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不善(重生) 第5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下可炸了庙,一群人忙碌起来,抹脸的抹脸,换行头的换行头,闹哄哄好半晌,登上了进宫的马车。
  马车停在嘉肃门,接着众人落地,跟着引路的小黄门走进大内,往慈宁宫去。
  殿庭广阔,宫道上不时能见到穿青贴里的小内使。个个虾着腰,低人一等的模样,透着骨子里的卑微。
  司滢垂头跟着,想哥哥应该就是从这样的小黄门慢慢爬上去的,其间究竟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光想一想,便有痛意穿肠而过。
  这些年来,哥哥该过得有多苦。
  一气走了好远,等终于到慈宁宫了,又有新的内使迎了上来,穿红贴里,戴交角帽,明显是位阶要高些的。
  “给老夫人请安。”那人极为殷切。
  谢母唤他:“罗公公。”
  这位罗公公连忙赔笑呵腰,一面与来客打着招呼,一面将人往里迎。
  踏上汉玉白阶,跨过松木门槛,再过花罩卷帘,便到了里间。
  太后坐在上首,笑着给几人指了坐。
  究竟是亲姊妹,她与谢母在长相上还是有肖似之处的。譬如平直的眉,都是渐细渐淡地隐进鬓角,不过太后是细长眼,眼尾上翘,笑起来风风韵韵,很合她年轻时的婉媚之名。
  不过一国至尊的女人,虽姿态松散,亦有其上位者的持重威严,穿戴与行止,道不尽的雍容。
  入宫前,司滢也曾听过太后的一些传闻,比如她入宫起便深受先帝宠爱,一路从才人升作贵妃,彼时后位空悬,又加封她为皇贵妃。
  年轻时,太后也生养过一对皇子女,但没留住,于是先帝拔了个丧母的皇子到她名下。
  养着养着,皇子成了太子,太子御极,她自然也就晋位成了太后。
  慈宁宫内笑语阵阵,太后说的确实都是家常话,温情亦平和,仿佛真就是一时起意,想找娘家姊妹聊天了,便下旨召进宫来坐坐。
  聊着聊着,太后的眼划过袁逐玉,唤了声玉丫头。
  “太后娘娘。”袁逐玉连忙搬出一幅聆训模样,轻声应了。
  太后把她招近来,亲和地笑了笑:“听说你哥哥进了锦衣卫,这会子正办案呢。”
  袁逐玉的手被太后握着,忙不迭笑道:“哥哥才入锦衣卫,跟着学东西罢了。他读书不攒劲,不像大表兄可以考取功名,入翰林事国效力,但又想为朝廷竭忠,便投了锦衣卫的职,卖卖力气。”
  说着,就地欠了欠身:“也是全逢太后您老人家的福照,陆指挥使才没有嫌弃他。”
  虽有执傲的名气在外,但袁逐玉这份回答也算可圈可点,引得太后当即夸了几句,直将她夸得满面飞霞。
  太后在她手背拍了拍:“这眼看着入夏,越发觉得日子长,有时想出去逛一逛,身边又没个凑趣的,个个老三样,实在令哀家提不起兴致来……”
  末了,眼风撇过旁边的罗太监。
  罗太监立马就屈了屈膝,笑道:“奴才们都是宫里的样子货,都是鱼目珠子,哪及袁姑娘灵透。”
  太后点点头:“玉丫头确实灵慧,性子也与哀家投和,哀家早便惦记着,想把你留在身边做个伴……只是宫里着实闷,陪着我这个老婆子也没什么意思,怕待个几天,把你们年轻姑娘的神采都给摘没了,那我可算罪过一桩。”
  “启禀娘娘。”罗姓太监又出声了:“娘娘可是忘了,咱们还有一位年轻姐儿呢。”
  这么一提,众人便将目光都望向司滢。
  罗太监笑眯眯道:“奴才瞧着这位姑娘很是娴静,也该合娘娘的性子。况与袁姑娘一动一静,也最是合宜。 ”
  至此,太后便将目光挑了过去,定在司滢身上足有好几息。
  看罢,她数了数腕间的佛珠,再望向谢母:“你这两个表外甥女哀家看着都喜欢,不如这样,全留在宫里与哀家作个伴,你看如何?”
