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难为_分卷阅读_252
凤明立嗜好念书,对书的感情比对老婆都深。自从先前请旨去了万卷宫一回,就彻底迷上了,而且,据钟敬书所言,凤明立的文采相当不错。
既然凤明立愿意跟着一道儿修书,明湛也就由他去了。
结果,也不知道明湛是不是故意的,忠义侯家的兄弟二人,一个于宫内,一个于宫外,倒成一景儿。好在凤明立脾气秉性极温润儒雅,对凤明芝挺照顾。
而凤明芝也不是傻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兄弟二人,相对于以往的疏离,倒是兄友弟恭起来。
方老太太拉着孙子的手道,“以往,我也常听夫子赞你文章写的好。”
凤明芝明白祖母的意思,笑一笑道,“祖母,万卷宫修书的事,也不是谁都能去的。里面儿都是各地最有学问的人,我肯定不成的。”
方老太太最不喜欢听人说自己孙子不好,哪怕凤明芝自谦都不成。果然,闻此言,方老太太眉眼一吊,执拗道,“谁说你不成的?你只比明立小几岁罢了,我就不信,这几年之差,能差多少。”思量一时,方老太太道,“先去当差吧,这事儿,以后再说。”
凤明芝也不再提及此事,又温言和语的孝顺了一番,直到外头来催,这才辞了祖母,带上小仆去万卷宫值班。
归根结底,方老太太与忠义侯夫人卫氏的矛盾就由此起。
一般来说,家里老太太偏心某个孙子,其实也是常事。不过,像方老太太偏心成这样的,到底少见。其实,也不只是因为凤明芝是小方氏之子的原因。
说来话长,卫氏嫁给忠义侯的时候不过十八岁,当年便生下嫡长子。那会儿,方老太太就有意抱了长孙养在膝下。其实,这也是老规矩了。老人孤单,膝下养个孩子,也热闹。
但是,母子连心哪。
这是卫氏头一个孩子,哪里就舍得抱到婆婆身边儿养着呢。彼时,方老太太的娘家靖国公府与卫氏的娘家永宁侯府都是帝都的硬茬子,一番婆媳暗战后,卫氏保住了自己的儿子。
不过,卫氏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她的强势让她失去了丈夫忠义侯的欢心,与婆婆之间斗气,又在月子里伤了身体,终生只此一子。甚至,因此,凤明立也不得忠义侯与方老太太后的喜欢。
此后多年,卫氏也会时时反醒,若那时,她退一步,是不是今天就不一样了呢。
一年年过去,年轻时的强硬逐渐被岁月消蚀,卫氏已经做了祖母。不过到如今,她也只能与忠义侯相敬如宾的过日子。熬了这些年,熬到明湛登基,儿子的位子已十拿九稳,卫氏到了帝都,常回娘家走动,近些日子,就是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的多了些。
不过,卫氏实在想像不到方老太太会对她说出这样荒谬的提议来。
方老太太一脸和善的拉着她的手,罕有如此亲呢的与她商议,“芝哥儿的身子不比立哥儿,这刚当差没几天,就病了两回。唉,长期以往,可如何是好呢。”
卫氏只管听着,并不开口多话。这许多年,若是能和好,她与方老太太早就该和好了。结果,俩人一直这么不尴不尬着。
方老太太见卫氏不肯为她铺就台阶儿,索性直接道,“立哥儿在万卷宫里修书,我听说并没有官衔儿,倒是芝哥儿,正七品呢。我想着,他们是亲兄弟,立哥儿这孩子素来心善,怎么能忍心看着芝哥儿受这样的搓磨呢。不如,让他们把差使换一换,你觉得如何呢?待芝哥儿的身子养的好些,再换回来也是一样的。”
卫氏的怒火陡然自心头升起,她坚定的将手从方老太太枯瘦的手里抽回来。如今,她真得万分庆幸了,当初,宁肯与忠义侯决裂也没有把儿子抱给方老太太养的决定真是无比正确的。
这样的脑袋,若是儿子给方老太太来养,真不知要养成什么样子了。
卫氏温声道,“我看,这不成。立哥儿在万卷宫修书,不是为了差使官职,实在是他喜欢干这行。芝哥儿若身子不适,只管在家里歇着,若不成,我进宫与娘娘说一声,亲自给芝哥儿请个一年半载的假,也无妨的。”
“您也知道,太后娘娘不是外人,这点儿面子,我还是有的。”卫氏简直压不住心头的火气,语气也愈发硬了,“不过,让他们兄弟换差使的事儿,不成。这差使,都是皇上金口玉言赏的,说换就换,置君王于何地?叫别人知道,倒说咱们家里人挑剔,连皇差都看不上呢。再者,芝哥儿身子不好,受不住做侍卫的苦,可那修书,也不是轻省的活儿。您不大知道吧,立哥儿也不成呢,那孩子的一双手,除了笔杆子,就没摸过刀把子。”
方老太太险些没给卫氏噎的背过气去,脸刷的沉下来,冷声问,“不愿意就说不愿意,你也不用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搪塞我这老婆子。”
“是,我不愿意。”卫氏道。
方老太太气的一拍桌案,怒道,“你别以为回了帝都就怎么着?我到底是你的婆婆,你不同意就是忤逆不孝!”
