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行人吃完,起身正要回去,就看到有人去翻动他们的工具,众人一惊,立即冲上去,“你们干嘛?”
  对方看见他们,立即丢下手中的工具,然后拎起他们的工具就跑。
  赵含章跟着众人跑到跟前一看,只见他们工地上的工具被换了好几把,有些木把松动也就不说了,有的锄头的铁片都是有缺口的。
  众人气得够呛,簇拥着傅庭涵就去告状,然后黑脸青年就当着众人的面把傅庭涵骂了个狗血淋头,“……自己的工具都看不住,要你们有什么用?”
  自己的工具并没有丢的傅庭涵:……
  黑脸青年最后怒吼一声,“自己想办法,活儿干不完扣工钱!”
  第451章 消息
  傅庭涵的办法就是亲自修理这些工具,这对他来说并不难,虽然手上的工具并不多。
  但仅凭几块木块和铲子,他便削出来自己想要的木片,然后就开始修理。
  至于有缺口的锄头,他只是调整了一下角度,然后让人试了一下,锄地并不费力,跟完好的锄头差别不大。
  不过继续使用下去,损耗是会大一些。
  傅庭涵把工具交给他们,安抚道:“行了,干活儿去吧,我们的速度并不慢,被抢了就被抢了,下次大家做什么都随身带上自己的工具就好。”
  赵含章则盯着他若有所思。
  傅庭涵回头看见便问,“怎么了?”
  赵含章:“大家都很有聪明才智,有什么我们只要提出问题就好,下面的人自会想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傅庭涵:“……”
  他有些郁闷的道:“我现在就是下面的人。”
  赵含章便冲他一笑,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傍晚一回到郡守府,她换下衣服便找来范颖道:“告诉午山铁矿和平溪山铁矿,我要他们三倍的产能,明年开春我需要大量的农具。”
  又吩咐道:“下令让各郡搜罗铁匠,培养会打铁锻造的人,年后二月前,每一郡至少要增加十个铁匠,我之前让你们做的提高工匠待遇的公告做好了嘛?”
  范颖躬身道:“已经做好了,都发了下去,不过各地都没什么回音。”
  赵含章便道:“再发一次,这一次,连发三道命令,就说我年后要去各郡看望他们。”
  不看在眼里,看她不吓死他们。
  范颖一一记下,又抱来一沓公文给赵含章批阅。
  赵含章一心二用,一边快速的扫过手上的这些公文,一边听范颖禀报事情,皆是从各地汇总来的消息。
  “王臬和谢时都南下了,算一算时日,再过几日便能到南阳;赵宽奉命去汝阴郡,已经在主持大局;今日收了两封密信,皆是密告汲先生徇私杀人。”
  赵含章从公文里抬头,“汲先生杀了谁?”
  “杀了蒙县县令,还有……”范颖抬头看了一眼赵含章后道:“还有谯国长史。”
  赵含章挑眉,看向范颖。
  范颖便详细地道:“使君还记得谯国吗?”
  当然记得,她去救北宫纯,四处晃荡时曾经到过谯国,嗯,谯国也属于豫州境内,不过这个地方有点儿特殊,因为它很小,特别小,只有一个县,那就是谯县。
  谯县之所以被封为国,是因为武帝把这一块儿封给了谯王。
  赵含章总算是想起来了,“谯王不是被石勒杀了吗?”
  “是,因朝廷……顾不上谯国,谯王又没有后嗣,所以谯国现在该归属于使君,由豫州接手管理。”
  赵含章点头,诸侯王死了,朝廷没有派来继任的王嗣,的确要归所在的刺史管理。
  “那长史不听刺史府号令,还想带着王府官兵投向苟晞,在裴河挂印辞官的消息传到陈县后,汲先生当即就命人去谯国斩杀长史,直接接管谯国。”
  赵含章点了点桌子,沉吟片刻后道:“下令,改谯国为谯县,并入梁国,着米策带兵驻守谯国,以防匈奴再次南下。”
  范颖嘴角微翘,大声应了一声“是”。
  谯国紧邻着兖州,属于豫州的外五郡国之一,之前一直只听苟晞号令,并不听赵含章的,汲先生趁着赵含章凶名的东风杀了谯国长史,收回谯国,对其他郡国是一种威慑。
  “还有什么消息?”
  “剩下就是外头的了。”
  赵含章将手中的这一封公文批下决定,合起来丢在一旁,顺手拿了另一封,道:“说一说。”
  范颖迟疑了一下后道:“有消息说,东海王似乎想要退出京城。”
  赵含章一怔,抬起头来,“什么?”
  范颖就道:“天太冷了,军队消耗极大,苟晞大军只余少部分还围着京城,大部分回了兖州,但东海王也没有出兵驱赶围着京城的那些兵,汲先生来信说,京城有人悄声议论,说东海王想要退出京城。”
  赵含章一时心中复杂,问道:“所以这个消息不确切是吗?”
  “是,只是小道消息,但汲先生特意写在了信中。”
  赵含章便微微点头,问道:“还有吗?”
  “苟晞撤离时,顺势收了上党郡和魏郡南部,所以他虽然撤回了兖州,但还是把京城死死的围住。”
  上党郡和魏郡都还在洛阳之北,更不要说距离兖州的距离了,显然,苟晞这一趟没有跑空。
  赵含章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问道:“还有吗?”
