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屯田制
而李琛也喝着茶,静候着戏志才开口说话,其实这次李琛之所以向戏志才询问他的意见,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对戏志才的一个考校,看看戏志才能否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戏志才也没让李琛多等,稍加思量,便笑了起来,对李琛说道:“这件事其实说来也简单!君候既然已经承诺不杀他们,那么杀之不得,放之也不得,养起来君候更是没有这种能力!
那么接下来就唯有一条路可选了,那就是让他们自己养活他们!”
“哦?请戏君详细道来!如何让他们自己养活他们?”李琛顿时就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对戏志才问道。
听了戏志才的话之后,李焕、郑先包括正在品茶的荀攸都把目光投向了戏志才,等着戏志才的下文。
“想必这段时间君候麾下的兵将,接连剿灭数股叛贼,也应该缴获颇多了!另外沛国境内各地经此一难之后,想必受害者众多!可惜了不少良田就如此抛荒了!
加之数座县城被贼军所破,县寺之中的田亩账簿恐怕也早已付之一炬了!这些良田便成了无主之地!这么多良田被抛荒,岂不可惜?
依在下之见,与其让这些无主之田就此抛荒,倒不如就遣这些降众进行屯田!
一!这些降贼虽然投降,但是毕竟他们曾经从贼,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如果轻易放归,今后将会助长更多黔首百姓效之!
二!这些降贼人数众多,既然不能放归,那么看押亦或是监管,皆需要大量的粮食养之,沛国经此一难之后,想必现如今相府之中早已无甚存粮可供君候所用,即便是征得一些粮秣,也只能做军中接下来讨贼之用!所以倒不如令其屯田,自食其力!
三!接下来君候还要扩兵备寇,需大量军粮,今后便可令这些屯田所获之粮秣,为君候提供粮秣,从此君候便再无缺粮之虞!
故此令这些降贼屯田,可一举数得!不知君候可满意否?”
听了戏志才此言之后,李琛当即就仰天大笑了起来:“知我者戏君也!不瞒戏君,我也正有此意!”
而李焕和郑先还有荀攸听罢了戏志才的这番话之后,也都各自暗自点头。
李焕和郑先,其实之前在冀州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李琛有屯田的想法,并且李琛在邯郸的时候,就俘获过大量的黄巾贼,但是李琛不忍将其屠杀,于是便说服了刘复,令那些俘贼屯田,这已经是李琛用过的手段。
今日李琛将他们招来商议如何处置这些降贼的时候,其实李焕和郑先就已经看出来,这是李琛在考校戏志才,所以他们二人都没有开口说话,等着看一看戏志才的能力如何,能不能想到这个办法。
其实屯田制这种办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就已经在西域实行了屯田制,不过那时候是令军队在西域屯田,属于是军屯罢了。
但是在内地实施屯田制,在目前来说,也只有李琛当初在邯郸,劝说刘复进行了小规模的试行,并未大面积实施,毕竟那时候他并非牧守一地的长吏,只是刘复手下的一个属吏罢了。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以往了,李琛现如今已经被授为沛相,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牧守一方的大员了,在沛国境内,可以说李琛最大,这里军政事务,皆由李琛一言决之,李琛自然就可以在沛国大展拳脚了。
而屯田制的实施,对于李琛来说有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在未来天下大乱之前,李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囤积下大量的粮食。
天下大乱之际,什么最值钱?并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铜钱,而是粮食!谁拥有足够多的粮食,谁就能拥有更强大的实力。
李琛虽然记忆之中,想不起来刘宏这个昏君是什么时候挂的,但是却也大致感觉到,刘宏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现在他正好被擢为沛相,在刘宏死之前,给他留出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期,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极为宝贵,他必须要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战略储备。
恰恰这个时候,沛国起了大乱,朝廷把沛国当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药,丢给了李琛,这对于李琛来说,在朝廷眼里的这块烫手山药,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宝贝。
沛国境内的这些乱贼,在他眼里根本就不足为患,以他目前手中的武力,将其诛除可谓是手到擒来,只是看他心情而已。
从他接到朝廷授他为沛相,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甚至基本上没怎么插手率兵清除沛国境内的叛贼,就已经克复了沛国的治所相县,虽然现在沛国南部还有大批的叛贼,可是对于李琛来说,这根本不是多大的麻烦。
相反,对于李琛来说,这些叛贼不但不是麻烦,反倒是他的帮手。
沛国一共领二十一个县,这二十一个县的长吏,每个县有一个县令(县长)、一个县尉、一个县丞,算下来就足足有六十三个朝廷任命的长吏。
自他被授命为沛相之后,他便开始详细了解沛国的情况,这次谯县之行,大致上通过曹家和夏侯家,还有这些天跟当地士绅打交道,已经把沛国目前各县的情况初步了解了一遍。
现如今沛国境内的这二十一县之中,为官必将清廉,对于地方百姓勒逼不算太重的,没有几个县令,而恰恰就是这几个县,这一次在沛国境内的褚山叛乱之中,从贼作乱之人最少,也大部分县城没有被贼军所破。
但是其余的那些县令,则大多数乃是中平二年赴任的,其中极个别的县令,乃是朝廷之中通过下放,其余的则基本上皆为买官所得。
故此沛国境内官场可谓是乌烟瘴气,贪墨成风,堪称是暗无天日!大部分官吏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勾结地方豪强,为非作歹,勒逼黎民百姓,结果最终导致酿成了这场大祸。
戏志才也没让李琛多等,稍加思量,便笑了起来,对李琛说道:“这件事其实说来也简单!君候既然已经承诺不杀他们,那么杀之不得,放之也不得,养起来君候更是没有这种能力!
