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小记_分卷阅读_136
“若是就藩,自然我们一起去。”卢八娘道。
“好。”司马十七郎随口答应着,将卢八娘送到京外十里处就下了车,“让桃花爹他们护着你去山庄吧,我是不能离京的。要小心身体,好好养胎。”
卢八娘应了,不过她在想,安王和柴家实在是不得人心,兵权虽然收了,可是陈王也好,司马十七郎也好,还有诸多的宗室世家,谁家没有自己暗藏的力量呢?安王想一网打尽,也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那道圣旨,卢八娘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告诉司马十七郎。原因有好多,最重要的一条却是她觉得司马十七郎即使现在对新皇很不满,但还是根本不能接受她做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于是认真嘱咐他千万小心。
宁贤妃只是被封了太妃,老皇帝驾崩时她根本没有拿出圣旨,卢八娘不能理解,明明宁贤妃只要把圣旨给大家看,她妥妥地会成为太后,宁家也会多一个爵位,但她为什么没有拿出来呢?
刚刚卢八娘还特别问司马十七郎宁太妃的情况,听说她每天都与陆妃她们正常出来祭拜老皇帝,非常平静。卢八娘猜不透出于什么原因,心里十分可惜,宁贤妃的圣旨不拿出来,她也无法利用手中的保命符与司马十七郎就藩。
卢八娘从不认为自己能算无遗策,但是她深谙人性的弱点,也坚信那道圣旨决不会就此埋没了。宁贤妃也好,宁家人也好,谁也不会白白放弃那样重要的东西。
京城中的空气越来越紧张,诸王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安王对宗室的疑心日渐放大,又有柴家与宗室世家争权夺势,可失去权势的人又岂能坐以待毙?政权的交替并不顺利。
老皇帝刚下葬,齐王也被发难了,因为他在孝期饮酒作乐被人举报,于是降爵为郡王,又罚俸两年,司马十七郎做为齐王的儿子,劝谏不力,也被训斥了一番。下一个是陈王,在朝堂上有失礼仪,令其回府闭门思过。
藩王们纷纷请旨回封地,又被新君全部驳了回来。这时候卢八娘已经在避暑山庄住了些时日。虽然英郡王府在京郊有农庄,但山庄的地理位置却更好,可进可退,山下就是通向南北的大路,当初也是因为这一点才选了建庄子。
虽说庄子一直被称为避暑山庄,但其实在这里也有过冬的设施,卢八娘住下后,便写信邀孟白一家过来住。
孟白没几天自己过来了,看卢八娘一切还好,便笑着说:“京里乱成一团,我挪到外面的庄子里了,本想接你过去,没想到你倒先出来了。”
“英郡王突然把我送出京城的,当时来不及打招呼。”卢八娘关切地问:“怎么不将家人都带过来?我这里还是更安全一些。”
“家里人口太多,事情也杂乱,来了会扰得你不得休息。”孟白推辞了,“我不过是一介散官,皇权的争夺与我不关,只是在京里怕被波及才出来,留在庄子里就好。若是司马十七郎有事,你赶紧去找我。”
原本他们是订下了相互帮助的计划,但真正实施起来也不容易,比如卢八娘离京时就无法对司马十七郎说她要带孟白一起走,那时节她只能先出来了。而现在虽然孟家看起来安全些,但她也不能去孟府,实在没有那样的道理。
孟白也明白由于立场不同,卢八娘不到最后无路可走时也不可能去找他,但尽他所能地把有用的东西告诉她,“我记得下一任的皇帝是嫡子,可现在皇上并没有嫡子,也不知是我的记忆有误还是历史发生了偏差。又也许是写史的人粉饰?就像朱棣,明史上说他是马皇后所生,其实他的生母另有其人。”
卢八娘点头示意她知道了,明白他不能久留,便叮嘱道:“住在庄子里也不是就没事了,巡逻守卫的事你还要亲力亲为,从庄户中挑些青壮编入部曲,加强实力。”
孟白最讨厌的便是这类的事务,但到了此时,心里自然明白必得如此才能保得一家人平安,他已经是五个女人、七个孩子的大家长了,责任重大。所以他特别向派人司马十七郎讨教如何加强庄子的防卫,司马十七郎自然会帮他想办法,又将自己手下的几个部曲送给他,有了这些人,孟白庄子的安全水平提高不少。
第五十四章 时局变幻八娘出京不得人心安王被囚(二)
老皇帝出殡后,司马十七郎也搬到了山庄里住,他并没有和卢八娘细说这些天京内的情况,卢八娘也不想多问,她只打听了宁贤妃的情况,得知她还是宁太妃后便“噢”了一声谈起了别的。
