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8章 竞争关系
尽管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和现状,要在贸易协定的磋商过程中与海汉讲条件,不免会显得有点自不量力,但苏克易作为东印度公司驻三亚公使,还是要尽力为自己的阵营争取一些有利条件。至少在自己代表东印度公司做出了妥协的表态之后,苏克易认为海汉也应该在某些领域做出一定的让步,这样才能算是达成了平衡。
施耐德面带笑意道:“那苏先生先把条件说来听听吧,但丑话说在前面,贵国的要求也必须要在我刚才所说的贸易协定框架之内才行。”
苏克易道:“我的条件是……希望贵国能够在此之后,向东印度公司开放舟山以北海域的港口,并允许我方商船停靠以及在当地进行贸易活动。”
施耐德还未对此有所反应,旁边的托马斯倒是先坐不住了:“苏克易先生,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未免也太不了解形势了,海汉在舟山港以北海域的控制区都是军事要地,怎么可能允许外国商船随意进出?”
苏克易反击道:“是吗?那在下可是听说贵国的商船已经通行在舟山以北的航线上了。”
托马斯脸色微变,葡萄牙商船“迭戈”号的确已经得到了海汉的首肯,被允许加入到北方航线的运输序列之中,如果航程顺利,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抵达了海汉在山东的控制区芝罘港,甚至有可能去到更加遥远的辽东地区。这可不是什么尽人皆知的秘密,“迭戈”号在北方的动向,对葡萄牙来说是一项保密等级颇高的行动,就连船上的水手都未必知道全部的安排,托马斯自己也并不清楚“迭戈”号目前的准确位置,但苏克易又是从哪里得知的消息?
苏克易一句话怼完托马斯,马上又对施耐德道:“作为海汉的重要贸易伙伴,东印度公司在尽到义务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同等的待遇!”
其实施耐德此时也有点懵,“迭戈”号在北方航线上的安排,他当然是知情的。这事本来就是商务部、外交部和海运部等几个部门磋商之后才做出的安排,目的也是希望能够让葡萄牙人在远东贸易中对海汉产生更多的依赖感,毕竟江浙以北海域对葡萄牙人来说仍是禁区,只有得到海汉首肯之后才能进入,“迭戈”号的安排算是一个特例。
而荷兰商船目前未被获准前往江浙以北的海汉控制区,甚至连荷兰籍和爪哇岛出身的水手都不被允许前往这些地区,其原因自然是因为海汉对荷兰依然是怀有一定程度的戒备心,不打算在北方局势未稳的时候就把荷兰人放到北方海域去活动,以免他们在北方搜集地理情报之后自行展开移民和商贸活动。
考虑到葡荷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关系,海汉也并未对外公开“迭戈”号在北方航线的任务安排,但苏克易此时把这事当面点出来,很明显是从某个特殊渠道收到了消息,并且想以此来作为东印度公司与海汉达成妥协的交换条件。
不过施耐德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形象都是十分滑不留手,但往往会忽略了他其实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特别是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他可不会轻易再作出让步。
“关于北方航线的安排,我国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目前的条件还不适合向东印度公司开放北方的海港。”施耐德见苏克易的眼神瞟向葡萄牙人,心知他要说什么,便抢在前面说道:“那艘在北方航线上运作的葡萄牙商船,是接受了我国海运部的雇佣,向我国控制下的北方港口运送物资。如果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也想接到这类任务,可以先到海运部登记等候安排。”
施耐德的言下之意,就是你荷兰人想得到同样的待遇也行,那就走正规渠道,先去海运部登记等排船期,至于说什么时候能排到,施耐德当然不会给出明确的答复。
施耐德这个答复,听起来似乎是对东印度公司做出了让步,实则不然。一方面表明了海汉暂时不会对东印度公司共享北方的港口,另一方面又留下一个口子,让荷兰人无法指责海汉厚此薄彼,故意针对他们。
