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态度的转变
“哐当!”
“哐当!”
蒸汽机车慢慢的从站台往前而去,最终变成一个小圆点,消失在众人的视野当中。
“劳掌柜,这作坊城到明德门的火车开通之后,我们劳牛运输队的生意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原本在这两个地方跑的车队,要考虑调整到其他的线路上了。”
荆木作为劳汉三的得力助手,今天将会跟劳汉三一起体验乘坐火车的感觉。
不过,其实之前试运行的时候,劳汉三也好,荆木也好,都已经对火车的速度有了直接的把握。
现在只不过是亲自体验一把而已。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伴随着大唐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需求其实一直都是在增加的。我们只要避开跟铁路直接竞争,影响也是很有限的。”
劳汉三可是没有胆子跟楚王府作对。
这个时候,他除了心平气和的接受铁路的出现,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情。
“那倒也是,单单看我们每个月接到的运输生意,就知道大唐对运输的需求是一直在增加。特别是现在水泥道路已经大规模的修建,货物的运输变得方便之后,运输量也立马上了一个台阶。”
“荆木,你说这个蒸汽机车,会不会有一天能够变成四轮马车一样,直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呢?”
劳汉三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新的念头。
最关键的是,此时此刻,他心中不是担忧,而是隐隐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商机。
一个让劳牛运输队的基业变得更加坚实的商机。
“劳掌柜,这蒸汽机车的车头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几条水泥道路能够承受它的重量,所以才需要铁轨。并且,如果在水泥路上行走的话,载货量肯定也远远不如现在,意义应该不是很大吧。”
荆木没想到劳汉三居然会突然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一时之间有点没有主意。
“如果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蒸汽机车,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蒸汽机小型化,小到可以装在四轮马车上面的时候呢?你还觉得蒸汽机车会没有可能在水泥道路上行走吗?”
劳汉三的心情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在此之前,因为铁路的发展会抑制马车的需求,让劳牛运输队的前途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劳汉三的心情是比较压抑的。
现在不一样了。
他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在这一次的危机之中找到机会。
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已经对外开放蒸汽机的授权。
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可以获得全套的蒸汽机技术。
为了让劳牛运输队的马车顺利的运行,解决日常的维修问题,劳汉三在好几年前就组织了一大帮匠人,专门负责四轮马车的维修工作。
不客气的说,现在劳汉三要是想要修建一座四轮马车作坊,其实很简单。
只要将负责维修的那帮匠人转到马车作坊,立马就可以开始生产自己的四轮马车。
当然,劳汉三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在四轮马车这个行业,已经有太多的先行者。
奔驰四轮马车作坊更是牢牢的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劳汉三是他们的重要客户。
他不想因为四轮马车而影响了自己跟楚王府的关系。
但是生产蒸汽机车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跟蒸汽机相关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得到楚王府大力支持的。
劳汉三去开设一家蒸汽机车作坊,楚王府的人只会支持,不会反对。
一旦这个蒸汽机车真的达到可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的程度,那么以后就不用那么大费周章的去伺候马匹了。
并且蒸汽机车日夜都可以不停息的运作,不用担心把它累死了。
“劳掌柜,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个程度,那蒸汽机车的前途肯定是非常光明的。”
荆木沉默了片刻之后,认可了劳汉三的说法。
“这样,我们就在作坊城那里再买一座现成的作坊,开始研究蒸汽机车。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每年都会毕业好几百名学员,我们要想办法去招募几名有经验的学员进来,同时也跟蒸汽机研究所合作,看看能不能接几个人给我们。”
劳汉三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估计不用等到很久就会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行动。
