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_分卷阅读_236
徐妙仪卧床喝着安胎药,三个孩子好奇的看着她的小腹。
朱高炽两眼放光,十分兴奋,说道:“已经有两个妹妹了,这次我想要个弟弟。”
永安郡主瞪了一眼,“女孩不好吗?大哥偏心。”
朱高炽说道:“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有了弟弟可以一起打老虎。”
好强的永安郡主挺了挺小胸脯,“我也会打老虎。”
长子长女为了打老虎争论不休,三岁的永平郡主瞪大眼睛看着徐妙仪,“母亲,我以前也在这里住了十个月吗?这里好挤啊。”
徐妙仪被孩子们吵的头疼,三个孩子就够操心了,没想到第四个孩子无声无息的来了。
朱棣打发走了天使,回到卧房,看着儿女绕膝的徐妙仪,一时百感交集,成亲九年,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他亏欠妻子太多了。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和岳父一起出征,临走时徐妙仪是娇羞的新嫁妇。回来时徐妙仪抱着快要满月的朱高炽迎接他。
第二个孩子,又逢征战,走时徐妙仪刚显怀,回来时是朱高炽迎接父亲,徐妙仪还没出月子,身边襁褓里是雪娃娃般的永安郡主。
第三个孩子,还是打仗,回来时朱高炽已经开蒙去了大本堂读书,永安郡主抱着着妹妹永平郡主午睡,看着两个女儿的睡颜,他的心都化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中年夫妇又要秀恩爱虐狗了。
东宫的败局,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宫斗的逻辑不能用在朝堂。
☆、第241章 万全之策
朱棣见徐妙仪娥眉微蹙,知道三个孩子太吵了,他对长子说道:“炽儿,今天的剑练了没有?”
朱高炽低着头,灰溜溜的走了。
又对长女永安郡主说道:“父王给你从太仆寺要了一匹西洋小矮马,要不要去试骑?”
小姑娘爆发一声欢呼,抱着父亲亲了亲,“父王最疼我了!”
言罢,一阵风似的往马房跑去。
小女儿永平郡主最好打发——奶娘用一盘子奶糕就将她哄走了。
卧房里只剩下夫妻,喧嚣全无,岁月静好。
徐妙仪娥眉微微舒展,叹道,“难得耳根清净,三个孩子就吵着这样,将来第四个出来,那得闹成什么样子?”
徐妙仪喝完了安胎药,朱棣端着蜜水给她漱口,又捻了一块蜜饯塞进嘴里,“我常年在外打仗,多几个孩子在家陪你,叽叽喳喳的才热闹呢。早知道你有孕在身,我就不和你带着府兵演习攻山了,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万一伤着孩子,岂不因小失大。”
徐妙仪嚼着甘甜的蜜饯,“我也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时候上身的,倒也来的巧,我如今有孕,东宫那边估计会收敛一阵子,对了,你怎么从太仆寺弄了西洋小矮马?听说那小东西极其珍贵,很难配种养活。太仆寺卿马全是东宫朱允炆的岳父,他倒是很给你面子啊。”
朱棣说道:“马全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东宫和藩王之间的摩擦,他佯装不知,小矮马是他主动示好,送到燕王府的。”
徐妙仪赞道:“真是人才啊,难怪连马皇后都默认他是马氏族人了。听说马全以前想把女儿推上太子妃的位置,无奈遇到了吕侧妃这样的劲敌,把女儿磨成了老姑娘,差点耽误了嫁期,都没能踏入东宫半步。”
“马全这个人不仅没有记恨吕侧妃,反而与她和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吕侧妃,将女儿马氏嫁给了小其三岁的朱允炆,从河蚌相争,变成了两强联手,东宫庶出更加强势,我看如今东宫嫡脉危机重重啊。”
