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262节
胰岛素是一种非常强力的降糖物质,一个单位的胰岛素大概能够中和3克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量是180,而一个正常人的血容量大概是4.2~4.8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胰岛素大概能够降低3.47~3.96mmol/l的血糖。
而这名患者……光急诊就给他用了160个单位胰岛素,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如此巨大用量下,只要患者血糖含量不高于555mmol/l,就有可能出现致命的低血糖。
但他不光没有低血糖,甚至在补充了8000ml的液体后,血糖仍然高达22.8mmol……这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太严重了些。
第684章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虽说二型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身体抵抗胰岛素所致,但严重到这种地步的,孙立恩反正是没怎么见过。
“这个病人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还得考虑一下其他因素才行。”重症医学科的吴主任并没有因为张教授痛快答应接下病人而松一口气,他反而还有些不放心的提醒道,“他在我们icu里住了三天,昨天又推下去做了一个腹部的ct检查——影像科那边的结果说患者有胰腺萎缩的情况,同时胰腺内有大量脂肪浸润。”
这就有点意思了。孙立恩睁大了眼睛,同时心里还有些埋怨吴主任的念头。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嘛!你前面说了那么一堆有啥意思?
胰腺是人体处理脂肪和糖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氛围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胰腺外分泌本身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分泌富含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胰液。胰液随后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和经过初步消化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后,帮助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
而胰岛则是内分泌腺的主要组成部分。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共同组成了胰岛。其中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两种细胞是调控人体血糖波动的主要手段。而d细胞则通过分泌生长抑素控制a、b细胞工作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主要的功能则是抑制肠胃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它主要和胰腺的外分泌部分产生作用。
不管是外分泌还是内分泌部,它们都是胰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胰腺萎缩,则意味着内分泌部或者外分泌部的分泌单元减少,而分泌总量也必然下降。
而胰腺脂肪浸润,则是另一种更加麻烦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胰腺脂肪浸润就和脂肪肝一样,是一种脂肪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器官器质性病变。脂肪浸润会严重影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从而严重影响血糖和蛋白质代谢。
孙立恩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病人会被重症医学科这么看重了。
胰腺的缩小和脂肪浸润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糖尿病甚至高渗性昏迷。而严重的二型糖尿病也会反过来导致胰腺萎缩和胰腺脂肪浸润出现。
真正让重症医学科头疼的,则在于这两个症状究竟谁先出现——是原发性的胰腺萎缩和脂肪浸润导致了糖尿病,还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萎缩和脂肪浸润?如果是原发性胰腺萎缩,那导致胰腺萎缩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萎缩,那又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严重胰岛素抵抗在临床上可以简单概括为“患者每日需要超过200单位胰岛素方能保持血糖正常”的情况。icu里的这名患者在急诊室里就使用了超过170单位胰岛素,而后血糖含量依旧高达22.8mmol/l。可以基本确定,他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症状。
孙立恩跟在张教授的身后,往综合诊断中心走去。重症医学科那边已经答应了张智甫,会尽快把这名病人转移到诊断中心里来。张教授自然高兴的答应了下来,同时决定先回去一趟和自己的组员沟通一下患者病情内容。
往回走的路上,孙立恩仍然在皱着眉头考虑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原因,就连张教授几次开头打算聊天的话头都没接——张教授回头看了一眼孙立恩,然后看着他皱眉深思的表情,轻轻笑了一声。再也不提聊天的事情,而是稍微放慢了前行的脚步,同时保持着安静。
年轻医生愿意琢磨患者病情,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张教授一边撇着腿往前走着,一边笑眯眯的回忆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几十年前,他经常被自己的导师批为“容易走神”而且“态度不端正”。而实际上,那只是张智甫琢磨问题实在是太过专心了而已。
那个时候……要是导师没有批评自己……也许自己反而不会赌气似的在临床干下去了吧?张智甫教授脸上笑意更盛,两条有些歪撇的腿似乎都有劲了些。后来自己评上教授的时候,当了快一辈子副教授的导师和自己居然是同一批升到正教授的……张智甫教授都替自己的导师感觉丢人。
“我看你琢磨了一路了。”虽说打算给孙立恩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但从icu走到综合诊断中心的路程总是有限的。等走到了综合诊断中心门口的时候,张智甫教授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孙立恩问道,“怎么样?孙医生你琢磨出什么问题了么?”