为了尽可能的抓住先机,他准备从今天开始就安排人去筹划蒸汽机车的研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有样车出来。
……
“宽儿,这蒸汽机车跑在铁轨上面,可是比马车要平稳多了。虽然速度跟马车比起来,快不了太多,但是胜在载重量大,一次性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员和货物,着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呢。”
看着窗外不断往后飞逝的风景,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不错。
虽然在李宽看来,“哐当”、“哐当”的声音其实很吵的,不过在李世民看来已经非常好了。
这年代的马车,虽然已经加装了减震器,但是整体的减震效果跟后世的轿车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的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所以加装了减震系统之后,大家都觉得好了很多,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今天只不过是挂了五节车厢,蒸汽机的功率还是不够。等到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第二代蒸汽机推出来之后,至少可以挂十节车厢,到时候装载量翻一倍之后,效率就更高了。”
这么点速度,这么点装载量,在李宽眼里真的不算什么。
不过,对于李世民也好,朝中大臣也好,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了。
没看到整个车厢里头,到处都是窃窃私语的大臣。
哪怕是房玄龄这些平时很稳重的大臣,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唐尚书,一旦这个铁路大规模的开通,以后户部要调拨粮草,可就真的太方便了。不仅一次性可以运输相当于一百辆马车的货物,还可以不惧风雨,快速的运输到目的地。”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自然很关心铁路的实际用途。
而这个年代,不管是各地赋税的缴纳,还是军粮的运输,都还没有脱离实物运输的阶段。
百姓缴纳赋税,也都是直接以粮食来进行缴纳为主。
这个现象,哪怕是到了后世九十年代,都还是这样。
那时候的农村,每到缴纳农业税的时候,整个村子的农民都是早早的将家中的粮食用板车拉着来到粮站,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自家税收的缴纳,生怕对方嫌弃自己的稻子晒的不够干,品相不够好。
因为人家可以不收,让你重新折腾一顿。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个情况就消失了。
因为持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终于取消了。
可是在大唐,别说是房玄龄他们,哪怕是李宽也不敢轻易提取消农税。
所以每年各个州县运输农税,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明明从农户手中收了一千斤的粟米,最终缴纳到州府的时候可能就只有九百斤了。
到了户部的时候,,可能更是连八百斤都没有了。
这路途上的损耗,绝对是非常惊人的。
如果使用铁路运输,哪怕只是在主要的州府到长安城之间使用铁路运输,也能大大的降低损耗。
一年下来,这节约的粮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确实是好啊,日夜不停的奔腾不息,一天就能到达八百里外的地方,简直就是跟八百里加急一样啊。最关键是人家八百里加急那是几乎什么东西都不携带,换马不换人的情况才能达到的。
可是这个蒸汽机,人却是可以在上面舒服的吃喝玩乐,甚至美美的睡上一觉,然后东西就送到了。之前我还觉得铁路修建太费钱了。
现在我突然有点后悔户部在大唐铁路之中占据的股份太少了一点呢。”
唐俭也是有眼光的人。
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让他来担任户部尚书。
“听说在大唐股票交易所,大唐铁路的股票价格已经跌到了零点八唐元,户部不少官员还颇有微词,认为自己的投资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损失了两成,很不值得呢。”
长安城中,笑话大唐铁路的人可不少。
房玄龄自然也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因为干巴巴的说点东西,没有什么意义。
哪像是现在,蒸汽机车奔驰在铁轨上面,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那些人的目光太短浅了,跟普通股民一样,稍微下跌一下,就后悔自己买了这支股票,不知道长线投资才是真正挣钱的方法。”
唐俭倒是一点也不避讳户部有一些官员之前发表过贬低大唐铁路的话。
户部又不是他的一言堂,有人的观点跟他不一致,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要不然李世民也要不放心他继续担任户部尚书了。
……
“无忌,这蒸汽机车,比我们想象的似乎要强呢。虽然短时间内估计收不回成本,但是只要亏损的不厉害,朝廷肯定是会继续大力投资的。”
高士廉跟长孙无忌,自然也是跟着李世民一起上了车厢。
“确实比我想的要强一些,看来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修建,很快就要提上日程了。到时候有明作铁路成功运营的经验在那里摆着,反对的声音肯定会变得很小。”
