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469节
可那一处岛,却完全是另一个模样,据说十分荒芜,而且也不知这岛有多大,当地土人十分稀少,且较为原始,至于物产,那更是少得可怜了。
就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说狗都会嫌。
可偏偏,张安世却偏要去此处,这摆明着,是希望不与朱高煦争夺安南,连安南的一个小小州府,都舍不得拿走。
张安世这个家伙,平日里见他干坏事,可以说是坏得流油,可本心还是很善良的。
张安世心里想的却是,那地方,之所以荒芜,原因有很多种,因为早早的就和大陆隔绝,一方面,无法对外进行文明的传播和交流,这就如同在大陆上,一个文明发现了耕种,那么很快,这种方法就会传遍欧洲至亚洲每一个角落,可偏偏这地方,却几乎没有任何文明传播的途径,技术水平低下。
除此之外,就是没有可供蓄养的畜牧,没有驯养的牛马,这就导致,生产力更为低下,也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当地的土人大多还处于原始的部落时期,人口稀少,更是无法产生社会的分工合作,继而演化出文明。
可这地方,一旦开始对外交流,有了大量的移民进入,且这些人带来更好的农作物,还有驯养的牛马,那么……这个七百多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大明关内两京十八省还要辽阔的土地,完全就是天府之国了。
大量的煤炭、铁矿、铜矿,以及金银矿产的资源。
大量的草原,足以发展畜牧业。
还有数不清的良田,可以种植小麦以及其他农作物。
再加上四面环海,许多地方,可以作为天然的良港。
至于它地处偏僻,可一旦天下的文明中心在大明,那么地理位置,也算是得天独厚,毕竟距离爪哇和吕宋很近,将来只要海贸发展起来,就足以可以和大明、安南、爪哇、苏门答腊、天竺等地,进行贸易联系。
这个地方,张家若是及早先去站住脚,不敢说是未来的王霸基础,可至少也足以子子孙孙享受富贵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张安世能得到大明的承认,与此同时,能将地方控制住。
张安世现在就怕朱棣不答应呢,于是很认真地又道:“臣决定了,就去这地方,这地方的名字,臣都想好了,就叫南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棣叹道:“好吧,好吧,这既是你的意思,那么……就以南州为食邑,朕封张家在那地方,子子孙孙,永镇南州。你此前在安南的食户,也有几万户吧,再加上这五万流放的囚徒以及匠人,朕统统赐给你。”
张安世心里终于舒了口气,憋着乐,面露感激道:“臣谢陛下恩典,陛下……要不要颁一张铁券比较好?”
朱棣很是大气地道:“你要几张,都给你,丹书铁券,朕有的是。”
张安世突然又觉得这丹书铁券,好像也不保险了。
不过思来想去,眼下会不会被人摘桃子,还得靠自己的魅力,这地方……想让人免生觊觎,一方面需要朝廷对他的关照,不过现在想来……至少在他的外甥朱瞻基那个小子驾崩之前,他是可以确保,绝对安全的。
瞻基外甥,你要争气啊,争取活个五百年。
除此之外,怕是还要和靠近这南州的爪哇、安南、吕宋等地,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这宁王、赵王,还有朱高煦,都要很好生地笼络!
很好,回头就修书给他们,叙叙旧,讲一讲江湖情义,回顾一下当年的感情。
朱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有几分亏欠,感触地道:“张卿这样做,实在是太大度了,朕还以为张卿要狮子大开口呢,今日才教朕看到你也有高风亮节的一面,朕的那些儿子都不如你。”
这是肺腑之词,想想那两个想要夺位的儿子,再看看人家张安世。
哎……
张安世心里其实也有些惭愧,不过细细一想,那南州,现在确实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我张安世何曾忽悠了什么?
于是他便道:“臣以外姓,蒙陛下恩典,加封食户和食邑,已是羞愧难当,哪里还敢有其他的指望?”
朱棣道:“过几日,等旨意吧,噢,还有……那鞑靼人阿鲁台,还有兀良哈部的首领,不日就要入京,朕觉得……他们的部众留在辽东,终究让人不安,也下旨命他们缴了武器和战马,迁徙南下。”
朱棣对此二人不放心,毕竟有了兀良哈部的前车之鉴,显然不愿意再放虎归山了。
朱棣似乎此时想到了什么,又道:“朕昨日又下了旨意,命天下诸藩王来京城觐见。一方面呢,这些人多为朕的兄弟和子侄。另一方面,现在宁王、赵王都去了海外就藩,可这些藩王,却还在观望。”
“朕年纪大了,太子性子又太宽和,若是朕有一日,但有什么不幸,只怕这事就要拖延下去,还是趁朕还处盛年的时候,早早想办法,让藩王们早做决定吧。”
张安世道:“陛下一定长命百岁,何须要说这样的话呢?”