朱棣又递给妻子一个蜜饯,说道:“太医叮嘱过了,孕中不要多思,放松静养便是。你自己也当过大夫,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东宫嫡脉一直处于弱势,不过有开平王府常家这个外家做靠山,最近常家的舅公蓝玉也风头正劲,是大明最出色的青年武将,军中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岂是吕侧妃在东宫兴风作浪就能撼动的?朝廷有朝廷的规则,后宫没有那么容易影响到父皇的决定。”
徐妙仪缓缓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或许我多想了。不过呢,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我从小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和背叛,免不了疑神疑鬼的,尤其是当了娘之后,看着小小的生命一点点长大,不想让他们也经历我小时候受过的磨难和痛苦。”
朱棣轻轻拥着妻子,“不会的,有我在呢。我不容许任何人伤害我们的孩子。”
徐妙仪靠在丈夫温暖的怀中,“我知道你会,不过我是母亲嘛,也有保护他们的责任。东宫将来若是嫡子朱允熥立为世子,成为国储,我娘家徐家和常家是世交,将来我们没有可愁的,为大明守护好燕地,尽到藩王的职责就够了。就怕吕侧妃作妖,颠倒了嫡庶,朱允炆成了国储,到时候就……”
徐妙仪眼里闪过一丝恐惧,喃喃道:“我外祖全家惨死,还有表哥的父亲朱文正之死,归根到底,都因为皇权的归属。皇权之下,任何血缘亲情,任何君臣之谊都不堪一击,我真的很害怕历史重演。”
朱棣安抚着拍着她的背,“我明白,保护你们,绝不能寄期望任何人的仁慈,我会有所准备的。”
经历了李善长事件,朱棣已经连亲爹洪武帝都不敢相信了,皇权面前,任何人都是螳臂当车,唯有……
安胎药有助眠的功效,徐妙仪在丈夫怀中睡去,朱棣轻轻给妻子盖上薄被,悄悄走出房门,来到书房,负手看着墙上挂着的舆图。
马三保进来了,低声说道:“殿下,奴婢托了宫里的关系打听清楚了,王妃是从御书房出来才晕倒的。”
朱棣双拳一紧,“可王妃自己说,她是和胡善围在御花园散步时眩晕的。我就觉得父皇母后兴师动众赏赐了这些东西有疑问,原因就在这里,看来王妃在御书房受了父皇的责问,动了胎气,父皇心中有些愧疚。”
朱棣北伐凯旋,洪武帝只赏赐了宝钞十万。徐妙仪生朱高炽等三个孩子时,都没有这样丰厚的赏赐。父皇突然变得如此大方,朱棣本就多疑,觉得有异,便命马三保暗中打听。
有的时候,你对一件事有无数个猜测,而猜测的那个最坏的结果,往往就是现实。
徐妙仪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和胡善围一起说了个谎言敷衍过去,可这个谎言犹如一记重拳,打在了朱棣的心口。
朱棣觉得,自己刚刚做出的各种承诺太可笑了,他分明连妻子都没有好好的保护住。父皇始终对徐妙仪有成见,一旦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父皇就会疑心她的立场。
倘若坐视下去,徐妙仪恐怕会沦落到和外祖父谢再兴一样的结局。
马三保伺候朱棣多年,知道主人动了怒气,可对方是皇上,父子生隙终究不好,于是小心翼翼的说道:“殿下,王妃如今并无大碍,此事——”
“等到有大碍的时候做什么都晚了。”朱棣面沉如水,看着墙上挂着的舆图,“做好最坏的打算吧。”
马三保猛地抬头,“殿下是说……”
朱棣点点头,“准备好海船和火炮,暗中招募人手,组建海军,将来万不得已时,我们可以继续张士诚当年没有实现的计划——攻下琉球国和南海诸岛。”
最坏的打算,就是带着徐妙仪和孩子们远走高飞,占地为王。
妙仪许了他一生一世,他定不辜负她的深情。
马三保说道:“奴婢手下的商队已经陆续从葡萄牙人手里买了佛郎机大炮和□□,正秘密送到一个孤岛,还有一批匠人在那里日夜效仿铸造我们自己的火器,殿下放心,无论将来发生何事,燕王府都足以自保。”
马三保得了沈万山的藏宝图和海航图,远走海外数年,加上朱棣暗中支持,回来时成了海上巨贾,手下有庞大的商队和海船,马三保在沿海一带是鼎鼎有名的马百万,没有人知道他其实是燕王府的大管家。
