可惜幽州的情况并非如此,它是打回来了,又让人抢了回去,从而成了卫夙心底最深的一根刺。有生之年,他必须收回幽州,他不能背负着失土的罪名去见卫家的列祖列宗。
皇帝每回说要光复幽州,太子都会出言反对,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
尽管卫明言之有理,但是卫崇荣很清楚,他是劝不住卫夙的。否则的话,永嘉四十八年的惨败从何而来,君华又何至于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
前世,卫夙让君情领衔这一战,是因为他手上已经没有合适的将领,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卫昭和姬辛都是好好的,估计是轮不到君情上战场了。
只是,君情的性格虽然不够杀伐果断,可他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本事和卫昭一样,都是卫夙亲自教出来的。那场战争的失败,主要原因并不在他,而是各方面的准备,都有所欠缺。
因此卫崇荣很担心,如果卫夙执意要打扶余,就是换成卫昭领军,结果也不见得能比前世的君情好多少。如果那样的话,卫昭今生今世,将再无翻身之日。
春季军演刚结束,卫夙就在大朝上提出了对扶余用兵的决议。卫明惯例反对,认为此举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卫夙面无表情,半晌方道:“太子,你告诉朕,不对外用兵,如何收复神川时期的全部失土?”
卫明无言以对,不管他能说出多少个现实的理由,只要卫夙搬出太祖皇帝的遗训,他就无从反驳。
长久的沉默之后,卫昭走出朝班,拱手道:“儿臣愿带兵出征,为大衍收回失土。”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太子和秦王,这是唱上对台戏了?
第050章 生辰
岂料卫昭话锋一转,继而说道:“只是儿臣认为,此时出兵,并非最佳时机。”
“哦?!”皇帝微微一怔,似笑非笑地反问道:“秦王以为,何时适合呢?”他不意外卫昭会请缨出战,却没想到,他会说出时机不对的话来。
卫昭抿了抿唇,神色凛然道:“启禀父皇,儿臣查阅过户部和兵部的资料,若是现在出兵,朝廷所能提供的支持,不过是和三十九年那一役相当。”
卫夙沉默不语,片刻方道:“你觉得不够吗?四十年秋,李伉曾光复幽州。”八年前,李伉能用十万兵马收回幽州,八年后,他给卫昭同样的人马,他竟然嫌少……
卫昭直直凝视皇帝,眼神毫无畏惧之色:“父皇,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幽州全部归属扶余所有,我们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对付他们足矣。而今,幽州一分为二,乌苏大草原落入铁勒之手,若是同样的兵力配置,我们毫无胜算,不如不打。要从铁勒人手上夺回乌苏郡,没有足够的骑兵是不成的,所以儿臣说,出兵的时机不成熟。”
卫夙缓缓点头,沉声问道:“你要多少骑兵?”早年间,卫夙连年对铁勒用兵,几乎耗光了全国的马匹,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卫昭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回道:“两万人,四万马,至少不能低于这个数。”如果不能有效牵制住铁勒,他们和扶余打起来,就是没完没了了。
卫昭话音未落,朝堂上就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秦王提出的要求貌似不高,可他要的是纯骑兵,除了冲锋什么都不管的那种,在他们身后,还得有数倍于他们人数的后勤人员。
卫夙想了想,沉吟道:“给朕两年时间,朕给你两万精骑,十万步卒,你要是……”
不等皇帝把话说完,卫昭就单膝跪地,抱拳道:“儿臣在此立下军令状,若是不能将扶余人驱逐到亚尔斯兰岭以北,就请父皇军法处置。”
闻及此言,朝臣们彻底无话可说。亚尔斯兰岭以北,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长冬无夏,天寒地冻。秦王这是要将扶余人赶尽杀绝啊,不过想想他在扶余那些年的遭遇,谁还敢说反对的话。
便是卫明,也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再不说话。
他看得出来,在征伐扶余一事上,皇帝和卫昭是早就达成了共识的。他们的争议,不过是何时出兵,如何出兵,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无伤大局。
下朝之后,卫夙传了秦王卫昭、平郡王卫昌、长宁王姬辛、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等人到御书房说话,显然是要商讨出征扶余的筹备工作。
太子卫明一向主和,不在应召行列不足为奇,西城将军萧风未被传召,就有些说不通了。再说他是走过场的,平郡王不是一样,可是人家就去了御书房。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平郡王和秦王合作愉快,而萧风和姬辛的相处,显然就是有点问题。不然从前年春天开始,为何每次演习,都是东城大营战胜西城大营,将帅不合乃是原因之一。
卫昭从宣室殿出来,见时间还很充裕,就去未央宫给皇后请了安,陪她说了会儿话。
姬婉见到卫昭,惯例又是说起他的婚事,说他今年都二十五了,不能再拖了。早点娶了王妃进门,也好给卫崇荣添个弟妹作伴,若是他喜欢男子,要娶内君也是可以的。
前两年,皇后打过把卫崇荣过继出去的主意,惹得卫昭很不高兴,有段时间甚至都不回宫了。亏得元康公主出面说合,而皇后也放弃了这个念头,两人的母子关系才恢复如初。
卫昭不止一次告诉过姬婉,他是不打算成亲的。皇后从来就当没听到,每回见他必然旧事重提。所幸她只是说说,并不会真给他塞个王妃或者内君过来,卫昭也就随她了,反正他不听就是。
今日也是如此,皇后说得苦口婆心,卫昭听得无精打采。眼看时辰差不多了,卫昭说自己要去宫学接卫崇荣放学,便离开了未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