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一狗仔_分卷阅读_34
孙英武却异常激愤,立刻反驳宋奚,“我之所以启奏圣上封禁此书,正是因为今日我看到此书新一期的内容在胡编乱造,肆意诋毁。此书的确检举几名贪官的恶行,御史台也的确查证属实,也正因这缘故,令此书在京城内颇有些影响,谁知这著者江郎才尽,为追名夺利,竟扭曲事实胡编乱造,意图构陷一名清白无辜的官员。”
宋奚往孙英武的方向瞟了一眼。
“可这名官员是你儿子。”另一名在场的御史郑桥立刻出声道。
“自古举贤尚不避亲。而今我儿蒙冤,我岂能不为他说话!”孙英武对宋奚还能忍一忍,但对郑桥他直接就厉害地吼起来。
皇上还在上首坐着,孙英武此举便有些冒犯了。孙英武心中大骇,忙磕头给皇帝赔罪。
皇帝刚刚只听孙英武一言的时候,觉得颇有道理,也有没把一本民间杂书看在眼里,便觉得顺手封禁了这书也没什么。不过刚刚他见孙英武突然如此失态,皇帝不禁便有些犹豫了,觉得其中应该有内情。
皇帝正思虑该如何处置,宋奚就把书呈送上来。
“宋爱卿你这是?这书朕已经有一本了。”皇帝叹道。
宋奚:“皇上可看了前面?”
皇帝摇头,这种书他怎么可能有没兴趣看。
宋奚:“晋王可能要反。”
一句话激起所有人的惊骇。
不仅皇帝讶异,在场的其他人都惊讶地看着宋奚。谋反可是大事儿,这种事儿谁都不会乱说。更何况说此话的人是当朝国舅,堂堂一品大学士。
三皇子穆瑞迥却不以为然,忍不住嗤笑道:“宋大人行事向来谨慎,您可别说您今天仅仅是因为一本书上的戏言,就相信晋王要谋反。”
宋奚冷笑,“多说无益,两件事叫人一并查了便知。”
皇帝刚才听孙英武发牢骚,便先入为主,一直觉得这《邻家秘闻》是一本胡编乱造却很在民间流行的低俗杂书,故而不稀罕去看书上的内容。而今见宋奚对此书内容深信不疑,且事关谋反大事,皇帝自然要仔细研读上面的内容。
书里面的起初讲京城中的乞丐只有鲁地人,没晋地人,这微微有些奇怪。之后便是几个村县的描述和当地百姓的话语记述。
“张乾县,玉琳村,猛虎县,知秋县……”皇帝皱眉重复着这几个地名。
宋奚:“正是晋王封地的村县。”
皇帝忙叫人呈上地图,让宋奚按照书中描述点画。
宋奚对于书上所述内容早已过目不忘,执朱砂笔很快圈完。最后在南边的晋城画了一个最大的圈。
皇帝打眼一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所以那些百姓说什么东边西边有灾情,都是假的。
“晋地根本没有受灾?他晋王是诈灾骗粮?”
“这怎么可能,圣上当时已然派了钦差刘忠良去赈灾,刘忠良归来后还回报皇上说晋地灾情十分严重,百姓瘦如骷髅,甚至易子相食。”孙英武坚信那本书上写的内容都是假的,所以此时此刻当然选择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刘忠良实地巡察的结果。
“的确,是该要问问当时的赈灾钦差刘忠良了。”宋奚叹道。
皇帝冷笑,相较于刘忠良,而今他反而更相信这书上的调查所言。毕竟刘忠良巡查走得是明路,对方若深知其癖习有意诓他,伪造受灾场面令其没有觉察,也极有可能。但这本书却不会,因为著者是派了随从匿名深入晋地调查,且走动地方颇多,并有京城乞丐情况作为佐证,完全不像是谎言。
晋王是当朝唯一一位有封地的异姓王。从去年开始,皇帝就心生废黜异姓王爵承袭封地的念头,稍微打压了他两次,自然希望他能领悟其中意思,主动请求归还封地给朝廷。岂料老晋王突然病死了,新晋王承袭爵位之后,皇帝因心生愧疚,一直没有动手,甚至有考虑过过段时间,将公主下嫁给新晋王作为补偿后,再行取消其封地。
万没有想到他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晋王就生出谋反的心思。
皇帝叫人宣刘忠良后,便顺手翻了翻《邻家秘闻》的后半部分,讲得正是孙英武幼子孙信阳之事。这著者的确没有什么文采,且叙事用词白话,不像是什么有才华的人。但其所述内容却十分严谨,实际调看到听到什么样便就说什么样,找人佐证的时候,也写得原话,通篇并未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揣摩什么。孙信阳的事和第一件晋地调查的事一样,给人感觉是很真实的还原,并没有任何造谣之处。而且从最后一人的证言来看,这人似乎是孙信阳亡妻的十分亲近之人。
皇帝当下就派人去户部查问,而后便得知吴翰林家里的情况。吴翰林有共二子三女,吴氏是嫡出长女,吴姨娘是庶出次女,还有一名嫡出小女儿,其嫁得人正是现今的蒲柳县县令。
皇帝觉得,这最后一人的证词很像是这位小女儿,其言词十分激愤和恳切,连旁观者读了之后都会感受到其心中百般纠葛的后悔、心酸和难过。
这时,刘忠良来觐见了。
皇帝让他重新回报一遍晋地情况。刘忠良虽有不解,但老老实实一字一板的将他之前所回报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皇帝无奈至极,“朕是在问你,除了这些你还有何处觉得异常?”