卫氏淡淡起身,居高临下的打量方老太太一眼,低声道,“您能怎么着我,倒叫我看看呢。”说完,也不顾方老太太的脸色,转身走了。
方老太太气个半死,叫了半日的心绞痛,待忠义侯回来,把儿子狠狠的骂了一顿,严令儿子一定要给孙子换差使。
忠义侯对于卫氏如此大不敬之事也着实不悦,虽说夫妻向来相敬如冰,他也不能坐视不理,便抬脚去了卫氏的院子。
卫氏正对着凤明立垂泪呢,“自你小儿,从未抱过你一下,给过你一个好脸色。这会儿看你有了好差使,就要你跟老三换。我竟不知道,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
“你这差使又不是我去求来的,是皇上瞧你是这块儿材料,叫你去跟着干活儿罢了。这修书,哪里谁都能修呢。”甭看卫氏对着方老太太强势,为了悍卫儿女,没有哪个母亲不强势的。卫氏想到从前,不禁哽咽道,“你自小儿就爱念书,写出多少漂亮的文章来,也没人肯说你一句好儿。但凡老二老三多认了两个字,你父亲你祖母就恨不能把人夸到天上去。心偏成这样,我说过一句吗?如今略瞧着你有些出息,就又来眼红。”
凤明立只得温声劝道,“母亲,家里人口多,以和为贵吧。若是三弟喜欢修书,给三弟去干也没什么的。我是做兄长的,原就该让着弟弟们的。”
卫氏哪个能肯呢,死都不同意。
凤明立苦口劝道,“我虽喜欢念书,到哪里看不得书呢。先前我还听说陛下建的图书馆里有不少珍本呢,借了许多回来看。祖母话都说出来了,就当看着父亲的面子,祖母这个年纪了,别叫老人家操心了。父亲已经为我请封长子,将来爵位总归是我的。弟弟们这么多,以后总得有个安身立命的营生才好,如今趁着这个机会,能有人留在帝都,也是幸事,算是有了着落呢。”
凤明立劝了卫氏大半个时辰,忠义侯听了一时,到底没抬脚进去,又折身走了。
与妻子冷淡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了他与凤明立的父子感情。哪怕卫氏的话,忠义侯颇多不赞同,不过,凤明义知书识礼,忠义侯是挑不出半点儿错处的。
如今凤明义就能为庶弟们着想,想来百年之后,他也能放心的将侯府交给凤明立了。
没有哪个母亲能拗过儿女。
这次忠义侯府没走御前的关系,只是私下活动了一番。凤明芝去了万卷宫修书,不过,凤明立也没能去做侍卫,反倒是魏氏所出庶次子凤明佳顶了凤明芝的侍卫缺。方老太太愈发得寸进尺道,“明立既然身子骨儿不好,这些天就随我念念佛。这人哪,只要存了善心,佛祖就会庇佑他呢。”
卫氏何等聪明之人,焉能不明白。若是凤明立真的接了凤明芝的侍卫,怕是天底下人都得对这两兄弟交换差使的事儿心知肚明了,这样的话,凤明芝的名声也就不必要了!如今,叫凤明佳顶了侍卫缺,凤明芝进万卷宫,而凤明立却要对外说身子不好,在家休养。这样,忠义侯府面子无损。
儿子劝她许久,卫氏才勉强同意的。可结果如何,这家里有哪个能知她们母子的情呢。方老太太还说出这样的话儿来。
卫氏直接发飙了,一拽儿子的腕子,抄起方老太太手边儿的一只描金青瓷盏就砸到了地上,呯的一声,把方老太太与忠义侯都吓了一跳,碎瓷溅满地。卫氏气的胸膛起伏不平,厉声喝道,“你们叫立哥儿让差使,立哥儿已是让了!若是再不识趣,索性大家撕破脸皮闹一场!反正我是不怕丢脸的!要不要!”
