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为妻_分卷阅读_38
宝钗和探春并未久坐,不多时就说王夫人那里有事,提前走了,剩下黛玉和惜春,拿妙玉的好水沏茶,都觉得清净自在。
因惜春和妙玉谈经论道,独剩妙真和黛玉坐在蒲团上说话,妙真想起自己那儿子得过林如海的指点,难免对黛玉多了几分亲切,一长一短地问她几岁了,在家里作些什么,又说明儿闲了让她到自己道观里顽,自己那里有不比妙玉这里逊色的茶水。
黛玉含笑,有的推辞,有的应承,落落大方,毫无扭捏作态。
妙真离开时,犹觉不舍,晚上见到来吃饭的卫若兰,亦念念不忘。
卫若兰心里暗暗得意,心想就凭黛玉的为人,凡是见过她的,哪有几个不喜欢?心里想着,嘴里道:“母亲既然喜欢她,明儿接她出来顽就是。”
妙真叹道:“我倒是想,偏她在孝期,不过我这里是道观,和寺庙差不多,她也来得。”
卫若兰微笑。
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卫若兰心满意足地回家,睡不着便重新翻看起红楼梦,尤其是关于五月间的这些事情,忽然瞥见五月初六午间史湘云到荣国府,其中王夫人说了一句话令他呆若木鸡,那话却是:“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前日有人家相看,这么说,自己囫囵吞枣似的看了这些书,其实是误会了史湘云?
红楼梦实在是博大精深,他虽逐字逐句地写了下来,却因急着录下来给林如海看,很有些地方没有留心,此时看到这句话,自己之前那些想法竟成了笑话!
不对,虽然红楼梦如此记载,但是自己病了的时节,卫太太分明和史鼐夫人有意联姻。
两家联姻不成,史家很快就和韩家联姻,都和这五月相看对不上。
卫若兰有些糊涂了。
他既知自己错误,自然有所悔恨,暗道湘云不像自己先前说的那样,她给宝玉做针线等事都不在定亲之后,而是之前,非她之瑕。但是,他不愿和史湘云联姻,却不是只有自己先前揣测之事的原因,其中也有自己不喜史湘云的为人,尤其是对黛钗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绝不是天真坦率心胸阔朗的人,以及她得史家照应却在私下对宝钗抱怨等语。
五月初六,尚未到卫若兰进宫当差之时,他悄悄一打听,没想到史鼐夫人拘着她在家做针线怕被韩家退亲的时候,依旧放史湘云去荣国府了。卫若兰深感奇异,倘或说红楼梦中只想看未定亲也就罢了,如今却这样了,何以事情的发展还和红楼梦的情节一样?
那厢黛玉见湘云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过来,并没有十分在意。
此时王夫人身边跟着彩云彩霞两个,黛玉正在想金钏前儿被王夫人逐出一事,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难道死金钏便应在了此处?只是被逐出的丫头也不止她一个,如何就到寻死觅活的地步了?她想得出神,不曾在意湘云和众人说说笑笑,宝钗提及她穿宝玉衣裳一事,等回过神来,已见湘云拿出手帕来,挽成一个疙瘩,打开说是送袭人等的礼物,却是前些日子送来给自己等人的绛纹石戒指儿,粉润晶莹,十分可爱。
听湘云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小红一个。”
平儿早已出嫁多时,凤姐跟前得力的心腹是从宝玉房中要走的丫鬟林小红,原名红玉,因避宝玉和黛玉的讳,改作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
黛玉不在意,回房命人去打探金钏儿被逐出之因,她心里总是惦记着那句死金钏的片纸只字,当她得知金钏儿被逐出乃是因她和宝玉调笑,调唆宝玉拿贾环和彩云,叫王夫人听到了,不由得一呆,怪道昨儿端午时王夫人和宝玉脸上都淡淡的,原来是因这件事所致。待听得王夫人当时雷霆大怒,打了金钏儿一记耳光,将金钏儿逐出时,宝玉早已一溜烟地跑了,黛玉更是觉得悲伤。