“我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他会有这么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孙立恩停下脚步,老老实实回答道,“一般来说,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胰岛素抵抗,但是每天需要用到200单位以上的严重抵抗……太罕见了,我印象里甚至没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唯一一个我接触过的,还是一位病程超过二十年,年龄80多岁的老人家。”
孙立恩说的这个病人,是他之前参与内分泌科请求会诊的时候见到的病人。老人家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后,服用了十八年的格列吡嗪。但这期间一直没有复查,而且也没有检测过血糖。直到两年前,老人家因为伤口破溃后难以愈合被重新送入医院检查。而控糖方案也被调整为混合人胰岛素,早16单位,晚18单位皮下注射的方案。
“二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而且还是老人……出现抵抗也不意外。”张教授点了点头,示意孙立恩继续说下去。
“后来再送入院就是酮症酸中毒,不过意识还算清楚。”孙立恩继续说道,“内分泌科查了他的iaa(胰岛素自身抗体),确认是阳性。前面五天,每天都要用超过280个单位的胰岛素注射。就算这样,他的血糖水平还是控制不下去,餐前血糖最低都在13mmol/l。”
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3%~6%的患者会检出iaa抗体阳性。而一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一指标的检出率则在90%左右。可以说,iaa抗体阳性的患者几乎都是一型糖尿病。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iaa抗体阳性,则意味着胰腺遭到了自身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这种攻击一方面会导致患者胰岛b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数量锐减。
这种患者很快就会出现胰岛素依赖的症状——口服控糖药物中最常用的二甲双胍是胰岛素作用增敏剂。但是胰岛素依赖下,这种“内科神药”就彻底无效了——毕竟再好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也得有自身胰岛素可供增敏才能起效。
与此同时失效的还有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就连算是新药的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之类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它们的作用机制中也有胰岛素增敏的部分。
这个阶段下的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皮下注射胰岛素。再加上原本的胰岛素抵抗,每天的用量就会高到一个令人绝望的地步。比如这位老人家……住院期间,每天注射的胰岛素最多的时候已经到了426u。
第685章 lada
巨大的胰岛素用量在医院里也许只是医生多开两个医嘱,再和药房的药师们、病房里的护士们互相打打嘴炮的问题而已。但人总不能永远住在病房里,住院部的患者们只有两个不同的目的地,重新回到家庭,或者步入人生的终点。不管是哪一种,总要有个去处才是。
严重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了血糖之后依旧能够重新回到家庭里生活。而回家之后,每日大量的胰岛素注射就成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常用的生物合成胰岛素预充笔一支含有300单位胰岛素,而价格一般在40至60元不等。暂且不论患者如何负担一天两支左右的胰岛素消耗量,光一天三次,每次100单位以上的注射量就足够让人头疼——由于皮下注射需要通过脂肪组织局部吸收,因此这种100单位的用量还需要患者分次注射。大概算下来,患者本人一天需要打个十来次才能完成四百单位的注射……任何一个医生都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一般来说,慢性病患者依从性都很差。这也决定了一个老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可能一天扎自己十来次来控制血糖。
要放这个老人家回去,那就必须得调整血糖控制方案。总而言之,尽量减少患者每天需要自行注射的次数,这样才有可能让患者本人坚持下来。
为了让患者出院之后生活质量不至于下降太多,四院内分泌科自己内部多次会诊调整,但血糖的监测结果都不太理想。最后,李金芳主任决定请风湿免疫科来出出主意,从iaa抗体阳性作为切入点,也许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们在看到会诊单后连人都没来,他们只是给李金芳主任打了个电话,然后推荐了帕斯卡尔博士。
·
·
·
“那个患者后面怎么样了?”张智甫教授对于那个八十岁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颇感兴趣,他追问道,“你们用了什么方案把血糖控制下来的?”
“我给他开了甲泼尼龙。”帕斯卡尔博士正好从综合诊断中心里走了出来,他笑眯眯的朝着张智甫教授点了点头道,“其实治疗方案很简单,只不过四院的内分泌科医生们把这个问题想的太严肃了一点。”
“他们可能是担心使用了激素之后,原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进一步发展。”孙立恩替内分泌科解释了一句,“甲泼尼龙治疗方案的用量也不太好判断,毕竟急性期一般需要每天40~80mg的用量,但是在有肺部感染和年龄偏大的情况下,最后决定每天用三次4mg甲泼尼龙口服——这个用量比参考值低多了。”
“免疫抑制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以后至少还能再出两个诺贝尔奖的学问。”张智甫教授一边感慨着,一边和帕斯卡尔博士握了握手,“您这是……?”
“去食堂打饭。”帕斯卡尔博士朝着张智甫教授扬了扬自己手里那个充满了中国特色风情的铝制饭盒,“我爱人今天带着两个孩子去旅游了,我一个人在家开伙有点不值当的……这不就准备去食堂解决问题嘛。”
中国特色风情的饭盒,中国特色风情的称呼,以及……中国特色风情的不回家吃饭的理由。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张智甫教授隐约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
“你们这是……”介绍完了自己的情况之后,帕斯卡尔博士礼貌性的问道,“也准备下班了?”
“我们刚刚从icu里接了一个病人回来。”孙立恩解释道,“是个高渗昏迷合并胰岛素抵抗。”
帕斯卡尔博士恍然大悟,“难怪你们在聊之前那个病人……”他有些疑虑的抬头问道,“这个病人也有严重的肺部感染?”
