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分卷阅读_136
“这李嬷嬷怎么不把园子都弄好了再送人。”被贾政瞪了一眼的邢氏,有些不高兴的嘟囔了一句。恰好被张氏听到。
人家好心好意解了府里燃眉之急,竟然还有人不知足,也真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了。
张氏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贾政两口子,这对夫妻的直白,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老太太,现在园子有了,图纸也看过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些家具,布幔,古董摆件以及采买戏子和调。教下人了。”
其实,那园子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动的。只是张氏等人都没有提出来。一来现在已经入冬,本不是动土的好时间。二一来,若是要改动,那便要又多出一笔花销。
现在的园子,其实也是能看的了。很不必再过多的投入。
史氏点头,这话很是。“古董摆设,家俱这些挑那些好的买来。要精致一些的。娘娘自小便喜欢那些精致的小东西。布幔,就让府里的人现在就开始弄起来。府中各处的针线房,都可以把人手调出来。若是不够,也可以去外面或买或雇。下人嘛,倒无妨,咱们家正经有从宫里出来的嬷嬷,让她们帮忙调。教一番也使得。只是这采买戏子的事?让谁去比较好呢?”
园子是现成的,倒是省下老多的事情了。当下几人便分了工,贾珠监工家俱的打造,贾琏南下采买小戏子,布幔等由水氏管着,而众人的服装首饰便都归了凤姐。
至于古董类的,张氏举贤不避亲的推举了自家男人贾赦。
她相信自家男人的本事,那是一定不会买到假货的。
史氏和众人的想法,便是在年前将这些都办完,然后在来年的正月十五上旨请元春回家省亲。
李凝的嫁妆早就打好了,当初的家里供的那木匠也让唐朝举荐给了荣国府。因为这会各家的娘娘都在选址,建园子。所以木匠及各项技人,都是闲着的。
所以,贾家很容易便找齐了人手,加班加点的干了起来。
而这一切,元春在宫里接见史氏和张氏的时候,便一一知道了。心中更加感激唐朝的用心。
“前阵子,族里拿了五万两,老太太便让家里各处再筹集一些,她老人家拿了四万,二房四万,我们大房只拿了两万。筹集了十五万采购园子和省亲的各项花费。臣妇细算了一下,十五万是绰绰有余的,便也没再往里面添。
今天进宫来,你大伯和你兄弟又让我拿了三万两银票来。娘娘在宫里,也是需要花销的。总比把钱都扔进园子里要强一些。您大伯也说了,您从小精贵着养大,宫里花销大,万不可委屈了自己个儿。身子骨比什么都重要。您好好的在宫里,我们全家都能安心的在外面。”张氏说完,便从袖兜里拿出了一个小布袋子,打了开来,竟然都是小额的银票。
“知道娘娘在宫里事事都不那么方便,臣妇便都换了散的带进来。用起来也便宜。这是四万七千两银票。那多出来的银票是李凝她娘给您的,说是您庄子这些年的收益。她说原来不止这些,不过今年开春的时候,她又在南边买了个大庄子,这才只有这些了。她还说以后娘娘在宫外的收益,每年年底的时候,换了银子给娘娘送进来。万不会委屈了娘娘。”
唐朝一直记得原著中,动不动就会有个夏太监出宫来要钱。不管这钱是不是元春让人来要的,唐朝相信,现在的荣国府也不是那么好伸手的。更别提吝啬成性的邢氏,以及燕过拔毛的凤姐了。
求人不如求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因此,唐朝才会很是用心的经营元春留在外面的嫁妆。将每年得来的银钱,要么收起来存着,要么买地买铺子,让钱生钱。几年下来,别的唐朝不敢说,但是加上今年她买的那个庄子,以后每年一万两的收入,却是能够保证的。
只是也不知道元春明不明白自己的这一份用心。在唐朝的心里,她不认为如果元春真的伸手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会不会成为元春和张氏之间的矛盾,谁也不知道。
唐朝懂的不多,但她也知道宫妃是少不了娘家的支持的。而元春也离不开荣国府这几个有出息的堂兄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乘的。
而她能做的,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小事了。
说来唐朝是张氏的亲家,她闺女又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会替唐朝说话的。
元春听了张氏转达的话,微微一笑,“那有什么打紧的。我已经跟太后娘娘与皇上说过了,皇上同意本宫新年元宵节那天出宫省亲。”
史氏和张氏一听,便笑了。“娘娘,皇后娘娘那里?”