刘嬷嬷着人打听时,着实费了不少力气,其事发生时只有王夫人和金钏儿、宝玉在屋里,并无他人听到他们说了些什么,还是刘嬷嬷着人从金钏儿家里下手,方得知真相。
不想,没多久就听说金钏儿跳井死了。
黛玉的眼泪顿时滚滚而下。
第043章
金钏儿之死,引发了一连串的事情。
先是宝钗赠衣,言语令人胆颤,然后宝玉匿藏琪官蒋玉菡的下落致使忠顺王府长史官找上门来,面对贾政之怒,宝玉不得不吐露蒋玉菡现今的居所,而后贾环向贾政密告金钏儿乃是因宝玉自杀未遂方跳井自杀,贾政勃然大怒,又恨宝玉招惹忠顺王府祸及父母,结结实实地打了宝玉一顿,若无贾母和王夫人赶过来,只怕宝玉当场就被打死了。
宝玉挨打,宝钗送药、玉钏儿尝羹、莺儿结络等事接连登场,凤姐虽不管家,但偶尔穿插其中,花团锦簇,人人围绕宝玉,真是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风流。
黛玉每思金钏儿之死便觉得心中烦闷,好好一个花朵儿似的姑娘就这样香消玉殒,以死来证清白。她的死虽有她自己轻浮之因,又何尝没有宝玉逃避、王夫人震怒、众人奚落的缘故?也不知宝玉泄露了蒋玉菡的藏身之处,落在忠顺王府手里的蒋玉菡又是何等下场。
因此,除了随贾母等人去探望过宝玉一两回外,黛玉只在房内躲避暑气。
宝玉一日好似一日,也没见他将前事放在心上,又因贾母放了话,会客见人诸事不叫贾政找他过去,他便越发恣意,每日在园子里游荡,甘为丫鬟充役,甚至连晨昏定省都随了他的便,只每日往贾母和王夫人处走一趟便回去。
黛玉住在贾母院中,倒是得了许多清净,至于宝钗辈如何劝谏宝玉立身扬名,又如何受宝玉的奚落,她皆装作不知道,只私下托妙玉,命栊翠庵里的尼姑给金钏儿念了几日经。
此时此刻,她方明白皇后之语,窥得王夫人之狠的冰山一角。
皇后的千秋是五月二十六,因体贴长泰帝,也没办千秋节的意思,只收了各处孝敬的寿礼,达官显贵之家皆是提前送礼。黛玉想到皇后宫中花木繁多,夏日蚊虫扰人,早就开始做香囊袋儿,两个月方得,二十日一早命刘嬷嬷特地送进宫里,以为寿仪。
皇后正跟长泰帝商量,将收上来的寿礼折变作钱,赈南方水灾。
长泰帝摇头道:“罢了,没到变卖你寿礼的地步,况这一二年兴修水利,朕连派了三拨心腹相互监督,谁也贪不到这些钱,已经疏通了许多河渠,水灾较以往减轻了五六分。你的心,朕知道,若真是到了没钱赈灾的地步,朕自然不跟你推辞。”
听了这话,皇后立刻就笑道:“巴不得如此。这回倒是得了不少好东西,各样东西应有尽有,我一个人用不完,明儿拣几件好的给林丫头顽去。”
长泰帝忍不住道:“你待静孝那丫头倒好。”
皇后笑道:“是个可人意的丫头,难得投我的脾气。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别人心里怎么想我的,他们个个循规蹈矩,恨不得按照古人的言语自制枷锁扛在肩上,见我过得略悠闲自在了些,就说我离经叛道,好没意思。没一个人似林丫头那样赞同我的想法做派,既能陪我画画儿,又能陪我作诗,行事也没那些人的俗气。”
又拿刘嬷嬷才送进宫的两个香囊袋儿与长泰帝看,道:“就只林丫头想到了我夏日所受之苦,一会子叫人弄了驱逐蚊虫的香料装在里头,瞧那蚊虫还来咬我不咬。”
长泰帝就着她的手看了一眼,果然是好精巧的两个香囊袋儿,想起荣国府里人人说黛玉横针不动竖针不拈的闲话,心中冷笑,说这话的人也不想想,哪有千金小姐把针线当作正经事来做,口内称赞了两声,方对皇后道:“你哪里是离经叛道,分明是万事不管,万事不问的冷心冷情。昨儿姜公还向朕请求,想让妻媳率幼孙等人进宫给你祝寿。”
皇后沉下脸,毫不迟疑地道:“不见!不见!不见!我见他们作什么,娘儿们一个个不想着正经事,偏爱一些歪门邪道!”
