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章 难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中国再好,说的再多,那也是别人的东西。
  很显然,在场的广大师生更加想要知道的,乃是崔正源对于本国的国事的看法。
  “崔常务,感谢您解说了那么多我们不太了解的东西。作为很有人气的社会活动人,不知道您对我们国家的状况有什么看法呢?”一个貌似是学生会主席的女生站起来,代表大家发问。
  崔正源接受了问题,却没有当即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呢?觉得目前的情况如何?”
  青年学生喜欢讨论国事,这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通病。但私底下怎样慷慨激昂都没有关系,如今电视直播的环境下,还真没有人敢于贸然地站出来。
  万一自己说的东西太过于荒诞不经,那可就影响前途了。
  现场一时安静,连崔正源都感觉到有些不习惯。
  同时他在心里也感叹了一下,现在的学生受到的熏陶太多,变得比以前的同类要圆滑、谨慎的多了。
  既然没有人敢站出来应答,崔正源只好自己接过了话头。“在我看来,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变局。”
  下面的人不敢说,他却没有那个顾虑。“不管你们承认还不是不承认,我们韩国都是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形势当中,其实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随波逐流。最大的转圜,或许就是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而这个变局,虽然是我们国家面临的情况,但引发的因素却来自于外面。”
  他的话很沉重,直刺人心,让现场的气氛十分压抑。
  一直以来,韩国人都好像自我催眠一样地认为自己的国家很了不起。
  可实际情况呢,只要是走出去过的韩国人都明白,在偌大的世界上韩国真的算不了什么。
  不要说引导国际形势的能力,就是最基本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没有那些媒体吹嘘的那么好。
  但毕竟大多数的韩国人都没有走出去过,而在座的这些师生们,要么是这种言论的鼓吹者,要么就是接受者。
  就是在这种明白又自我催眠的状态下,被崔正源赤裸裸地撕开所有的保护膜,那种摆在太阳下暴晒的感觉,真的是不好受啊。
  崔正源可不管这些,他要想让这些年轻的学子为他所用,成为他将来秉国的助力,就必须要将他们的思想意识拉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崔正源的思想就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包装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外表。所以想要成为他的帮手,太过于理想化和盲目化的风格是不行的。
  很不巧的是,目前的韩国人已经被那些别有目的的舆论和学者给鼓吹的,认不清自己国家和民族该有的位置。
  从国家的角度去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将来会导致很大的灾难。
  就像甲午战争时期的朝鲜一样,一开始内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警惕。那些自以为是的政治人物,无论是闵妃也好,大院君也罢,都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
  结果一个东学党起义就戳破了他们虚有其表的颓败,最终不得不将外国势力被动地引入进来。
  于是这些舞权弄墨、自以为是的当权者们,愚蠢地做了一件引狼入室的勾当,彻底葬送了朝鲜的主权,也为直到如今的国家分裂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大家都是熟读史书的人,应该知道,我们韩国存在至今,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过来的。我们的脚下没有足够的土地,我们的口袋里也没有丰厚的资源,我们的人口也十分稀少。所以在面对大国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民众团结一心,或许才能有崛起的希望。各自抱着不同的政见和想法,最终只能让我们走上危险的悬崖。”崔正源目光灼灼,终于开炮了。
  而所有听到这番话的人更是难耐激动和震撼,纷纷咀嚼着其中的含义。
  自从民主的思想出现之后,韩国的国家事务和社会思潮上就从来没有统一的时候。
  始终乱成一锅粥一样的思想,又怎么可能给国家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
  从字面上来看,崔正源的话绝对是反对现行的民主制度,也一下子引爆了学生们的沸点。
  当下就有一个先锋站了出来。“崔常务,我不同意您的观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社会当中的一份子,作为公民来讲,我们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跟法西斯独裁统治又有什么区别呢?”
  看着慷慨激昂的学生,崔正源的笑容就好像春风拂面。他点点头,对这个学生道:“你说的没错,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你说的都是真理。”
  这个学生鼓足了勇气站出来,就是因为崔正源质疑民主的话,实在是冲击了他的固有观念。
  既然站了出来,那么也就没有了回头路,所以他早就做好了捍卫思想的准备。
  谁知道崔正源并不跟他辩论,相反还认同了他的话。这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但不受力,还差点闪了腰。
  错愕之余,这个学生的表情也慌乱了。“那……那为什么您这么说呢?”