司马十七郎知道她和宁贤妃曾经走得很近,便自以为理解了她的关心,“皇帝对太妃的供养必不会差,毕竟是伺侯过先帝的人,你不必担心她。就是岳父岳母,如今在坞堡里,倒比京城好得多。”
卢八娘一点也没担心,坞堡确比京城安全多了,想必京中崔家为首的世家都在羡慕卢相死的恰逢其时。甚至司马十七郎也和卢八娘商量,“要么我也把你送到卢氏的坞堡吧,那里不会受京城的波及,又有岳父岳母照应着你。”
卢八娘并没有同意,她靠着司马十七郎温声说:“我要跟你在一起。”其实她不相信卢家的人,他们才不会一心一意地护着自己和孩子呢,而司马十七郎才真心对自己和孩子好,就算他不能天天守在自己身边,但山庄的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老皇帝选了懦弱善良的安王继位,又为他安排了强势的岳家帮忙,但早已经成年,手中又有一定势力的叔王们哪里能服气?除非老皇帝死前能狠下心来把几个有权势的儿子杀掉,否则就不可能避免这一场乱局。
很多人都看出的乱局终于出现了。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鲁王世子与柴家的一个子弟车马冲撞了,于是在京城繁华的街道上,鲁王世子被柴家家仆打残。鲁王告到了新帝面前,反被骂了一通,而行凶的柴家子弟只罚了几匹锦帛。当然还有几件类似的事情,新皇继位的几个月内,宗室世家已经积累了太多太多的怨恨了。
司马十七郎也是宗室之一,他对于这种渺视宗室的行为同样非常愤慨,宗室的一位老王爷给他送了一封信,他读了后并没有给卢八娘看,只是说:“司马家的事我总要听听长辈们怎么说,明天一早我回京城。”
卢八娘心里大约是有数的,司马十七郎怕自己担心什么也不说,但其实很多事实在是明显了。安王和柴家想用雷霆手段控制住政局,可他们选错了办法,已经失去了人心。但她并不说破,只是温和地说:“你把细铠穿在里面,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要脱,带在身边的人都要轮流值夜。再有,吃东西一定要小心,外面的东西不要碰,晚上我让厨房给你们多备点面饼,每人身上都带上一些。”
“我知道了。”司马十七郎笑着答应,“你有身子了,别操这么多的心,我会让人安排的。”
十多天后冬至的庆典上,新帝被宗室诸王逼宫了,最终的结果是陈王成了皇帝,新帝被废,得了个厉王的封号被囚了起来。
又过了十几天,司马十七郎回到山庄。他里告诉卢八娘,“皇祖父原本留下了圣旨,封宁贤妃为后,陈王为太子。对了,他老人家早将陈王叔的名字记在了宁皇后名下,为的是让他以嫡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继位。”
“圣旨皇祖父早就当着宗室好几位老王爷的面到陈王叔手中,只是陈王叔纯孝,见皇祖父最后的时候指了安王,本不欲拿出圣旨的。可眼见宗室危难,老王爷们再三催促陈王叔,他只得拿出来交给大家,于是陈王叔振臂一呼,宗室影从,现在厉王被囚,柴家一门男丁尽诛,妇孺皆被发卖。”
卢八娘听了,只摇了摇头,政治斗争就是这们可怕,无能的人搅进去的结果就是如此了,安王是绝对的悲剧人物,但谁让他明明没有能力却一定搅到皇位的争夺中呢?对于自己也在其间起了点作用,卢八娘并没有丝毫内疚,愿赌就要服输,想争皇位的就要做好被杀被囚的准备。权利有多大,责任有多大,危险也有多大。
“好。”司马十七郎随口答应着,将卢八娘送到京外十里处就下了车,“让桃花爹他们护着你去山庄吧,我是不能离京的。要小心身体,好好养胎。”
卢八娘应了,不过她在想,安王和柴家实在是不得人心,兵权虽然收了,可是陈王也好,司马十七郎也好,还有诸多的宗室世家,谁家没有自己暗藏的力量呢?安王想一网打尽,也没有那么容易。
至于那道圣旨,卢八娘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告诉司马十七郎。原因有好多,最重要的一条却是她觉得司马十七郎即使现在对新皇很不满,但还是根本不能接受她做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于是认真嘱咐他千万小心。
宁贤妃只是被封了太妃,老皇帝驾崩时她根本没有拿出圣旨,卢八娘不能理解,明明宁贤妃只要把圣旨给大家看,她妥妥地会成为太后,宁家也会多一个爵位,但她为什么没有拿出来呢?