“这种一般是免不了的。”张智甫教授点头道,“血糖高到酮症加高渗性昏迷,这样的病人难免有各种感染——目前只是提示有肺部感染,已经算是万幸了。”
“icu那边已经给用上了亚胺培南,这几天看起来至少没有进一步恶化的样子。”孙立恩补充道,“感染上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然首先应该接手这个患者的就是呼吸内科或者感染科了。”
帕斯卡尔博士笑着挥了挥自己手里的饭盒道,“那两个科室也不是没找过咱们会诊。”他想了想,补充道,“其实,对抗iaa阳性的做这种胰岛素抵抗,不光可以用甲泼尼龙——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冲击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过之前那个患者经济情况和依从性上都不太好,所以才没有用这种方案。”
“其他免疫抑制方案起效会比较慢,一般需要4~6周才能把免疫系统抑制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上。”孙立恩顺着帕斯卡尔博士的话继续往下解释道,“所以综合考虑,才对那个患者使用了小计量甲泼尼龙口服,再配合上一些作用机制不太一样的控糖药物,才把血糖给降了下来。”
“最后我们建议把那个患者诊断为隐匿性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也就是lada。”帕斯卡尔博士总结道,“虽然缺乏空腹c肽的追踪结果,但是患者本人的症状完美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我们和内分泌科沟通了几次之后,作出了这个诊断……”他一看表,连忙对孙立恩和张智甫教授道,“食堂已经开始工作了,我先去打饭——去晚一点,烧鸭饭可就卖光了。”话一说完,帕斯卡尔博士就急匆匆的离开了诊断中心大门口。
“咱们这个部门,还真是……妙人很多。”张智甫教授笑着摇了摇头,对孙立恩道,“我就不耽误孙医生你的用餐时间了,这个病人的情况我去和治疗组的医生们沟通一下。”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们今天刚到,很多流程上面的事情还不是特别清楚……”
“您放心,有什么问题,直接给我或者给组里的其他医生打电话就行。”孙立恩赶在张智甫教授前面说道,“我们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我就放心了。”张智甫教授拍了拍孙立恩的肩膀,“等他们都上手了,我请大家吃饭。”
第686章 有眼不识
第二天,第三天,日子就这么在“请你们吃饭”的许诺声中快速且隐蔽的流淌着。等到张智甫教授真的请吃饭的时候,已经是第四天的晚上了。
“本来应该早点请大家一起聚一聚熟悉熟悉的。”在太阳城的湖南饭馆里,张教授举着一杯苏打水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着孙立恩等人道,“不过听说你们组里有个医生请假了,我本来还想着等人回来了再一起吃饭……”
“徐医生的事儿比较麻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周策有些无奈道,“她到美国这也好些天了,一直没跟我们联系过……”他看向了一旁的孙立恩问道,“头儿,徐医生给你打电话了么?”
“没呢。”孙立恩摇了摇头,徐有容自从到了美国之后,就一次都没有和孙立恩联系过。倒是刘保国和孙立恩打过两次电话,内容大概是他在美国的律师团队正在协助徐有容获取有足够法律依据的代理人证明。不过事情还得在美国的官僚机构中多打几个来回,甚至还有可能得先开两场听证会才行。总而言之,麻烦多多。
“徐医生的事情估计不会太快结束,不过这次只要把麻烦解决掉……估计以后就再也不用往美国跑了。”袁平安笑着补充道,“说不定她回来的时候,还能带着瑞秋一起——到时候咱们组里还能多一个肿瘤学专家。”
张智甫教授听的有些云里雾里,不过他还是附和着笑道,“有个肿瘤学专家那可太好了,肿瘤学出论文可比其他学科容易的多。”
饭桌上的气氛逐渐热络了起来,陈天养今天和自己的学生王国南被普外拉去当了外援,据说等着他们的是一台胃穿孔手术。临走的时候,陈天养放出话来,声称区区一台胃穿孔手术,最多两个半小时就能搞定。算算时间,差不多饭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陈天养就能和王国南回来接场。
结果等菜刚刚上齐,陈天养就带着王国南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白胖子推开房门,一边嚷嚷着“累死老子了”,一边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看他和王国南都是一头的汗水,孙立恩小心翼翼的问道,“陈老师,手术挺顺利吧?”
“顺利个屁!”陈天养抓过面前的冰镇苏打水,咕咚咕咚灌了半罐下去。然后很不雅观的打了个嗝,“搞了个毛线,什么鬼胃穿孔,那是个胃癌!”
“胃癌?”张智甫皱了皱眉头,“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做不了根治术?”