长孙无忌对于铁路的修建,心情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铁路是楚王府搞出来的东西,他肯定是不希望那么成功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铁路的修建要大量的使用到精钢,这对濒临死亡的长孙家炼铁作坊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一下子就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借着这两年的时间,自家作坊继续改进工艺,实现成本下降。
到时候哪怕是楚王府的精钢价格进一步下降,长孙家都还能继续支撑下去。
“我听说大唐铁路已经开始安排人员在勘察长安到洛阳的铁路沿线的情况了,估计等到明年开春以后就会正式的动工。
那个李宽也挺会取巧的,第一条长途铁路就选择了长安到洛阳,这一路上的情况都比较明朗,大家很熟悉,施工起来的难度也不会那么的高。”
高士廉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的那股酸意,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不仅如此呢,长安到洛阳之间的货物运输量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洛阳到长安的河道经过疏通之后,也能直接走船运了,但是由于整个江南的货物都在往关中运输,现在的大运河已经变得非常繁忙,时不时的就会出现撞船的事故,还真是需要一条铁路来缓解洛阳到长安之间的繁忙运输呢。”
洛阳算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不管是从杭州、苏州、扬州运输过来的东西,还是从登州、河北道等地南下的物资,都会经过洛阳到达长安城。
虽然洛阳到长安也有水泥道路,每天有不少的货物是通过四轮运输马车运到长安的。
但是目前为止,最便捷、最便宜的方法还是通过船只运输到渭水码头,然后在分散到其他地方。
如果洛阳到长安城有铁路可以运输的话,以现在河船的运输量,还真是比不上蒸汽机车。
到时候不管是出于缓解运河繁忙景象的目的,还是提高运输速度的目的,亦或是降低运输成本的考虑,都会有许多商家愿意通过火车来将货物从洛阳运输到长安。
这货物和人员的流通需求很旺盛,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的前景很乐观。
哪怕是不能挣大钱,至少是不会亏大钱的。
长孙无忌对这一点还是看的很透彻的。
“无忌,你说我们两家有没有可能自己去修建一条铁路呢?我看这个铁轨的铺设,其实也没有多大的难度。到时候不仅响应了朝廷的号召,还让长孙家炼铁作坊的精钢有了新的市场呢。”
看到修建铁路似乎是一件并不会怎么亏钱,甚至长远来看还能挣钱的事情,高士廉显然有点心动了。
“可以考虑一下,不过我们要想要修建哪条铁路才行。”
长孙无忌想了想,没有拒绝高士廉的提议。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立马就决定下来。
“哐当!”
蒸汽机车慢慢的从站台往前而去,最终变成一个小圆点,消失在众人的视野当中。
“劳掌柜,这作坊城到明德门的火车开通之后,我们劳牛运输队的生意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原本在这两个地方跑的车队,要考虑调整到其他的线路上了。”
荆木作为劳汉三的得力助手,今天将会跟劳汉三一起体验乘坐火车的感觉。
不过,其实之前试运行的时候,劳汉三也好,荆木也好,都已经对火车的速度有了直接的把握。
现在只不过是亲自体验一把而已。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伴随着大唐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需求其实一直都是在增加的。我们只要避开跟铁路直接竞争,影响也是很有限的。”
劳汉三可是没有胆子跟楚王府作对。
这个时候,他除了心平气和的接受铁路的出现,做不了其他什么事情。
“那倒也是,单单看我们每个月接到的运输生意,就知道大唐对运输的需求是一直在增加。特别是现在水泥道路已经大规模的修建,货物的运输变得方便之后,运输量也立马上了一个台阶。”
“荆木,你说这个蒸汽机车,会不会有一天能够变成四轮马车一样,直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呢?”
劳汉三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新的念头。
最关键的是,此时此刻,他心中不是担忧,而是隐隐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商机。
一个让劳牛运输队的基业变得更加坚实的商机。
“劳掌柜,这蒸汽机车的车头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几条水泥道路能够承受它的重量,所以才需要铁轨。并且,如果在水泥路上行走的话,载货量肯定也远远不如现在,意义应该不是很大吧。”
荆木没想到劳汉三居然会突然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一时之间有点没有主意。
“如果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蒸汽机车,自然是不可能直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蒸汽机小型化,小到可以装在四轮马车上面的时候呢?你还觉得蒸汽机车会没有可能在水泥道路上行走吗?”