苏克易听到这个回答果然有些语塞,施耐德这招以退为进十分老辣,让他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应对了。他不是第一天跟施耐德打交道,当然也知道真按施耐德的建议去海运部登记其实不会有任何作用,这种场面话如果信了就输了,但人家明明白白把这个官方渠道摆出来,自己也没有什么理由能要求对方更改这样的安排。只是老对手葡萄牙人在这个回合显然已经占得了明显的先机,并且海汉人对其有明显的偏袒,这让苏克易没有办法就这么忍气吞声地受这个气。
“如果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能在大明海域得到公平的对待,那我又如何能相信贵国所推行的贸易标准能够保证我方的利益?”苏克易发现自己提出的条件被施耐德以手段婉拒之后,便将讨论内容重新拉回到先前的问题上。只有将这两件事牢牢地捆绑到一起,苏克易才有机会在谈判中扳回目前的劣势。
施耐德当然立刻便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不怒反笑道:“苏先生,我觉得你需要更明确地认识东印度公司目前的处境。关于今后所执行的贸易协定框架和相关标准的问题,今天是通知贵国,而不是征求贵国的意见。东印度公司当然可以选择不配合、不执行我国提出的这个方案,但我也说得很清楚了,由此所引发的一切后果都请自行负责。至于北方航线的安排问题,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如果贸易协定都没谈拢,那也不用考虑后续的其他合作了。”
施耐德这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更为强硬一些了,如果苏克易不愿答应海汉提出的方案,那就会被视为东印度公司的不合作,至于派商船进入北方航线就更别做梦了。
托马斯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道:“如果荷兰朋友认为自己受了委屈,那么我国将会很乐意接收荷兰朋友在海汉的生意份额,价钱好商量。苏克易先生,我建议你不妨考虑一下。”
苏克易岂会将好不容易经意出来的局面拱手相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当即便果断拒绝了托马斯的“好意”,然后向施耐德说道:“这真是让人很不愉快的一次会晤,但为了东印度公司,为了两国的和平,我想我还是不得不答应你的条件。但我也希望施首长记住一件事,任何合作都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东印度公司不会无底线地向海汉作出让步。如果某一天范迪门总督认为合作关系会影响到东印度公司自身的发展,那我们两国的合作可能就会终结了。”
“与我国合作的利弊,这几年时间已经足以让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看得很清楚了。如果没有从远东地区赚到钱,我想范迪门总督的位子也不会坐得这么稳稳当当了。至少在我上次与他会面的时候,他可是亲口承认了过去几年东印度公司的收益都在逐年提升。”
对于苏克易的表态,施耐德并不会因此而感到紧张,因为他很清楚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和经营目标,可以游刃有余地回应苏克易的警告:“荷兰人背井离乡几万里来到遥远的东方,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发财,只要能赚到比过去更多的钱,那有什么条件是不能谈的呢?你下次送信回巴达维亚的时候,可以向范迪门总督转告一声,我国很乐意继续与东印度公司保持贸易往来,但前提是在我国主导制定的贸易框架之下进行,如果范迪门总督认为这样做有损于东印度公司的利益,那么我们可以暂时终止贸易往来,重新展开谈判。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不是吗?”
施耐德虽然是面带微笑说的这番话,但最后这一句却是已经带上了威胁的意味。想当初海汉跟东印度公司可不是能坐到一起的关系,荷兰人在背后支持十八芝,而海汉则是设法扶持了许心素当代言人,双方当年在台湾岛附近过招的次数可着实不少。此外围绕南海安不纳岛控制权所展开的几次攻防战,海汉军也是把荷兰人打得毫无脾气。可以说双方过去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吃亏的全是荷兰一方,而海汉迄今维持着不败的战绩。光凭这一点,施耐德就有底气说出这番话了。
