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倒卖火器
“火器?”
陈初六的脸黑了下来,但在赵雅面前,却不好发作,抱了抱赵雅,道:“雅儿,你先回家去吧,小虎该醒了。”
“嗯,官人也要早点回来。”赵雅回头一看,道:“你们好生照顾姑爷。”
“是……”一众手下赶紧点头,好家伙,你们俩口子又是抱又是亲的,看着不是,不看也不是,这多尴尬,快走快走。
陈初六来到了车队,刚拦住他们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这里运的东西不简单。在此之前,他没有命令说要往外运东西,这肯定是三交口的人自行决定。现在查出来是运火器,陈初六感觉到后背发冷,幸好昨天夜里将这里给控制住了。
看了一眼这里的火器,陈初六发觉这些火器,有的居然还都挺先进的。当然了,大部分还只是原料,并没有配比出来。毕竟这原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民间都有爆竹,但配比绝对是机密。
“抓住的人呢?”
“都在里面关着呢,还有仓库里面抓着的一些头头,分开关着。姑爷,要不要审他们?要审些什么出来。”
“别急着审,把他们都叫过来,找个空地,让他们给我跑圈,先跑半个时辰再说。”陈初六笑道,心里又说,这些火器是便宜了自己,许久没有研究配药和铁管子了,只因缺少原料。
没跑多久,那些被抓的人里面,就有坚持不住的了。谁跑不动,谁就是头,然后就把谁往死里审。这还真审出不少东西,至少确定了这些人做的事情,就是倒卖火器。但他们供出来的这些人,还待确认。
倒卖火器,狐冲山不愧能在堂堂河东路总管府底下生存这么久的,不止因他和枢密院有勾结,和三交口有来往,更因为他是倒卖火器的。古今中外,倒卖军火的人,手里谁没有点硬东西?
陈初六猜想,这个狐冲山自己手上,也该有一些火器,他们为了避免黑吃黑,自己手里的力量肯定也不弱。一个掌握着火器的强势山贼,的确是难缠,就算有兵权,也没人愿意去剿,何况陈初六这里还没有兵权。
但这对陈初六而言,却更有必要剿灭狐冲山了。在这之前,是多少有些利益纠葛,或者还有三分私怨,但这倒卖火器,可是出卖大宋。这些火器一旦倒卖出去了,伤害的是大宋军民。
不过,在这之前,陈初六还得把太原府治理好。陈初六将名单先按下,军仓那边打扫干净屋子之后,可以开始请客了,跟边军派来的将领商议该给多少物资。
从朝廷拨款到陈初六手里,十贯钱也只剩下了七贯钱不到,陈初六给别人,自然也只是不到七贯,七七四十九,也就是要十贯,只能给五贯。
不过,官府欺上瞒下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则,所以下面往上报预算的时候,一般也会多报一些。林林总总这么算下来,驻扎在汴京的守军,在情况好的时候能拿到七成物资,剩下的三成,得考他们自己去经营。
这七成的物资,还有一部分是榨干服役百姓的血得来的。但陈初六不忍这条恶规继续下去,取消了这种破家役,才让边军自己派人来拿。
但这七成的物资,也不是白给出去的。陈初六不会问这些人要钱,但却可以交换一些其他资源。比如陈守信、陈守义要出入边境,陈初六为何能帮上忙,不就是因为手里握着他们的粮食么?