劳汉三的心情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在此之前,因为铁路的发展会抑制马车的需求,让劳牛运输队的前途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劳汉三的心情是比较压抑的。
现在不一样了。
他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在这一次的危机之中找到机会。
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已经对外开放蒸汽机的授权。
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可以获得全套的蒸汽机技术。
为了让劳牛运输队的马车顺利的运行,解决日常的维修问题,劳汉三在好几年前就组织了一大帮匠人,专门负责四轮马车的维修工作。
不客气的说,现在劳汉三要是想要修建一座四轮马车作坊,其实很简单。
只要将负责维修的那帮匠人转到马车作坊,立马就可以开始生产自己的四轮马车。
当然,劳汉三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在四轮马车这个行业,已经有太多的先行者。
奔驰四轮马车作坊更是牢牢的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劳汉三是他们的重要客户。
他不想因为四轮马车而影响了自己跟楚王府的关系。
但是生产蒸汽机车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跟蒸汽机相关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得到楚王府大力支持的。
劳汉三去开设一家蒸汽机车作坊,楚王府的人只会支持,不会反对。
一旦这个蒸汽机车真的达到可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的程度,那么以后就不用那么大费周章的去伺候马匹了。
并且蒸汽机车日夜都可以不停息的运作,不用担心把它累死了。
“劳掌柜,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个程度,那蒸汽机车的前途肯定是非常光明的。”
荆木沉默了片刻之后,认可了劳汉三的说法。
“这样,我们就在作坊城那里再买一座现成的作坊,开始研究蒸汽机车。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每年都会毕业好几百名学员,我们要想办法去招募几名有经验的学员进来,同时也跟蒸汽机研究所合作,看看能不能接几个人给我们。”
劳汉三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估计不用等到很久就会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行动。
为了尽可能的抓住先机,他准备从今天开始就安排人去筹划蒸汽机车的研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有样车出来。
……
“宽儿,这蒸汽机车跑在铁轨上面,可是比马车要平稳多了。虽然速度跟马车比起来,快不了太多,但是胜在载重量大,一次性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员和货物,着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呢。”
看着窗外不断往后飞逝的风景,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不错。
虽然在李宽看来,“哐当”、“哐当”的声音其实很吵的,不过在李世民看来已经非常好了。
这年代的马车,虽然已经加装了减震器,但是整体的减震效果跟后世的轿车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的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所以加装了减震系统之后,大家都觉得好了很多,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今天只不过是挂了五节车厢,蒸汽机的功率还是不够。等到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第二代蒸汽机推出来之后,至少可以挂十节车厢,到时候装载量翻一倍之后,效率就更高了。”
这么点速度,这么点装载量,在李宽眼里真的不算什么。
不过,对于李世民也好,朝中大臣也好,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了。
没看到整个车厢里头,到处都是窃窃私语的大臣。
哪怕是房玄龄这些平时很稳重的大臣,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唐尚书,一旦这个铁路大规模的开通,以后户部要调拨粮草,可就真的太方便了。不仅一次性可以运输相当于一百辆马车的货物,还可以不惧风雨,快速的运输到目的地。”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自然很关心铁路的实际用途。
而这个年代,不管是各地赋税的缴纳,还是军粮的运输,都还没有脱离实物运输的阶段。
百姓缴纳赋税,也都是直接以粮食来进行缴纳为主。
这个现象,哪怕是到了后世九十年代,都还是这样。
那时候的农村,每到缴纳农业税的时候,整个村子的农民都是早早的将家中的粮食用板车拉着来到粮站,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自家税收的缴纳,生怕对方嫌弃自己的稻子晒的不够干,品相不够好。
因为人家可以不收,让你重新折腾一顿。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个情况就消失了。