八年前马三保尚不会游泳,八年后他已经是海上一方霸主了。
朱棣点头,冷冷说道:“太子这些年过的太自在了,是时候给他制造一点点麻烦,让他回去解决自
己的家事。”
没过几天,八月初一大朝会上,有官员上奏,说东宫嫡子朱允熥已经十二岁,应该立为东宫世子,以明国本。
立刻有御史反驳道:“广泽郡王才十二岁,秉性未定,此时立世子尚早。”
提出奏本之人冷笑道:“早立国本,是为明嫡庶,稳定朝局。当年东宫太子不到八岁时就立为吴王世子,如今广泽郡王已经十二,忠厚仁德,礼贤下士,可立世子。”
御史驳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皇上常年在外征战,当然要早立国储。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况且东宫太子就是国本,有了太子,何必再立世子。”
御史的靠山是吕氏家族,他当然反对立朱允熥为东宫世子,自以为辩驳的理由无懈可击,岂料不知从那个角落里跳出来一个口无遮拦的官员,犹如投进一块巨石,搅混了水。
那个官员说道:“广泽郡王才学平庸,若立其为世子,必殃及大明江山社稷。东宫皇长孙朱允炆年轻有为,天纵奇才,忠孝仁义,实乃国之幸也,堪为国储!”
轰隆!
仿佛朝着一锅沸油里泼了一盆水,朝野上下当即炸开锅!连吕大人和马全两个朱允炆最强大、最忠实的支持者都暗暗着急:这种话你心里想想就行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再也糊不上去去了啦!
再观其相貌,面白无须,应该是刚中进士的年轻人,想要升官,急于表现自己,可惜太着急了,反而好心办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即有人认出了此人的身份,大声骂道:“呸!广泽郡王是东宫唯一的嫡孙,外祖是为大明打江山的开平王常遇春!也就你这种不认祖宗的两姓贱人会颠倒嫡庶,枉顾论理纲常!”
无论暗中支持谁,都讨厌此人口无遮拦,从此搅合得朝野东宫永无宁日,便一哄而上,将讽刺毒舌对准了此人,一拥而上,撕咬蛰杀。
朱高炽两眼放光,十分兴奋,说道:“已经有两个妹妹了,这次我想要个弟弟。”
永安郡主瞪了一眼,“女孩不好吗?大哥偏心。”
朱高炽说道:“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有了弟弟可以一起打老虎。”
好强的永安郡主挺了挺小胸脯,“我也会打老虎。”
长子长女为了打老虎争论不休,三岁的永平郡主瞪大眼睛看着徐妙仪,“母亲,我以前也在这里住了十个月吗?这里好挤啊。”
徐妙仪被孩子们吵的头疼,三个孩子就够操心了,没想到第四个孩子无声无息的来了。
朱棣打发走了天使,回到卧房,看着儿女绕膝的徐妙仪,一时百感交集,成亲九年,夫妻之间聚少离多,他亏欠妻子太多了。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和岳父一起出征,临走时徐妙仪是娇羞的新嫁妇。回来时徐妙仪抱着快要满月的朱高炽迎接他。
第二个孩子,又逢征战,走时徐妙仪刚显怀,回来时是朱高炽迎接父亲,徐妙仪还没出月子,身边襁褓里是雪娃娃般的永安郡主。
第三个孩子,还是打仗,回来时朱高炽已经开蒙去了大本堂读书,永安郡主抱着着妹妹永平郡主午睡,看着两个女儿的睡颜,他的心都化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中年夫妇又要秀恩爱虐狗了。
东宫的败局,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宫斗的逻辑不能用在朝堂。
☆、第241章 万全之策
朱棣见徐妙仪娥眉微蹙,知道三个孩子太吵了,他对长子说道:“炽儿,今天的剑练了没有?”
朱高炽低着头,灰溜溜的走了。
又对长女永安郡主说道:“父王给你从太仆寺要了一匹西洋小矮马,要不要去试骑?”
小姑娘爆发一声欢呼,抱着父亲亲了亲,“父王最疼我了!”