刚刚卢八娘还特别问司马十七郎宁太妃的情况,听说她每天都与陆妃她们正常出来祭拜老皇帝,非常平静。卢八娘猜不透出于什么原因,心里十分可惜,宁贤妃的圣旨不拿出来,她也无法利用手中的保命符与司马十七郎就藩。
卢八娘从不认为自己能算无遗策,但是她深谙人性的弱点,也坚信那道圣旨决不会就此埋没了。宁贤妃也好,宁家人也好,谁也不会白白放弃那样重要的东西。
京城中的空气越来越紧张,诸王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安王对宗室的疑心日渐放大,又有柴家与宗室世家争权夺势,可失去权势的人又岂能坐以待毙?政权的交替并不顺利。
老皇帝刚下葬,齐王也被发难了,因为他在孝期饮酒作乐被人举报,于是降爵为郡王,又罚俸两年,司马十七郎做为齐王的儿子,劝谏不力,也被训斥了一番。下一个是陈王,在朝堂上有失礼仪,令其回府闭门思过。
藩王们纷纷请旨回封地,又被新君全部驳了回来。这时候卢八娘已经在避暑山庄住了些时日。虽然英郡王府在京郊有农庄,但山庄的地理位置却更好,可进可退,山下就是通向南北的大路,当初也是因为这一点才选了建庄子。
虽说庄子一直被称为避暑山庄,但其实在这里也有过冬的设施,卢八娘住下后,便写信邀孟白一家过来住。
孟白没几天自己过来了,看卢八娘一切还好,便笑着说:“京里乱成一团,我挪到外面的庄子里了,本想接你过去,没想到你倒先出来了。”
“英郡王突然把我送出京城的,当时来不及打招呼。”卢八娘关切地问:“怎么不将家人都带过来?我这里还是更安全一些。”
“家里人口太多,事情也杂乱,来了会扰得你不得休息。”孟白推辞了,“我不过是一介散官,皇权的争夺与我不关,只是在京里怕被波及才出来,留在庄子里就好。若是司马十七郎有事,你赶紧去找我。”
原本他们是订下了相互帮助的计划,但真正实施起来也不容易,比如卢八娘离京时就无法对司马十七郎说她要带孟白一起走,那时节她只能先出来了。而现在虽然孟家看起来安全些,但她也不能去孟府,实在没有那样的道理。
孟白也明白由于立场不同,卢八娘不到最后无路可走时也不可能去找他,但尽他所能地把有用的东西告诉她,“我记得下一任的皇帝是嫡子,可现在皇上并没有嫡子,也不知是我的记忆有误还是历史发生了偏差。又也许是写史的人粉饰?就像朱棣,明史上说他是马皇后所生,其实他的生母另有其人。”
卢八娘点头示意她知道了,明白他不能久留,便叮嘱道:“住在庄子里也不是就没事了,巡逻守卫的事你还要亲力亲为,从庄户中挑些青壮编入部曲,加强实力。”
孟白最讨厌的便是这类的事务,但到了此时,心里自然明白必得如此才能保得一家人平安,他已经是五个女人、七个孩子的大家长了,责任重大。所以他特别向派人司马十七郎讨教如何加强庄子的防卫,司马十七郎自然会帮他想办法,又将自己手下的几个部曲送给他,有了这些人,孟白庄子的安全水平提高不少。
第五十四章 时局变幻八娘出京不得人心安王被囚(二)
老皇帝出殡后,司马十七郎也搬到了山庄里住,他并没有和卢八娘细说这些天京内的情况,卢八娘也不想多问,她只打听了宁贤妃的情况,得知她还是宁太妃后便“噢”了一声谈起了别的。
司马十七郎知道她和宁贤妃曾经走得很近,便自以为理解了她的关心,“皇帝对太妃的供养必不会差,毕竟是伺侯过先帝的人,你不必担心她。就是岳父岳母,如今在坞堡里,倒比京城好得多。”