长泰帝道:“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你还记着。”
皇后冷笑道:“一百年都记着,这才多少年?”
长泰帝却是一笑,道:“你若当真不在意,如何会求朕将你大兄召唤进京?”
皇后道:“不叫他进京,叫他在江南那地界被人利用着作威作福不成?旁人不知他的本事,只道他是我的兄长,处处奉承,借了他多少势多少名儿去做事?也亏得他胆小怕事,是个死读书的呆子,自己不敢做一丁点儿违法乱纪之事,反倒时时吩咐家人不可耀武扬威。”
原来,宣召皇后之兄姜维进京,竟是皇后的意思,赏他一个二品的官职却是长泰帝的意思,瞧着那二品官儿位高权重,实则不然,多是管理礼仪学务,正适合姜维这个呆子。
听皇后口呼大兄呆子,长泰帝不觉莞尔。
皇后又道:“其他人是全没指望了,老的胆小,小的是草包,独华哥儿那孩子倒还好,学业极优,不枉我打发去的先生用心教导他。就是年纪小了些,处处听他娘和他祖母的话,做些道三不着两的事儿。陛下明儿赏他个恩典,叫他早些儿去国子监读书,最好早出晚归,或者长居国子监,免得在家里跟娘儿们学得一股子小气,竟打起窥探宫闱走林丫头门路的主意来。也是陛下不跟他们计较,认真计较起来,瞧他们有什么好处。”
长泰帝点头道:“行,朕记得了。说来也怨你,倘或你时常见他们,何至于他们担忧你在宫中的处境,想尽了办法打听?”
皇后道:“怨我作甚?叫他们心里有些畏惧才好,免得仗起势来,无所不作。”
长泰帝摆了摆手,道:“行了,行了,朕知道你想得周全。”正要说些其他事给皇后听,忽听戴权来报,说太上皇索要的药材等物皆已齐备,请长泰帝亲视,长泰帝方过去。
送过长泰帝,皇后回转,命人拿太医院配的香料装进香囊袋儿里,一个挂在帐子内,一个随身佩戴,用来驱蚊,又命人将寿礼呈上来供自己挑拣,忽一眼瞥见姜家送上来的黄金牡丹花树,金翠辉煌,不可形容,皇后不由得揉了揉额角,啼笑皆非。
黄金牡丹花树一共两株,每株高约四尺,黄金为枝干,碧玉雕叶片,又有许多宝石、珍珠、玛瑙攒的牡丹花儿,也有白玉、碧玉雕的牡丹花儿,或是姚黄,或是魏紫,或是葛巾,或是玉版,皆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这样才能显出承恩公府的豪富不成?