不过张安世却也知道,朱棣已经想要快刀斩乱麻了。
那些兄弟子侄们,不是还在犹豫吗,那就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将这些家伙们逼去海外。
朕的儿子,还有战功赫赫的宁王,都去了,你们还想留在大明享福?真以为我朱老四好说话吗?
朱棣笑了笑道:“诸王来京,届时就让太子与你负责款待,他们多是朕的兄弟,不可怠慢。”
顿了顿,朱棣道:“朕不是建文。”
张安世一脸无语,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不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要逼人家到海外去,还要显得不是强迫,是他们自愿的,让天下人看一幕兄友弟恭的好戏。
陛下,真有你的。
张安世顿时感觉压力很大,他现在就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到时会是怎样闹哄哄的场面了。
可朱棣下了命令,他张安世能怎么办?
张安世只能乖乖地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协助太子殿下,教诸王宾至如归。”
朱棣满意地微笑着道:“如此甚好,尤其是……周王……”
周王朱橚,乃朱棣的胞弟,一个娘胎里出生的,而且朱棣是老四,他是老五,正因如此,所以关系更为亲近一些。
朱棣显然是想和平地解决这些事,所以格外强调他不是建文皇帝。
可怎么把人赶去海外,却很需要考验功夫。
张安世其实不想干这差事,你们朱家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可毕竟……他的姐夫太子主持这件事,张安世就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
他行了个礼,应下道:“臣明白。”
朱棣高兴地点点头道:“好好地办事,朕是信得过太子和张卿的。”
第263章 百年基业
张安世从宫中出来,便立即打道回府。
他兴致勃勃地看着身怀六甲,肚子已是显现的徐静怡,咧嘴,便乐了。
徐静怡看着他乐呵呵的样子,轻轻地抚了抚肚子的位置,不由道:“你高兴什么?”
却没想张安世语出惊人地道:“怀胎为何要十月呢?若是一月两月就好了,又或者一胎能下一窝,就更好不过了。”
徐静怡:“……”
张安世道:“我想到从此我张家儿孙们,真的可能有王位要继承,我便很担心。我已想好了,这孩子生下来,我便让他去官校学堂读书,读完之后,送到朱高煦那里也好,甚至陛下身边也好,让他随陛下和朱高煦南征北战,等到了二十岁,就送到我们的封地南州,让他管理我们的家业。”
说着,他幽幽地叹了口气,才又道“哎,那地方是荒凉了一些,只是将来却大有前途。要是再多生几个,我便多了几个帮手,我身体不好,所谓多智伤神,受不了这一路海上的颠簸,还有那遥远南州的苦寒,只好将一切都寄望在我的儿孙们身上了。”
这一刻,张安世终于明白了望子成龙的真意。
父辈的力量有限,这世上有太多心愿没有办法达成,所以便将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希望他能代替自己。
血脉就是生命的延续。
徐静怡倒是捉了一个重点问:“什么南州?”
张安世便叫人取了舆图来,兴致勃勃地给徐静怡讲解,她生怕徐静怡作为一个内宅妇人亦或者是一个爱宠儿女的母亲,无法理解深入不毛之地的事,因而故意地道:“这南州远是远了一些,可是乘船,其实也不过几个月就能到达,而且这一片海域,岛屿和陆地也多,所以……从这航线走,危险并不高,等将来航海术继续进步,就更加的近了。”
顿了顿,他又道:“我们不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要有心理准备。”
徐静怡倒没有跟他争辩什么,只道:“嗯。”
“嗯是个什么意思?”张安世大惑不解。
这反应是不是有点太淡定了?
只见徐静怡很是坦然地道:“这本就是应当的啊!徐家……也是如此的,自我记事起,阿爷就从不着家,征战四方,深入大漠。天下再苦寒的地方,能有大漠苦寒吗?至于我的父亲和叔伯,大抵也都是从军,或驻北平,或在辽东,或在京营,我觉得这是应当的事。”
张安世不免大为宽慰:“不错,若不是我身体不好,我也该去从军,去北平,去大漠。只可惜,这些希望,只能放在儿孙们的身上看。男儿志在四方,怎可庸庸碌碌,成日宅在家中呢?”
