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66节
...
上午,十一点多,九龙上海街。
霍耀文坐在九龙大押的后院之中,看着手中的几份报纸,渐渐地沉思起来,这些报纸看似是在抨击总督府的不做为,实际上却是抨击当前的青少年上学教育问题。
“耀文!”
这时,大爷爷霍宗明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上拎着一份信件。
“大爷爷。”
看到来人,霍耀文起身喊了一句。
霍宗明点点头说道:“这是印刷机的合同,你签个名,刚刚看的那两台印刷机就是你的了。”
“好。”霍耀文接过信件,拆开来看了一下,只是一份简单的出售合同,确定好价格后,直接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
“那两台印刷机你是现在找人运走,还是先放在我那?”霍宗明收起一份合同,这是要交给卖主的,自是要妥善保管好,免得以后有任何的麻烦事。
“先放大爷爷你这吧,我那今天才有工程队的人去重修工厂,最少也要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机子运过去。”霍耀文摇摇头,目前工厂还在重改当中,他可没有地方放两台印刷机。
“也行,反正我后面的仓库多的是地方放货。”
现在的典当行不同于后来,现在几乎是什么都能当,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台破旧的电风扇,一块勉强转动的机械表都能当些钱财。早几年的光景,就连棉被衣物这些东西都能典当,所以典当行的仓库还是挺大的。
霍耀文将合同塞进包里,正准备起身跟大爷爷告辞的时候,忽然就见到大伯霍成智从屋外面走进来。
“大伯。”
“耀文来了。”
霍成智看到霍耀文,走近笑着说道:“你在也正好,本来是想让你大爷爷通知你的。”
“什么事大伯?”
“上次不是跟你说教育署准备规划六年免费义务教育吗?”
“嗯,我知道,不是说还要等到明后年吗?”
“不错,近年教育署的财政情况不乐观,是准备放到明后年开始的,但昨天太子道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金店的案子,今天报纸的舆论沸腾的很。上午我接到总署的通知,让我联系观塘区内所有官立小学,预留出来年的新生位置,同时香港财政部拨款三千万,用作前期学生教材书以及修建学校所用。”
九龙目前小学总共有三十七家,其中官立小学有二十七家,私立小学十家。
目前总督府和教育署联合实施的六年免费教育计划暂时只在官立小学中进行,私立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家庭富裕的人,有点类似贵族学校,自是不需要政府拨款资助。
“明年就开始?”霍耀文惊讶不已。
“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在明年八九月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始。明年上半年,政府会大力的在九龙地区宣传免费教育计划,强制性的让家长送适龄孩童去学校读书。现在好像已经开始准备着向地产公司对外公开招标,预计将会在慈云山、尖沙咀、旺角、油麻地等地方新建新的官立小学,以备更多的学生免费上学。”
霍成智自从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侄子霍耀文,早先二人商谈出版社的事情时,就猜到了霍耀文是想要拿下这批政府拨款提供给学生们的免费教材书,所以中午午休的时候,就急急忙忙的开车回了九龙大押,准备让父亲霍宗明跟霍耀文说。
“这么快!!”
霍耀文万万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开始了免费教育计划!
一想到由政府拨款批量向出版社或者印刷厂购买小学教材书,霍耀文就有些心痛,目前他的出版社只有两台印刷机,怎么可能吃的下这么大的市场,而且都还没打开名气呢,谁知道能不能在那么多的出版社中拿到订单。
霍成智自是看出霍耀文心里所想,说道:“耀文,教材书订单的事情,暂时应该是不会进行的,毕竟距离实施免费教育计划还有半年的时间,而且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政府对开招标,按低价者来,所以你还是有希望的。”
闻言,霍耀文点点头:“我知道了大伯。”
“成智你不是在观塘区教育署工作吗?就不能帮衬一下耀文?”旁边的霍宗明忽然张口说。
霍成智无奈的说道:“爸,我也想帮一下耀文啊。但这是教育总署和总督府那边制定的教育计划,如果是以前的话,我还可以将观塘区部分官立学校的教材书订单交给耀文。可明年整个九龙的官立学校全部实施六年免费教育,政府拨款给教师工作以及订购教材书,这我那插的上手!!”