“怎么做不了了?”陈天养很没形象的瞥了一眼张智甫,同时筷子直接伸进了面前的盘子中,狠狠的从盘子里的肘子上撕了一大块皮肉下来——一旁的布鲁恩看的眉头直跳,仿佛这一筷子是从自己身上撕肉一样——然后填进了自己嘴里。咀嚼了几口之后,他仿佛咽药一样把肉咽进了肚子里,这才带着一脸得色道,“那也就是我出手,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就搞定了一台胃大切合并淋巴清扫,再加个毕罗ii式胃肠吻合。”
在场的医生们,除了当事人的陈天养和王国南以外,其他基本都是内科方向的。张智甫教授虽然以前是搞麻醉的,但对于这种手术方案也不太熟悉。
外科医生要在一桌子内科医生面前嘚瑟自己手术做的好,这是个难度非常非常高的事情。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内科医生的冷淡反应给气出心梗。最可气的是,人家内科医生还真不一定是故意的……他们真的不太理解这种手术在两个小时内搞定的难度有多大。
“老主任以前做手术,以‘稳、准、轻、细、快’著称。”王国南眼见自家老师可能要被气出点问题,连忙出来向面前这一堆外行解释起了陈天养手术的水平有多高,“老主任做这么一台根治术,大概也得快两个小时才行。”
云鹤同德医学院出身的普外医生们,一旦提起“老主任”三个字,那自然是在指开创了中国普外科、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资深院士裘法祖求老爷子。
光从手术时间上来看,国内最顶级的普外科医生做这么一台手术,两个半小时内完成就算是发挥的不错。其他三甲医院里的普外科主任做胃大切加淋巴结清扫,再合并上一台毕罗ii式胃肠吻合术,最起码也得四到六个小时。四个小时算是一切顺利,六个小时算是基本正常。
目前全国被公认为最强的那位“西北第一刀”岳教授,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大概能把根治术压缩到90分钟。
可惜的是……至少孙立恩仍然对这个事儿没什么概念。大家闹哄哄的碰了碰场,晚餐才算是正式开始——陈天养一开始的那几口肘子权当开饭前的小菜甜点。
考虑到明天还有人需要值班,而且今天晚上孙立恩得和布鲁恩博士一起留守诊断中心,因此大家都没喝酒。但一群医生们在饭桌上并不需要酒来助兴才能聊的开心,一些麻烦的病例同样能够起到助兴作用。
“我们组收的那个病人,配合度差的不是一般。”明确有糖尿病的患者自然是由内分泌科出身的副高马永芳牵头负责。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马永芳对这个患者依旧很有些头疼,“我就没见过态度这么奇怪的病人!”
“他昨天突然开始摔东西,主要还是因为突然一下看不见了。”陈学荣医生一边笑着,一边揉了揉自己隐约有些疼的左手。昨天为了从对方手里把移动式监护仪保下来,陈医生的左手被狠狠砸了一下。还好x光和孙立恩双重确认过,这只手只是有些软组织挫伤而已。
“这人不听劝啊。”马永芳看上去还是有些生气,“早就跟他说过了,血糖突然降下来,眼球的屈光度是会变化的。再说他又不是连光感都没了,就是看东西模糊了一点嘛!”
“那个病人昏迷了几天,刚醒过来没多久眼睛就开始模糊,意识都不太清醒,很容易出现这种过激反应的。”布鲁恩博士啃着肘子,对面前这个年轻的副高说道,“这就是没在急诊干过,经验不够丰富。要是换成我,肯定要在他醒来之前就先给他上束缚带。”
“那家属就更不干了。”王国南啃着手里的椒盐寸骨,摇头道,“这家家属也是个不讲道理的。别说上束缚带了,小郭在他昏迷的时候给他扎留置针,光失败了一次就被搡了一下……小郭这个体型他们都敢上手搡,要是上束缚带,家属还不得把病房给拆了?”
第687章 解决问题
以马永芳的经验来看,她在四院所收治的第一名病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就只是一个单纯的二型糖尿病而已。只不过因为这名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实在是太糟糕,含糖的碳酸饮料每天喝的实在是太多,所以才会有现在这种症状。
“他对胰岛素是有些抵抗,不过也不奇怪——这人胖啊。”马永芳一边被面前的湖南菜辣的连连倒吸凉气,一边有些不在意的说道,“人胖就容易抵抗胰岛素,现在给他用到每天一百九十个单位,再配合一点胰岛素增敏剂,餐后血糖至少能够控制在16左右。继续住院,慢慢调整控糖方案呗。”
这种血糖控制方案当然算不上是“可以接受”的那种。但总比每天四百多单位的要强上不少。根据马永芳的经验,这样的患者只要加上一些饮食控制和运动,再配合上多种控糖药物,还是有希望把每天的胰岛素使用剂量降低到四十个单位左右的。
“还是得快一点。”不过,坐在桌上的张智甫教授有些不同意见,“咱们这边的病房虽然床位一点都不紧张,但是住院的费用还是要比专科那边要贵的多。这个患者家庭情况虽然不算太紧张,但要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话,还是把他尽快转给内分泌吧。”
“目前来看,没有什么特别的。”马永芳点了点头,把这个病人转给内分泌她也没什么意见。“那我今天回去就准备一下,争取明天下午之前,把他转给内分泌科——只要内分泌那边有床位就行。”
内分泌科的床位一向是比较紧张的。这倒不是因为内分泌科需要处理的危重病人数量多。
由于大部分接诊的患者都是糖尿病或者甲亢/甲减,因此内分泌科的患者们经常需要定期住院接受系统性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指标追踪。这些检查并不怎么昂贵,但特别耗费时间。因此,内分泌科的床位经常会被这些需要做相关检查的病人所占。
“内分泌那边最近应该床位还算比较多。”张教授点了点头,“这不是马上就到元旦了嘛。”
公众假期期间,各个住院部都会尽量把床位空出来。这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一些值班医生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其他医生们有一个比较难得的休息时间。可以说,在公众假期的时候,整个四院除了急诊科以外,其他部门基本都在休息。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青年社畜们简直就是现代社会中最缺乏医疗保障的人群。平时上班的时候公司不给假期看病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假,结果医院的住院部和门诊又不正常工作。也难怪总能看到这些人大闹急诊——从本质上来说,医生们其实还是挺同情这些患者的。
而这名患者……光急诊就给他用了160个单位胰岛素,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如此巨大用量下,只要患者血糖含量不高于555mmol/l,就有可能出现致命的低血糖。
但他不光没有低血糖,甚至在补充了8000ml的液体后,血糖仍然高达22.8mmol……这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太严重了些。
第684章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虽说二型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身体抵抗胰岛素所致,但严重到这种地步的,孙立恩反正是没怎么见过。
“这个病人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还得考虑一下其他因素才行。”重症医学科的吴主任并没有因为张教授痛快答应接下病人而松一口气,他反而还有些不放心的提醒道,“他在我们icu里住了三天,昨天又推下去做了一个腹部的ct检查——影像科那边的结果说患者有胰腺萎缩的情况,同时胰腺内有大量脂肪浸润。”
这就有点意思了。孙立恩睁大了眼睛,同时心里还有些埋怨吴主任的念头。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嘛!你前面说了那么一堆有啥意思?