“回皇上,当日晋王带领臣去巡查那两处村县的时候,的确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那几个纤瘦孱弱孩子的哭声至今还音犹在臣的耳边。”刘忠良悲苦的叹息道。
皇帝略作沉吟,转而警告在场诸位就今日之事保密,而后打发走闲杂人等。
皇帝便问宋奚,“刘忠良说得到很坚决,你觉得如何?”
“还请圣上速派密卫调查此事。”宋奚拱手道,“以免横生意外,也可提前调派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蹙眉看一眼宋奚,点点头,当即安排下去。
三日后,密探来报,晋地受灾一事查无实证。
皇帝气得立刻罢免刘忠良的官位,令其在家闭门思过。转而又再次传旨,加派调遣兵马的力度。
皇帝立即召宋奚前来觐见。
皇帝在等人的时候,拿起《邻家秘闻》又放下,用手指敲了敲这本书上的封皮。这才注意到封皮上面的四个字是用有特别印花的大章盖上去的。此举目的大概跟虎符是一样,以防人造假。可见著者心思缜密,行事十分谨慎,且其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绝非当朝任何一位官员能比。
“仅仅就因为京城没有晋地乞丐,他便洞悉了如此巨大的内情,此人实在是——”皇帝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形容这名著者,若说他有才华,他的文词能力偏偏很普通。
“怪才。”宋奚接话道。
“对,的确是怪才。”皇帝丢下书,凝视宋奚道,“我要你务必找到此人,朕要见他。”
宋奚:“臣遵旨。”
……
十日后,《邻家秘闻》第三期辗转传到了晋地。因晋地当地人对于本地的一些村县地名都比较熟悉,立刻察觉出书上内容的不对,上报给了晋王。
晋王翻阅此书后,大感不妙,立刻命手下召集人马,准备提前起兵谋反。
皇帝派出的密卫们早已经密切监视晋王的动向,见其一有异状,便立请兵诛杀讨伐。晋王紧闭晋城大门,出兵迎战,坚守抵抗。
然而晋王到底因事发突然,准备不足,而落败至死。战事从开始到结束只维持了大约五日左右。打仗的时间虽短,但整个晋地却如同被洪水冲过,家园尽毁,民不聊生。此时朝廷派来的抚恤钦差却刚刚从晋地出发,还需要许多时日才能到来。
宋奚往孙英武的方向瞟了一眼。
“可这名官员是你儿子。”另一名在场的御史郑桥立刻出声道。
“自古举贤尚不避亲。而今我儿蒙冤,我岂能不为他说话!”孙英武对宋奚还能忍一忍,但对郑桥他直接就厉害地吼起来。
皇上还在上首坐着,孙英武此举便有些冒犯了。孙英武心中大骇,忙磕头给皇帝赔罪。
皇帝刚刚只听孙英武一言的时候,觉得颇有道理,也有没把一本民间杂书看在眼里,便觉得顺手封禁了这书也没什么。不过刚刚他见孙英武突然如此失态,皇帝不禁便有些犹豫了,觉得其中应该有内情。
皇帝正思虑该如何处置,宋奚就把书呈送上来。
“宋爱卿你这是?这书朕已经有一本了。”皇帝叹道。
宋奚:“皇上可看了前面?”
皇帝摇头,这种书他怎么可能有没兴趣看。
宋奚:“晋王可能要反。”
一句话激起所有人的惊骇。
不仅皇帝讶异,在场的其他人都惊讶地看着宋奚。谋反可是大事儿,这种事儿谁都不会乱说。更何况说此话的人是当朝国舅,堂堂一品大学士。
三皇子穆瑞迥却不以为然,忍不住嗤笑道:“宋大人行事向来谨慎,您可别说您今天仅仅是因为一本书上的戏言,就相信晋王要谋反。”
宋奚冷笑,“多说无益,两件事叫人一并查了便知。”
皇帝刚才听孙英武发牢骚,便先入为主,一直觉得这《邻家秘闻》是一本胡编乱造却很在民间流行的低俗杂书,故而不稀罕去看书上的内容。而今见宋奚对此书内容深信不疑,且事关谋反大事,皇帝自然要仔细研读上面的内容。
书里面的起初讲京城中的乞丐只有鲁地人,没晋地人,这微微有些奇怪。之后便是几个村县的描述和当地百姓的话语记述。
“张乾县,玉琳村,猛虎县,知秋县……”皇帝皱眉重复着这几个地名。
宋奚:“正是晋王封地的村县。”
皇帝忙叫人呈上地图,让宋奚按照书中描述点画。
宋奚对于书上所述内容早已过目不忘,执朱砂笔很快圈完。最后在南边的晋城画了一个最大的圈。
皇帝打眼一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所以那些百姓说什么东边西边有灾情,都是假的。
“晋地根本没有受灾?他晋王是诈灾骗粮?”