言罢,一阵风似的往马房跑去。
小女儿永平郡主最好打发——奶娘用一盘子奶糕就将她哄走了。
卧房里只剩下夫妻,喧嚣全无,岁月静好。
徐妙仪娥眉微微舒展,叹道,“难得耳根清净,三个孩子就吵着这样,将来第四个出来,那得闹成什么样子?”
徐妙仪喝完了安胎药,朱棣端着蜜水给她漱口,又捻了一块蜜饯塞进嘴里,“我常年在外打仗,多几个孩子在家陪你,叽叽喳喳的才热闹呢。早知道你有孕在身,我就不和你带着府兵演习攻山了,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万一伤着孩子,岂不因小失大。”
徐妙仪嚼着甘甜的蜜饯,“我也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时候上身的,倒也来的巧,我如今有孕,东宫那边估计会收敛一阵子,对了,你怎么从太仆寺弄了西洋小矮马?听说那小东西极其珍贵,很难配种养活。太仆寺卿马全是东宫朱允炆的岳父,他倒是很给你面子啊。”
朱棣说道:“马全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东宫和藩王之间的摩擦,他佯装不知,小矮马是他主动示好,送到燕王府的。”
徐妙仪赞道:“真是人才啊,难怪连马皇后都默认他是马氏族人了。听说马全以前想把女儿推上太子妃的位置,无奈遇到了吕侧妃这样的劲敌,把女儿磨成了老姑娘,差点耽误了嫁期,都没能踏入东宫半步。”
“马全这个人不仅没有记恨吕侧妃,反而与她和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吕侧妃,将女儿马氏嫁给了小其三岁的朱允炆,从河蚌相争,变成了两强联手,东宫庶出更加强势,我看如今东宫嫡脉危机重重啊。”
朱棣又递给妻子一个蜜饯,说道:“太医叮嘱过了,孕中不要多思,放松静养便是。你自己也当过大夫,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东宫嫡脉一直处于弱势,不过有开平王府常家这个外家做靠山,最近常家的舅公蓝玉也风头正劲,是大明最出色的青年武将,军中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岂是吕侧妃在东宫兴风作浪就能撼动的?朝廷有朝廷的规则,后宫没有那么容易影响到父皇的决定。”
徐妙仪缓缓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或许我多想了。不过呢,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我从小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和背叛,免不了疑神疑鬼的,尤其是当了娘之后,看着小小的生命一点点长大,不想让他们也经历我小时候受过的磨难和痛苦。”
朱棣轻轻拥着妻子,“不会的,有我在呢。我不容许任何人伤害我们的孩子。”
徐妙仪靠在丈夫温暖的怀中,“我知道你会,不过我是母亲嘛,也有保护他们的责任。东宫将来若是嫡子朱允熥立为世子,成为国储,我娘家徐家和常家是世交,将来我们没有可愁的,为大明守护好燕地,尽到藩王的职责就够了。就怕吕侧妃作妖,颠倒了嫡庶,朱允炆成了国储,到时候就……”
徐妙仪眼里闪过一丝恐惧,喃喃道:“我外祖全家惨死,还有表哥的父亲朱文正之死,归根到底,都因为皇权的归属。皇权之下,任何血缘亲情,任何君臣之谊都不堪一击,我真的很害怕历史重演。”
朱棣安抚着拍着她的背,“我明白,保护你们,绝不能寄期望任何人的仁慈,我会有所准备的。”
经历了李善长事件,朱棣已经连亲爹洪武帝都不敢相信了,皇权面前,任何人都是螳臂当车,唯有……
安胎药有助眠的功效,徐妙仪在丈夫怀中睡去,朱棣轻轻给妻子盖上薄被,悄悄走出房门,来到书房,负手看着墙上挂着的舆图。
马三保进来了,低声说道:“殿下,奴婢托了宫里的关系打听清楚了,王妃是从御书房出来才晕倒的。”
朱棣双拳一紧,“可王妃自己说,她是和胡善围在御花园散步时眩晕的。我就觉得父皇母后兴师动众赏赐了这些东西有疑问,原因就在这里,看来王妃在御书房受了父皇的责问,动了胎气,父皇心中有些愧疚。”