胰腺是人体处理脂肪和糖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氛围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胰腺外分泌本身的主要运作方式是分泌富含碳酸氢钠、胰蛋白酶原、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胰液。胰液随后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和经过初步消化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后,帮助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
而胰岛则是内分泌腺的主要组成部分。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共同组成了胰岛。其中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这两种细胞是调控人体血糖波动的主要手段。而d细胞则通过分泌生长抑素控制a、b细胞工作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主要的功能则是抑制肠胃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它主要和胰腺的外分泌部分产生作用。
不管是外分泌还是内分泌部,它们都是胰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胰腺萎缩,则意味着内分泌部或者外分泌部的分泌单元减少,而分泌总量也必然下降。
而胰腺脂肪浸润,则是另一种更加麻烦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胰腺脂肪浸润就和脂肪肝一样,是一种脂肪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器官器质性病变。脂肪浸润会严重影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从而严重影响血糖和蛋白质代谢。
孙立恩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病人会被重症医学科这么看重了。
胰腺的缩小和脂肪浸润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糖尿病甚至高渗性昏迷。而严重的二型糖尿病也会反过来导致胰腺萎缩和胰腺脂肪浸润出现。
真正让重症医学科头疼的,则在于这两个症状究竟谁先出现——是原发性的胰腺萎缩和脂肪浸润导致了糖尿病,还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萎缩和脂肪浸润?如果是原发性胰腺萎缩,那导致胰腺萎缩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糖尿病导致了胰腺萎缩,那又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严重胰岛素抵抗在临床上可以简单概括为“患者每日需要超过200单位胰岛素方能保持血糖正常”的情况。icu里的这名患者在急诊室里就使用了超过170单位胰岛素,而后血糖含量依旧高达22.8mmol/l。可以基本确定,他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症状。
孙立恩跟在张教授的身后,往综合诊断中心走去。重症医学科那边已经答应了张智甫,会尽快把这名病人转移到诊断中心里来。张教授自然高兴的答应了下来,同时决定先回去一趟和自己的组员沟通一下患者病情内容。
往回走的路上,孙立恩仍然在皱着眉头考虑胰岛素抵抗症状的原因,就连张教授几次开头打算聊天的话头都没接——张教授回头看了一眼孙立恩,然后看着他皱眉深思的表情,轻轻笑了一声。再也不提聊天的事情,而是稍微放慢了前行的脚步,同时保持着安静。
年轻医生愿意琢磨患者病情,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张教授一边撇着腿往前走着,一边笑眯眯的回忆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几十年前,他经常被自己的导师批为“容易走神”而且“态度不端正”。而实际上,那只是张智甫琢磨问题实在是太过专心了而已。
那个时候……要是导师没有批评自己……也许自己反而不会赌气似的在临床干下去了吧?张智甫教授脸上笑意更盛,两条有些歪撇的腿似乎都有劲了些。后来自己评上教授的时候,当了快一辈子副教授的导师和自己居然是同一批升到正教授的……张智甫教授都替自己的导师感觉丢人。
“我看你琢磨了一路了。”虽说打算给孙立恩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但从icu走到综合诊断中心的路程总是有限的。等走到了综合诊断中心门口的时候,张智甫教授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孙立恩问道,“怎么样?孙医生你琢磨出什么问题了么?”