徐静怡却道:“夫君,你说的这南州,陛下当真会赐给我们吗?这南州……有什么好处?”
他们是夫妻,在张安世的心里,二人是荣辱与共的整体,于是张安世也不隐瞒,便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又低声着道:“有些事,我只能和你说,南州虽是蛮荒之地,实际上,却是富得流油。问题就在于,得有人和银子将它开发起来,一旦开发,这广袤土地,必是不下于一个江南。自然,这些事是断然不可对人说的。”
徐静怡记下,她可不傻,晓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于是眨眨眼,连声音都下意识地放低了许多。
二人活像某个密谋的团伙一般嘀嘀咕咕。
“得用银子……张家的银子足够吗?”
“我要清理一下。”张安世道:“商行的分红,还有咱们张家其他买卖挣来的银子,这几年,虽然都是皇家占了大头,可咱们张家的收益,也是不小,再加上这卖酒的生意,又多了一份保障,还有钱庄……我细细想来,只怕现在也绝不下千万两了。”
徐静怡听了,大吃一惊,樱桃小嘴几乎要张大。
张安世立即捂住她的嘴,低声道:“低调,低调!为夫攒钱也不容易,主要还是买卖太多,账目太乱,需得好好清理一下才成。咱们要闷声发大财,切切不可让人觉得咱们有钱,就算有人问起,那也对外说,这钱……都是陛下的。”
徐静怡便小鸡啄米地点着头,小心翼翼地低声道:“难怪夫君想要那南州,这么多的银子,确实睡得不踏实。”
张安世道:“回来的路上,我就想好了。南州那边,先要有人,而后再投入财富。人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一些,这么多的囚徒,还有匠人,以及安南的食户,足足六七万户。这陆陆续续,人口能有二十万上下。当然,只能分批的送去,所以首先,我们得在松江还有安南以及泉州、广州、登州这些地方,建立一个航海线,要购置一大批的船,往返于南州与这几个地方。”
“将来,咱们还要开拓航线,往吕宋、爪哇。这些航线,得自己购船,不能动用商行的船,毕竟是亏本的买卖,总不好让商行亏,可我们张家毕竟亏得起,有了航线,那么人送了去,源源不断的物资,就有了保障……”
张安世贼兮兮的声音越来越轻,几乎只能附在徐静怡的耳畔说了:“到时,购置大量的种牛、种马、种猪去。对了,还有粮种!那个地方,实是太暴殄天物了!”
“天哪,这么广袤的土地里,竟连牛马都没有。即便是作物,也十分原始,以至肥沃的土地,无法耕种,只能长草,长出来的这么多草,却没办法蓄养牲畜,就只能荒着,阵阵是太浪费了。噢,对啦,还要带上羊……不只如此,咱们张家,自己也要筹建一支商队,控制大明和南州的贸易,安南卫那边,也要抽调人去……”
张安世顿了顿,想了想,才又继续道:“商队控制了商路,将来这南州大量的粮食和牛羊要卖出去,又需要大量的货物进口进去,没有这个商路,可不成。所以,只要拿捏住了这个,就不担心那些商贾对我张家离心离德。”
“还有安南卫,军队也很重要。我想好了,安南卫采取轮替驻防,每隔五年,调拨一队人去南州驻防,过了五年,再换回来。他们的家,依旧还在大明,而且张家都给他们一些薪俸,并且照顾好他们的子弟。等五年之后,他们就要回来,所以并不担心他们怀有其他的异志!至少前期大开发的时候,可以拿捏住他们,使他们对张家死心塌地。”
“有了商贾和安南卫的支持,接下来,就是这些流民和囚徒还有匠人了。这个,其实也不难办,他们未来许多生活必需品,毕竟还需要通过海路来,若是谋反,虽是吃饭穿衣没有问题,可许多东西,却难以获取。再者,派一个有本领的人去管理他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有本领的人?
徐静怡想了想,便道:“夫君,不会是你那几个兄弟吧?”
张安世瞥了一眼徐静怡的俏脸,这俏脸上仿佛是在说:不是吧,不是吧,那几个傻瓜?