“没事的大伯大爷爷。”
霍耀文连忙说道:“这事我自己搞得定。”
“你确定耀文?要是搞不定跟大爷爷说,大爷爷这里还有点钱,我们在多买几台印刷机,想来跟那些出版社竞争是足够了。”
霍宗明脸色有些阴沉,他虽然对出版行业不懂,但这些天来,也听明白了霍耀文的部署。无非就是等以后拿下政府的订单,然后印刷小学教材书赚钱。但现在出版社才创立没多久,肯定是竞争不过那些大的出版公司和出版社,这么一来,规划被打断,恐怕对自己这个侄孙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啊。
“不用了大爷爷。”霍耀文摇摇头说:“现在也不清楚教育署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冒然的进行也是无用之功,等到时候看看是不是公开招标,要是私下定了,那也无济于事。”
就在刚刚,霍耀文的心里百转千回,估算了两个可能,一个是教育署的人私下跟一些出版社定下了,另外一个就是大伯所说的公开招标。如果私下定了的话,他恐怕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毕竟一没钱,二没权的,怎么竞争的过那些大出版公司,可一旦公开招标,倒是有点希望竞争一下。
第94章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求月票(修)
...
一九六九年,一月一日,元旦佳节。
慈云山慈云屋邨霍家。
“吃饱了,中午我就不回来吃了。”
霍成才匆匆吃完霍母做的早饭后,便拿起外套,转身便朝着新屋邨而去,找表妹夫张志德去了。
“哎,饺子才煮好,吃了饺子再走啊!”门外灶台处煮东西的阿母,看着如风般离开家门的霍成才,刚喊了两句,就看到人已经跑到楼道那正往楼下奔去。
“你老豆今天怎么了?跟打了鸡血一样?”
阿母端着一盘水饺走进家里,朝着正在吃饭的霍耀文疑惑地问道。
“去找姑父了吧。”霍耀文撇撇嘴,回了一句。
昨天从九龙大押大爷爷那回了家。
霍耀文便找到老豆霍成才,让他跟姑父张志德二人,在最近一段时间,调查一下全港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有多少家,同时有能力吃下教育署订单的有几家,没有能力吃下的又有几家,全部做好分类规划。
看儿子说话这么认真的样子,霍成才也是难得的正经了一回,昨天跟姑父商量好,约定今天一早便出门去调查一下。
霍耀文当时本想劝一下,说这事不是很着急,没必要元旦的时候去。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一段时间东奔西跑忙碌着注册出版公司的事情,激起了霍成才那颗早已平静到想要安度晚年的心,愣是不顾今个是元旦,按儿子霍耀文的意思跑外面去调查全港各家出版社去了。
或许真的是如老话那般:“人到中年万事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哦,不对,应该是:“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找你姑父?”阿母一愣,随即没好气的说道:“这今天元旦也不让你舅公一家过的安稳,你老豆现在也不知道每天都忙些什么,书舍的事情也不管。”
霍耀文忙不迭为父亲辩解:“是最近出版公司有些事情,我没什么时间,就让老豆帮忙。”
阿母一听是儿子出版公司的事情,也是连忙改口说:“这样啊,也好,让你老豆出去跑跑,总比每天在书舍里待着强。”
“……”
霍耀文对阿母对老豆不公平的待遇默默不语,低头开始吃起桌上刚刚阿母煮好的饺子。
“细妹呢?还没起床?不是说今天带婉君一块去天后庙那看戏的吗?这都几点了,别待会天后庙活动结束了。”
阿母话音刚落,卧室内的霍婷婷应了一声:“起来了起来了!”
“你快点,婉君对这块不是很熟,待会要找过来,别走错了楼,跑了冤枉路。”阿母再次催促了几句。
“知...道...了...阿...母!”屋里的霍婷婷拉着长音。
“这丫头。”
阿母摇摇头,对细妹的不着调也早已习以为常,忽然想起昨个下午跟楼下一群婆娘聊天的时候,听到的新闻,朝着正在吃饭的霍耀文说道:“阿文你今天有没有时间?”
