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通房要逆袭_分卷阅读_17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那个人,景王妃也没忘,也从乔侧妃口里得知她这两年有多么的受宠。可景王妃也知道,有景王在后面撑着,她还没真办法拿她如何。
  不过没关系,她现在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与这舅父家的女眷亲近,至于她容后再说。
  “来人,给本王妃更衣梳妆!”
  ***
  景王妃在长春院招待了景王舅父家的女眷,据说相处甚洽。
  这个消息是春草递上来的,从景王府解禁那日,小花就发现身边服侍的几个人态度变了,变得似乎有一种蓄势待发的气质。
  就仿佛知道前面有个敌人的人,不由自主就防备起来。小夏子和小秦子不知什么时候被她们拉到同一战营,还跑到她面前表了一下忠心。
  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哪怕上面还有个王妃,他们也是效忠夫人的。
  把小花直接都给逗笑了,也有一些感动。
  小花事后问了春草,春草说消息是小夏子打听到的。似乎小夏子在府里的熟人不少,至于小夏子是如何得知如此详尽消息的,春草也不清楚。
  小花虽是确信景王会护着她,但对于景王妃那边,她觉得能掌握些消息总是好的。那个女人态度疯狂手段粗暴一直给小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如今身边有两个孩子了,冒不起风险。
  所以小花对丁香乃至小夏子等人的态度是赞同的,话也没有明说,但这几个人心里头都门清。
  其实没有所谓的选择战营什么,都是西院的人,自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何况殿下连私库都交给夫人管了,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应该如何做。
  包括福顺几个,要说景王妃解禁他们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福顺,暗里他不知又安排了多少耳目下去。
  对于西院,就是冲着两个小主子,他老福也是能护一些是一些的,更何况平时花夫人的所作所为他也是看在眼里,包括有意把小主子放在西厢让他去看之类的,要说福顺心里没有感觉那是假的。
  也因此,对于丁香小夏子等人的动作,齐姑姑和福顺都看到了,却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夏子还在想跟着夫人果然前途光大,这一走出去了人人巴结,他不知道的是,上面有人看着呢,只是态度默许,要不然他连西院的门都出不了,更不用说怎么打探长春院的动静了。
  小夏子的消息很灵通,每每都让小花诧异。
  包括人吃了几碗饭,谁上门了,甚至连其中所说的话,都能知道的很详尽。总给小花一种诡异的感觉,觉得这小夏子太无所不能。
  直到有日和贺嬷嬷闲话,贺嬷嬷有意点了她几句,她才知道原来这背后还有人啊。
  转头她抱着晫儿和依依亲了又亲,把两个孩子亲得哇哇大叫后,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娘可真是托了两个乖乖的鸿福啊。”
  说得一旁丁兰春草两人一头雾水,丁香却是若有所思。
  景王在存心殿处理了一上午的公务,中午往西院去的路上,突然问了福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最近似乎很热闹?”
  福顺一愣,也没有说话。
  直到景王把后面话说完,他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你做的很好。”
  福顺大悟。
  看来殿下也不如他所想的那样不通俗务嘛,这是不是就如常顺所说的,当爹了和不当爹的时候自然不一样。
  福顺笑了笑,说了一句,“谢主子赞赏,这是老奴该做的。”
  景王点点头,“别让那边出什么幺蛾子。”
  这几日,景王也和李家人见了几面,也许刚开始确实有些激动,可没两次景王就淡了。
  感觉怎么说呢,就是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至于是哪般,景王暂时还想不出来,可他能感觉到自己和那些人隔了很远的距离,并不如他和小花儿还有两个孩子之间的相处。
  尤其这两日李家女眷频频出入长春院,更是让他心中多了一些无法言说的微妙感觉。
  “南边那里查得如何?”