张安世嘿嘿一笑道:“我这几个兄弟,都是奇才,一般的事,他们干不了,我思来想去,得请安南的副都督杨士奇。”
杨士奇的大名,徐静怡是听说过的,听说他到了安南之后,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安南虽不说大治,如今却也安居乐业。
即便是当地的土人,也极少作乱。
不过……
徐静怡问道:“他肯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就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说狗都会嫌。
可偏偏,张安世却偏要去此处,这摆明着,是希望不与朱高煦争夺安南,连安南的一个小小州府,都舍不得拿走。
张安世这个家伙,平日里见他干坏事,可以说是坏得流油,可本心还是很善良的。
张安世心里想的却是,那地方,之所以荒芜,原因有很多种,因为早早的就和大陆隔绝,一方面,无法对外进行文明的传播和交流,这就如同在大陆上,一个文明发现了耕种,那么很快,这种方法就会传遍欧洲至亚洲每一个角落,可偏偏这地方,却几乎没有任何文明传播的途径,技术水平低下。
除此之外,就是没有可供蓄养的畜牧,没有驯养的牛马,这就导致,生产力更为低下,也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当地的土人大多还处于原始的部落时期,人口稀少,更是无法产生社会的分工合作,继而演化出文明。
可这地方,一旦开始对外交流,有了大量的移民进入,且这些人带来更好的农作物,还有驯养的牛马,那么……这个七百多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大明关内两京十八省还要辽阔的土地,完全就是天府之国了。
大量的煤炭、铁矿、铜矿,以及金银矿产的资源。
大量的草原,足以发展畜牧业。
还有数不清的良田,可以种植小麦以及其他农作物。
再加上四面环海,许多地方,可以作为天然的良港。
至于它地处偏僻,可一旦天下的文明中心在大明,那么地理位置,也算是得天独厚,毕竟距离爪哇和吕宋很近,将来只要海贸发展起来,就足以可以和大明、安南、爪哇、苏门答腊、天竺等地,进行贸易联系。
这个地方,张家若是及早先去站住脚,不敢说是未来的王霸基础,可至少也足以子子孙孙享受富贵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张安世能得到大明的承认,与此同时,能将地方控制住。
张安世现在就怕朱棣不答应呢,于是很认真地又道:“臣决定了,就去这地方,这地方的名字,臣都想好了,就叫南州,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棣叹道:“好吧,好吧,这既是你的意思,那么……就以南州为食邑,朕封张家在那地方,子子孙孙,永镇南州。你此前在安南的食户,也有几万户吧,再加上这五万流放的囚徒以及匠人,朕统统赐给你。”
张安世心里终于舒了口气,憋着乐,面露感激道:“臣谢陛下恩典,陛下……要不要颁一张铁券比较好?”
朱棣很是大气地道:“你要几张,都给你,丹书铁券,朕有的是。”
张安世突然又觉得这丹书铁券,好像也不保险了。
不过思来想去,眼下会不会被人摘桃子,还得靠自己的魅力,这地方……想让人免生觊觎,一方面需要朝廷对他的关照,不过现在想来……至少在他的外甥朱瞻基那个小子驾崩之前,他是可以确保,绝对安全的。
瞻基外甥,你要争气啊,争取活个五百年。
除此之外,怕是还要和靠近这南州的爪哇、安南、吕宋等地,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这宁王、赵王,还有朱高煦,都要很好生地笼络!
很好,回头就修书给他们,叙叙旧,讲一讲江湖情义,回顾一下当年的感情。
朱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有几分亏欠,感触地道:“张卿这样做,实在是太大度了,朕还以为张卿要狮子大开口呢,今日才教朕看到你也有高风亮节的一面,朕的那些儿子都不如你。”
这是肺腑之词,想想那两个想要夺位的儿子,再看看人家张安世。
哎……
张安世心里其实也有些惭愧,不过细细一想,那南州,现在确实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我张安世何曾忽悠了什么?
于是他便道:“臣以外姓,蒙陛下恩典,加封食户和食邑,已是羞愧难当,哪里还敢有其他的指望?”
朱棣道:“过几日,等旨意吧,噢,还有……那鞑靼人阿鲁台,还有兀良哈部的首领,不日就要入京,朕觉得……他们的部众留在辽东,终究让人不安,也下旨命他们缴了武器和战马,迁徙南下。”
朱棣对此二人不放心,毕竟有了兀良哈部的前车之鉴,显然不愿意再放虎归山了。
朱棣似乎此时想到了什么,又道:“朕昨日又下了旨意,命天下诸藩王来京城觐见。一方面呢,这些人多为朕的兄弟和子侄。另一方面,现在宁王、赵王都去了海外就藩,可这些藩王,却还在观望。”
“朕年纪大了,太子性子又太宽和,若是朕有一日,但有什么不幸,只怕这事就要拖延下去,还是趁朕还处盛年的时候,早早想办法,让藩王们早做决定吧。”
张安世道:“陛下一定长命百岁,何须要说这样的话呢?”