皇后看罢,吩咐太监道:“一会子回陛下一声,叫人想法子把这两棵树略作改动,卖给那些子经常以斗富为荣的人家,得的钱赈灾济民。留在我这里,白占地方。”
太监遵命,自抬了下去。
皇后摇头一叹,出阁前卧病在床的祖母之言犹在耳畔:“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没有百年的荣华,只有盛极而衰四字道尽了凄凉。汝雀屏中选,嫁入皇家,乃因汝祖父乃开国功勋,执掌大权,权柄显赫,咱家此时极尽尊荣,无需再进一步。须知平庸之道方能安稳,千万不可让汝父兄搀和进夺嫡之争,无论功成与否,都难得安宁。汝父无用,汝兄胆小,只知读书,不知担责,汝祖父一旦故去,门第势必一落千丈,定有人利用汝父兄接管汝祖父旧部,切记防范。当初怕汝父兄受妻压制,方择汝母汝嫂为妻,虽是管家一把好手,却目光短浅,其蠢如牛,好在她们性情尚正,无人调唆的话,不会做祸及家族之事。似咱们这样的人家,三代纨绔出一明理懂事的人才足矣,足以再绵延家族百年,汝可挑一贤侄,用心教导,摒汝父兄之无用,绝汝母嫂之愚蠢,担起振兴门楣之大任。”
她自幼秉承祖母教诲,深知祖母的想法,尤其在指婚之后,病骨支离的祖母强撑着教导她如何做一名皇家的媳妇而不受任何伤害。
成婚后不久,祖父母一前一后逝去,犹在丁忧,就有人意欲利用她那无能的父兄结党营私,又想接管旧部,幸亏长泰帝常常打探这些消息,她知道得早,借长泰帝之手搅乱,等到父兄出孝后,父亲继承祖父之爵而无实缺,又将大兄安到江南,做一个没实权却尊荣的官儿。
虽然如此,母嫂仍旧借皇亲国戚之势,受人奉承,得意忘形到不知收敛。偏又逢她亲子夭折,母嫂受人调唆,竟打起将族妹送到王府做侧妃的主意,异想天开地认为族妹生下来的孩子可以记在自己名下,和自己的孩子无异。恨得她借故和娘家断了来往,无她庇佑,胆小如母嫂登时偃旗息鼓,而后她又在母嫂身边安插了几个心腹,免得二人再做无理之事。
如今,父兄母嫂不知自己在宫中处境,心有顾虑,不敢恣意妄为,倘或叫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无子无女,却独得长泰帝信任,指不定又开始兴风作浪。因此,竟是不见他们为好,叫他们听了身边心腹的言语,以为自己在宫里处境不妙。
皇后的一番苦心,也只长泰帝心里明白,亦赞赏皇后的知情识趣,加之不必忌惮这样的外戚,便伸手帮了皇后不少回,免得姜家屡次被人利用。
长泰帝登基不久,诸子却已有数人成丁,重现自己做皇子时的一幕,各自拉拢朝臣,暗地里培养势力,又有几个皇子觉得长泰帝信任皇后,为得皇后青睐,遂从姜家下手,皇后才十岁的内侄女,即姜华之妹姜蓉早就被几个皇子盯上了。
闻得皇后命人修改黄金牡丹树,长泰帝摆手,叫人去料理。
因惜春和妙玉谈经论道,独剩妙真和黛玉坐在蒲团上说话,妙真想起自己那儿子得过林如海的指点,难免对黛玉多了几分亲切,一长一短地问她几岁了,在家里作些什么,又说明儿闲了让她到自己道观里顽,自己那里有不比妙玉这里逊色的茶水。
黛玉含笑,有的推辞,有的应承,落落大方,毫无扭捏作态。
妙真离开时,犹觉不舍,晚上见到来吃饭的卫若兰,亦念念不忘。
卫若兰心里暗暗得意,心想就凭黛玉的为人,凡是见过她的,哪有几个不喜欢?心里想着,嘴里道:“母亲既然喜欢她,明儿接她出来顽就是。”
妙真叹道:“我倒是想,偏她在孝期,不过我这里是道观,和寺庙差不多,她也来得。”
卫若兰微笑。
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卫若兰心满意足地回家,睡不着便重新翻看起红楼梦,尤其是关于五月间的这些事情,忽然瞥见五月初六午间史湘云到荣国府,其中王夫人说了一句话令他呆若木鸡,那话却是:“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前日有人家相看,这么说,自己囫囵吞枣似的看了这些书,其实是误会了史湘云?
红楼梦实在是博大精深,他虽逐字逐句地写了下来,却因急着录下来给林如海看,很有些地方没有留心,此时看到这句话,自己之前那些想法竟成了笑话!
不对,虽然红楼梦如此记载,但是自己病了的时节,卫太太分明和史鼐夫人有意联姻。
两家联姻不成,史家很快就和韩家联姻,都和这五月相看对不上。
卫若兰有些糊涂了。
他既知自己错误,自然有所悔恨,暗道湘云不像自己先前说的那样,她给宝玉做针线等事都不在定亲之后,而是之前,非她之瑕。但是,他不愿和史湘云联姻,却不是只有自己先前揣测之事的原因,其中也有自己不喜史湘云的为人,尤其是对黛钗二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绝不是天真坦率心胸阔朗的人,以及她得史家照应却在私下对宝钗抱怨等语。
五月初六,尚未到卫若兰进宫当差之时,他悄悄一打听,没想到史鼐夫人拘着她在家做针线怕被韩家退亲的时候,依旧放史湘云去荣国府了。卫若兰深感奇异,倘或说红楼梦中只想看未定亲也就罢了,如今却这样了,何以事情的发展还和红楼梦的情节一样?
