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船渐渐前行,过了扬州时,顾为问柳贺要不要下船看看。
  柳贺摇了摇头:“扬州府若百姓得安,并非我柳泽远的功劳,因而我不需夸赞,若百姓不得安宁,我也没有颜面去见一府百姓。”
  若是可以,柳贺自然希望自己治下可以长久安宁,但他已离开扬州府两年有余,也不能将扬州府的治绩放在自己脸上贴金。
  何况此次柳贺回乡很是低调,途径各地时并未与各地主官打招呼,他只是回乡放假来了,又非代天子巡狩,官面上的人物还是少打交道。
  “妙妙还记得自己在扬州住过吗?”
  妙妙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记得,但也忘了许多。”
  “待过几日爹带你去玩。”
  妙妙一直点头:“把滚团也带上。”
  她心里一直惦记着滚团,从妙妙小时候起,滚团陪伴她的时间比柳贺都长。
  ……
  船终于行至镇江府,到了西津渡口时,天色已经黑了,不过渡口仍有许多船只,柳贺一行人先叫人去请三叔,再将船上一应物什往码头搬。
  柳贺在京城说惯了官话,搬货的汉子以为他是外地人,待柳贺将方言换成镇江口音,这人才道:“我还以为老爷你是外地人,此次是回镇江长住?”
  柳贺点头道:“先住上一阵。”
  “家里若没人来接的话,我叫上几个伙计,将家什给你搬到门口。既是本地人,便少收你些银钱。”
  柳贺问:“外地人就贵些吗?”
  那汉子笑道:“若是外地人,只做一笔买卖,贵些他日后也不会寻我,本地人则不同,十里八乡通着亲,保不准就能摸到我家去。”
  这人显然是做惯了苦力的,搬起货来轻轻松松,柳贺回乡一趟并未带许多东西,可一大家子人的用具等摆出来仍是颇为吓人。
  柳贺付了银两,谢过了对方:“我家有人来接,就不劳烦了。”
  “老爷客气。”那汉子道,“晚上我也难得做成这一大单生意。”
  三叔此时已是至了:“贺哥!”
  他叫了一帮人过来,天色还暗着,那汉子看三叔的脸很是面熟,他打量半晌,才道:“可是柳三爷?”
  三叔在外被叫三爷叫惯了,当着柳贺的面可不好意思自称三爷,只含含糊糊应了一声。
  他常在镇江府中活动,如今已是镇江头面人物,
  镇江城中不少人识得他,听他称柳贺为“贺哥”,又听柳贺称他“三叔”,那汉子目光惊疑不定,片刻后才鼓起勇气问道:“这位老爷莫非是柳三元?”
  柳贺道:“我中状元已是八年前的事了,不必以柳三元称呼我。”
  柳贺话音刚落,就听那汉子吼了一声:“柳三元回来了!”
  “柳三元在何处?”
  “柳三元回咱镇江府了?”
  深夜的码头原本一片寂静,这个时刻,镇江府中不少人已经睡了,可这一声喊却让整座码头沸腾了!
  柳三元之名,镇江府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即便他中状元已是八年前的事,可每年县试府试乡试,镇江府人人都念着他。
  柳贺不仅考运极佳,在官场上同样顺风顺水,镇江府人皆知他办了《育言报》,极受天子与内阁信重,镇江府的主官们也常以柳贺之名激励学子。
  这么了不得的柳三元竟回乡了!
  传闻之中,柳贺长了三头六臂,脑袋里有一百零八个洞,和凡人毫无相似之处,他自身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写的文章又为天下读书人所拜读,在镇江府百姓心目中,柳贺几乎是活着的传说。
  搬货的汉子立刻将钱塞回给了柳贺:“这银子我不能收。”
  柳贺道:“你费了力气替我们搬了半天,这是辛苦钱,怎么不能收?”
  “今日我收了柳三元的银子,明日这西津渡口人人都知晓了,会坏我名声的。”那汉子道,“我家小儿也在读书,正好可以蹭蹭三元老爷的文运。”
  柳贺不由失笑:“这可是沾过柳三元文运的银子。”
  “便收下吧。”三叔道,“你们跑这一趟也不容易,贺哥不是小气的人。”
  那人犹豫半晌,道:“不如请三元老爷为我赐个字,我好叫家中小儿高兴高兴。”
  “也好。”柳贺纸笔都带着,便写了一幅字交给那人,对方喜滋滋地接了,“幸而今日伙计们都有事,倒叫我交了这般好运。”
  第221章 人情往来
  到了家,匆匆收拾了一番,柳贺便睡下了,舟车劳顿,就连妙妙都没有心思再闹腾,将滚团带到自己那间屋后,她便闭上眼睛睡了。
  习惯了京城忙碌的生活,回到这种无事可做的状态,柳贺反而有些不适应。
  他原以为自己此次回乡甚是低调,然而,渡口那番闹腾叫镇江百姓都知晓柳三元回来了,第二日一大早,镇江府的官员就来柳贺门上拜访。
  柳贺不得已,只得见了镇江知府一面:“在下予告返乡,如今已不是右宗伯,父母官实在不必客气。”
  镇江知府心道,你不是礼部右侍郎不假,可你仍是张居正的门生,官场上都已传遍了,柳贺与王锡爵皆有入阁资格,柳贺不愿与王锡爵相争,才主动退让一步。
  何况柳贺在京城的影响力并不小,先是张居正夺情一事,再则削藩、废除书院之事……桩桩件件都非一般人可为,眼下柳贺的确不是官身,可日后他一回京,至少也要从左宗伯任起。
  这样一位前途远大的官员,镇江知府可不愿得罪。