因为持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终于取消了。
可是在大唐,别说是房玄龄他们,哪怕是李宽也不敢轻易提取消农税。
所以每年各个州县运输农税,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明明从农户手中收了一千斤的粟米,最终缴纳到州府的时候可能就只有九百斤了。
到了户部的时候,,可能更是连八百斤都没有了。
这路途上的损耗,绝对是非常惊人的。
如果使用铁路运输,哪怕只是在主要的州府到长安城之间使用铁路运输,也能大大的降低损耗。
一年下来,这节约的粮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确实是好啊,日夜不停的奔腾不息,一天就能到达八百里外的地方,简直就是跟八百里加急一样啊。最关键是人家八百里加急那是几乎什么东西都不携带,换马不换人的情况才能达到的。
可是这个蒸汽机,人却是可以在上面舒服的吃喝玩乐,甚至美美的睡上一觉,然后东西就送到了。之前我还觉得铁路修建太费钱了。
现在我突然有点后悔户部在大唐铁路之中占据的股份太少了一点呢。”
唐俭也是有眼光的人。
要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让他来担任户部尚书。
“听说在大唐股票交易所,大唐铁路的股票价格已经跌到了零点八唐元,户部不少官员还颇有微词,认为自己的投资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就损失了两成,很不值得呢。”
长安城中,笑话大唐铁路的人可不少。
房玄龄自然也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因为干巴巴的说点东西,没有什么意义。
哪像是现在,蒸汽机车奔驰在铁轨上面,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那些人的目光太短浅了,跟普通股民一样,稍微下跌一下,就后悔自己买了这支股票,不知道长线投资才是真正挣钱的方法。”
唐俭倒是一点也不避讳户部有一些官员之前发表过贬低大唐铁路的话。
户部又不是他的一言堂,有人的观点跟他不一致,说不定还是好事呢。
要不然李世民也要不放心他继续担任户部尚书了。
……
“无忌,这蒸汽机车,比我们想象的似乎要强呢。虽然短时间内估计收不回成本,但是只要亏损的不厉害,朝廷肯定是会继续大力投资的。”
高士廉跟长孙无忌,自然也是跟着李世民一起上了车厢。
“确实比我想的要强一些,看来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修建,很快就要提上日程了。到时候有明作铁路成功运营的经验在那里摆着,反对的声音肯定会变得很小。”
长孙无忌对于铁路的修建,心情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铁路是楚王府搞出来的东西,他肯定是不希望那么成功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铁路的修建要大量的使用到精钢,这对濒临死亡的长孙家炼铁作坊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露,一下子就找到了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借着这两年的时间,自家作坊继续改进工艺,实现成本下降。
到时候哪怕是楚王府的精钢价格进一步下降,长孙家都还能继续支撑下去。
“我听说大唐铁路已经开始安排人员在勘察长安到洛阳的铁路沿线的情况了,估计等到明年开春以后就会正式的动工。
那个李宽也挺会取巧的,第一条长途铁路就选择了长安到洛阳,这一路上的情况都比较明朗,大家很熟悉,施工起来的难度也不会那么的高。”
高士廉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的那股酸意,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不仅如此呢,长安到洛阳之间的货物运输量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洛阳到长安的河道经过疏通之后,也能直接走船运了,但是由于整个江南的货物都在往关中运输,现在的大运河已经变得非常繁忙,时不时的就会出现撞船的事故,还真是需要一条铁路来缓解洛阳到长安之间的繁忙运输呢。”
洛阳算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不管是从杭州、苏州、扬州运输过来的东西,还是从登州、河北道等地南下的物资,都会经过洛阳到达长安城。
虽然洛阳到长安也有水泥道路,每天有不少的货物是通过四轮运输马车运到长安的。
但是目前为止,最便捷、最便宜的方法还是通过船只运输到渭水码头,然后在分散到其他地方。
如果洛阳到长安城有铁路可以运输的话,以现在河船的运输量,还真是比不上蒸汽机车。
到时候不管是出于缓解运河繁忙景象的目的,还是提高运输速度的目的,亦或是降低运输成本的考虑,都会有许多商家愿意通过火车来将货物从洛阳运输到长安。
这货物和人员的流通需求很旺盛,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的前景很乐观。
哪怕是不能挣大钱,至少是不会亏大钱的。
长孙无忌对这一点还是看的很透彻的。
“无忌,你说我们两家有没有可能自己去修建一条铁路呢?我看这个铁轨的铺设,其实也没有多大的难度。到时候不仅响应了朝廷的号召,还让长孙家炼铁作坊的精钢有了新的市场呢。”
看到修建铁路似乎是一件并不会怎么亏钱,甚至长远来看还能挣钱的事情,高士廉显然有点心动了。
“可以考虑一下,不过我们要想要修建哪条铁路才行。”
长孙无忌想了想,没有拒绝高士廉的提议。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立马就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