托马斯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刚才没有一时冲动去顶撞施耐德,否则现在下不来台的可就不止苏克易一人了。他是巴不得这两家闹僵,葡萄牙才能有机会争夺本属于荷兰的贸易份额。假如那位远在巴达维亚城的范迪门总督真的脑子发热要暂停贸易重新谈判,那托马斯敢保证在谈判结束之前,葡萄牙就会将荷兰人在海汉和大明的贸易份额抢个精光。
虽然托马斯在三亚待的时间长了,与苏克易同为外交公使身份,多少也有些交情,但如果有机会给东印度公司落井下石,托马斯可不会顾及私人交情,绝对是以国家利益为先。而且他知道如果苏克易有这样的机会,肯定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托马斯甚至已经在考虑,等这场会晤结束之后,自己是不是应该再杀个回马枪,把东印度公司的路给堵死。海汉人所需要的就是服从性好,愿意听从他们安排的合作伙伴,而葡萄牙做到这一点可不会像荷兰人心里有疙瘩。甚至在追求独立的这条道路上,葡萄牙还需要海汉的大力支持,虽然海汉现在不可能派兵去欧洲帮葡萄牙打一场独立战争,但起码可以向葡萄牙出售一些相对先进的制式武器,以及在远东和南海区域内三不五时地敲打一下西班牙人,限制对方在这一地区内的发展势头。
1633年的台北战役,海汉拔掉了西班牙在大明东南沿海苦心经营的据点。1634年的三亚间谍案,又打掉了西班牙部署在海南岛的情报网络。1635年的三亚海战,海汉海军在家门口将来袭的西班牙舰队打得溃不成军,甚至令得马尼拉一时风声鹤唳,不少富人都乘船出逃,以躲避传说中会杀上门来报复的海汉军。
虽然海汉为了北方的布局而不得不放弃了进攻马尼拉的打算,但葡萄牙人却已经深知双方这个梁子是结得深了,就算是为了对付西班牙,远东地区的葡萄牙人也应该团结在一起,站在海汉这一边。所以在之后的很多事务中,葡萄牙基本上都是无脑站边,死死地抱住了海汉这条大腿,目的就是指望有朝一日能鼓动海汉兵发马尼拉,将该死的西班牙人逐出远东。
当然了,在对付西班牙人这件事情上,荷兰人其实也有相同的态度。作为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殖民竞争的国家,东印度公司对马尼拉城的忌惮并不比对海汉的忌惮少。这两国不仅是在欧洲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在全球范围的殖民地争夺战中也一直互有攻守。而且荷兰人很清楚,与西班牙人的利益冲突十分尖锐,不像东印度公司与海汉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谈判和贸易合作来进行改善,除非是欧洲战场上分出了最终的胜负,否则东印度公司这样的海外机构永远不可能与西班牙人保持和平。
但1632年马打蓝国对巴达维亚城发动的战争大大损害了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以至于之后的几年中只能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重建巴达维亚城上,根本无暇去应付西班牙人。如果不是海汉的存在,西班牙舰队或许早就毫无顾忌地从马尼拉南下,直扑巴达维亚完成打垮东印度公司的最后一击了。
施耐德面带笑意道:“那苏先生先把条件说来听听吧,但丑话说在前面,贵国的要求也必须要在我刚才所说的贸易协定框架之内才行。”
苏克易道:“我的条件是……希望贵国能够在此之后,向东印度公司开放舟山以北海域的港口,并允许我方商船停靠以及在当地进行贸易活动。”
施耐德还未对此有所反应,旁边的托马斯倒是先坐不住了:“苏克易先生,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未免也太不了解形势了,海汉在舟山港以北海域的控制区都是军事要地,怎么可能允许外国商船随意进出?”
苏克易反击道:“是吗?那在下可是听说贵国的商船已经通行在舟山以北的航线上了。”
托马斯脸色微变,葡萄牙商船“迭戈”号的确已经得到了海汉的首肯,被允许加入到北方航线的运输序列之中,如果航程顺利,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抵达了海汉在山东的控制区芝罘港,甚至有可能去到更加遥远的辽东地区。这可不是什么尽人皆知的秘密,“迭戈”号在北方的动向,对葡萄牙来说是一项保密等级颇高的行动,就连船上的水手都未必知道全部的安排,托马斯自己也并不清楚“迭戈”号目前的准确位置,但苏克易又是从哪里得知的消息?
苏克易一句话怼完托马斯,马上又对施耐德道:“作为海汉的重要贸易伙伴,东印度公司在尽到义务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与其他贸易伙伴国同等的待遇!”