方老太太脸色青白,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回过神,一声长嚎,指着忠义侯道,“你还不给我打杀了这个忤逆去!”
忠义侯上前,怒斥卫氏,“在母亲面前,你怎么敢!”
卫氏怒上心头,展示了身为将门嫡女的威风,她猛的一发力,竟然将忠义侯推了个趔趄,险些跌坐到地上去。忠义侯后退数步撞上了方氏榻旁的一只桃花几,方止住了身子,方老太太大声道,“反了反了——”
卫氏声音更高一成,“我就是反了!怎么样!”抬手将手边儿的小几掀到地上去,卫氏眼睛憋的通红,尖声道,“有本事咱们进宫去说个明白!有本事去御前抖个清楚!叫皇上太后评评理,有没有这样逼着兄长让差使的兄弟!有没有这样逼着嫡子把差使让给庶子的父亲!有没有这样直接诅咒孙子的祖母!”
忠义侯府一场大闹称之为惊心动魄不为过,明湛得知此信儿,觉得简直比话本子还精彩。不过,这是忠义侯府的家事,他再八卦,也不会插手的。
让明湛为难的是方慎行与宋珠玉,这估计是前脚儿刚至淮扬吧,后脚儿御史的本子就到了,俩人倒真是团结,竟陷到了同一桩案子里去。
明湛仔细的瞧过奏章,暗道自己英明神武,这两个菜鸟,在朝中挺威风,果然一下放就露了怯。
还是嫩哪。
177、更新 ...
方慎行其实没啥大志向,原本,他就想着巴结好了君王,谋个安身立命罢了。
却不料,在朝中奋斗多日,结果一朝不慎,被发配到这么个穷地界儿来,做了当地父母官,太平县县令。
这地方虽说叫太平县,可是半点儿不太平。
淮扬之地,有着吴侬软语、三千繁华的苏扬金粉之地,亦有穷山恶水之处,太平县就是一例。方慎行头一脚踏上太平县的土地,就暗自唏嘘,心道,看来他的确是惹来帝王厌弃,不然怎么着君王也不能把他扔到这狗屁倒灶的地界儿来哪。
方慎行在太平县遛达了一圈儿,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派家人回帝都走走关系,好早日回帝都去。不过一想又泄了气,方家在帝都早已落败,他自己家里也不是多富有,再说,帝都里有的是他的仇人。这次来太平县,方慎行是老婆孩子都带上了,甚至亲娘兄弟也跟他一道来了。
原本他弟弟要在帝都念书,不过方慎行经了官司后,为求稳妥,实在不敢留下家口儿在帝都。否则,他远在淮扬,家里头要再出什么事儿,方慎行真不敢想像。
方慎行新官上任,县太爷的威风尚未来得及抖上一抖,却不料倒给人来了回下马威,丢人至极。
当然,丢人的不只他一个,还有他的难兄难弟,一同被发配到太平县隔壁做县太爷的宋珠玉。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两县虽都是遭了灾的县,其实还是有几家富户的。太平县有名的大户当属贩药材为生的郭家,甭看只是小县城出身,郭家的生意做的不赖,在扬州城里有家药行,算是有名的买卖人家。
单阳县呢,也有一户做药材的商家,同样姓郭。
既然凤明立愿意跟着一道儿修书,明湛也就由他去了。
结果,也不知道明湛是不是故意的,忠义侯家的兄弟二人,一个于宫内,一个于宫外,倒成一景儿。好在凤明立脾气秉性极温润儒雅,对凤明芝挺照顾。
而凤明芝也不是傻瓜,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兄弟二人,相对于以往的疏离,倒是兄友弟恭起来。
方老太太拉着孙子的手道,“以往,我也常听夫子赞你文章写的好。”
凤明芝明白祖母的意思,笑一笑道,“祖母,万卷宫修书的事,也不是谁都能去的。里面儿都是各地最有学问的人,我肯定不成的。”