元春面上稍冷,眼中一抹不泄一闪而过,但张口说出来的话,却仍是温温柔柔的,“进宫的这些日子,皇后娘娘与几位娘娘都有些个水土不服。因此一直在静养,宫中大小事情,依旧是太后娘娘与甄太贵妃在操持。”
史氏和张氏面上一怔,立马回过神,看着元春都有些担心。
元春点了点头,“老太太和伯母不必担心。我自来本份,那些个事情却是从来不沾的。”她一直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若不是真的出不了宫了,她也不会做这个淑妃。
说起淑妃这个名份,还是元春自己向当今天的太后求来的呢。她十几岁便入宫侍候当今的太后娘娘,感觉自然是不一般的。
当初甄太贵妃为了咯应新皇和荣国府,便故意表现出与元春很是相投,然后建议太上皇将这位荣国府的嫡长女赐给新皇。
甄氏只以为贾家与甄家是老亲,却不愿意踏进皇位之争帮她一把的中立派,却不知道早在很多年前,张氏便悄悄地向越王殿下投了诚。
也因此,虽然出发点不是很好,但是元春得封妃位却是并不如甄氏想的那么不如人意。
只是在封号上,有了一些争议。
“奴婢姓贾,再好的封号加上姓,也都变成了反义。嗯,奴婢觉得,这些封号里,也就只有这个‘淑’字,前面加上姓,还能说的过去。”元春这么说的时候,太后和皇帝也是一阵好笑。
宫里已经有一个‘真’太贵妃了,那再多个‘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娘俩个想到现在还不是时机,等到彻底掌握了实权再好好地刺激一下太上皇和甄氏好了。
所以这个时候,包托元春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元春将来的贵妃之位是这么来的。
话回当下,元春多年没有见过家人了,所以这一次会面,问了好多家里人的事情,再听说李凝定给了贾琮时,便摇头笑道,“我还记得琮儿第一次见到凝姐时的样子呢,琮儿张嘴便问我,‘大姐姐,哪里来的大兔子’。”
史氏和张氏,连着元春宫里的几个心腹都笑了。
“怪不得,琮儿动不动的就说兔子不吃草,还专门往肉上盯,当时我还想着这孩子又是哪个筋不对了。原来是应在了这里。”张氏想到她儿子这些年送给了李凝多少兔毛制品,就有些好笑。
“是呢,那时候凝姐退乳牙,琮儿还特意让厨房蒸了一盘子胡萝卜,非要喂凝姐,非说是嬷嬷说的,兔子就应该吃这个。最后还把凝姐弄哭了。那之后好久,凝姐看到萝卜就一脸的委屈。”虽然已经过去了好久,但在元春的记忆里,那些少女时代的回忆,还是那么清晰。
“…这对小冤家,年纪大一些,也能让人放些心。我的那两个玉儿呦,年纪就是太小了。”史氏想到婚礼定在明年的贾琮和李凝,心里倒是不担心。但是想到宝玉和黛玉这对,就有些个无力。
“老太太不必如此忧心,他们还小呢。而且论是无宝玉和林妹妹都是个懂事的孩子。等过几年大一些了,便会好了。”对于弟弟定下的这门亲事,而且还早早就成了亲的事情,元春心里是有些个不是滋味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她都是只能看着的。不过听到老太太这样说,元春也非常懂事的说了些宽慰人心的话。
“我也是这样想的。好在还有你大伯母在。平里的教养,我也能放些心。而且林丫头自小长在咱们家,脾气秉性都是熟知的。连教养都是咱们家精心教养的。这一点,我倒也放心了。将来去了,也不用担心这两个玉儿了。”史氏有些感慨。
“瞧老太太说的什么话,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将来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快别说这些了。”元春听到老祖母如此言语,心下感伤,但也知道这皇宫不是能够随便的地方,连忙劝解,并又让抱琴换了新茶来。
半晌,三人用过新茶及点心后,张氏才又提起了件事。
“…娘娘,每月二。六日便可以进宫。若不下次让二太太也进宫见一见吧。不然于娘娘的名声也有碍。”
张氏并不是多好心,只是觉得这些事情她这个身份,总是要提一提的。之前宣旨的时候,便说家人女眷可以在二六日进宫相见。谁知随后,元春宫里的太监便传话说,二太太操持家务,不克前来,只请老太太和她进宫来。
元春嘟了下嘴,看着张氏有些撒娇地道,“…那就再说吧。”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娘娘,人言可畏。世人在很多时候,是不看是非曲直的。嫉妒您的人,也不会管您当初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的。娘娘此时越风光,就要越谨慎。一辈子的时间还长着,可不敢如此任性。”成为皇妃,只是这皇宫生涯的开始,不到死的那一天,永远也不会是结束。
张氏语重心长的对着一身雍容华贵的元春劝解着。史氏在一旁也插话道,“她再不好,也是您名义上的继母,孝道不可有失。”
元春也明白。只是大道理谁都懂,小道理却有些个说不通。不过被祖母和大伯母连番教导,元春也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可以肆意任性的时候。
“那下次进宫,就让二太太一起来吧。噢,让李嬷嬷也来。这么多年不见,怪想她的。嗯,李嬷嬷不算是家里人,要进宫的话,我去向太后娘娘说一声。”
“也好,毕竟不能换了规矩,免得让人说侍宠而骄。噢,忘记说了。自从宝玉成了亲,唐朝那丫头,就不怎么来府里了。”
元春和张氏听到史氏还叫李嬷嬷唐朝那丫头,心里都有些个乐呵。
“嗯,原来是这样呀。说来,咱们家的这些人里,就数她最有福,七品的朝廷敕命呢,出去也能被人叫一声‘夫人’了。明年要开恩科,她的长子是不是也要今年下场?”