陈初六跟这些人砍了半天价,觉得酣畅淋漓,不愧是常年在外的人,就是比在汴京的那些个读书人吵起来够劲。陈初六的要求没别的,要求北部边军帮忙护送一下沿途商贩,这些商贩则可以帮他们运输。
除了边军,还有驻扎在河东路其他地方的,如平定军、威胜军,陈初六让他们以经商的名义,想办法密调一些人来太原。吃喝拉撒太原府管了,但这些人要为陈初六效命杀敌。另外还有便是,早早和狐冲山断掉关系,再敢勾搭狐冲山就断谁的奶。
吵完了这架,剩下的就只有曹家和折家,这两个陈初六还真不好惹,当然了,也不想惹。这一次给他们物资,十成十的给足,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将木炭,换成石炭,陈初六免费提供石炭炉和蜂窝煤模具。
免费提供,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省下来的这一大笔木炭,转手一卖就赚了。但用惯了石炭之后,这就是利国利民。
做完这些事情,陈初六得着一个消息,汴京来的钦差到了太原,可到了之后,就消失不见,不知去了哪里。
七月末,秋收,太原府喜获丰收。从汴京送来定期的邸报,将最近发生的大事,简单列在上面。
秋,辽以南院大王耶律迪里为上京留守。
戊戌,辽主猎于平地松林。
壬子,江宁府、扬、真、润州江水溢,坏官民庐舍,遣使安抚赈恤。
乙丑,诏免水灾州军秋税。
乙亥,河决澶州王楚埽。
丙戌,朝廷下令寻找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后代,找到一个九代孙张锡。张锡拿着张九龄的告身及明皇批答张九龄的奏折献给赵祯。赵祯告诉辅臣道:“张九龄,唐代名相,应该旌奖他的后代。”于是张锡授国子四门助教。
这个季节,各地州试也结束了,正是朝廷抡才的时候,简拔张锡,就是为了让给天下仕人看一看,朝廷是如何重视人才的。赵祯生了一个公主,百日宴,遍赏群臣,远在千里的陈初六也没被忘了。
秋收结束,将税收上来,空闲人口更多了,石炭源源不断的被送去汴京。府衙上上下下,忙了这一段时间之后,也终于闲下来了。
陈初六见这些人被折腾够了,便换了折腾的地方。州试结束之后,太原府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去了二百多人,竟然只考中了不到十个举人。
堂堂状元治下的文教竟然如此落后,这不是叫世人看笑话么?亲自出题,让各县派学生到阳曲考试,并筹建四为学院,就是将阳曲的县学升为府学。成绩优异者,陈初六亲自教导。
作为一个治学出名的人,陈初六做这些文教之事是很正常的,还受到不少士绅夸赞。但在让学生练习文章时,有个题目不小心流传出来了,引起了本地仕林的议论,进而逐渐掀起波澜。
这个题目便是“通商惠工”。
(五更可以求月票吗?)
陈初六的脸黑了下来,但在赵雅面前,却不好发作,抱了抱赵雅,道:“雅儿,你先回家去吧,小虎该醒了。”
“嗯,官人也要早点回来。”赵雅回头一看,道:“你们好生照顾姑爷。”
“是……”一众手下赶紧点头,好家伙,你们俩口子又是抱又是亲的,看着不是,不看也不是,这多尴尬,快走快走。
陈初六来到了车队,刚拦住他们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这里运的东西不简单。在此之前,他没有命令说要往外运东西,这肯定是三交口的人自行决定。现在查出来是运火器,陈初六感觉到后背发冷,幸好昨天夜里将这里给控制住了。
看了一眼这里的火器,陈初六发觉这些火器,有的居然还都挺先进的。当然了,大部分还只是原料,并没有配比出来。毕竟这原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民间都有爆竹,但配比绝对是机密。
“抓住的人呢?”
“都在里面关着呢,还有仓库里面抓着的一些头头,分开关着。姑爷,要不要审他们?要审些什么出来。”
“别急着审,把他们都叫过来,找个空地,让他们给我跑圈,先跑半个时辰再说。”陈初六笑道,心里又说,这些火器是便宜了自己,许久没有研究配药和铁管子了,只因缺少原料。
没跑多久,那些被抓的人里面,就有坚持不住的了。谁跑不动,谁就是头,然后就把谁往死里审。这还真审出不少东西,至少确定了这些人做的事情,就是倒卖火器。但他们供出来的这些人,还待确认。
倒卖火器,狐冲山不愧能在堂堂河东路总管府底下生存这么久的,不止因他和枢密院有勾结,和三交口有来往,更因为他是倒卖火器的。古今中外,倒卖军火的人,手里谁没有点硬东西?
