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峥嘴上说的轻松,其实心中异常重视。
  这种苗头一定要掐断。
  “青营这个名字略有不妥,伯玉可否换一个名字?”杨峥冲一旁低头看文牍的卫瓘道。
  卫瓘思索了一阵,“孝武皇帝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大王不妨重启太学。”
  太学就是古代的大学,东汉时太学生最鼎盛有三万余人。
  “伯玉是说将世家子弟也纳入青营之中?”
  “为何世家子弟青营子弟不能同窗?”卫瓘反问道。
  这么一来倒是消弭了双方的隔阂。
  杨峥笑道:“伯玉所言甚是!”
  把世家子弟纳入其中,其实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改造。
  至于太学学什么,完全可以自己把控。
  先秦时还讲究君子六艺,这时代的儒学也未腐化。
  汉魏很多绝顶人物大多是全能。
  诸葛武侯能制木流牛马,也能做八阵图。
  皇甫谧医学造诣绝顶,但也是儒学大家。
  就连寒门出身的邓艾,也不仅仅是武夫或者种田郎而已,著有《济河论》,规划颍、淮运河,广开屯田,致使曹魏国力一直碾压吴蜀。
  杨峥完全可以增加些私货,把天文、地理、农学、炼丹、格物、医学加上去。
  别看两晋这是朝代垃圾,但两晋时代也是炼丹术、锻造术、医术的一个爆发期。
  中原大行其道的五石散就是炼丹术的产物。
  杨峥完全可以将之引入正途。
  有了太学,那些醉心学术之人就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一心钻研。
  此事以后可以交给嵇康去弄。
  嵇康是不是卧龙杨峥不知道,但他的学术水平绝对是当世翘楚。
  在青营子弟和世家子弟的努力下,流民的基本生存的得到保障。
  雁门代郡境内到处都是新挖的窑洞。
  商周时期,便有窑洞存在,诗经有言:陶复陶穴。说的就是最早的窑洞。
  遮风挡雨,挖建方便,算是因地制宜。
  食物则是统一供应,一日两餐,偶尔有肉粥。
  杨峥几乎一整个冬天都在雁代定襄三地来回跑。
  样子还是要装一装的,带着护卫深入流民之中嘘寒问暖,送些牛羊肉、羊裘、干草席、烈酒等物,无论是鲜卑人还是匈奴人、蠕蠕人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别看部落大人们一个个老谋深算,底层百姓民风极为淳朴。
  现在这些大人贵人豪酋们全都被“请”进了长安。
  牛羊财物能带走,但土地带不走,杨峥直接均田给百姓。
  自古笼络人心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均田免赋。
  这一套操作下来,匈奴人和鲜卑人直接把杨峥当成了圣人。
  杨峥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不过信任归信任,该有的法度还是一样不少。
  五家一伍、两伍一什、十什一里,三里一亭,一样不少。
  伍长、什长、里长,全部从退役秦军中挑选。
  亭长则是为锦衣卫准备的,麾下一百游骑,负责缉盗、平叛、镇压等事。
  除此之外,并州的连坐制度是秦国最严厉的。
  一家作奸犯科,若不揭发检举,全伍连坐受罚。
  一家叛乱,无人揭发,全什皆斩!
  乱世用重典,并州跟凉州一样,都是胡汉交融之地,民风既剽悍也淳朴,所以该狠的时候必须狠。
  很快,青营子弟和世家子弟的事务转向法治,向匈奴人、鲜卑人宣传大秦各种法度。
  只要不是叛乱,其他的罪很少斩首,最多也就是流放和鞭刑。
  匈奴人和鲜卑人刚刚得了好处,抵触情绪不大。
  宣义司的戏曲和说书也安排上了,司马家的各种大戏轮番上演,什么洛水之誓、当街弑君、司马炎弑父等等,一个不少。
  韦竺还编了两场秦王杨峥解救草原牧民的戏。
  杨峥看完之后,自己都没觉得自己这么爱民如子……
  人类的情感都是共通的。
  反响空前强烈。
  匈奴鲜卑对司马家的恨意对秦国的认同感直线飙升。
  几个耿直的匈奴汉子直接掏出弓箭瞄准了台上“司马懿”和“司马昭”,不过转眼就被人群之中的锦衣卫扑倒了。
  领了十几鞭子,也就放了。
  “匈奴鲜卑擅骑射,不如没收起弓刀,以免他日生乱。”庞青建议道。
  杨峥思索了一阵,这年头要防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各种野兽。
  百姓手中没有东西,多少不方便。
  真要造反,捡起一块砖头抄起菜刀也能成事。
  总不至于连菜刀都要没收吧?
  “弓刀就算了,但不准私藏甲胄和弩机!”
  第六百六十章 牧骑
  到了甘露九年,杨峥宰杀大量冻伤、冻死的牲畜,分发下去。
  百姓和士卒算是过了一个肥年。
  百姓安定了,杨峥也在盘算扩军之事。
  并州和凉州都是优质兵源地。
  汉儿勇武,胡人剽悍,自秦汉至唐宋,出了数不清的名将。
  甚至在五代时,谁控制了太原,谁就控制天下。
  司马家的中军差不多三十万。
  秦国人口不及司马家,但版图却是中原的三倍有余。
  从西域到并州,从漠北到交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