“怎么?”霍耀文抬头不解道。
“最近香港治安不太好,你细妹非要带着婉君一块去天后庙看戏,我怕她两个姑娘家不安全,你要是今天没什么事情的话,就跟在她俩的后面。”
一想到昨天听楼下邻居说的屋邨第六第七两栋楼,住在那的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持刀抢劫金店,霍母这心里就总是担心的很。
霍耀文想起这两天看到的报纸,很多都披露了近些年香港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报道中显示,自从英政府在1966年废除了死刑,又成立了少年感化院(类似少年管教所),以感化少年罪犯为主惩戒为辅后,倒是让不少年轻人渐渐的有恃无恐起来。
“好,我知道了。”霍耀文点点头。最近一段时间香港治安的确是有些不太平,而且记忆里似乎随着慈云山十三太保闯下大案闻名全港后,在未来几年,慈云屋邨这块渐渐的成为了许多少年古惑仔的聚集地。
看来也是要尽快搬离这边了。
“嗯。”阿母看霍耀文答应,也是转头朝着卧室再次喊道:“细妹快点啊,我让你阿哥带你跟婉君一块去天后庙。”
“知道了!!”霍婷婷在屋里换着衣服,听着外面阿母的话,她说道:“快了,就快了。”
......
文学世界报社。
今天元旦,不少员工在昨天就已经放假回家,但报社里还是留了五六个人守着。
“唉……”一刚刚入职的年轻文员看着堆积如山的稿子和信件,忍不住叹了口气,朝着旁边的前辈问道:“强哥,每天报社都要收这么多的信件和稿子吗?”
“也不是每天。”被称呼强哥的中年男子,一边在纸上写着什么,一边扭过头斜睨了一眼年轻文员,说道:“最近各个学校都开始放假了,很多学生都会尝试着写信投稿,每年都是这样,你随便处理一些就好,等明天上班了,人多了一块弄。”
“是。”年轻文员一听,倒是轻松不少,他还以为这些投稿和信件要今天一次性看完呢,听前辈强哥这么说,也是开始随意的在信件中挑挑选选,试图找一些有趣的信件和稿子看。
在选了几个字体好看的信件阅读了一番后,按照规定,又把信给塞回信封里,开始逐个登记。
这时,年轻文员的目光被一封厚厚的信件给吸引,上面邮寄来的地址是在台湾新北市三重区的金陵女中。(新北市:台.北,避免河蟹,采用现在更改的城市名)。
拆开信件,里面是一本记事本,同时也掉下了一张折叠起来十分干净的白纸。
年轻文员简单的翻阅了一下记事本,上面的内容居然全都是一些人的签名,看名字,似乎全都是女孩,不由眉毛一挑,有些疑惑。
等拿起那张白纸看完信上的内容胡,年轻文员不由吃惊的朝着一旁的强哥道:“强哥,你快看,居然有人写请愿书!!”
“什么请愿书?”强哥撇过头不解道。
“台湾《甜蜜蜜》的书迷,请愿作者浮生到新北市举办签售会,总共有七十多个人签名,而且似乎全都是一个女中的学生。”年轻文员羡慕的说了出来。
最近一个多月来出版的《甜蜜蜜》大卖,总编邓麦基别提有多高兴,平日在报社里走路都带风的。
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卖了差不多二十五万册,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突破三十万册。
第一本书出版,就大卖三十万册,这对于一个新人作家来说,无疑是成名的契机,虽然没见过作者浮生,但就这些成就怎么能令他这个新人文员不眼馋。
“给我看看。”
强哥拿过信和记事本。
“尊敬的文学世界总编:
您好!
我们是台.湾新北市三重区金陵女中的学生,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贵社出版的《甜蜜蜜》一书,也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浮生先生。为此我们成立了新北市浮生书迷会,目前入会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七人。
我们知晓浮生先生远在香港,很难来到台湾举办签售会,但我们浮生书迷会的书迷们都非常的希望能够亲眼见到浮生先生,以及能够获得他的亲笔签名,所以希望贵社在看到我们的请愿书后,能够跟浮生先生商量一下,告诉他在台湾也有这么一群喜欢和热爱他作品的书迷……”
这篇请愿书的范文很标准,但看字体就知道是个女生,倒是挺符合《甜蜜蜜》的言情小说的购买人群。
强哥摸了摸下巴,签售会不是一般作者能够举办的。到目前为止,香港举办签售会的作者只有那么几个,只需要联系好一些大型的书店,然后在书店内进行签售就好。
在香港的话,倒也没多大的问题,但过海去台湾,如此一来,成本就会高很多,而且台湾那边的出版工作已经交给了青木出版社,宣发什么的也都是交给青木出版社的人负责,似乎没有必要特意搞这么一个签售会。
上午,十一点多,九龙上海街。
霍耀文坐在九龙大押的后院之中,看着手中的几份报纸,渐渐地沉思起来,这些报纸看似是在抨击总督府的不做为,实际上却是抨击当前的青少年上学教育问题。
“耀文!”