那厢黛玉见湘云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过来,并没有十分在意。
此时王夫人身边跟着彩云彩霞两个,黛玉正在想金钏前儿被王夫人逐出一事,不知道是什么缘故,难道死金钏便应在了此处?只是被逐出的丫头也不止她一个,如何就到寻死觅活的地步了?她想得出神,不曾在意湘云和众人说说笑笑,宝钗提及她穿宝玉衣裳一事,等回过神来,已见湘云拿出手帕来,挽成一个疙瘩,打开说是送袭人等的礼物,却是前些日子送来给自己等人的绛纹石戒指儿,粉润晶莹,十分可爱。
听湘云道:“袭人姐姐一个,鸳鸯姐姐一个,金钏儿姐姐一个,小红一个。”
平儿早已出嫁多时,凤姐跟前得力的心腹是从宝玉房中要走的丫鬟林小红,原名红玉,因避宝玉和黛玉的讳,改作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
黛玉不在意,回房命人去打探金钏儿被逐出之因,她心里总是惦记着那句死金钏的片纸只字,当她得知金钏儿被逐出乃是因她和宝玉调笑,调唆宝玉拿贾环和彩云,叫王夫人听到了,不由得一呆,怪道昨儿端午时王夫人和宝玉脸上都淡淡的,原来是因这件事所致。待听得王夫人当时雷霆大怒,打了金钏儿一记耳光,将金钏儿逐出时,宝玉早已一溜烟地跑了,黛玉更是觉得悲伤。
刘嬷嬷着人打听时,着实费了不少力气,其事发生时只有王夫人和金钏儿、宝玉在屋里,并无他人听到他们说了些什么,还是刘嬷嬷着人从金钏儿家里下手,方得知真相。
不想,没多久就听说金钏儿跳井死了。
黛玉的眼泪顿时滚滚而下。
第043章
金钏儿之死,引发了一连串的事情。
先是宝钗赠衣,言语令人胆颤,然后宝玉匿藏琪官蒋玉菡的下落致使忠顺王府长史官找上门来,面对贾政之怒,宝玉不得不吐露蒋玉菡现今的居所,而后贾环向贾政密告金钏儿乃是因宝玉自杀未遂方跳井自杀,贾政勃然大怒,又恨宝玉招惹忠顺王府祸及父母,结结实实地打了宝玉一顿,若无贾母和王夫人赶过来,只怕宝玉当场就被打死了。
宝玉挨打,宝钗送药、玉钏儿尝羹、莺儿结络等事接连登场,凤姐虽不管家,但偶尔穿插其中,花团锦簇,人人围绕宝玉,真是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风流。
黛玉每思金钏儿之死便觉得心中烦闷,好好一个花朵儿似的姑娘就这样香消玉殒,以死来证清白。她的死虽有她自己轻浮之因,又何尝没有宝玉逃避、王夫人震怒、众人奚落的缘故?也不知宝玉泄露了蒋玉菡的藏身之处,落在忠顺王府手里的蒋玉菡又是何等下场。
因此,除了随贾母等人去探望过宝玉一两回外,黛玉只在房内躲避暑气。
宝玉一日好似一日,也没见他将前事放在心上,又因贾母放了话,会客见人诸事不叫贾政找他过去,他便越发恣意,每日在园子里游荡,甘为丫鬟充役,甚至连晨昏定省都随了他的便,只每日往贾母和王夫人处走一趟便回去。
黛玉住在贾母院中,倒是得了许多清净,至于宝钗辈如何劝谏宝玉立身扬名,又如何受宝玉的奚落,她皆装作不知道,只私下托妙玉,命栊翠庵里的尼姑给金钏儿念了几日经。
此时此刻,她方明白皇后之语,窥得王夫人之狠的冰山一角。