“我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他会有这么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孙立恩停下脚步,老老实实回答道,“一般来说,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胰岛素抵抗,但是每天需要用到200单位以上的严重抵抗……太罕见了,我印象里甚至没有几个这样的病人。唯一一个我接触过的,还是一位病程超过二十年,年龄80多岁的老人家。”
孙立恩说的这个病人,是他之前参与内分泌科请求会诊的时候见到的病人。老人家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后,服用了十八年的格列吡嗪。但这期间一直没有复查,而且也没有检测过血糖。直到两年前,老人家因为伤口破溃后难以愈合被重新送入医院检查。而控糖方案也被调整为混合人胰岛素,早16单位,晚18单位皮下注射的方案。
“二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而且还是老人……出现抵抗也不意外。”张教授点了点头,示意孙立恩继续说下去。
“后来再送入院就是酮症酸中毒,不过意识还算清楚。”孙立恩继续说道,“内分泌科查了他的iaa(胰岛素自身抗体),确认是阳性。前面五天,每天都要用超过280个单位的胰岛素注射。就算这样,他的血糖水平还是控制不下去,餐前血糖最低都在13mmol/l。”
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3%~6%的患者会检出iaa抗体阳性。而一型糖尿病患者中,这一指标的检出率则在90%左右。可以说,iaa抗体阳性的患者几乎都是一型糖尿病。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iaa抗体阳性,则意味着胰腺遭到了自身免疫系统的错误攻击。这种攻击一方面会导致患者胰岛b细胞数量进一步减少,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数量锐减。
这种患者很快就会出现胰岛素依赖的症状——口服控糖药物中最常用的二甲双胍是胰岛素作用增敏剂。但是胰岛素依赖下,这种“内科神药”就彻底无效了——毕竟再好用的胰岛素增敏剂也得有自身胰岛素可供增敏才能起效。
与此同时失效的还有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就连算是新药的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之类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它们的作用机制中也有胰岛素增敏的部分。
这个阶段下的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皮下注射胰岛素。再加上原本的胰岛素抵抗,每天的用量就会高到一个令人绝望的地步。比如这位老人家……住院期间,每天注射的胰岛素最多的时候已经到了426u。
第685章 lada
巨大的胰岛素用量在医院里也许只是医生多开两个医嘱,再和药房的药师们、病房里的护士们互相打打嘴炮的问题而已。但人总不能永远住在病房里,住院部的患者们只有两个不同的目的地,重新回到家庭,或者步入人生的终点。不管是哪一种,总要有个去处才是。
严重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了血糖之后依旧能够重新回到家庭里生活。而回家之后,每日大量的胰岛素注射就成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常用的生物合成胰岛素预充笔一支含有300单位胰岛素,而价格一般在40至60元不等。暂且不论患者如何负担一天两支左右的胰岛素消耗量,光一天三次,每次100单位以上的注射量就足够让人头疼——由于皮下注射需要通过脂肪组织局部吸收,因此这种100单位的用量还需要患者分次注射。大概算下来,患者本人一天需要打个十来次才能完成四百单位的注射……任何一个医生都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一般来说,慢性病患者依从性都很差。这也决定了一个老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可能一天扎自己十来次来控制血糖。
要放这个老人家回去,那就必须得调整血糖控制方案。总而言之,尽量减少患者每天需要自行注射的次数,这样才有可能让患者本人坚持下来。
为了让患者出院之后生活质量不至于下降太多,四院内分泌科自己内部多次会诊调整,但血糖的监测结果都不太理想。最后,李金芳主任决定请风湿免疫科来出出主意,从iaa抗体阳性作为切入点,也许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们在看到会诊单后连人都没来,他们只是给李金芳主任打了个电话,然后推荐了帕斯卡尔博士。
·
·
·
“那个患者后面怎么样了?”张智甫教授对于那个八十岁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颇感兴趣,他追问道,“你们用了什么方案把血糖控制下来的?”
“我给他开了甲泼尼龙。”帕斯卡尔博士正好从综合诊断中心里走了出来,他笑眯眯的朝着张智甫教授点了点头道,“其实治疗方案很简单,只不过四院的内分泌科医生们把这个问题想的太严肃了一点。”
“他们可能是担心使用了激素之后,原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进一步发展。”孙立恩替内分泌科解释了一句,“甲泼尼龙治疗方案的用量也不太好判断,毕竟急性期一般需要每天40~80mg的用量,但是在有肺部感染和年龄偏大的情况下,最后决定每天用三次4mg甲泼尼龙口服——这个用量比参考值低多了。”
“免疫抑制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以后至少还能再出两个诺贝尔奖的学问。”张智甫教授一边感慨着,一边和帕斯卡尔博士握了握手,“您这是……?”
“去食堂打饭。”帕斯卡尔博士朝着张智甫教授扬了扬自己手里那个充满了中国特色风情的铝制饭盒,“我爱人今天带着两个孩子去旅游了,我一个人在家开伙有点不值当的……这不就准备去食堂解决问题嘛。”
中国特色风情的饭盒,中国特色风情的称呼,以及……中国特色风情的不回家吃饭的理由。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张智甫教授隐约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
“你们这是……”介绍完了自己的情况之后,帕斯卡尔博士礼貌性的问道,“也准备下班了?”
“我们刚刚从icu里接了一个病人回来。”孙立恩解释道,“是个高渗昏迷合并胰岛素抵抗。”
帕斯卡尔博士恍然大悟,“难怪你们在聊之前那个病人……”他有些疑虑的抬头问道,“这个病人也有严重的肺部感染?”