  作者有话说:
  美人打啵啵,君子娇滴滴
  揪50个朋友发红包,昨晚上的宫廷玉液酒……喝到了吗?
  第四十四章 困不困(一更)
  --------
  难题丢到谢母头上, 谢母当即笑言:“能入娘娘的眼,自然是两个孩子几世修来的福。”
  过场话,旁边的人也赔着笑脸附和。
  说完,谢母又微微皱下眉头:“不瞒娘娘, 眼下臣妇寿宴已过, 我们大姑奶奶也该回武昌了。按她的打算, 是这两天便要动身,且把滢丫头也一道带回去的……”
  被提及,沈夫人也很快恭声道:“上禀娘娘, 臣妇确有此意。”
  “原来如此,那哀家提得不是时候了。”太后眉目依旧, 但却连袁逐玉也松开了。
  袁逐玉有些不知所措,扭头去看母亲,却见母亲使眼色让她回来。
  眼眉间的那份凝重, 袁逐玉看得真真切切的, 是以再是不愿,也只能乖乖坐了回去。
  看似只是顺嘴一提的事, 可以到此为止了,偏有人聒噪不止。
  笑声起,那罗太监又开腔了:“武昌路远,一路颠簸已然是吃苦,眼下又正是大暑天里,娇滴滴的姑娘怎么受得了?要咱家说,最好是待到天气凉了再上路,不用在毒日头底下赶路。”
  又转与司滢谄笑:“姑娘头回进宫, 还不知咱们这里的好。虽说各处殿宇瞧着都一样, 实际宫里的景儿可多了, 足够姑娘逛上几个月的,西头还有个大佛堂,闲了跟着娘娘去抄抄经,也能给家人捐一份功德。等姑娘熟悉咱们这里了,该是恰好也转秋,到时候再往武昌去,岂不正好?”
  ‘叮’的一声,茶盖重扣的声音,太后肃起脸来看那罗太监:“要你多什么嘴?下去。”
  “娘娘息怒!”罗太监立马扮出惊惶模样,嘴上连连赔罪,屈着背正往外退时,有小内官急急来报:“娘娘,宝文阁前的宫道塌了,小阁老与谢大人都掉了下去!”
  “什么?”太后霍地站起来,险些没立稳:“可伤着哪了?”
  小内官泥首于地:“谢大人伤着手,小阁老……摔断了腿,这会儿都昏着,还没醒。”
  骤然响起一声扑腾的动静,是谢母没坐住,从椅背溜下来,又厥了过去。
  乱麻麻一通翻腾,司滢上前去看谢母,被老太太一把抓住手。她嘴里念着什么,眼睛却闭得紧紧的,脸也白得吓人。
  见姊妹晕厥,太后立马指了人去请医官,又喝问怎么回事。
  “是那樽无量寿佛的铜像,今儿请进宫来,往大佛堂去的时候经过宝文阁,许是,许是车碾子太重,便把那处给压塌了……”小内官簌簌地答,虽瞧着害怕,但口齿是清晰的。
  “佛像?那么重的东西,这可怎么得了?”太后脚下虚浮往后趔趄半步,腕上的念珠磕到桌角,发出‘嗒’的几下脆响。
  她抚住心口,闭着眼念了几句经文,接着重新睁开,在宫人的搀扶中,仓皇向外走去。
  脚步踩得很急,方才那股从容的仪态掉了一半。
  司滢护着谢母,不经意朝槛窗外望了一眼,便见太后已然站到了白玉阶台等肩舆,妆花缎的袖笼之下,半条佛白念珠不停在颤,而那张保养得当的面容之上,挂着双倍的悬心。
  这出意外搅得宫里宫外都不宁静,等大家伙拥着谢母回到府里,再眼看着太阳下了山,谢枝山终于也被送了回来。
  陶生居内,他阖眼躺着。除去脸上那一道绯色刮痕外,身上还添了不少外伤,嘴上皮肉白得像敷了粉,病态十足。
  据宫里护送的人说,他跟那位小阁老站在宝文阁前叙话,末了往同一处离开,哪知宫道突然就塌了方,把二人给掩了下去。幸好营救及时,才没出大岔子。
  谢母过来守了会儿,听医官说没大碍了,便挥着手开始赶人:“既然太医都说没事了,想必很快会醒。都回罢,他是个爱清净的,挤在这里鸡一嘴鸭一嘴,没得吵着他。”
  老太太发了话,一个个只能走出陶生居,往各自院里去。
  司滢回了蕉月苑,坐在边榻上,见织儿翻出披风挂到椅背:“晚上风凉,姑娘等会子过去可得捂严实些,别郎君伤着了,您也病了。”
  这是笃定她晚些时候会偷摸过陶生居了,司滢把肘撑到案几,搓了搓眼。
  “姑娘在想什么?”织儿逛过来问:“是担心郎君的伤势么?”