皇后的千秋是五月二十六,因体贴长泰帝,也没办千秋节的意思,只收了各处孝敬的寿礼,达官显贵之家皆是提前送礼。黛玉想到皇后宫中花木繁多,夏日蚊虫扰人,早就开始做香囊袋儿,两个月方得,二十日一早命刘嬷嬷特地送进宫里,以为寿仪。
皇后正跟长泰帝商量,将收上来的寿礼折变作钱,赈南方水灾。
长泰帝摇头道:“罢了,没到变卖你寿礼的地步,况这一二年兴修水利,朕连派了三拨心腹相互监督,谁也贪不到这些钱,已经疏通了许多河渠,水灾较以往减轻了五六分。你的心,朕知道,若真是到了没钱赈灾的地步,朕自然不跟你推辞。”
听了这话,皇后立刻就笑道:“巴不得如此。这回倒是得了不少好东西,各样东西应有尽有,我一个人用不完,明儿拣几件好的给林丫头顽去。”
长泰帝忍不住道:“你待静孝那丫头倒好。”
皇后笑道:“是个可人意的丫头,难得投我的脾气。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别人心里怎么想我的,他们个个循规蹈矩,恨不得按照古人的言语自制枷锁扛在肩上,见我过得略悠闲自在了些,就说我离经叛道,好没意思。没一个人似林丫头那样赞同我的想法做派,既能陪我画画儿,又能陪我作诗,行事也没那些人的俗气。”
又拿刘嬷嬷才送进宫的两个香囊袋儿与长泰帝看,道:“就只林丫头想到了我夏日所受之苦,一会子叫人弄了驱逐蚊虫的香料装在里头,瞧那蚊虫还来咬我不咬。”
长泰帝就着她的手看了一眼,果然是好精巧的两个香囊袋儿,想起荣国府里人人说黛玉横针不动竖针不拈的闲话,心中冷笑,说这话的人也不想想,哪有千金小姐把针线当作正经事来做,口内称赞了两声,方对皇后道:“你哪里是离经叛道,分明是万事不管,万事不问的冷心冷情。昨儿姜公还向朕请求,想让妻媳率幼孙等人进宫给你祝寿。”
皇后沉下脸,毫不迟疑地道:“不见!不见!不见!我见他们作什么,娘儿们一个个不想着正经事,偏爱一些歪门邪道!”
长泰帝道:“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你还记着。”
皇后冷笑道:“一百年都记着,这才多少年?”
长泰帝却是一笑,道:“你若当真不在意,如何会求朕将你大兄召唤进京?”
皇后道:“不叫他进京,叫他在江南那地界被人利用着作威作福不成?旁人不知他的本事,只道他是我的兄长,处处奉承,借了他多少势多少名儿去做事?也亏得他胆小怕事,是个死读书的呆子,自己不敢做一丁点儿违法乱纪之事,反倒时时吩咐家人不可耀武扬威。”
原来,宣召皇后之兄姜维进京,竟是皇后的意思,赏他一个二品的官职却是长泰帝的意思,瞧着那二品官儿位高权重,实则不然,多是管理礼仪学务,正适合姜维这个呆子。
听皇后口呼大兄呆子,长泰帝不觉莞尔。
皇后又道:“其他人是全没指望了,老的胆小,小的是草包,独华哥儿那孩子倒还好,学业极优,不枉我打发去的先生用心教导他。就是年纪小了些,处处听他娘和他祖母的话,做些道三不着两的事儿。陛下明儿赏他个恩典,叫他早些儿去国子监读书,最好早出晚归,或者长居国子监,免得在家里跟娘儿们学得一股子小气,竟打起窥探宫闱走林丫头门路的主意来。也是陛下不跟他们计较,认真计较起来,瞧他们有什么好处。”
长泰帝点头道:“行,朕记得了。说来也怨你,倘或你时常见他们,何至于他们担忧你在宫中的处境,想尽了办法打听?”