“这种一般是免不了的。”张智甫教授点头道,“血糖高到酮症加高渗性昏迷,这样的病人难免有各种感染——目前只是提示有肺部感染,已经算是万幸了。”
“icu那边已经给用上了亚胺培南,这几天看起来至少没有进一步恶化的样子。”孙立恩补充道,“感染上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然首先应该接手这个患者的就是呼吸内科或者感染科了。”
帕斯卡尔博士笑着挥了挥自己手里的饭盒道,“那两个科室也不是没找过咱们会诊。”他想了想,补充道,“其实,对抗iaa阳性的做这种胰岛素抵抗,不光可以用甲泼尼龙——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冲击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过之前那个患者经济情况和依从性上都不太好,所以才没有用这种方案。”
“其他免疫抑制方案起效会比较慢,一般需要4~6周才能把免疫系统抑制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上。”孙立恩顺着帕斯卡尔博士的话继续往下解释道,“所以综合考虑,才对那个患者使用了小计量甲泼尼龙口服,再配合上一些作用机制不太一样的控糖药物,才把血糖给降了下来。”
“最后我们建议把那个患者诊断为隐匿性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也就是lada。”帕斯卡尔博士总结道,“虽然缺乏空腹c肽的追踪结果,但是患者本人的症状完美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我们和内分泌科沟通了几次之后,作出了这个诊断……”他一看表,连忙对孙立恩和张智甫教授道,“食堂已经开始工作了,我先去打饭——去晚一点,烧鸭饭可就卖光了。”话一说完,帕斯卡尔博士就急匆匆的离开了诊断中心大门口。
“咱们这个部门,还真是……妙人很多。”张智甫教授笑着摇了摇头,对孙立恩道,“我就不耽误孙医生你的用餐时间了,这个病人的情况我去和治疗组的医生们沟通一下。”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们今天刚到,很多流程上面的事情还不是特别清楚……”
“您放心,有什么问题,直接给我或者给组里的其他医生打电话就行。”孙立恩赶在张智甫教授前面说道,“我们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我就放心了。”张智甫教授拍了拍孙立恩的肩膀,“等他们都上手了,我请大家吃饭。”
第686章 有眼不识
第二天,第三天,日子就这么在“请你们吃饭”的许诺声中快速且隐蔽的流淌着。等到张智甫教授真的请吃饭的时候,已经是第四天的晚上了。
“本来应该早点请大家一起聚一聚熟悉熟悉的。”在太阳城的湖南饭馆里,张教授举着一杯苏打水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着孙立恩等人道,“不过听说你们组里有个医生请假了,我本来还想着等人回来了再一起吃饭……”
“徐医生的事儿比较麻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周策有些无奈道,“她到美国这也好些天了,一直没跟我们联系过……”他看向了一旁的孙立恩问道,“头儿,徐医生给你打电话了么?”
“没呢。”孙立恩摇了摇头,徐有容自从到了美国之后,就一次都没有和孙立恩联系过。倒是刘保国和孙立恩打过两次电话,内容大概是他在美国的律师团队正在协助徐有容获取有足够法律依据的代理人证明。不过事情还得在美国的官僚机构中多打几个来回,甚至还有可能得先开两场听证会才行。总而言之,麻烦多多。
“徐医生的事情估计不会太快结束,不过这次只要把麻烦解决掉……估计以后就再也不用往美国跑了。”袁平安笑着补充道,“说不定她回来的时候,还能带着瑞秋一起——到时候咱们组里还能多一个肿瘤学专家。”
张智甫教授听的有些云里雾里,不过他还是附和着笑道,“有个肿瘤学专家那可太好了,肿瘤学出论文可比其他学科容易的多。”
饭桌上的气氛逐渐热络了起来,陈天养今天和自己的学生王国南被普外拉去当了外援,据说等着他们的是一台胃穿孔手术。临走的时候,陈天养放出话来,声称区区一台胃穿孔手术,最多两个半小时就能搞定。算算时间,差不多饭局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陈天养就能和王国南回来接场。
结果等菜刚刚上齐,陈天养就带着王国南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白胖子推开房门,一边嚷嚷着“累死老子了”,一边随便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看他和王国南都是一头的汗水,孙立恩小心翼翼的问道,“陈老师,手术挺顺利吧?”
“顺利个屁!”陈天养抓过面前的冰镇苏打水,咕咚咕咚灌了半罐下去。然后很不雅观的打了个嗝,“搞了个毛线,什么鬼胃穿孔,那是个胃癌!”
“胃癌?”张智甫皱了皱眉头,“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做不了根治术?”