  “还没信儿呢,老奴会催着些的。”
  ***
  李家这几个女眷与景王妃算是一拍即合。
  一个想着能借着这群人增加一点存在感,看能不能见到那个人,另一边则是觉得亲戚要走动走动才亲,旷了几十年有机会了自是要拉近距离。
  尤其这个亲戚比她们想象中要风光,以往见都见不到的人物,现如今送到跟前,更何况李学炳父子几人也不是没想法的。外甥(表弟)是个封地颇大的藩王,可不是抬抬手就能给他们个好前程?
  正主性格孤僻,在正主妻室身上下功夫,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日,齐氏带着何姨娘并两个儿媳妇,还有李妙怜和李妙芳小辈,在长春院呆了许久,到了中午的时候,自是要留在这处用膳。
  景王妃叫了摆膳,一番宾主皆欢。
  用罢膳,几人去了正堂坐下。
  一名宫人用托盘端了一碗汤药呈上来,景王妃端起,一饮而尽。
  “听殿下说了王妃身子不好,我们日日还来打搅,真是不该。”
  景王妃不在意的笑了笑,“无妨,这是老毛病了,我历来体虚,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这汤药断不了。”
  正说着,外面宫人来报乔侧妃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ps:见有亲提说这舅父一家没什么规矩,见了景王不下跪,那齐氏还托大把景王当一般外甥来看,面面大概解释一下。
  首 先,人分各种,有的人懂这些参拜规矩,有的人却是不懂的。李家的根儿充其量就是一个富裕的农户,然后儿子考了举人,当了主簿,几十年都在那一个小县城打 转。真让他们照着王侯之家的规矩来,估计他们也不懂,也有些难为人了。就如同咱们这些小市民永远不懂上层人士是如何生活细节是如何一样。(这个只是其中之 一)
  记得看过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两口子都是种地的农民,这日忙完农活,农夫坐在田埂上感叹说,“皇上老爷肯 定日日不用下地干活儿,顿顿吃大米饭。”农妇则说,“宫里的娘娘肯定顿顿吃大馍,配红烧肉”。。。汗,大体意思就是这样,具体的面面实在不记得了。说的意 思就是不在一个生活层次上,根本无法猜想另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层次具体到底是如何。
  至于另外还有一层意思——
  参考齐氏想法,“这是最后一根稻草绳,怎么也都得拽紧了。”
  参考她为什么会表现如此夸张在景王面前哭……
  当 然出身低,不太懂礼数是一点,更多的则是她想特意的营造出一种亲戚的氛围来。反正她就是个妇道人家,她这样顶多会被人认为见识浅薄,没有什么礼数,但景王 会谴责她没有礼数吗?就算谴责也没关系,大不了以后不这样了,总不会把她拖出去砍头。如果不谴责呢,她的目的(套近乎)不就达到了。
  换位思考,一个很多年没走动过得亲戚,是跪着和人说话,行为举止皆照着礼数来,冷冰冰的能套近乎,还是表现的非常亲情能套近乎?
  李家人为什么都去和景王谈敬嫔?他们真跪着来,口里叫着景王殿下还能如此‘自如’的谈敬嫔吗?
  小人物也有属于自己处事的小智慧,虽然不聪明,但并不蠢的。
  而 且自古亲戚中娘舅最大,要不然古人也不会‘舅父’这么称呼了,到至今有新人结婚,舅舅还是属于上亲的。所以李家人虽然有点不识相,有点托大,但算不得真正 的逾越。人家充其量就是脸皮厚罢了,你想论亲戚咱们就论亲戚,你想论君臣咱们就论君臣。又碰到个景王没经验的,结果可想而知
  ☆、第120章
  乔侧妃走进来,先向景王妃见了礼,又朝齐氏并钱氏毛氏也见了礼,才在一旁坐下。这几日齐氏她们日日来,乔侧妃也在一旁作陪了几次,大家自是相熟。
  “这大冬日的,日子过得空泛的紧,听闻舅夫人在王妃这里,便来凑个热闹。”
  “侧妃娘娘客气了。”
  景王妃端着茶啜了一口,对乔侧妃心照不宣露出一个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