  范颖就道:“京城来信了。”
  京城会给赵含章来信的也就赵仲舆了。
  赵含章没有再问,而是将所有公文批完才伸手,“把信拿来。”
  范颖立即奉上,这是私信,没有赵含章的委托,范颖是不会拆开看的,所以她也不知里面有什么信息。
  赵含章拆开,信还不薄,足足有五六页,她展开来看。
  信是赵仲舆写的,他写了不少京城现在的现状,告诉赵含章,东海王和皇帝的矛盾越来越深,日常发生争吵,不仅皇帝急于摆脱东海王,他观察到东海王也有厌倦之心。
  他道:“近日京中有流言,东海王想要东回东海,我不知真假,但若是真的,他恐怕不会给陛下留一兵一卒,到时京城危急,你或许可一搏。”
  赵仲舆的意思是,你现在虽是豫州刺史,但名不正言不顺,想要更合理的掌控豫州,你必须要得到皇帝的圣旨。
  所以赵仲舆提议,“东海王若离京,你可来京城迎皇帝迁都,立下从龙之功,陛下必定封你,到时便可名正言顺。”
  又提起现在京城中难民遍地,“苟晞封城,民出不去,物资进不来,城中每日饿殍遍地,实在艰苦,所以陛下急需尔等的帮助,你若能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做大晋第一女刺史,还能名流千古。”
  赵含章点了点桌子,沉吟起来,片刻后摊开白纸给赵仲舆写信。
  第452章 思考
  她并不排斥去救皇帝,也不介意给他迁都城,前提是东海王真的会离开京城。
  赵含章写完这一封信时,手心都有些冒汗了。
  东海王真的会走吗?提前两年离开京城。
  赵含章目光沉沉,许久才将写完的信封起来交给范颖,“夜深了,你回去休息吧,明天郡守府中的事由你主持。”
  范颖不太理解,“使君今日微服私访也该够了,怎么明日还要去吗?”
  赵含章道:“才一天时间,我们能看到多少?对了,让育善堂里的老人和孩子多发一些豆芽,就不要让他们到地里去搬砖了。”
  脚上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有的孩子脚都冻得红肿了,赵含章很怕那脚会冻坏。
  她道:“不是开始有客商来南阳国了吗,尽量多买些布料,让育善堂里的老弱妇孺,凡是会做鞋子的全都做鞋子,让你们做的成衣铺做得如何了?”
  “遵照您的吩咐,我都交给了殷盛,至今还未曾有消息。”
  赵含章一听,直接给了期限,“明日天黑之前我要答案,告诉殷盛,他能做就做,要是不能做就在家中休息,我让人接手。”
  她最看不惯大晋的温吞了。
  范颖应下。
  第二天一早,赵含章又拉着傅庭涵下地了,俩人对这个还挺感兴趣,虽然辛苦,但低着头挖泥装泥时,他们的大脑是放松的,俩人可以想很多事情。
  赵含章不知道傅庭涵在想什么,但她想了许多,豫州将来要走的路,她要做到哪一步,她和赵氏的关系,和大晋朝廷的关系,和皇帝以及和苟晞的关系,甚至和这个世界世家和士族的关系,以及她和这个时空普通老百姓间的关系。
  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她大脑便很活跃,忍不住越想越多,但最后,她总要回到最初。
  她想要做什么呢?
  她想要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能做到哪一步?若是中途失去她,她创造的这个制度能否继续下去?
  如果不可以,那这个世界的人将会面对什么?
  她见识过最美好的世界,经历过最好的制度,享受过最幸福的生活,现在目之所及却是先辈才看过的乱世,满目苍夷。
  但她认为的最好的东西,最好的制度却未必适合现在,如果不适合,造成的破坏恐怕不会比现在差。
  赵含章不愿让这个乱世更加的混乱。
  她在一铲子一铲子的将泥土扬起摔进竹筐里时,脑海中的设想不断的被推翻,然后重建,再推翻,再重建。
  她看着身边的人低声抱怨着天冷,再抬头时却又一脸希望的和旁边的人说笑起来,“我昨天领的十文钱都买了粮食,郡守府果然没骗我们,拿着木签去买粮食,粮价的确要便宜,我十文钱能买八升呢。”
  “我也买了,不过没买完,我还留了五文钱,打算存着,到时候去买点儿布匹,今年太冷了,我想做个被面。”
  “等你攒够钱做被面,冬天都要过去了,还不如多抓两把茅草回去盖着呢。”
  “茅草现在也要钱啦,现在外头哪儿还能找到茅草,全都叫育善堂里的那些小崽子们割了。”他们肆无忌惮的说起育善堂里的难民来,“那些小崽子可真够凶狠的,附近山林里的茅草和木柴全叫他们抢去了。”
  “听说他们日子过得好呀,那女刺史心好,每日都给他们吃粥和吃馒头,我看着都眼馋。”
  “那你也进育善堂去?哈哈哈哈……”
  “我倒想进呢,但我既不老,也不残,怎么进?”
  他压低了声音道:“我想把家里的孩子给扔到育善堂去……”
  “这是个好主意,我回头也扔。”
  竖起耳朵的赵含章:“……”
  啥制度,啥未来大计她都忘到了脑后,手中的铲子空中变道,直接就击在他们屁股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