“怎么做不了了?”陈天养很没形象的瞥了一眼张智甫,同时筷子直接伸进了面前的盘子中,狠狠的从盘子里的肘子上撕了一大块皮肉下来——一旁的布鲁恩看的眉头直跳,仿佛这一筷子是从自己身上撕肉一样——然后填进了自己嘴里。咀嚼了几口之后,他仿佛咽药一样把肉咽进了肚子里,这才带着一脸得色道,“那也就是我出手,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就搞定了一台胃大切合并淋巴清扫,再加个毕罗ii式胃肠吻合。”
在场的医生们,除了当事人的陈天养和王国南以外,其他基本都是内科方向的。张智甫教授虽然以前是搞麻醉的,但对于这种手术方案也不太熟悉。
外科医生要在一桌子内科医生面前嘚瑟自己手术做的好,这是个难度非常非常高的事情。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内科医生的冷淡反应给气出心梗。最可气的是,人家内科医生还真不一定是故意的……他们真的不太理解这种手术在两个小时内搞定的难度有多大。
“老主任以前做手术,以‘稳、准、轻、细、快’著称。”王国南眼见自家老师可能要被气出点问题,连忙出来向面前这一堆外行解释起了陈天养手术的水平有多高,“老主任做这么一台根治术,大概也得快两个小时才行。”
云鹤同德医学院出身的普外医生们,一旦提起“老主任”三个字,那自然是在指开创了中国普外科、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资深院士裘法祖求老爷子。
光从手术时间上来看,国内最顶级的普外科医生做这么一台手术,两个半小时内完成就算是发挥的不错。其他三甲医院里的普外科主任做胃大切加淋巴结清扫,再合并上一台毕罗ii式胃肠吻合术,最起码也得四到六个小时。四个小时算是一切顺利,六个小时算是基本正常。
目前全国被公认为最强的那位“西北第一刀”岳教授,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大概能把根治术压缩到90分钟。
可惜的是……至少孙立恩仍然对这个事儿没什么概念。大家闹哄哄的碰了碰场,晚餐才算是正式开始——陈天养一开始的那几口肘子权当开饭前的小菜甜点。
考虑到明天还有人需要值班,而且今天晚上孙立恩得和布鲁恩博士一起留守诊断中心,因此大家都没喝酒。但一群医生们在饭桌上并不需要酒来助兴才能聊的开心,一些麻烦的病例同样能够起到助兴作用。
“我们组收的那个病人,配合度差的不是一般。”明确有糖尿病的患者自然是由内分泌科出身的副高马永芳牵头负责。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马永芳对这个患者依旧很有些头疼,“我就没见过态度这么奇怪的病人!”
“他昨天突然开始摔东西,主要还是因为突然一下看不见了。”陈学荣医生一边笑着,一边揉了揉自己隐约有些疼的左手。昨天为了从对方手里把移动式监护仪保下来,陈医生的左手被狠狠砸了一下。还好x光和孙立恩双重确认过,这只手只是有些软组织挫伤而已。
“这人不听劝啊。”马永芳看上去还是有些生气,“早就跟他说过了,血糖突然降下来,眼球的屈光度是会变化的。再说他又不是连光感都没了,就是看东西模糊了一点嘛!”
“那个病人昏迷了几天,刚醒过来没多久眼睛就开始模糊,意识都不太清醒,很容易出现这种过激反应的。”布鲁恩博士啃着肘子,对面前这个年轻的副高说道,“这就是没在急诊干过,经验不够丰富。要是换成我,肯定要在他醒来之前就先给他上束缚带。”
“那家属就更不干了。”王国南啃着手里的椒盐寸骨,摇头道,“这家家属也是个不讲道理的。别说上束缚带了,小郭在他昏迷的时候给他扎留置针,光失败了一次就被搡了一下……小郭这个体型他们都敢上手搡,要是上束缚带,家属还不得把病房给拆了?”
第687章 解决问题
以马永芳的经验来看,她在四院所收治的第一名病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就只是一个单纯的二型糖尿病而已。只不过因为这名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实在是太糟糕,含糖的碳酸饮料每天喝的实在是太多,所以才会有现在这种症状。
“他对胰岛素是有些抵抗,不过也不奇怪——这人胖啊。”马永芳一边被面前的湖南菜辣的连连倒吸凉气,一边有些不在意的说道,“人胖就容易抵抗胰岛素,现在给他用到每天一百九十个单位,再配合一点胰岛素增敏剂,餐后血糖至少能够控制在16左右。继续住院,慢慢调整控糖方案呗。”
这种血糖控制方案当然算不上是“可以接受”的那种。但总比每天四百多单位的要强上不少。根据马永芳的经验,这样的患者只要加上一些饮食控制和运动,再配合上多种控糖药物,还是有希望把每天的胰岛素使用剂量降低到四十个单位左右的。
“还是得快一点。”不过,坐在桌上的张智甫教授有些不同意见,“咱们这边的病房虽然床位一点都不紧张,但是住院的费用还是要比专科那边要贵的多。这个患者家庭情况虽然不算太紧张,但要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话,还是把他尽快转给内分泌吧。”
“目前来看,没有什么特别的。”马永芳点了点头,把这个病人转给内分泌她也没什么意见。“那我今天回去就准备一下,争取明天下午之前,把他转给内分泌科——只要内分泌那边有床位就行。”
内分泌科的床位一向是比较紧张的。这倒不是因为内分泌科需要处理的危重病人数量多。
由于大部分接诊的患者都是糖尿病或者甲亢/甲减,因此内分泌科的患者们经常需要定期住院接受系统性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指标追踪。这些检查并不怎么昂贵,但特别耗费时间。因此,内分泌科的床位经常会被这些需要做相关检查的病人所占。
“内分泌那边最近应该床位还算比较多。”张教授点了点头,“这不是马上就到元旦了嘛。”
公众假期期间,各个住院部都会尽量把床位空出来。这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一些值班医生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其他医生们有一个比较难得的休息时间。可以说,在公众假期的时候,整个四院除了急诊科以外,其他部门基本都在休息。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青年社畜们简直就是现代社会中最缺乏医疗保障的人群。平时上班的时候公司不给假期看病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假,结果医院的住院部和门诊又不正常工作。也难怪总能看到这些人大闹急诊——从本质上来说,医生们其实还是挺同情这些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