其实施耐德此时也有点懵,“迭戈”号在北方航线上的安排,他当然是知情的。这事本来就是商务部、外交部和海运部等几个部门磋商之后才做出的安排,目的也是希望能够让葡萄牙人在远东贸易中对海汉产生更多的依赖感,毕竟江浙以北海域对葡萄牙人来说仍是禁区,只有得到海汉首肯之后才能进入,“迭戈”号的安排算是一个特例。
而荷兰商船目前未被获准前往江浙以北的海汉控制区,甚至连荷兰籍和爪哇岛出身的水手都不被允许前往这些地区,其原因自然是因为海汉对荷兰依然是怀有一定程度的戒备心,不打算在北方局势未稳的时候就把荷兰人放到北方海域去活动,以免他们在北方搜集地理情报之后自行展开移民和商贸活动。
考虑到葡荷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关系,海汉也并未对外公开“迭戈”号在北方航线的任务安排,但苏克易此时把这事当面点出来,很明显是从某个特殊渠道收到了消息,并且想以此来作为东印度公司与海汉达成妥协的交换条件。
不过施耐德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的形象都是十分滑不留手,但往往会忽略了他其实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特别是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他可不会轻易再作出让步。
“关于北方航线的安排,我国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目前的条件还不适合向东印度公司开放北方的海港。”施耐德见苏克易的眼神瞟向葡萄牙人,心知他要说什么,便抢在前面说道:“那艘在北方航线上运作的葡萄牙商船,是接受了我国海运部的雇佣,向我国控制下的北方港口运送物资。如果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也想接到这类任务,可以先到海运部登记等候安排。”
施耐德的言下之意,就是你荷兰人想得到同样的待遇也行,那就走正规渠道,先去海运部登记等排船期,至于说什么时候能排到,施耐德当然不会给出明确的答复。
施耐德这个答复,听起来似乎是对东印度公司做出了让步,实则不然。一方面表明了海汉暂时不会对东印度公司共享北方的港口,另一方面又留下一个口子,让荷兰人无法指责海汉厚此薄彼,故意针对他们。
苏克易听到这个回答果然有些语塞,施耐德这招以退为进十分老辣,让他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应对了。他不是第一天跟施耐德打交道,当然也知道真按施耐德的建议去海运部登记其实不会有任何作用,这种场面话如果信了就输了,但人家明明白白把这个官方渠道摆出来,自己也没有什么理由能要求对方更改这样的安排。只是老对手葡萄牙人在这个回合显然已经占得了明显的先机,并且海汉人对其有明显的偏袒,这让苏克易没有办法就这么忍气吞声地受这个气。
“如果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能在大明海域得到公平的对待,那我又如何能相信贵国所推行的贸易标准能够保证我方的利益?”苏克易发现自己提出的条件被施耐德以手段婉拒之后,便将讨论内容重新拉回到先前的问题上。只有将这两件事牢牢地捆绑到一起,苏克易才有机会在谈判中扳回目前的劣势。
施耐德当然立刻便察觉到了对方的意图,不怒反笑道:“苏先生,我觉得你需要更明确地认识东印度公司目前的处境。关于今后所执行的贸易协定框架和相关标准的问题,今天是通知贵国,而不是征求贵国的意见。东印度公司当然可以选择不配合、不执行我国提出的这个方案,但我也说得很清楚了,由此所引发的一切后果都请自行负责。至于北方航线的安排问题,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如果贸易协定都没谈拢,那也不用考虑后续的其他合作了。”
施耐德这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更为强硬一些了,如果苏克易不愿答应海汉提出的方案,那就会被视为东印度公司的不合作,至于派商船进入北方航线就更别做梦了。
托马斯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道:“如果荷兰朋友认为自己受了委屈,那么我国将会很乐意接收荷兰朋友在海汉的生意份额,价钱好商量。苏克易先生,我建议你不妨考虑一下。”
苏克易岂会将好不容易经意出来的局面拱手相让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当即便果断拒绝了托马斯的“好意”,然后向施耐德说道:“这真是让人很不愉快的一次会晤,但为了东印度公司,为了两国的和平,我想我还是不得不答应你的条件。但我也希望施首长记住一件事,任何合作都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东印度公司不会无底线地向海汉作出让步。如果某一天范迪门总督认为合作关系会影响到东印度公司自身的发展,那我们两国的合作可能就会终结了。”
“与我国合作的利弊,这几年时间已经足以让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看得很清楚了。如果没有从远东地区赚到钱,我想范迪门总督的位子也不会坐得这么稳稳当当了。至少在我上次与他会面的时候,他可是亲口承认了过去几年东印度公司的收益都在逐年提升。”
对于苏克易的表态,施耐德并不会因此而感到紧张,因为他很清楚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和经营目标,可以游刃有余地回应苏克易的警告:“荷兰人背井离乡几万里来到遥远的东方,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发财,只要能赚到比过去更多的钱,那有什么条件是不能谈的呢?你下次送信回巴达维亚的时候,可以向范迪门总督转告一声,我国很乐意继续与东印度公司保持贸易往来,但前提是在我国主导制定的贸易框架之下进行,如果范迪门总督认为这样做有损于东印度公司的利益,那么我们可以暂时终止贸易往来,重新展开谈判。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不是吗?”
