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神断_分卷阅读_538
温明玉拿起来看了一眼,放下了。
“我很意外,她居然会找穆公子你。”温明玉的确困惑,从接到穆清彦的书信起,便百思不得其解。
净闲的确对温明玉表现出了执着,但并不是什么男女之情,对于这一点,温明玉还是看得出来。从最初在庵堂救他,净闲就似别有用意,因为净闲是先看到他腰间的身份腰牌,才救他的,否则哪里会藏个男人在房中?净闲可不是那种看个清隽男子便迷失心窍的人。
至于温明玉,当时他在追朱漪,一直堤防着。
重伤困在明月庵,一个漂亮的女尼精心照顾他,他岂敢被女色所迷?
后来,他是仔细查过净闲的。
穆清彦对净闲这人也看不透,但此女绝非闲极无聊,必然有所目的。
“不知这个净闲,究竟是什么来历?”当初询问过陈十六,但陈十六只知道净闲到明月庵后的事。
“你应该也知道,净闲能在京城这般张扬,却又安稳,是有康郡王护着她。”
穆清彦点头:“听说过。”
就是这其中缘故,颇为耐人寻味。
温明玉没卖关子:“若说起来,康郡王护着她也在常理。从她母亲那边的关系论,康郡王是她表舅,她母亲姓尹,是康郡王生母的娘家侄女。从她父亲那边论,康郡王是她姑父,她父亲是康郡王妃的庶弟。”
“亲上做亲?”穆清彦微微抬眉。
类似这种亲事很多,倒是提及康郡王那位生母,尽管早逝,但即便在世时也没什么存在感。
“康郡王妃……好像姓刘?其父在理藩院?”穆清彦大致有点印象。
“理藩院员外郎,闲职。康郡王妃的大伯父官至从二品巡抚,康郡王再如何,也是皇子,当初也是因着刘巡抚,皇帝才赐了这门亲。”
也就是说,康郡王的确不得圣心,母族也没什么能耐,但因着规矩和皇家颜面,才有了这门亲事。
穆清彦从中听出些许端倪,但眼下不是探究的时候,他只问:“既然净闲是这等出生,为何小小年纪,只带着两个老仆去了明月庵做女尼?”
更甚者,如今净闲回来,这般招摇,刘家竟也不管?
“自然是有缘故。”温明玉皱了皱眉:“康郡王妃的庶弟叫刘宾,自幼爱读书,为人上进,取得了举人功名。托赖其大伯的举荐,倒是谋了个外任的小官儿,其任职的地方,离万霞县不是太远。
康郡王之母的出生不高,按理,尹家攀不上刘家这门亲事,固然有康郡王的情面在,但主要还是刘宾自己提的。净闲肖似其母。”
最后一句点明了根由。
净闲的气质容貌绝对上乘,由此可见,当初其母的姿容不凡。刘宾是个读书人,必然有文人之气,见了这般才貌的女子,会心动着迷也是常情。
刘家对于尹家而言,的确是高攀。
康郡王生母只是县令之女,由没什么根底,入宫后只是个官女子,长久见不得皇帝的面。端郡王之母温妃瞧中了她的模样,又好掌控,便将人拢在手里,这才有尹氏的出头之日。可惜尹氏福薄,康郡王十一二岁时,尹氏病故,到死也只是个常在。
皇帝子女多,所以宫妃生育虽有功,但晋封依旧严格。
后宫规矩,嫔位以下无权抚养皇子,且嫔位以上,也只养皇子到五六岁,再大些,皇子们要统一入住皇子所。但在平日里,只要不违反规定,并不禁止母子相处。
因此,有娘没娘,母亲地位如何,对皇子们影响很大。
无疑,尹氏连自身都依托温妃,如何能给儿子什么?也正是因此,康郡王历来低调,只随端郡王行事,也就很好理解了。
“尹氏体弱,似乎对嫁入刘家并不情愿,一直郁郁寡欢。她只有净闲一女,在净闲三岁那天,病故了。刘宾自娶了她,一心一意,尹氏死后,一度灰心。两年后,又娶了一妻,家中劝他子嗣为重。后娶的这位姓万,生了两子一女,偏对净闲看不顺眼,手段百出,到底把人给弄得出家。”
