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剑三]武安天下_分卷阅读_213
便是他这个做了这么多年丞相的,范雎也只能说面对自己看不顺眼的时候控制着自己不要上去就揍一顿,至少态度能保持寻常,但若说像苏云卿这样他是做不到的。
范雎自己做不到,因此便更觉得苏云卿此人心机城府之深恐怕是他平生仅见。
可他又能怎么办?
范雎心中苦笑,无论如何他都是不可能放任苏云卿这次直接领兵在外的,因为他很清楚,苏云卿这次出去了,日后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苏云卿远比白起更加可怕。
她心机手段能力才干样样都不差,唯一值得说道的也不过是她是个女人,但性别的问题在苏云卿的军功面前什么都算不上,至于说其他……范雎不得不承认,苏云卿就是那种有办法让人对她产生好感,愿意为她效忠的人。
关于当初邯郸城是怎么破的,这计划是怎么来的,后来赵王的投降仪式又是怎么安排的,范雎一清二楚,也因此他更觉得苏云卿可怕。
你看,就连白起都很愿意听苏云卿的。
刚开始苏云卿还只是提出’请求‘,等到了邯郸,苏云卿的表现就差是在直接给白起下命令了,可结果呢?白起没反对,没生气,他很平静的接受了。
白起尚且如此,军中的其他人就更别指望了,范雎很确定,只要昭襄王敢放手把苏云卿丢在军中三年,三年之后这军队是大秦的军队,但将士们真正听谁的那可就不好说了。
好吧,不提白起,就连他范雎自己这次对苏云卿出手都不是因为私人恩怨。
这样的人,范雎只要想想都觉得冷汗直冒。
但他偏偏讨厌不起来。
……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
于是直到事情都谈完了,范雎也没有听到苏云卿说他半句不好,更没有挖坑给他跳。
对此范雎只有自己心中苦笑了。
想了想,范雎还是决定试探一下。
于是当正事谈完,昭襄王闲聊几句以示亲近和关心的时候,范雎摇摇头说道:“老咯,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了,这次也是劳烦大王和将军久等了。”
昭襄王自然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的,他甚至安抚道:“丞相这是说的什么话,你的年纪大了难道寡人的年纪就小吗?寡人还指望你继续为寡人分忧呢。”
范雎叹了口气道:“多谢大王的抬爱,只是我这身体自己知道,早年在魏国落下不少伤,能活命已经是大幸了,哪里还奢求长寿呢,与大王那更是万万不能比了。”
早年范雎在魏国受辱,被人打断了鼻梁打掉了牙齿,就连肋骨都断了几根,之后不但没有得到救治反而被丢进厕所里,让来往的宾客侮辱。
范雎能够活命确实算得上是一件非常侥幸的事情,要知道就连当时负责看守他的守卫都觉得他活不了多久了,因此当范雎劝说他放过自己的时候守卫同意了,而后向主人报告范雎已死,这更是没人怀疑,由此可见范雎当时伤的有多重。
可范雎活是活下来了,但考虑到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要说没留下点病根,没落下点隐患,这话谁能信?
因此范雎此时对昭襄王说这话也并非是客气话,他这些年身体确实是大不如前了,年纪大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早年受的伤,可以说是伤了根本,因此他的底子就比别人要差一点。
话题既然已经到了这里,范雎便干脆继续说道:“我也很愿意为大王分忧,但实在是一年不如一年,正想着什么时候与大王辞官呢,倒是前些日子我见到个年轻人很不错,虽是燕国人,但大王向来知人善任,也不必在意是哪国的人了,要说才能,接替我是绰绰有余啦,我这里正想着留用一段时间,等他成长起来就推荐给大王呢。”
范雎这话说的十分诚恳,昭襄王也不由的被带出了几分感慨,他也知道范雎说的都是实话,因此纵然不舍,但他最多也就留范雎几年罢了,这只是拖延时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比起昭襄王的感慨和不舍,倒是苏云卿很赞成的点头:“丞相的年纪确实大了,总让丞相一个人操心那么多事情确实不太好,我知道大王不舍,但丞相说的没错,他现在还能为大王分忧,可年纪大了精神便不好,国家大事却容不得半点差错。”
听到这话,范雎眼神一动,他顿时就明白苏云卿要做什么了!