方老太太最不喜欢听人说自己孙子不好,哪怕凤明芝自谦都不成。果然,闻此言,方老太太眉眼一吊,执拗道,“谁说你不成的?你只比明立小几岁罢了,我就不信,这几年之差,能差多少。”思量一时,方老太太道,“先去当差吧,这事儿,以后再说。”
凤明芝也不再提及此事,又温言和语的孝顺了一番,直到外头来催,这才辞了祖母,带上小仆去万卷宫值班。
归根结底,方老太太与忠义侯夫人卫氏的矛盾就由此起。
一般来说,家里老太太偏心某个孙子,其实也是常事。不过,像方老太太偏心成这样的,到底少见。其实,也不只是因为凤明芝是小方氏之子的原因。
说来话长,卫氏嫁给忠义侯的时候不过十八岁,当年便生下嫡长子。那会儿,方老太太就有意抱了长孙养在膝下。其实,这也是老规矩了。老人孤单,膝下养个孩子,也热闹。
但是,母子连心哪。
这是卫氏头一个孩子,哪里就舍得抱到婆婆身边儿养着呢。彼时,方老太太的娘家靖国公府与卫氏的娘家永宁侯府都是帝都的硬茬子,一番婆媳暗战后,卫氏保住了自己的儿子。
不过,卫氏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她的强势让她失去了丈夫忠义侯的欢心,与婆婆之间斗气,又在月子里伤了身体,终生只此一子。甚至,因此,凤明立也不得忠义侯与方老太太后的喜欢。
此后多年,卫氏也会时时反醒,若那时,她退一步,是不是今天就不一样了呢。
一年年过去,年轻时的强硬逐渐被岁月消蚀,卫氏已经做了祖母。不过到如今,她也只能与忠义侯相敬如宾的过日子。熬了这些年,熬到明湛登基,儿子的位子已十拿九稳,卫氏到了帝都,常回娘家走动,近些日子,就是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的多了些。
不过,卫氏实在想像不到方老太太会对她说出这样荒谬的提议来。
方老太太一脸和善的拉着她的手,罕有如此亲呢的与她商议,“芝哥儿的身子不比立哥儿,这刚当差没几天,就病了两回。唉,长期以往,可如何是好呢。”
卫氏只管听着,并不开口多话。这许多年,若是能和好,她与方老太太早就该和好了。结果,俩人一直这么不尴不尬着。
方老太太见卫氏不肯为她铺就台阶儿,索性直接道,“立哥儿在万卷宫里修书,我听说并没有官衔儿,倒是芝哥儿,正七品呢。我想着,他们是亲兄弟,立哥儿这孩子素来心善,怎么能忍心看着芝哥儿受这样的搓磨呢。不如,让他们把差使换一换,你觉得如何呢?待芝哥儿的身子养的好些,再换回来也是一样的。”
卫氏的怒火陡然自心头升起,她坚定的将手从方老太太枯瘦的手里抽回来。如今,她真得万分庆幸了,当初,宁肯与忠义侯决裂也没有把儿子抱给方老太太养的决定真是无比正确的。
这样的脑袋,若是儿子给方老太太来养,真不知要养成什么样子了。
卫氏温声道,“我看,这不成。立哥儿在万卷宫修书,不是为了差使官职,实在是他喜欢干这行。芝哥儿若身子不适,只管在家里歇着,若不成,我进宫与娘娘说一声,亲自给芝哥儿请个一年半载的假,也无妨的。”
“您也知道,太后娘娘不是外人,这点儿面子,我还是有的。”卫氏简直压不住心头的火气,语气也愈发硬了,“不过,让他们兄弟换差使的事儿,不成。这差使,都是皇上金口玉言赏的,说换就换,置君王于何地?叫别人知道,倒说咱们家里人挑剔,连皇差都看不上呢。再者,芝哥儿身子不好,受不住做侍卫的苦,可那修书,也不是轻省的活儿。您不大知道吧,立哥儿也不成呢,那孩子的一双手,除了笔杆子,就没摸过刀把子。”
方老太太险些没给卫氏噎的背过气去,脸刷的沉下来,冷声问,“不愿意就说不愿意,你也不用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搪塞我这老婆子。”
“是,我不愿意。”卫氏道。
方老太太气的一拍桌案,怒道,“你别以为回了帝都就怎么着?我到底是你的婆婆,你不同意就是忤逆不孝!”