陈初六猜想,这个狐冲山自己手上,也该有一些火器,他们为了避免黑吃黑,自己手里的力量肯定也不弱。一个掌握着火器的强势山贼,的确是难缠,就算有兵权,也没人愿意去剿,何况陈初六这里还没有兵权。
但这对陈初六而言,却更有必要剿灭狐冲山了。在这之前,是多少有些利益纠葛,或者还有三分私怨,但这倒卖火器,可是出卖大宋。这些火器一旦倒卖出去了,伤害的是大宋军民。
不过,在这之前,陈初六还得把太原府治理好。陈初六将名单先按下,军仓那边打扫干净屋子之后,可以开始请客了,跟边军派来的将领商议该给多少物资。
从朝廷拨款到陈初六手里,十贯钱也只剩下了七贯钱不到,陈初六给别人,自然也只是不到七贯,七七四十九,也就是要十贯,只能给五贯。
不过,官府欺上瞒下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则,所以下面往上报预算的时候,一般也会多报一些。林林总总这么算下来,驻扎在汴京的守军,在情况好的时候能拿到七成物资,剩下的三成,得考他们自己去经营。
这七成的物资,还有一部分是榨干服役百姓的血得来的。但陈初六不忍这条恶规继续下去,取消了这种破家役,才让边军自己派人来拿。
但这七成的物资,也不是白给出去的。陈初六不会问这些人要钱,但却可以交换一些其他资源。比如陈守信、陈守义要出入边境,陈初六为何能帮上忙,不就是因为手里握着他们的粮食么?
陈初六跟这些人砍了半天价,觉得酣畅淋漓,不愧是常年在外的人,就是比在汴京的那些个读书人吵起来够劲。陈初六的要求没别的,要求北部边军帮忙护送一下沿途商贩,这些商贩则可以帮他们运输。
除了边军,还有驻扎在河东路其他地方的,如平定军、威胜军,陈初六让他们以经商的名义,想办法密调一些人来太原。吃喝拉撒太原府管了,但这些人要为陈初六效命杀敌。另外还有便是,早早和狐冲山断掉关系,再敢勾搭狐冲山就断谁的奶。
吵完了这架,剩下的就只有曹家和折家,这两个陈初六还真不好惹,当然了,也不想惹。这一次给他们物资,十成十的给足,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将木炭,换成石炭,陈初六免费提供石炭炉和蜂窝煤模具。
免费提供,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省下来的这一大笔木炭,转手一卖就赚了。但用惯了石炭之后,这就是利国利民。
做完这些事情,陈初六得着一个消息,汴京来的钦差到了太原,可到了之后,就消失不见,不知去了哪里。
七月末,秋收,太原府喜获丰收。从汴京送来定期的邸报,将最近发生的大事,简单列在上面。
秋,辽以南院大王耶律迪里为上京留守。
戊戌,辽主猎于平地松林。
壬子,江宁府、扬、真、润州江水溢,坏官民庐舍,遣使安抚赈恤。
乙丑,诏免水灾州军秋税。
乙亥,河决澶州王楚埽。
丙戌,朝廷下令寻找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后代,找到一个九代孙张锡。张锡拿着张九龄的告身及明皇批答张九龄的奏折献给赵祯。赵祯告诉辅臣道:“张九龄,唐代名相,应该旌奖他的后代。”于是张锡授国子四门助教。
这个季节,各地州试也结束了,正是朝廷抡才的时候,简拔张锡,就是为了让给天下仕人看一看,朝廷是如何重视人才的。赵祯生了一个公主,百日宴,遍赏群臣,远在千里的陈初六也没被忘了。
秋收结束,将税收上来,空闲人口更多了,石炭源源不断的被送去汴京。府衙上上下下,忙了这一段时间之后,也终于闲下来了。
陈初六见这些人被折腾够了,便换了折腾的地方。州试结束之后,太原府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去了二百多人,竟然只考中了不到十个举人。
堂堂状元治下的文教竟然如此落后,这不是叫世人看笑话么?亲自出题,让各县派学生到阳曲考试,并筹建四为学院,就是将阳曲的县学升为府学。成绩优异者,陈初六亲自教导。
作为一个治学出名的人,陈初六做这些文教之事是很正常的,还受到不少士绅夸赞。但在让学生练习文章时,有个题目不小心流传出来了,引起了本地仕林的议论,进而逐渐掀起波澜。
这个题目便是“通商惠工”。
(五更可以求月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