那么接下来就唯有一条路可选了,那就是让他们自己养活他们!”
“哦?请戏君详细道来!如何让他们自己养活他们?”李琛顿时就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对戏志才问道。
听了戏志才的话之后,李焕、郑先包括正在品茶的荀攸都把目光投向了戏志才,等着戏志才的下文。
“想必这段时间君候麾下的兵将,接连剿灭数股叛贼,也应该缴获颇多了!另外沛国境内各地经此一难之后,想必受害者众多!可惜了不少良田就如此抛荒了!
加之数座县城被贼军所破,县寺之中的田亩账簿恐怕也早已付之一炬了!这些良田便成了无主之地!这么多良田被抛荒,岂不可惜?
依在下之见,与其让这些无主之田就此抛荒,倒不如就遣这些降众进行屯田!
一!这些降贼虽然投降,但是毕竟他们曾经从贼,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如果轻易放归,今后将会助长更多黔首百姓效之!
二!这些降贼人数众多,既然不能放归,那么看押亦或是监管,皆需要大量的粮食养之,沛国经此一难之后,想必现如今相府之中早已无甚存粮可供君候所用,即便是征得一些粮秣,也只能做军中接下来讨贼之用!所以倒不如令其屯田,自食其力!
三!接下来君候还要扩兵备寇,需大量军粮,今后便可令这些屯田所获之粮秣,为君候提供粮秣,从此君候便再无缺粮之虞!
故此令这些降贼屯田,可一举数得!不知君候可满意否?”
听了戏志才此言之后,李琛当即就仰天大笑了起来:“知我者戏君也!不瞒戏君,我也正有此意!”
而李焕和郑先还有荀攸听罢了戏志才的这番话之后,也都各自暗自点头。
李焕和郑先,其实之前在冀州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李琛有屯田的想法,并且李琛在邯郸的时候,就俘获过大量的黄巾贼,但是李琛不忍将其屠杀,于是便说服了刘复,令那些俘贼屯田,这已经是李琛用过的手段。
今日李琛将他们招来商议如何处置这些降贼的时候,其实李焕和郑先就已经看出来,这是李琛在考校戏志才,所以他们二人都没有开口说话,等着看一看戏志才的能力如何,能不能想到这个办法。
其实屯田制这种办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就已经在西域实行了屯田制,不过那时候是令军队在西域屯田,属于是军屯罢了。
但是在内地实施屯田制,在目前来说,也只有李琛当初在邯郸,劝说刘复进行了小规模的试行,并未大面积实施,毕竟那时候他并非牧守一地的长吏,只是刘复手下的一个属吏罢了。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以往了,李琛现如今已经被授为沛相,这可是正儿八经的牧守一方的大员了,在沛国境内,可以说李琛最大,这里军政事务,皆由李琛一言决之,李琛自然就可以在沛国大展拳脚了。
而屯田制的实施,对于李琛来说有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在未来天下大乱之前,李琛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囤积下大量的粮食。
天下大乱之际,什么最值钱?并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铜钱,而是粮食!谁拥有足够多的粮食,谁就能拥有更强大的实力。
李琛虽然记忆之中,想不起来刘宏这个昏君是什么时候挂的,但是却也大致感觉到,刘宏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现在他正好被擢为沛相,在刘宏死之前,给他留出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期,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极为宝贵,他必须要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战略储备。
恰恰这个时候,沛国起了大乱,朝廷把沛国当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药,丢给了李琛,这对于李琛来说,在朝廷眼里的这块烫手山药,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宝贝。
沛国境内的这些乱贼,在他眼里根本就不足为患,以他目前手中的武力,将其诛除可谓是手到擒来,只是看他心情而已。
从他接到朝廷授他为沛相,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甚至基本上没怎么插手率兵清除沛国境内的叛贼,就已经克复了沛国的治所相县,虽然现在沛国南部还有大批的叛贼,可是对于李琛来说,这根本不是多大的麻烦。
相反,对于李琛来说,这些叛贼不但不是麻烦,反倒是他的帮手。
沛国一共领二十一个县,这二十一个县的长吏,每个县有一个县令(县长)、一个县尉、一个县丞,算下来就足足有六十三个朝廷任命的长吏。
自他被授命为沛相之后,他便开始详细了解沛国的情况,这次谯县之行,大致上通过曹家和夏侯家,还有这些天跟当地士绅打交道,已经把沛国目前各县的情况初步了解了一遍。
现如今沛国境内的这二十一县之中,为官必将清廉,对于地方百姓勒逼不算太重的,没有几个县令,而恰恰就是这几个县,这一次在沛国境内的褚山叛乱之中,从贼作乱之人最少,也大部分县城没有被贼军所破。
但是其余的那些县令,则大多数乃是中平二年赴任的,其中极个别的县令,乃是朝廷之中通过下放,其余的则基本上皆为买官所得。
故此沛国境内官场可谓是乌烟瘴气,贪墨成风,堪称是暗无天日!大部分官吏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勾结地方豪强,为非作歹,勒逼黎民百姓,结果最终导致酿成了这场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