“这怎么可能,圣上当时已然派了钦差刘忠良去赈灾,刘忠良归来后还回报皇上说晋地灾情十分严重,百姓瘦如骷髅,甚至易子相食。”孙英武坚信那本书上写的内容都是假的,所以此时此刻当然选择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刘忠良实地巡察的结果。
“的确,是该要问问当时的赈灾钦差刘忠良了。”宋奚叹道。
皇帝冷笑,相较于刘忠良,而今他反而更相信这书上的调查所言。毕竟刘忠良巡查走得是明路,对方若深知其癖习有意诓他,伪造受灾场面令其没有觉察,也极有可能。但这本书却不会,因为著者是派了随从匿名深入晋地调查,且走动地方颇多,并有京城乞丐情况作为佐证,完全不像是谎言。
晋王是当朝唯一一位有封地的异姓王。从去年开始,皇帝就心生废黜异姓王爵承袭封地的念头,稍微打压了他两次,自然希望他能领悟其中意思,主动请求归还封地给朝廷。岂料老晋王突然病死了,新晋王承袭爵位之后,皇帝因心生愧疚,一直没有动手,甚至有考虑过过段时间,将公主下嫁给新晋王作为补偿后,再行取消其封地。
万没有想到他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晋王就生出谋反的心思。
皇帝叫人宣刘忠良后,便顺手翻了翻《邻家秘闻》的后半部分,讲得正是孙英武幼子孙信阳之事。这著者的确没有什么文采,且叙事用词白话,不像是什么有才华的人。但其所述内容却十分严谨,实际调看到听到什么样便就说什么样,找人佐证的时候,也写得原话,通篇并未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揣摩什么。孙信阳的事和第一件晋地调查的事一样,给人感觉是很真实的还原,并没有任何造谣之处。而且从最后一人的证言来看,这人似乎是孙信阳亡妻的十分亲近之人。
皇帝当下就派人去户部查问,而后便得知吴翰林家里的情况。吴翰林有共二子三女,吴氏是嫡出长女,吴姨娘是庶出次女,还有一名嫡出小女儿,其嫁得人正是现今的蒲柳县县令。
皇帝觉得,这最后一人的证词很像是这位小女儿,其言词十分激愤和恳切,连旁观者读了之后都会感受到其心中百般纠葛的后悔、心酸和难过。
这时,刘忠良来觐见了。
皇帝让他重新回报一遍晋地情况。刘忠良虽有不解,但老老实实一字一板的将他之前所回报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皇帝无奈至极,“朕是在问你,除了这些你还有何处觉得异常?”
“回皇上,当日晋王带领臣去巡查那两处村县的时候,的确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那几个纤瘦孱弱孩子的哭声至今还音犹在臣的耳边。”刘忠良悲苦的叹息道。
皇帝略作沉吟,转而警告在场诸位就今日之事保密,而后打发走闲杂人等。
皇帝便问宋奚,“刘忠良说得到很坚决,你觉得如何?”
“还请圣上速派密卫调查此事。”宋奚拱手道,“以免横生意外,也可提前调派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蹙眉看一眼宋奚,点点头,当即安排下去。
三日后,密探来报,晋地受灾一事查无实证。
皇帝气得立刻罢免刘忠良的官位,令其在家闭门思过。转而又再次传旨,加派调遣兵马的力度。
皇帝立即召宋奚前来觐见。
皇帝在等人的时候,拿起《邻家秘闻》又放下,用手指敲了敲这本书上的封皮。这才注意到封皮上面的四个字是用有特别印花的大章盖上去的。此举目的大概跟虎符是一样,以防人造假。可见著者心思缜密,行事十分谨慎,且其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绝非当朝任何一位官员能比。
“仅仅就因为京城没有晋地乞丐,他便洞悉了如此巨大的内情,此人实在是——”皇帝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形容这名著者,若说他有才华,他的文词能力偏偏很普通。
“怪才。”宋奚接话道。
“对,的确是怪才。”皇帝丢下书,凝视宋奚道,“我要你务必找到此人,朕要见他。”
宋奚:“臣遵旨。”
……
十日后,《邻家秘闻》第三期辗转传到了晋地。因晋地当地人对于本地的一些村县地名都比较熟悉,立刻察觉出书上内容的不对,上报给了晋王。
晋王翻阅此书后,大感不妙,立刻命手下召集人马,准备提前起兵谋反。
皇帝派出的密卫们早已经密切监视晋王的动向,见其一有异状,便立请兵诛杀讨伐。晋王紧闭晋城大门,出兵迎战,坚守抵抗。
然而晋王到底因事发突然,准备不足,而落败至死。战事从开始到结束只维持了大约五日左右。打仗的时间虽短,但整个晋地却如同被洪水冲过,家园尽毁,民不聊生。此时朝廷派来的抚恤钦差却刚刚从晋地出发,还需要许多时日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