卢八娘一点也没担心,坞堡确比京城安全多了,想必京中崔家为首的世家都在羡慕卢相死的恰逢其时。甚至司马十七郎也和卢八娘商量,“要么我也把你送到卢氏的坞堡吧,那里不会受京城的波及,又有岳父岳母照应着你。”
卢八娘并没有同意,她靠着司马十七郎温声说:“我要跟你在一起。”其实她不相信卢家的人,他们才不会一心一意地护着自己和孩子呢,而司马十七郎才真心对自己和孩子好,就算他不能天天守在自己身边,但山庄的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老皇帝选了懦弱善良的安王继位,又为他安排了强势的岳家帮忙,但早已经成年,手中又有一定势力的叔王们哪里能服气?除非老皇帝死前能狠下心来把几个有权势的儿子杀掉,否则就不可能避免这一场乱局。
很多人都看出的乱局终于出现了。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鲁王世子与柴家的一个子弟车马冲撞了,于是在京城繁华的街道上,鲁王世子被柴家家仆打残。鲁王告到了新帝面前,反被骂了一通,而行凶的柴家子弟只罚了几匹锦帛。当然还有几件类似的事情,新皇继位的几个月内,宗室世家已经积累了太多太多的怨恨了。
司马十七郎也是宗室之一,他对于这种渺视宗室的行为同样非常愤慨,宗室的一位老王爷给他送了一封信,他读了后并没有给卢八娘看,只是说:“司马家的事我总要听听长辈们怎么说,明天一早我回京城。”
卢八娘心里大约是有数的,司马十七郎怕自己担心什么也不说,但其实很多事实在是明显了。安王和柴家想用雷霆手段控制住政局,可他们选错了办法,已经失去了人心。但她并不说破,只是温和地说:“你把细铠穿在里面,不管什么时候也不要脱,带在身边的人都要轮流值夜。再有,吃东西一定要小心,外面的东西不要碰,晚上我让厨房给你们多备点面饼,每人身上都带上一些。”
“我知道了。”司马十七郎笑着答应,“你有身子了,别操这么多的心,我会让人安排的。”
十多天后冬至的庆典上,新帝被宗室诸王逼宫了,最终的结果是陈王成了皇帝,新帝被废,得了个厉王的封号被囚了起来。
又过了十几天,司马十七郎回到山庄。他里告诉卢八娘,“皇祖父原本留下了圣旨,封宁贤妃为后,陈王为太子。对了,他老人家早将陈王叔的名字记在了宁皇后名下,为的是让他以嫡子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继位。”
“圣旨皇祖父早就当着宗室好几位老王爷的面到陈王叔手中,只是陈王叔纯孝,见皇祖父最后的时候指了安王,本不欲拿出圣旨的。可眼见宗室危难,老王爷们再三催促陈王叔,他只得拿出来交给大家,于是陈王叔振臂一呼,宗室影从,现在厉王被囚,柴家一门男丁尽诛,妇孺皆被发卖。”
卢八娘听了,只摇了摇头,政治斗争就是这们可怕,无能的人搅进去的结果就是如此了,安王是绝对的悲剧人物,但谁让他明明没有能力却一定搅到皇位的争夺中呢?对于自己也在其间起了点作用,卢八娘并没有丝毫内疚,愿赌就要服输,想争皇位的就要做好被杀被囚的准备。权利有多大,责任有多大,危险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