  内宫有规矩,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所以谢府下人都留在外头等,她没跟进慈宁宫,也就不知道发生的那件事。
  司滢没说话,脸靠在掌心。
  要不是被谢枝山的事打岔,九成九,她今天就回不来了。
  那罗太监再大的胆,不是摸着了太后的脉,哪里敢说那样的话?
  所以宫里那位太后娘娘,为什么想留她?
  在此之前,她与那位太后也就见过一面,左不过是寿宴时跟着见了回礼,太后确实多看过她两眼,但瞧着神色寻常,并没有对她过分留意。
  就是这样理不清头绪,才更让人不安。
  织儿绞了巾子,司滢接过来擦了擦脸,蓦地又浮起一份奇思:太后那幅神不守舍的焦急,到底是担心外甥,还是……另外那位?
  浑然了一会儿,挨到半夜时刻,苗九来敲门,说是谢枝山醒了。
  司滢套好披风,复又赶了过去。
  “表兄醒了,可还好?”
  见面就是这一句,对他的称呼已然成了她的口癖,实难改正。
  谢枝山像睡蒙了,缓缓眨眼,又咳出两声。
  可怜见的,受一身伤,脑门上还盖着白手巾,活像在坐月子。
  司滢上去探他脑袋,摸着不算热,这才放下心来。
  谢枝山说:“我不是装的,真伤着了。”
  “知道,看见了。”司滢望向他包住的手腕,问:“还痛么?”
  “这算什么痛?”谢枝山嗤了一声,这会儿还笑得出来:“我伤得不重,折了腿的才叫重。”
  折腿,说的当是那位小阁老了。
  一道出的事,不说同病相怜了,也不该幸灾乐祸才对。司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只好问他:“渴不渴,要喝水么?”
  谢枝山摇头,偏着脸喘了口气,这才回过身来:“今日在宫里,可吓着了?”
  司滢想了想:“宫里的事,你知道了?”
  “比较仓促,但还好,来得及。”谢枝山牵了下唇角,没受伤的右手从薄被里游出来,搭在了司滢手背:“你要是进了宫,我得花多大力气才能把你给捞出来?还好,还好。”
  语气说不出的庆幸,司滢翻过腕子,拢住他几根手指。
  清瘦却柔软,文质但有力。
  她看着他,看他那双黑浓眼瞳,眼里似有万象。
  这人,偶尔犯起邪来跟投错胎似的,但这样时刻,又好像背着哪样不为外人道的秘密,全扎在心里,自己一个人慢慢地消纳。
  “所以你是故意的?”司滢问:“你生了金刚脚,一脚把地面给跺穿了?”
  谢枝山噎了噎。
  这话说的,好像他是膀大腰圆的武夫,没事就上菜市口举鼎,或拍着胸膛彰显自己多么孔型有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