“她做了什么?”穆清彦尽管在问,但已有所猜测,毕竟作为净闲这等出身,轻易不会出家,传出去有损家族名声,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但凡跟净闲接触的刘家人,都会被克,轻则摔跤、头痛,重则犯病,甚至死亡。先是万氏所出的儿女闹病,见了净闲便哭闹不止,然后万氏喊头痛,又到刘宾自己噩梦连连。那时便有流言传出。后来回到京中刘家,大小事也出了一些,那时刘家也只是不轻易见她,态度冷淡,直至刘家老太太的死……
那刘家老太太年龄很大了,本就时常生病,儿孙那么多都见了,就数净闲见的最少,却偏说是她克的。正是出了这事,刘家找了个所谓的高僧,只说她命硬克亲,不可放在眼中抚养,唯有舍入佛门才能家宅平安。
刘宾哪怕最早不在意,此时也是默许了。净闲带在身边的老仆,是尹氏留下的,本就不是刘家仆人。原本当时刘宾赴任的地方有庵堂寺庙,但其舍近求远,把人送到明月庵去,自那以后好似没了这个女儿,再没管过。”
不对劲!
在净闲这件事上,哪怕刘家害怕克着自家,送去庵堂都能理解,但多年不闻不问,不合常情。便是刘家信了她克亲,那尹家呢?
再者,如今净闲这般高调的回到京城,刘家不是该赶紧把人弄走么?否则身份传扬开,那可是颜面尽失。
温明玉又道:“刘家一开始尚且不知她回来,待其名声传扬开,来历也被人知晓,刘家自然想起她是谁。刘家暗中找过她,但不敢妄动她,那时她已结实不少人,更拖着我给她打掩护,刘家怕她鱼死网破。大约是刘家求了康郡王妃,康郡王也知道了……至于康郡王为何任由她行事,我也猜不出。”
“我很意外,她居然会找穆公子你。”温明玉的确困惑,从接到穆清彦的书信起,便百思不得其解。
净闲的确对温明玉表现出了执着,但并不是什么男女之情,对于这一点,温明玉还是看得出来。从最初在庵堂救他,净闲就似别有用意,因为净闲是先看到他腰间的身份腰牌,才救他的,否则哪里会藏个男人在房中?净闲可不是那种看个清隽男子便迷失心窍的人。
至于温明玉,当时他在追朱漪,一直堤防着。
重伤困在明月庵,一个漂亮的女尼精心照顾他,他岂敢被女色所迷?
后来,他是仔细查过净闲的。
穆清彦对净闲这人也看不透,但此女绝非闲极无聊,必然有所目的。
“不知这个净闲,究竟是什么来历?”当初询问过陈十六,但陈十六只知道净闲到明月庵后的事。
“你应该也知道,净闲能在京城这般张扬,却又安稳,是有康郡王护着她。”
穆清彦点头:“听说过。”
就是这其中缘故,颇为耐人寻味。
温明玉没卖关子:“若说起来,康郡王护着她也在常理。从她母亲那边的关系论,康郡王是她表舅,她母亲姓尹,是康郡王生母的娘家侄女。从她父亲那边论,康郡王是她姑父,她父亲是康郡王妃的庶弟。”
“亲上做亲?”穆清彦微微抬眉。
类似这种亲事很多,倒是提及康郡王那位生母,尽管早逝,但即便在世时也没什么存在感。
“康郡王妃……好像姓刘?其父在理藩院?”穆清彦大致有点印象。
“理藩院员外郎,闲职。康郡王妃的大伯父官至从二品巡抚,康郡王再如何,也是皇子,当初也是因着刘巡抚,皇帝才赐了这门亲。”
也就是说,康郡王的确不得圣心,母族也没什么能耐,但因着规矩和皇家颜面,才有了这门亲事。
穆清彦从中听出些许端倪,但眼下不是探究的时候,他只问:“既然净闲是这等出生,为何小小年纪,只带着两个老仆去了明月庵做女尼?”