不过张安世却也知道,朱棣已经想要快刀斩乱麻了。
那些兄弟子侄们,不是还在犹豫吗,那就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将这些家伙们逼去海外。
朕的儿子,还有战功赫赫的宁王,都去了,你们还想留在大明享福?真以为我朱老四好说话吗?
朱棣笑了笑道:“诸王来京,届时就让太子与你负责款待,他们多是朕的兄弟,不可怠慢。”
顿了顿,朱棣道:“朕不是建文。”
张安世一脸无语,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这不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要逼人家到海外去,还要显得不是强迫,是他们自愿的,让天下人看一幕兄友弟恭的好戏。
陛下,真有你的。
张安世顿时感觉压力很大,他现在就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到时会是怎样闹哄哄的场面了。
可朱棣下了命令,他张安世能怎么办?
张安世只能乖乖地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协助太子殿下,教诸王宾至如归。”
朱棣满意地微笑着道:“如此甚好,尤其是……周王……”
周王朱橚,乃朱棣的胞弟,一个娘胎里出生的,而且朱棣是老四,他是老五,正因如此,所以关系更为亲近一些。
朱棣显然是想和平地解决这些事,所以格外强调他不是建文皇帝。
可怎么把人赶去海外,却很需要考验功夫。
张安世其实不想干这差事,你们朱家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可毕竟……他的姐夫太子主持这件事,张安世就知道自己不能置身事外了。
他行了个礼,应下道:“臣明白。”
朱棣高兴地点点头道:“好好地办事,朕是信得过太子和张卿的。”
第263章 百年基业
张安世从宫中出来,便立即打道回府。
他兴致勃勃地看着身怀六甲,肚子已是显现的徐静怡,咧嘴,便乐了。
徐静怡看着他乐呵呵的样子,轻轻地抚了抚肚子的位置,不由道:“你高兴什么?”
却没想张安世语出惊人地道:“怀胎为何要十月呢?若是一月两月就好了,又或者一胎能下一窝,就更好不过了。”
徐静怡:“……”
张安世道:“我想到从此我张家儿孙们,真的可能有王位要继承,我便很担心。我已想好了,这孩子生下来,我便让他去官校学堂读书,读完之后,送到朱高煦那里也好,甚至陛下身边也好,让他随陛下和朱高煦南征北战,等到了二十岁,就送到我们的封地南州,让他管理我们的家业。”
说着,他幽幽地叹了口气,才又道“哎,那地方是荒凉了一些,只是将来却大有前途。要是再多生几个,我便多了几个帮手,我身体不好,所谓多智伤神,受不了这一路海上的颠簸,还有那遥远南州的苦寒,只好将一切都寄望在我的儿孙们身上了。”
这一刻,张安世终于明白了望子成龙的真意。
父辈的力量有限,这世上有太多心愿没有办法达成,所以便将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希望他能代替自己。
血脉就是生命的延续。
徐静怡倒是捉了一个重点问:“什么南州?”
张安世便叫人取了舆图来,兴致勃勃地给徐静怡讲解,她生怕徐静怡作为一个内宅妇人亦或者是一个爱宠儿女的母亲,无法理解深入不毛之地的事,因而故意地道:“这南州远是远了一些,可是乘船,其实也不过几个月就能到达,而且这一片海域,岛屿和陆地也多,所以……从这航线走,危险并不高,等将来航海术继续进步,就更加的近了。”
顿了顿,他又道:“我们不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要有心理准备。”
徐静怡倒没有跟他争辩什么,只道:“嗯。”
“嗯是个什么意思?”张安世大惑不解。
这反应是不是有点太淡定了?
只见徐静怡很是坦然地道:“这本就是应当的啊!徐家……也是如此的,自我记事起,阿爷就从不着家,征战四方,深入大漠。天下再苦寒的地方,能有大漠苦寒吗?至于我的父亲和叔伯,大抵也都是从军,或驻北平,或在辽东,或在京营,我觉得这是应当的事。”
张安世不免大为宽慰:“不错,若不是我身体不好,我也该去从军,去北平,去大漠。只可惜,这些希望,只能放在儿孙们的身上看。男儿志在四方,怎可庸庸碌碌,成日宅在家中呢?”