  崔正源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从全南来首尔,可以走西海岸高速公路,也可以坐飞机。但是坐车的话很颠簸,坐飞机呢又太贵,而且这两种交通方式的运输量很小,不利于两地之间的大宗货物的输运。你说,我们修建一条首尔连通全南的铁路如何?不光是全南,我们还可以就此连通庆南、一直和釜山接轨。这样的话,这条铁路线就做到了将整个国家的连成一个圈,物流速度肯定会快了许多。你说这样好不好?”
  这是一个假设的命题,因为首尔到全南的火车是有的。不过崔正源说了这是一个问题,学生自然要去思考其中的利弊。
  想了又想,他才不确定地道:“很好,这样的话西海岸地区的人互相流动就会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和量也将提高很多,是对经济很有益处的建设。”
  孰料崔正源却摇摇头,反驳了他的想法。“可是我反对,因为我是铁路沿线的居民。修建铁路会占用我的耕地,让我失去生活来源。国家给的补偿太少,并不足以弥补我的损失。”
  学生也被挑起了怒火,有些生硬地道:“修建这条铁路是对整个国家都有益处的好事,怎么能够因为个人的利益而至国家利益于不顾呢?”
  崔正源又点点头,道:“那好,为了国家利益,我忍让了。可是还有人反对,这次反对的人是一个历史学教授。他反对的原因是铁路的修建,要经过一处古代遗迹,是对历史文化的损毁。”
  “这……”学生呆住了,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反驳了。
  不过他也是有帮手的,他旁边的同学站起来,想了一个主意道:“可以绕路啊,这样既可以保护古文物,又能让铁路顺利建设,岂不是两全其美?”
  崔正源依旧云淡风轻,再次摇着头道:“不行,这次又有人反对,是铁路建设公司。绕路的话,工程量会增加,超出预算,国家不给补贴。而且绕路的话,地质达不到要求,还需要凿穿隧道,各项成本增加。这该怎么办?”
  好吧,两人都没办法了,互相看了看,只发现对方眼中的无奈。
  崔正源设定的问题和说起的难点,都是现实的生活中会遇到的难事。他们并不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的工作经验,自然拿不出合适的办法。
  事实上在崔正源设定的条件下,别说他们了,就是最经验丰富的政府,在现今的制度下也无计可施。
  因为崔正源假设的这个问题,其实在现实里真的有发生。不过不是在韩国,而是在意大利。
  有鉴于罗马日渐拥堵的交通,罗马政府准备修建地铁,缓解交通的压力。
  孰料这个有利于民的举措,却遭到了多方的反对。
  因为地铁将会从古罗马角斗场旁边经过,很多人都怕地铁的修建会让角斗场的根基松动,破坏了这处举世闻名的遗迹。
  结果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导致这个惠民的建设时至今日还存在于纸面上。
  遥想中国历史上那个最大的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到了多达三百多出的文物古迹。遭遇的反对之声也是极大,但因为政治制度的不同,还是被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了。
  当时还有不少的所谓公.知、精英们痛心疾首,认为此举是文化沦丧、传统断绝的人间惨事,在社会上颇引起了一番舆论。
  但当时国家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做了最大的努力,包括整体迁移等等,细致到了甚至是一块砖的编号的地步。
  这些办法和措施,说明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忽略对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程度。
  而与之相比,那个水电工程的修建,却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还多。
  而电力又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电力的缺失已经到了影响国家发展的程度。
  国家发展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的繁荣程度。更具体来说,这已经关系到了国家能够发展壮大和普通民众的吃饭穿衣的问题了。
  和这些相比,那些古文物建筑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国家无法发展,就意味着原地踏步。中国已经原地踏步了上千年,最终被虎.门的炮声打入了万丈深渊。
  和那样惨痛的经历相比起来,保护文物与国家发展相比,孰轻孰重还分不清吗?
  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领导人可以在这样的难题中选择更有利的一面,并且坚定地贯彻执行下去,最终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而所谓的民主制度之下,群声如沸,此起彼伏,吵到最后也很难得出一个结果来。
  最终,国家还是在原地转圈,一事无成。
  在当今这个追星赶月的年代,效率低下都是不能容忍的,就更不要说“民主”光环下的互相扯后腿了。
  以往大家都沉浸在所谓的民主的美丽幻境之下,没有人注意到这其实是一个难解的陷阱。
  现在,崔正源就通过一个普通的例子,把它的弊端完整地显示了出来。
  就看这冲击到最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