“是有这个打算,不但她们家的决哥儿,还有娘娘的兄弟也是明年下场。宝玉和芝儿,年纪还是小了些。臣妇怕伤仲永,便想着再压两年,长上几岁再让他们回金陵下场。”
元春抿唇一笑,心里也有些自豪骄傲。
她的兄弟们,都非常的争气。娘家人有出息,她在宫里也有硬气些。
“说来,二妹妹的年纪也不小了,若是我,嗯,本宫没有记错的话,过了年,便十五了吧。婚事可定了下来?”
元春在史氏和张氏面前是不摆宫妃的架子的,但是看到张氏看了她一眼后,便只能改口了。刚才还能我呀,我的,嗯,现在大伯母缓过神来了,自己就只能改口了。
大伯母就是太谨慎了。这满宫的下人,她不敢说都是没有异心的。但这间宫殿侍候的人,确可以保证都是她的心腹。
“唉,说起这个。臣妇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老爷的意思是想让二丫头嫁到武将家里去,说是不埋没了她那一身好本事。您听听这话,像话吗?”想到当初商量迎春婚事的时候,贾赦的话,张氏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人家好心好意解了府里燃眉之急,竟然还有人不知足,也真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了。
张氏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贾政两口子,这对夫妻的直白,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老太太,现在园子有了,图纸也看过了,其他的就只是一些家具,布幔,古董摆件以及采买戏子和调。教下人了。”
其实,那园子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动的。只是张氏等人都没有提出来。一来现在已经入冬,本不是动土的好时间。二一来,若是要改动,那便要又多出一笔花销。
现在的园子,其实也是能看的了。很不必再过多的投入。
史氏点头,这话很是。“古董摆设,家俱这些挑那些好的买来。要精致一些的。娘娘自小便喜欢那些精致的小东西。布幔,就让府里的人现在就开始弄起来。府中各处的针线房,都可以把人手调出来。若是不够,也可以去外面或买或雇。下人嘛,倒无妨,咱们家正经有从宫里出来的嬷嬷,让她们帮忙调。教一番也使得。只是这采买戏子的事?让谁去比较好呢?”