这时,大爷爷霍宗明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上拎着一份信件。
“大爷爷。”
看到来人,霍耀文起身喊了一句。
霍宗明点点头说道:“这是印刷机的合同,你签个名,刚刚看的那两台印刷机就是你的了。”
“好。”霍耀文接过信件,拆开来看了一下,只是一份简单的出售合同,确定好价格后,直接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
“那两台印刷机你是现在找人运走,还是先放在我那?”霍宗明收起一份合同,这是要交给卖主的,自是要妥善保管好,免得以后有任何的麻烦事。
“先放大爷爷你这吧,我那今天才有工程队的人去重修工厂,最少也要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将机子运过去。”霍耀文摇摇头,目前工厂还在重改当中,他可没有地方放两台印刷机。
“也行,反正我后面的仓库多的是地方放货。”
现在的典当行不同于后来,现在几乎是什么都能当,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台破旧的电风扇,一块勉强转动的机械表都能当些钱财。早几年的光景,就连棉被衣物这些东西都能典当,所以典当行的仓库还是挺大的。
霍耀文将合同塞进包里,正准备起身跟大爷爷告辞的时候,忽然就见到大伯霍成智从屋外面走进来。
“大伯。”
“耀文来了。”
霍成智看到霍耀文,走近笑着说道:“你在也正好,本来是想让你大爷爷通知你的。”
“什么事大伯?”
“上次不是跟你说教育署准备规划六年免费义务教育吗?”
“嗯,我知道,不是说还要等到明后年吗?”
“不错,近年教育署的财政情况不乐观,是准备放到明后年开始的,但昨天太子道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金店的案子,今天报纸的舆论沸腾的很。上午我接到总署的通知,让我联系观塘区内所有官立小学,预留出来年的新生位置,同时香港财政部拨款三千万,用作前期学生教材书以及修建学校所用。”
九龙目前小学总共有三十七家,其中官立小学有二十七家,私立小学十家。
目前总督府和教育署联合实施的六年免费教育计划暂时只在官立小学中进行,私立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家庭富裕的人,有点类似贵族学校,自是不需要政府拨款资助。
“明年就开始?”霍耀文惊讶不已。
“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在明年八九月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始。明年上半年,政府会大力的在九龙地区宣传免费教育计划,强制性的让家长送适龄孩童去学校读书。现在好像已经开始准备着向地产公司对外公开招标,预计将会在慈云山、尖沙咀、旺角、油麻地等地方新建新的官立小学,以备更多的学生免费上学。”
霍成智自从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侄子霍耀文,早先二人商谈出版社的事情时,就猜到了霍耀文是想要拿下这批政府拨款提供给学生们的免费教材书,所以中午午休的时候,就急急忙忙的开车回了九龙大押,准备让父亲霍宗明跟霍耀文说。
“这么快!!”
霍耀文万万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开始了免费教育计划!
一想到由政府拨款批量向出版社或者印刷厂购买小学教材书,霍耀文就有些心痛,目前他的出版社只有两台印刷机,怎么可能吃的下这么大的市场,而且都还没打开名气呢,谁知道能不能在那么多的出版社中拿到订单。
霍成智自是看出霍耀文心里所想,说道:“耀文,教材书订单的事情,暂时应该是不会进行的,毕竟距离实施免费教育计划还有半年的时间,而且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政府对开招标,按低价者来,所以你还是有希望的。”
闻言,霍耀文点点头:“我知道了大伯。”
“成智你不是在观塘区教育署工作吗?就不能帮衬一下耀文?”旁边的霍宗明忽然张口说。
霍成智无奈的说道:“爸,我也想帮一下耀文啊。但这是教育总署和总督府那边制定的教育计划,如果是以前的话,我还可以将观塘区部分官立学校的教材书订单交给耀文。可明年整个九龙的官立学校全部实施六年免费教育,政府拨款给教师工作以及订购教材书,这我那插的上手!!”