施耐德虽然是面带微笑说的这番话,但最后这一句却是已经带上了威胁的意味。想当初海汉跟东印度公司可不是能坐到一起的关系,荷兰人在背后支持十八芝,而海汉则是设法扶持了许心素当代言人,双方当年在台湾岛附近过招的次数可着实不少。此外围绕南海安不纳岛控制权所展开的几次攻防战,海汉军也是把荷兰人打得毫无脾气。可以说双方过去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的时候,吃亏的全是荷兰一方,而海汉迄今维持着不败的战绩。光凭这一点,施耐德就有底气说出这番话了。
托马斯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刚才没有一时冲动去顶撞施耐德,否则现在下不来台的可就不止苏克易一人了。他是巴不得这两家闹僵,葡萄牙才能有机会争夺本属于荷兰的贸易份额。假如那位远在巴达维亚城的范迪门总督真的脑子发热要暂停贸易重新谈判,那托马斯敢保证在谈判结束之前,葡萄牙就会将荷兰人在海汉和大明的贸易份额抢个精光。
虽然托马斯在三亚待的时间长了,与苏克易同为外交公使身份,多少也有些交情,但如果有机会给东印度公司落井下石,托马斯可不会顾及私人交情,绝对是以国家利益为先。而且他知道如果苏克易有这样的机会,肯定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托马斯甚至已经在考虑,等这场会晤结束之后,自己是不是应该再杀个回马枪,把东印度公司的路给堵死。海汉人所需要的就是服从性好,愿意听从他们安排的合作伙伴,而葡萄牙做到这一点可不会像荷兰人心里有疙瘩。甚至在追求独立的这条道路上,葡萄牙还需要海汉的大力支持,虽然海汉现在不可能派兵去欧洲帮葡萄牙打一场独立战争,但起码可以向葡萄牙出售一些相对先进的制式武器,以及在远东和南海区域内三不五时地敲打一下西班牙人,限制对方在这一地区内的发展势头。
1633年的台北战役,海汉拔掉了西班牙在大明东南沿海苦心经营的据点。1634年的三亚间谍案,又打掉了西班牙部署在海南岛的情报网络。1635年的三亚海战,海汉海军在家门口将来袭的西班牙舰队打得溃不成军,甚至令得马尼拉一时风声鹤唳,不少富人都乘船出逃,以躲避传说中会杀上门来报复的海汉军。
虽然海汉为了北方的布局而不得不放弃了进攻马尼拉的打算,但葡萄牙人却已经深知双方这个梁子是结得深了,就算是为了对付西班牙,远东地区的葡萄牙人也应该团结在一起,站在海汉这一边。所以在之后的很多事务中,葡萄牙基本上都是无脑站边,死死地抱住了海汉这条大腿,目的就是指望有朝一日能鼓动海汉兵发马尼拉,将该死的西班牙人逐出远东。
当然了,在对付西班牙人这件事情上,荷兰人其实也有相同的态度。作为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殖民竞争的国家,东印度公司对马尼拉城的忌惮并不比对海汉的忌惮少。这两国不仅是在欧洲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在全球范围的殖民地争夺战中也一直互有攻守。而且荷兰人很清楚,与西班牙人的利益冲突十分尖锐,不像东印度公司与海汉之间的关系还能通过谈判和贸易合作来进行改善,除非是欧洲战场上分出了最终的胜负,否则东印度公司这样的海外机构永远不可能与西班牙人保持和平。
但1632年马打蓝国对巴达维亚城发动的战争大大损害了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以至于之后的几年中只能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重建巴达维亚城上,根本无暇去应付西班牙人。如果不是海汉的存在,西班牙舰队或许早就毫无顾忌地从马尼拉南下,直扑巴达维亚完成打垮东印度公司的最后一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