园子是现成的,倒是省下老多的事情了。当下几人便分了工,贾珠监工家俱的打造,贾琏南下采买小戏子,布幔等由水氏管着,而众人的服装首饰便都归了凤姐。
至于古董类的,张氏举贤不避亲的推举了自家男人贾赦。
她相信自家男人的本事,那是一定不会买到假货的。
史氏和众人的想法,便是在年前将这些都办完,然后在来年的正月十五上旨请元春回家省亲。
李凝的嫁妆早就打好了,当初的家里供的那木匠也让唐朝举荐给了荣国府。因为这会各家的娘娘都在选址,建园子。所以木匠及各项技人,都是闲着的。
所以,贾家很容易便找齐了人手,加班加点的干了起来。
而这一切,元春在宫里接见史氏和张氏的时候,便一一知道了。心中更加感激唐朝的用心。
“前阵子,族里拿了五万两,老太太便让家里各处再筹集一些,她老人家拿了四万,二房四万,我们大房只拿了两万。筹集了十五万采购园子和省亲的各项花费。臣妇细算了一下,十五万是绰绰有余的,便也没再往里面添。
今天进宫来,你大伯和你兄弟又让我拿了三万两银票来。娘娘在宫里,也是需要花销的。总比把钱都扔进园子里要强一些。您大伯也说了,您从小精贵着养大,宫里花销大,万不可委屈了自己个儿。身子骨比什么都重要。您好好的在宫里,我们全家都能安心的在外面。”张氏说完,便从袖兜里拿出了一个小布袋子,打了开来,竟然都是小额的银票。
“知道娘娘在宫里事事都不那么方便,臣妇便都换了散的带进来。用起来也便宜。这是四万七千两银票。那多出来的银票是李凝她娘给您的,说是您庄子这些年的收益。她说原来不止这些,不过今年开春的时候,她又在南边买了个大庄子,这才只有这些了。她还说以后娘娘在宫外的收益,每年年底的时候,换了银子给娘娘送进来。万不会委屈了娘娘。”
唐朝一直记得原著中,动不动就会有个夏太监出宫来要钱。不管这钱是不是元春让人来要的,唐朝相信,现在的荣国府也不是那么好伸手的。更别提吝啬成性的邢氏,以及燕过拔毛的凤姐了。
求人不如求已,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因此,唐朝才会很是用心的经营元春留在外面的嫁妆。将每年得来的银钱,要么收起来存着,要么买地买铺子,让钱生钱。几年下来,别的唐朝不敢说,但是加上今年她买的那个庄子,以后每年一万两的收入,却是能够保证的。
只是也不知道元春明不明白自己的这一份用心。在唐朝的心里,她不认为如果元春真的伸手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会不会成为元春和张氏之间的矛盾,谁也不知道。
唐朝懂的不多,但她也知道宫妃是少不了娘家的支持的。而元春也离不开荣国府这几个有出息的堂兄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乘的。
而她能做的,也只有处理好这些小事了。
说来唐朝是张氏的亲家,她闺女又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会替唐朝说话的。
元春听了张氏转达的话,微微一笑,“那有什么打紧的。我已经跟太后娘娘与皇上说过了,皇上同意本宫新年元宵节那天出宫省亲。”
史氏和张氏一听,便笑了。“娘娘,皇后娘娘那里?”
元春面上稍冷,眼中一抹不泄一闪而过,但张口说出来的话,却仍是温温柔柔的,“进宫的这些日子,皇后娘娘与几位娘娘都有些个水土不服。因此一直在静养,宫中大小事情,依旧是太后娘娘与甄太贵妃在操持。”
史氏和张氏面上一怔,立马回过神,看着元春都有些担心。
元春点了点头,“老太太和伯母不必担心。我自来本份,那些个事情却是从来不沾的。”她一直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若不是真的出不了宫了,她也不会做这个淑妃。
说起淑妃这个名份,还是元春自己向当今天的太后求来的呢。她十几岁便入宫侍候当今的太后娘娘,感觉自然是不一般的。
当初甄太贵妃为了咯应新皇和荣国府,便故意表现出与元春很是相投,然后建议太上皇将这位荣国府的嫡长女赐给新皇。
甄氏只以为贾家与甄家是老亲,却不愿意踏进皇位之争帮她一把的中立派,却不知道早在很多年前,张氏便悄悄地向越王殿下投了诚。
也因此,虽然出发点不是很好,但是元春得封妃位却是并不如甄氏想的那么不如人意。
只是在封号上,有了一些争议。
“奴婢姓贾,再好的封号加上姓,也都变成了反义。嗯,奴婢觉得,这些封号里,也就只有这个‘淑’字,前面加上姓,还能说的过去。”元春这么说的时候,太后和皇帝也是一阵好笑。
宫里已经有一个‘真’太贵妃了,那再多个‘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娘俩个想到现在还不是时机,等到彻底掌握了实权再好好地刺激一下太上皇和甄氏好了。
所以这个时候,包托元春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元春将来的贵妃之位是这么来的。