皇后道:“怨我作甚?叫他们心里有些畏惧才好,免得仗起势来,无所不作。”
长泰帝摆了摆手,道:“行了,行了,朕知道你想得周全。”正要说些其他事给皇后听,忽听戴权来报,说太上皇索要的药材等物皆已齐备,请长泰帝亲视,长泰帝方过去。
送过长泰帝,皇后回转,命人拿太医院配的香料装进香囊袋儿里,一个挂在帐子内,一个随身佩戴,用来驱蚊,又命人将寿礼呈上来供自己挑拣,忽一眼瞥见姜家送上来的黄金牡丹花树,金翠辉煌,不可形容,皇后不由得揉了揉额角,啼笑皆非。
黄金牡丹花树一共两株,每株高约四尺,黄金为枝干,碧玉雕叶片,又有许多宝石、珍珠、玛瑙攒的牡丹花儿,也有白玉、碧玉雕的牡丹花儿,或是姚黄,或是魏紫,或是葛巾,或是玉版,皆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也不知他们怎么想的,这样才能显出承恩公府的豪富不成?
皇后看罢,吩咐太监道:“一会子回陛下一声,叫人想法子把这两棵树略作改动,卖给那些子经常以斗富为荣的人家,得的钱赈灾济民。留在我这里,白占地方。”
太监遵命,自抬了下去。
皇后摇头一叹,出阁前卧病在床的祖母之言犹在耳畔:“俗话说: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没有百年的荣华,只有盛极而衰四字道尽了凄凉。汝雀屏中选,嫁入皇家,乃因汝祖父乃开国功勋,执掌大权,权柄显赫,咱家此时极尽尊荣,无需再进一步。须知平庸之道方能安稳,千万不可让汝父兄搀和进夺嫡之争,无论功成与否,都难得安宁。汝父无用,汝兄胆小,只知读书,不知担责,汝祖父一旦故去,门第势必一落千丈,定有人利用汝父兄接管汝祖父旧部,切记防范。当初怕汝父兄受妻压制,方择汝母汝嫂为妻,虽是管家一把好手,却目光短浅,其蠢如牛,好在她们性情尚正,无人调唆的话,不会做祸及家族之事。似咱们这样的人家,三代纨绔出一明理懂事的人才足矣,足以再绵延家族百年,汝可挑一贤侄,用心教导,摒汝父兄之无用,绝汝母嫂之愚蠢,担起振兴门楣之大任。”
她自幼秉承祖母教诲,深知祖母的想法,尤其在指婚之后,病骨支离的祖母强撑着教导她如何做一名皇家的媳妇而不受任何伤害。
成婚后不久,祖父母一前一后逝去,犹在丁忧,就有人意欲利用她那无能的父兄结党营私,又想接管旧部,幸亏长泰帝常常打探这些消息,她知道得早,借长泰帝之手搅乱,等到父兄出孝后,父亲继承祖父之爵而无实缺,又将大兄安到江南,做一个没实权却尊荣的官儿。
虽然如此,母嫂仍旧借皇亲国戚之势,受人奉承,得意忘形到不知收敛。偏又逢她亲子夭折,母嫂受人调唆,竟打起将族妹送到王府做侧妃的主意,异想天开地认为族妹生下来的孩子可以记在自己名下,和自己的孩子无异。恨得她借故和娘家断了来往,无她庇佑,胆小如母嫂登时偃旗息鼓,而后她又在母嫂身边安插了几个心腹,免得二人再做无理之事。
如今,父兄母嫂不知自己在宫中处境,心有顾虑,不敢恣意妄为,倘或叫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无子无女,却独得长泰帝信任,指不定又开始兴风作浪。因此,竟是不见他们为好,叫他们听了身边心腹的言语,以为自己在宫里处境不妙。
皇后的一番苦心,也只长泰帝心里明白,亦赞赏皇后的知情识趣,加之不必忌惮这样的外戚,便伸手帮了皇后不少回,免得姜家屡次被人利用。
长泰帝登基不久,诸子却已有数人成丁,重现自己做皇子时的一幕,各自拉拢朝臣,暗地里培养势力,又有几个皇子觉得长泰帝信任皇后,为得皇后青睐,遂从姜家下手,皇后才十岁的内侄女,即姜华之妹姜蓉早就被几个皇子盯上了。
闻得皇后命人修改黄金牡丹树,长泰帝摆手,叫人去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