卫氏淡淡起身,居高临下的打量方老太太一眼,低声道,“您能怎么着我,倒叫我看看呢。”说完,也不顾方老太太的脸色,转身走了。
方老太太气个半死,叫了半日的心绞痛,待忠义侯回来,把儿子狠狠的骂了一顿,严令儿子一定要给孙子换差使。
忠义侯对于卫氏如此大不敬之事也着实不悦,虽说夫妻向来相敬如冰,他也不能坐视不理,便抬脚去了卫氏的院子。
卫氏正对着凤明立垂泪呢,“自你小儿,从未抱过你一下,给过你一个好脸色。这会儿看你有了好差使,就要你跟老三换。我竟不知道,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
“你这差使又不是我去求来的,是皇上瞧你是这块儿材料,叫你去跟着干活儿罢了。这修书,哪里谁都能修呢。”甭看卫氏对着方老太太强势,为了悍卫儿女,没有哪个母亲不强势的。卫氏想到从前,不禁哽咽道,“你自小儿就爱念书,写出多少漂亮的文章来,也没人肯说你一句好儿。但凡老二老三多认了两个字,你父亲你祖母就恨不能把人夸到天上去。心偏成这样,我说过一句吗?如今略瞧着你有些出息,就又来眼红。”
凤明立只得温声劝道,“母亲,家里人口多,以和为贵吧。若是三弟喜欢修书,给三弟去干也没什么的。我是做兄长的,原就该让着弟弟们的。”
卫氏哪个能肯呢,死都不同意。
凤明立苦口劝道,“我虽喜欢念书,到哪里看不得书呢。先前我还听说陛下建的图书馆里有不少珍本呢,借了许多回来看。祖母话都说出来了,就当看着父亲的面子,祖母这个年纪了,别叫老人家操心了。父亲已经为我请封长子,将来爵位总归是我的。弟弟们这么多,以后总得有个安身立命的营生才好,如今趁着这个机会,能有人留在帝都,也是幸事,算是有了着落呢。”
凤明立劝了卫氏大半个时辰,忠义侯听了一时,到底没抬脚进去,又折身走了。
与妻子冷淡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了他与凤明立的父子感情。哪怕卫氏的话,忠义侯颇多不赞同,不过,凤明义知书识礼,忠义侯是挑不出半点儿错处的。
如今凤明义就能为庶弟们着想,想来百年之后,他也能放心的将侯府交给凤明立了。
没有哪个母亲能拗过儿女。
这次忠义侯府没走御前的关系,只是私下活动了一番。凤明芝去了万卷宫修书,不过,凤明立也没能去做侍卫,反倒是魏氏所出庶次子凤明佳顶了凤明芝的侍卫缺。方老太太愈发得寸进尺道,“明立既然身子骨儿不好,这些天就随我念念佛。这人哪,只要存了善心,佛祖就会庇佑他呢。”
卫氏何等聪明之人,焉能不明白。若是凤明立真的接了凤明芝的侍卫,怕是天底下人都得对这两兄弟交换差使的事儿心知肚明了,这样的话,凤明芝的名声也就不必要了!如今,叫凤明佳顶了侍卫缺,凤明芝进万卷宫,而凤明立却要对外说身子不好,在家休养。这样,忠义侯府面子无损。
儿子劝她许久,卫氏才勉强同意的。可结果如何,这家里有哪个能知她们母子的情呢。方老太太还说出这样的话儿来。
卫氏直接发飙了,一拽儿子的腕子,抄起方老太太手边儿的一只描金青瓷盏就砸到了地上,呯的一声,把方老太太与忠义侯都吓了一跳,碎瓷溅满地。卫氏气的胸膛起伏不平,厉声喝道,“你们叫立哥儿让差使,立哥儿已是让了!若是再不识趣,索性大家撕破脸皮闹一场!反正我是不怕丢脸的!要不要!”