更甚者,如今净闲回来,这般招摇,刘家竟也不管?
“自然是有缘故。”温明玉皱了皱眉:“康郡王妃的庶弟叫刘宾,自幼爱读书,为人上进,取得了举人功名。托赖其大伯的举荐,倒是谋了个外任的小官儿,其任职的地方,离万霞县不是太远。
康郡王之母的出生不高,按理,尹家攀不上刘家这门亲事,固然有康郡王的情面在,但主要还是刘宾自己提的。净闲肖似其母。”
最后一句点明了根由。
净闲的气质容貌绝对上乘,由此可见,当初其母的姿容不凡。刘宾是个读书人,必然有文人之气,见了这般才貌的女子,会心动着迷也是常情。
刘家对于尹家而言,的确是高攀。
康郡王生母只是县令之女,由没什么根底,入宫后只是个官女子,长久见不得皇帝的面。端郡王之母温妃瞧中了她的模样,又好掌控,便将人拢在手里,这才有尹氏的出头之日。可惜尹氏福薄,康郡王十一二岁时,尹氏病故,到死也只是个常在。
皇帝子女多,所以宫妃生育虽有功,但晋封依旧严格。
后宫规矩,嫔位以下无权抚养皇子,且嫔位以上,也只养皇子到五六岁,再大些,皇子们要统一入住皇子所。但在平日里,只要不违反规定,并不禁止母子相处。
因此,有娘没娘,母亲地位如何,对皇子们影响很大。
无疑,尹氏连自身都依托温妃,如何能给儿子什么?也正是因此,康郡王历来低调,只随端郡王行事,也就很好理解了。
“尹氏体弱,似乎对嫁入刘家并不情愿,一直郁郁寡欢。她只有净闲一女,在净闲三岁那天,病故了。刘宾自娶了她,一心一意,尹氏死后,一度灰心。两年后,又娶了一妻,家中劝他子嗣为重。后娶的这位姓万,生了两子一女,偏对净闲看不顺眼,手段百出,到底把人给弄得出家。”
“她做了什么?”穆清彦尽管在问,但已有所猜测,毕竟作为净闲这等出身,轻易不会出家,传出去有损家族名声,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但凡跟净闲接触的刘家人,都会被克,轻则摔跤、头痛,重则犯病,甚至死亡。先是万氏所出的儿女闹病,见了净闲便哭闹不止,然后万氏喊头痛,又到刘宾自己噩梦连连。那时便有流言传出。后来回到京中刘家,大小事也出了一些,那时刘家也只是不轻易见她,态度冷淡,直至刘家老太太的死……
那刘家老太太年龄很大了,本就时常生病,儿孙那么多都见了,就数净闲见的最少,却偏说是她克的。正是出了这事,刘家找了个所谓的高僧,只说她命硬克亲,不可放在眼中抚养,唯有舍入佛门才能家宅平安。
刘宾哪怕最早不在意,此时也是默许了。净闲带在身边的老仆,是尹氏留下的,本就不是刘家仆人。原本当时刘宾赴任的地方有庵堂寺庙,但其舍近求远,把人送到明月庵去,自那以后好似没了这个女儿,再没管过。”
不对劲!
在净闲这件事上,哪怕刘家害怕克着自家,送去庵堂都能理解,但多年不闻不问,不合常情。便是刘家信了她克亲,那尹家呢?
再者,如今净闲这般高调的回到京城,刘家不是该赶紧把人弄走么?否则身份传扬开,那可是颜面尽失。
温明玉又道:“刘家一开始尚且不知她回来,待其名声传扬开,来历也被人知晓,刘家自然想起她是谁。刘家暗中找过她,但不敢妄动她,那时她已结实不少人,更拖着我给她打掩护,刘家怕她鱼死网破。大约是刘家求了康郡王妃,康郡王也知道了……至于康郡王为何任由她行事,我也猜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