徐静怡却道:“夫君,你说的这南州,陛下当真会赐给我们吗?这南州……有什么好处?”
他们是夫妻,在张安世的心里,二人是荣辱与共的整体,于是张安世也不隐瞒,便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又低声着道:“有些事,我只能和你说,南州虽是蛮荒之地,实际上,却是富得流油。问题就在于,得有人和银子将它开发起来,一旦开发,这广袤土地,必是不下于一个江南。自然,这些事是断然不可对人说的。”
徐静怡记下,她可不傻,晓得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于是眨眨眼,连声音都下意识地放低了许多。
二人活像某个密谋的团伙一般嘀嘀咕咕。
“得用银子……张家的银子足够吗?”
“我要清理一下。”张安世道:“商行的分红,还有咱们张家其他买卖挣来的银子,这几年,虽然都是皇家占了大头,可咱们张家的收益,也是不小,再加上这卖酒的生意,又多了一份保障,还有钱庄……我细细想来,只怕现在也绝不下千万两了。”
徐静怡听了,大吃一惊,樱桃小嘴几乎要张大。
张安世立即捂住她的嘴,低声道:“低调,低调!为夫攒钱也不容易,主要还是买卖太多,账目太乱,需得好好清理一下才成。咱们要闷声发大财,切切不可让人觉得咱们有钱,就算有人问起,那也对外说,这钱……都是陛下的。”
徐静怡便小鸡啄米地点着头,小心翼翼地低声道:“难怪夫君想要那南州,这么多的银子,确实睡得不踏实。”
张安世道:“回来的路上,我就想好了。南州那边,先要有人,而后再投入财富。人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一些,这么多的囚徒,还有匠人,以及安南的食户,足足六七万户。这陆陆续续,人口能有二十万上下。当然,只能分批的送去,所以首先,我们得在松江还有安南以及泉州、广州、登州这些地方,建立一个航海线,要购置一大批的船,往返于南州与这几个地方。”
“将来,咱们还要开拓航线,往吕宋、爪哇。这些航线,得自己购船,不能动用商行的船,毕竟是亏本的买卖,总不好让商行亏,可我们张家毕竟亏得起,有了航线,那么人送了去,源源不断的物资,就有了保障……”
张安世贼兮兮的声音越来越轻,几乎只能附在徐静怡的耳畔说了:“到时,购置大量的种牛、种马、种猪去。对了,还有粮种!那个地方,实是太暴殄天物了!”
“天哪,这么广袤的土地里,竟连牛马都没有。即便是作物,也十分原始,以至肥沃的土地,无法耕种,只能长草,长出来的这么多草,却没办法蓄养牲畜,就只能荒着,阵阵是太浪费了。噢,对啦,还要带上羊……不只如此,咱们张家,自己也要筹建一支商队,控制大明和南州的贸易,安南卫那边,也要抽调人去……”
张安世顿了顿,想了想,才又继续道:“商队控制了商路,将来这南州大量的粮食和牛羊要卖出去,又需要大量的货物进口进去,没有这个商路,可不成。所以,只要拿捏住了这个,就不担心那些商贾对我张家离心离德。”
“还有安南卫,军队也很重要。我想好了,安南卫采取轮替驻防,每隔五年,调拨一队人去南州驻防,过了五年,再换回来。他们的家,依旧还在大明,而且张家都给他们一些薪俸,并且照顾好他们的子弟。等五年之后,他们就要回来,所以并不担心他们怀有其他的异志!至少前期大开发的时候,可以拿捏住他们,使他们对张家死心塌地。”
“有了商贾和安南卫的支持,接下来,就是这些流民和囚徒还有匠人了。这个,其实也不难办,他们未来许多生活必需品,毕竟还需要通过海路来,若是谋反,虽是吃饭穿衣没有问题,可许多东西,却难以获取。再者,派一个有本领的人去管理他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有本领的人?
徐静怡想了想,便道:“夫君,不会是你那几个兄弟吧?”
张安世瞥了一眼徐静怡的俏脸,这俏脸上仿佛是在说:不是吧,不是吧,那几个傻瓜?
张安世嘿嘿一笑道:“我这几个兄弟,都是奇才,一般的事,他们干不了,我思来想去,得请安南的副都督杨士奇。”
杨士奇的大名,徐静怡是听说过的,听说他到了安南之后,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安南虽不说大治,如今却也安居乐业。
即便是当地的土人,也极少作乱。
不过……
徐静怡问道:“他肯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