话回当下,元春多年没有见过家人了,所以这一次会面,问了好多家里人的事情,再听说李凝定给了贾琮时,便摇头笑道,“我还记得琮儿第一次见到凝姐时的样子呢,琮儿张嘴便问我,‘大姐姐,哪里来的大兔子’。”
史氏和张氏,连着元春宫里的几个心腹都笑了。
“怪不得,琮儿动不动的就说兔子不吃草,还专门往肉上盯,当时我还想着这孩子又是哪个筋不对了。原来是应在了这里。”张氏想到她儿子这些年送给了李凝多少兔毛制品,就有些好笑。
“是呢,那时候凝姐退乳牙,琮儿还特意让厨房蒸了一盘子胡萝卜,非要喂凝姐,非说是嬷嬷说的,兔子就应该吃这个。最后还把凝姐弄哭了。那之后好久,凝姐看到萝卜就一脸的委屈。”虽然已经过去了好久,但在元春的记忆里,那些少女时代的回忆,还是那么清晰。
“…这对小冤家,年纪大一些,也能让人放些心。我的那两个玉儿呦,年纪就是太小了。”史氏想到婚礼定在明年的贾琮和李凝,心里倒是不担心。但是想到宝玉和黛玉这对,就有些个无力。
“老太太不必如此忧心,他们还小呢。而且论是无宝玉和林妹妹都是个懂事的孩子。等过几年大一些了,便会好了。”对于弟弟定下的这门亲事,而且还早早就成了亲的事情,元春心里是有些个不是滋味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她都是只能看着的。不过听到老太太这样说,元春也非常懂事的说了些宽慰人心的话。
“我也是这样想的。好在还有你大伯母在。平里的教养,我也能放些心。而且林丫头自小长在咱们家,脾气秉性都是熟知的。连教养都是咱们家精心教养的。这一点,我倒也放心了。将来去了,也不用担心这两个玉儿了。”史氏有些感慨。
“瞧老太太说的什么话,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将来的好日子还长着呢。快别说这些了。”元春听到老祖母如此言语,心下感伤,但也知道这皇宫不是能够随便的地方,连忙劝解,并又让抱琴换了新茶来。
半晌,三人用过新茶及点心后,张氏才又提起了件事。
“…娘娘,每月二。六日便可以进宫。若不下次让二太太也进宫见一见吧。不然于娘娘的名声也有碍。”
张氏并不是多好心,只是觉得这些事情她这个身份,总是要提一提的。之前宣旨的时候,便说家人女眷可以在二六日进宫相见。谁知随后,元春宫里的太监便传话说,二太太操持家务,不克前来,只请老太太和她进宫来。
元春嘟了下嘴,看着张氏有些撒娇地道,“…那就再说吧。”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娘娘,人言可畏。世人在很多时候,是不看是非曲直的。嫉妒您的人,也不会管您当初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的。娘娘此时越风光,就要越谨慎。一辈子的时间还长着,可不敢如此任性。”成为皇妃,只是这皇宫生涯的开始,不到死的那一天,永远也不会是结束。
张氏语重心长的对着一身雍容华贵的元春劝解着。史氏在一旁也插话道,“她再不好,也是您名义上的继母,孝道不可有失。”
元春也明白。只是大道理谁都懂,小道理却有些个说不通。不过被祖母和大伯母连番教导,元春也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可以肆意任性的时候。
“那下次进宫,就让二太太一起来吧。噢,让李嬷嬷也来。这么多年不见,怪想她的。嗯,李嬷嬷不算是家里人,要进宫的话,我去向太后娘娘说一声。”
“也好,毕竟不能换了规矩,免得让人说侍宠而骄。噢,忘记说了。自从宝玉成了亲,唐朝那丫头,就不怎么来府里了。”
元春和张氏听到史氏还叫李嬷嬷唐朝那丫头,心里都有些个乐呵。
“嗯,原来是这样呀。说来,咱们家的这些人里,就数她最有福,七品的朝廷敕命呢,出去也能被人叫一声‘夫人’了。明年要开恩科,她的长子是不是也要今年下场?”
“是有这个打算,不但她们家的决哥儿,还有娘娘的兄弟也是明年下场。宝玉和芝儿,年纪还是小了些。臣妇怕伤仲永,便想着再压两年,长上几岁再让他们回金陵下场。”
元春抿唇一笑,心里也有些自豪骄傲。
她的兄弟们,都非常的争气。娘家人有出息,她在宫里也有硬气些。
“说来,二妹妹的年纪也不小了,若是我,嗯,本宫没有记错的话,过了年,便十五了吧。婚事可定了下来?”
元春在史氏和张氏面前是不摆宫妃的架子的,但是看到张氏看了她一眼后,便只能改口了。刚才还能我呀,我的,嗯,现在大伯母缓过神来了,自己就只能改口了。
大伯母就是太谨慎了。这满宫的下人,她不敢说都是没有异心的。但这间宫殿侍候的人,确可以保证都是她的心腹。
“唉,说起这个。臣妇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老爷的意思是想让二丫头嫁到武将家里去,说是不埋没了她那一身好本事。您听听这话,像话吗?”想到当初商量迎春婚事的时候,贾赦的话,张氏差点咬碎一口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