  何况柳贺口中说不愿他来拜见,如果他真未来,这位右宗伯心中还不知是什么想法。
  镇江知府林应雷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福建福州府闽县人,福州府是进士大府,柳贺的同年中,出生福州府的就有数位,那位归乡遭兵卒作乱的状元陈谨也是福州府人。
  柳贺中进士以来,镇江知府已换过数位,林应雷任官时间已是很久的了。
  林应雷在官场上没什么背景,申时行这样科第晚于他两科的进士都已入阁了,他却仍在镇江知府位上兢兢业业。
  朝中无人莫做官,林应雷深知这样的道理,此次柳贺返乡,他很想与这位右宗伯攀攀交情,虽他年纪长了柳贺近二十载,却仍是以下官之礼待柳贺。
  若柳贺日后真能入阁,他便能借机一飞冲天。
  可惜柳贺实在没有兴致再应付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林应雷客客气气上门,柳贺便客客气气待之,其余的话他也不多说。
  至于其他人,他都没有见,镇江官员只道柳贺事忙,也不敢多打扰他。
  毕竟镇江府与扬州府接壤,柳贺的凶名至今在扬州府内传播着。
  柳贺此番回乡,先拜见了几位故旧亲朋,孙夫子已经不在,师娘过继了一个孩子后,也不再是当年那副病恹恹的模样,她要撑到孩子成人,看他读书有出息。
  丁显、丁琅两位先生也苍老了许多,柳贺入丁氏族学读书时不过十四、五岁,眼下已是十五年过去了。
  丁氏族学瞧着比以往破旧了许多。
  柳贺撑着伞,走在族学门口那条道上,墙边积着经年累月的青苔,墙边隐约还有字迹,无非是“读不下去了”和“夫子饶我”之类。
  待见了先生,两位先生都十分惊喜:“泽远,你怎么不在家多歇两日?”
  柳贺道:“族学离清风桥也没有几步,学生惦记着先生,总要过来看看。”
  “族学里一切如旧。”丁显道,“因你之故,府台及知县对族学一向关照。”
  丁显唯独觉得不够好的,便是丁氏已有许久未出过进士了,不如城中另一大族茅氏人才济济。
  柳贺虽三元及第,官至右宗伯,却毕竟不是丁氏本宗的弟子。
  柳贺道:“读书之事,强求不得。”
  丁琅点点头道:“我那侄儿读书十分用功,可如今不过是生员罢了。”
  丁氏靠读书起家,对族中子弟的培养自然非普通人家可比,但读书之事不仅靠上进,也靠天赋,便如柳贺这般,起步比旁人差上许多,却依旧将文名传遍天下。
  柳贺此次回乡并未带许多物
  什,其中包括了几册自己珍藏的书,还有他当年备考科举的经验之谈,柳贺都将之赠给了丁氏族学。
  丁显与丁琅也未过问他官场上的事,只与他交流了教书育人的经验,柳贺也当过先生,与两位丁先生的交流恰好能用于他值讲经筵中去。
  “对了泽远,你还记得刘际可吗?”
  柳贺道:“是与我同一年考入族学的士子?我记得他是句容人,应当是先我们一步考中童生。”
  “正是。”
  那已是许多年前的事,柳贺隐约记得,这刘际可考童生时并未告知他们,之后便离开了族学。
  “刘际可中了举,前不久刚进京去考会试。”丁显道,“他来京前曾找过我,要我将他引荐给你。”
  丁显并未答应。
  “今年早些时候,茅氏家主也来拜访过族长。”丁琅补充道,“都是为明岁会试之事,茅家有子弟明岁应试。”
  明年若无意外,申时行必能任一科主考,而柳贺为礼臣,要么为副主考,要么为提调官,在会试中作用十分大。
  柳贺并未告知两位先生申时行有意令他为副主考,眼下他已回乡,主持会试之事恐怕又要泡汤。
  柳贺发现,他和当考官这事可能没什么缘分。
  好不容易当上一回考官,他把张敬修的卷子给筛落了,喜提外放扬州两年。
  若不外放,他应当能主持一科顺天乡试。
  而等他结束外放回京,他官衔又嫌高了,主持顺天乡试又不合适。
  柳贺心想,他若真当考官,恐怕也只有某科殿试的读卷官了。
  ……
  柳贺在拜访两位先生时提到会试之事,却没想,回家之后收到了一封拜帖,来信之人是姜宝。
  此人柳贺倒是难以拒绝。
  姜宝是姜士昌的父亲,任过南京国子监祭酒,以南京礼部尚书位致仕,不提姜士昌与柳贺关系不错,姜宝为官时官声不错,又是马自强、张四维的同年,镇江地界上,姜宝是致仕官员中官位最大的。
  与姜宝不同,另一位榜眼曹大章则是先甜后苦,曾经也是翰林院的风云人物,如今却被贬为民,也算是创造了官场奇迹。
  姜宝同样是为姜士昌会试而来,姜士昌年少成名,这几年的科举之途却很是不顺明年他将进京赴考,临走之前,姜宝与他一道来柳贺府上拜访。
  柳贺无奈道:“凤阿先生,我非官身,只能托几位翰林院中的好友照顾仲文兄一二。”
  姜宝笑道:“我非为此而来,若要托京中官员,我给申吴县修书一封便是,只是我这儿子你也知,一向志大才疏,不将天下人看在眼中,以致读书一途一直不顺。”
  “今日我来,便是想请泽远你指点一二,旁人他是不服的,可泽远你的文章士昌却一再拜读。”
  柳贺道:“仲文兄的才学我一向是佩服的,只是近几科会试考题颇偏,取中的士子也比隆庆时少许多。”
  柳贺初识姜士昌时,此人颇为傲气,此刻被姜宝提溜过来,他心中恐怕也觉得十分丢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