“没事的大伯大爷爷。”
霍耀文连忙说道:“这事我自己搞得定。”
“你确定耀文?要是搞不定跟大爷爷说,大爷爷这里还有点钱,我们在多买几台印刷机,想来跟那些出版社竞争是足够了。”
霍宗明脸色有些阴沉,他虽然对出版行业不懂,但这些天来,也听明白了霍耀文的部署。无非就是等以后拿下政府的订单,然后印刷小学教材书赚钱。但现在出版社才创立没多久,肯定是竞争不过那些大的出版公司和出版社,这么一来,规划被打断,恐怕对自己这个侄孙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啊。
“不用了大爷爷。”霍耀文摇摇头说:“现在也不清楚教育署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冒然的进行也是无用之功,等到时候看看是不是公开招标,要是私下定了,那也无济于事。”
就在刚刚,霍耀文的心里百转千回,估算了两个可能,一个是教育署的人私下跟一些出版社定下了,另外一个就是大伯所说的公开招标。如果私下定了的话,他恐怕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毕竟一没钱,二没权的,怎么竞争的过那些大出版公司,可一旦公开招标,倒是有点希望竞争一下。
第94章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求月票(修)
...
一九六九年,一月一日,元旦佳节。
慈云山慈云屋邨霍家。
“吃饱了,中午我就不回来吃了。”
霍成才匆匆吃完霍母做的早饭后,便拿起外套,转身便朝着新屋邨而去,找表妹夫张志德去了。
“哎,饺子才煮好,吃了饺子再走啊!”门外灶台处煮东西的阿母,看着如风般离开家门的霍成才,刚喊了两句,就看到人已经跑到楼道那正往楼下奔去。
“你老豆今天怎么了?跟打了鸡血一样?”
阿母端着一盘水饺走进家里,朝着正在吃饭的霍耀文疑惑地问道。
“去找姑父了吧。”霍耀文撇撇嘴,回了一句。
昨天从九龙大押大爷爷那回了家。
霍耀文便找到老豆霍成才,让他跟姑父张志德二人,在最近一段时间,调查一下全港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有多少家,同时有能力吃下教育署订单的有几家,没有能力吃下的又有几家,全部做好分类规划。
看儿子说话这么认真的样子,霍成才也是难得的正经了一回,昨天跟姑父商量好,约定今天一早便出门去调查一下。
霍耀文当时本想劝一下,说这事不是很着急,没必要元旦的时候去。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一段时间东奔西跑忙碌着注册出版公司的事情,激起了霍成才那颗早已平静到想要安度晚年的心,愣是不顾今个是元旦,按儿子霍耀文的意思跑外面去调查全港各家出版社去了。
或许真的是如老话那般:“人到中年万事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哦,不对,应该是:“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找你姑父?”阿母一愣,随即没好气的说道:“这今天元旦也不让你舅公一家过的安稳,你老豆现在也不知道每天都忙些什么,书舍的事情也不管。”
霍耀文忙不迭为父亲辩解:“是最近出版公司有些事情,我没什么时间,就让老豆帮忙。”
阿母一听是儿子出版公司的事情,也是连忙改口说:“这样啊,也好,让你老豆出去跑跑,总比每天在书舍里待着强。”
“……”
霍耀文对阿母对老豆不公平的待遇默默不语,低头开始吃起桌上刚刚阿母煮好的饺子。
“细妹呢?还没起床?不是说今天带婉君一块去天后庙那看戏的吗?这都几点了,别待会天后庙活动结束了。”
阿母话音刚落,卧室内的霍婷婷应了一声:“起来了起来了!”
“你快点,婉君对这块不是很熟,待会要找过来,别走错了楼,跑了冤枉路。”阿母再次催促了几句。
“知...道...了...阿...母!”屋里的霍婷婷拉着长音。
“这丫头。”
阿母摇摇头,对细妹的不着调也早已习以为常,忽然想起昨个下午跟楼下一群婆娘聊天的时候,听到的新闻,朝着正在吃饭的霍耀文说道:“阿文你今天有没有时间?”