但他不得不说一句,苏云卿简直干得漂亮!
苏云卿这话明里暗里都是在要求范雎早点退位让贤,滚回家里养老算了,但你偏偏还不能说这是苏云卿说的不对,因为这话本就是范雎自己提出来的,他甚至连理由都找好了。
苏云卿此时说,不过是体谅他这个老臣罢了。
甚至苏云卿不用多说,范雎自己就得把这话题接下去,也必须接下去并且表明自己坚定的心意,否则他前面的话就显得太过虚伪了。
瞧,苏云卿什么都没做,她才没有逼迫老臣呢,一切都是范雎自己的主意,苏云卿不过是偶尔不轻不重的说几句附和一下范雎而已。
范雎知道,此时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这个位置都得尽快让出来了,就算昭襄王挽留他,苏云卿也会再次逼迫的。
可范雎不由的想到,如果他一开始提起的不是这个话题呢?
……不,根本不需要这样思考。
范雎很快就明白了,苏云卿根本就没打算自己动手报复他,她要做的只是在恰当的时候顺势而为而已,范雎之前的话不过是提前给了她这个机会。
可不管日后如何,至少此时昭襄王是不可能同意范雎就那么告老回家的,因此昭襄王只是再次安抚挽留。
之后出乎范雎的预料,苏云卿居然再次开口了,她这次是在赞同昭襄王。
“大王说的没错,以丞相之才若是早早的辞官回家,大王还能托谁以国事呢?年轻人自然是好的,但年轻人的不足更多,丞相就那么辞官走了,留着大王一个人对着满朝堂的年轻人,大王多可怜,咳,我是说,多孤单……哦不是多……不放心啊。”
苏云卿眨眨眼,看向范雎:“丞相你肯定也不放心的吧。”
范雎:“……”
所以说你到底是哪一边的!
不仅仅是范雎,昭襄王也有这疑惑,苏云卿这一会儿支持范雎,一会儿又说他说的对,那这范雎到底该不该辞官啊?
抛开那奇怪的形容不谈,反正昭襄王已经习惯了苏云卿说话偶尔会冒出几句不靠谱了,这种事习惯就好,作为秦王他有足够的胸襟去包容这么点小小的失礼,比起关注苏云卿说话靠谱不靠谱,更让昭襄王在意的是,苏云卿说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至少昭襄王知道苏云卿并非是个没有主见的墙头草,人家说啥她都点头的那种,她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果然,当昭襄王问起这个的时候,苏云卿一笑:“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很久啦,今天刚好和大王说说,大王您看看合适不合适。”
苏云卿的办法也挺简单的,组建养老团……哦不,是参谋团嘛。
说白了,就是把那些有资历有才干,但偏偏年纪大了不能负担太多工作的老一辈集中起来组建个参谋团,他们不参与决策,但可以为昭襄王提供建议和咨询。
有什么事情年轻人定下了昭襄王觉得拿不准的,就可以找这些人嘛。
这样既不用当着职位负担大量的工作,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昭襄王提供助力,当然,为了防止这些老资格们威胁新王的王权,苏云卿给这个参谋团的定义还真的就是个养老团。
国君开口的时候他们有权力干涉国家事务,但如果国君不开口,那除了面子上的尊荣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范雎一想,觉得抛开其他来看,苏云卿这想法其实还挺不错,至少像是白起那样的人,虽说不领兵了,但你要真就让他蹲家里养花养鸟,不说其他人,就算范雎这个老对头都觉得可惜了呀。
更何况苏云卿还提出,其实这参谋团里面也可以加入一些年轻人。
现在培养后辈都是直接让做官做事开始的,并没有什么岗前培训的事情,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实习期,直接开始上手做事,秦国在这方面又比较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就被刷下去了。
当然,也因为这个,能在秦国凭本事做到高官的人,基本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了。
在苏云卿看来,其实完全可以提前熟悉一下嘛,和老前辈多学学经验就很好啊,而且在此期间不同于在外找老师求学的时候,这是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具体事务的,这可比听老师讲课靠谱多了呀。
再说了,这年代的老师,教的好的算少数,大部分你不如说那是文学家哲学家之类,讲的道理多,做的事情少,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荀子嘛,可荀子那得是什么等级的老师了?普通的老师哪有这水平。
好吧,就算有那水平估计也没那条件啊,国家大事那是随便能拿去给别人讨论的吗?