朱棣北伐凯旋,洪武帝只赏赐了宝钞十万。徐妙仪生朱高炽等三个孩子时,都没有这样丰厚的赏赐。父皇突然变得如此大方,朱棣本就多疑,觉得有异,便命马三保暗中打听。
有的时候,你对一件事有无数个猜测,而猜测的那个最坏的结果,往往就是现实。
徐妙仪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和胡善围一起说了个谎言敷衍过去,可这个谎言犹如一记重拳,打在了朱棣的心口。
朱棣觉得,自己刚刚做出的各种承诺太可笑了,他分明连妻子都没有好好的保护住。父皇始终对徐妙仪有成见,一旦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父皇就会疑心她的立场。
倘若坐视下去,徐妙仪恐怕会沦落到和外祖父谢再兴一样的结局。
马三保伺候朱棣多年,知道主人动了怒气,可对方是皇上,父子生隙终究不好,于是小心翼翼的说道:“殿下,王妃如今并无大碍,此事——”
“等到有大碍的时候做什么都晚了。”朱棣面沉如水,看着墙上挂着的舆图,“做好最坏的打算吧。”
马三保猛地抬头,“殿下是说……”
朱棣点点头,“准备好海船和火炮,暗中招募人手,组建海军,将来万不得已时,我们可以继续张士诚当年没有实现的计划——攻下琉球国和南海诸岛。”
最坏的打算,就是带着徐妙仪和孩子们远走高飞,占地为王。
妙仪许了他一生一世,他定不辜负她的深情。
马三保说道:“奴婢手下的商队已经陆续从葡萄牙人手里买了佛郎机大炮和□□,正秘密送到一个孤岛,还有一批匠人在那里日夜效仿铸造我们自己的火器,殿下放心,无论将来发生何事,燕王府都足以自保。”
马三保得了沈万山的藏宝图和海航图,远走海外数年,加上朱棣暗中支持,回来时成了海上巨贾,手下有庞大的商队和海船,马三保在沿海一带是鼎鼎有名的马百万,没有人知道他其实是燕王府的大管家。
八年前马三保尚不会游泳,八年后他已经是海上一方霸主了。
朱棣点头,冷冷说道:“太子这些年过的太自在了,是时候给他制造一点点麻烦,让他回去解决自
己的家事。”
没过几天,八月初一大朝会上,有官员上奏,说东宫嫡子朱允熥已经十二岁,应该立为东宫世子,以明国本。
立刻有御史反驳道:“广泽郡王才十二岁,秉性未定,此时立世子尚早。”
提出奏本之人冷笑道:“早立国本,是为明嫡庶,稳定朝局。当年东宫太子不到八岁时就立为吴王世子,如今广泽郡王已经十二,忠厚仁德,礼贤下士,可立世子。”
御史驳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皇上常年在外征战,当然要早立国储。如今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况且东宫太子就是国本,有了太子,何必再立世子。”
御史的靠山是吕氏家族,他当然反对立朱允熥为东宫世子,自以为辩驳的理由无懈可击,岂料不知从那个角落里跳出来一个口无遮拦的官员,犹如投进一块巨石,搅混了水。
那个官员说道:“广泽郡王才学平庸,若立其为世子,必殃及大明江山社稷。东宫皇长孙朱允炆年轻有为,天纵奇才,忠孝仁义,实乃国之幸也,堪为国储!”
轰隆!
仿佛朝着一锅沸油里泼了一盆水,朝野上下当即炸开锅!连吕大人和马全两个朱允炆最强大、最忠实的支持者都暗暗着急:这种话你心里想想就行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就再也糊不上去去了啦!
再观其相貌,面白无须,应该是刚中进士的年轻人,想要升官,急于表现自己,可惜太着急了,反而好心办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即有人认出了此人的身份,大声骂道:“呸!广泽郡王是东宫唯一的嫡孙,外祖是为大明打江山的开平王常遇春!也就你这种不认祖宗的两姓贱人会颠倒嫡庶,枉顾论理纲常!”
无论暗中支持谁,都讨厌此人口无遮拦,从此搅合得朝野东宫永无宁日,便一哄而上,将讽刺毒舌对准了此人,一拥而上,撕咬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