“怎么?”霍耀文抬头不解道。
“最近香港治安不太好,你细妹非要带着婉君一块去天后庙看戏,我怕她两个姑娘家不安全,你要是今天没什么事情的话,就跟在她俩的后面。”
一想到昨天听楼下邻居说的屋邨第六第七两栋楼,住在那的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持刀抢劫金店,霍母这心里就总是担心的很。
霍耀文想起这两天看到的报纸,很多都披露了近些年香港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报道中显示,自从英政府在1966年废除了死刑,又成立了少年感化院(类似少年管教所),以感化少年罪犯为主惩戒为辅后,倒是让不少年轻人渐渐的有恃无恐起来。
“好,我知道了。”霍耀文点点头。最近一段时间香港治安的确是有些不太平,而且记忆里似乎随着慈云山十三太保闯下大案闻名全港后,在未来几年,慈云屋邨这块渐渐的成为了许多少年古惑仔的聚集地。
看来也是要尽快搬离这边了。
“嗯。”阿母看霍耀文答应,也是转头朝着卧室再次喊道:“细妹快点啊,我让你阿哥带你跟婉君一块去天后庙。”
“知道了!!”霍婷婷在屋里换着衣服,听着外面阿母的话,她说道:“快了,就快了。”
......
文学世界报社。
今天元旦,不少员工在昨天就已经放假回家,但报社里还是留了五六个人守着。
“唉……”一刚刚入职的年轻文员看着堆积如山的稿子和信件,忍不住叹了口气,朝着旁边的前辈问道:“强哥,每天报社都要收这么多的信件和稿子吗?”
“也不是每天。”被称呼强哥的中年男子,一边在纸上写着什么,一边扭过头斜睨了一眼年轻文员,说道:“最近各个学校都开始放假了,很多学生都会尝试着写信投稿,每年都是这样,你随便处理一些就好,等明天上班了,人多了一块弄。”
“是。”年轻文员一听,倒是轻松不少,他还以为这些投稿和信件要今天一次性看完呢,听前辈强哥这么说,也是开始随意的在信件中挑挑选选,试图找一些有趣的信件和稿子看。
在选了几个字体好看的信件阅读了一番后,按照规定,又把信给塞回信封里,开始逐个登记。
这时,年轻文员的目光被一封厚厚的信件给吸引,上面邮寄来的地址是在台湾新北市三重区的金陵女中。(新北市:台.北,避免河蟹,采用现在更改的城市名)。
拆开信件,里面是一本记事本,同时也掉下了一张折叠起来十分干净的白纸。
年轻文员简单的翻阅了一下记事本,上面的内容居然全都是一些人的签名,看名字,似乎全都是女孩,不由眉毛一挑,有些疑惑。
等拿起那张白纸看完信上的内容胡,年轻文员不由吃惊的朝着一旁的强哥道:“强哥,你快看,居然有人写请愿书!!”
“什么请愿书?”强哥撇过头不解道。
“台湾《甜蜜蜜》的书迷,请愿作者浮生到新北市举办签售会,总共有七十多个人签名,而且似乎全都是一个女中的学生。”年轻文员羡慕的说了出来。
最近一个多月来出版的《甜蜜蜜》大卖,总编邓麦基别提有多高兴,平日在报社里走路都带风的。
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卖了差不多二十五万册,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突破三十万册。
第一本书出版,就大卖三十万册,这对于一个新人作家来说,无疑是成名的契机,虽然没见过作者浮生,但就这些成就怎么能令他这个新人文员不眼馋。
“给我看看。”
强哥拿过信和记事本。
“尊敬的文学世界总编:
您好!
我们是台.湾新北市三重区金陵女中的学生,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贵社出版的《甜蜜蜜》一书,也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浮生先生。为此我们成立了新北市浮生书迷会,目前入会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七人。
我们知晓浮生先生远在香港,很难来到台湾举办签售会,但我们浮生书迷会的书迷们都非常的希望能够亲眼见到浮生先生,以及能够获得他的亲笔签名,所以希望贵社在看到我们的请愿书后,能够跟浮生先生商量一下,告诉他在台湾也有这么一群喜欢和热爱他作品的书迷……”
这篇请愿书的范文很标准,但看字体就知道是个女生,倒是挺符合《甜蜜蜜》的言情小说的购买人群。
强哥摸了摸下巴,签售会不是一般作者能够举办的。到目前为止,香港举办签售会的作者只有那么几个,只需要联系好一些大型的书店,然后在书店内进行签售就好。
在香港的话,倒也没多大的问题,但过海去台湾,如此一来,成本就会高很多,而且台湾那边的出版工作已经交给了青木出版社,宣发什么的也都是交给青木出版社的人负责,似乎没有必要特意搞这么一个签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