方老太太脸色青白,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回过神,一声长嚎,指着忠义侯道,“你还不给我打杀了这个忤逆去!”
忠义侯上前,怒斥卫氏,“在母亲面前,你怎么敢!”
卫氏怒上心头,展示了身为将门嫡女的威风,她猛的一发力,竟然将忠义侯推了个趔趄,险些跌坐到地上去。忠义侯后退数步撞上了方氏榻旁的一只桃花几,方止住了身子,方老太太大声道,“反了反了——”
卫氏声音更高一成,“我就是反了!怎么样!”抬手将手边儿的小几掀到地上去,卫氏眼睛憋的通红,尖声道,“有本事咱们进宫去说个明白!有本事去御前抖个清楚!叫皇上太后评评理,有没有这样逼着兄长让差使的兄弟!有没有这样逼着嫡子把差使让给庶子的父亲!有没有这样直接诅咒孙子的祖母!”
忠义侯府一场大闹称之为惊心动魄不为过,明湛得知此信儿,觉得简直比话本子还精彩。不过,这是忠义侯府的家事,他再八卦,也不会插手的。
让明湛为难的是方慎行与宋珠玉,这估计是前脚儿刚至淮扬吧,后脚儿御史的本子就到了,俩人倒真是团结,竟陷到了同一桩案子里去。
明湛仔细的瞧过奏章,暗道自己英明神武,这两个菜鸟,在朝中挺威风,果然一下放就露了怯。
还是嫩哪。
177、更新 ...
方慎行其实没啥大志向,原本,他就想着巴结好了君王,谋个安身立命罢了。
却不料,在朝中奋斗多日,结果一朝不慎,被发配到这么个穷地界儿来,做了当地父母官,太平县县令。
这地方虽说叫太平县,可是半点儿不太平。
淮扬之地,有着吴侬软语、三千繁华的苏扬金粉之地,亦有穷山恶水之处,太平县就是一例。方慎行头一脚踏上太平县的土地,就暗自唏嘘,心道,看来他的确是惹来帝王厌弃,不然怎么着君王也不能把他扔到这狗屁倒灶的地界儿来哪。
方慎行在太平县遛达了一圈儿,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派家人回帝都走走关系,好早日回帝都去。不过一想又泄了气,方家在帝都早已落败,他自己家里也不是多富有,再说,帝都里有的是他的仇人。这次来太平县,方慎行是老婆孩子都带上了,甚至亲娘兄弟也跟他一道来了。
原本他弟弟要在帝都念书,不过方慎行经了官司后,为求稳妥,实在不敢留下家口儿在帝都。否则,他远在淮扬,家里头要再出什么事儿,方慎行真不敢想像。
方慎行新官上任,县太爷的威风尚未来得及抖上一抖,却不料倒给人来了回下马威,丢人至极。
当然,丢人的不只他一个,还有他的难兄难弟,一同被发配到太平县隔壁做县太爷的宋珠玉。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两县虽都是遭了灾的县,其实还是有几家富户的。太平县有名的大户当属贩药材为生的郭家,甭看只是小县城出身,郭家的生意做的不赖,在扬州城里有家药行,算是有名的买卖人家。
单阳县呢,也有一户做药材的商家,同样姓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