因此范雎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支持了苏云卿。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私心的。
范雎目前是丞相,又被封应侯,可以说是高官厚爵都有了,可秦国这国家比较坑啊,别人家的爵位能世袭,秦国的不能啊!
也就是说,如果范雎退休了,那他的儿子孙子他的家族子孙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范雎这几年虽然身体不好,但依旧坚持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轻易不愿意放权的原因。
可人都有极限,这两年范雎还能撑着,再过几年呢?
范雎知道自家那几个子孙出息的没几个,就算有,他也不敢在自己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再让家里亲戚身居高位,那明显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因此范雎的儿孙有当官的,但官职都不高,可现在不高是为了自保,以后呢?
范雎在位的时候不能提拔,等他不在了,想提拔也提拔不起来了。
范雎自己做不到,因此便更觉得苏云卿此人心机城府之深恐怕是他平生仅见。
可他又能怎么办?
范雎心中苦笑,无论如何他都是不可能放任苏云卿这次直接领兵在外的,因为他很清楚,苏云卿这次出去了,日后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苏云卿远比白起更加可怕。
她心机手段能力才干样样都不差,唯一值得说道的也不过是她是个女人,但性别的问题在苏云卿的军功面前什么都算不上,至于说其他……范雎不得不承认,苏云卿就是那种有办法让人对她产生好感,愿意为她效忠的人。
关于当初邯郸城是怎么破的,这计划是怎么来的,后来赵王的投降仪式又是怎么安排的,范雎一清二楚,也因此他更觉得苏云卿可怕。
你看,就连白起都很愿意听苏云卿的。
刚开始苏云卿还只是提出’请求‘,等到了邯郸,苏云卿的表现就差是在直接给白起下命令了,可结果呢?白起没反对,没生气,他很平静的接受了。
白起尚且如此,军中的其他人就更别指望了,范雎很确定,只要昭襄王敢放手把苏云卿丢在军中三年,三年之后这军队是大秦的军队,但将士们真正听谁的那可就不好说了。
好吧,不提白起,就连他范雎自己这次对苏云卿出手都不是因为私人恩怨。
这样的人,范雎只要想想都觉得冷汗直冒。
但他偏偏讨厌不起来。
……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
于是直到事情都谈完了,范雎也没有听到苏云卿说他半句不好,更没有挖坑给他跳。
对此范雎只有自己心中苦笑了。
想了想,范雎还是决定试探一下。
于是当正事谈完,昭襄王闲聊几句以示亲近和关心的时候,范雎摇摇头说道:“老咯,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了,这次也是劳烦大王和将军久等了。”
昭襄王自然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的,他甚至安抚道:“丞相这是说的什么话,你的年纪大了难道寡人的年纪就小吗?寡人还指望你继续为寡人分忧呢。”
范雎叹了口气道:“多谢大王的抬爱,只是我这身体自己知道,早年在魏国落下不少伤,能活命已经是大幸了,哪里还奢求长寿呢,与大王那更是万万不能比了。”
早年范雎在魏国受辱,被人打断了鼻梁打掉了牙齿,就连肋骨都断了几根,之后不但没有得到救治反而被丢进厕所里,让来往的宾客侮辱。
范雎能够活命确实算得上是一件非常侥幸的事情,要知道就连当时负责看守他的守卫都觉得他活不了多久了,因此当范雎劝说他放过自己的时候守卫同意了,而后向主人报告范雎已死,这更是没人怀疑,由此可见范雎当时伤的有多重。
可范雎活是活下来了,但考虑到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要说没留下点病根,没落下点隐患,这话谁能信?
因此范雎此时对昭襄王说这话也并非是客气话,他这些年身体确实是大不如前了,年纪大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早年受的伤,可以说是伤了根本,因此他的底子就比别人要差一点。
话题既然已经到了这里,范雎便干脆继续说道:“我也很愿意为大王分忧,但实在是一年不如一年,正想着什么时候与大王辞官呢,倒是前些日子我见到个年轻人很不错,虽是燕国人,但大王向来知人善任,也不必在意是哪国的人了,要说才能,接替我是绰绰有余啦,我这里正想着留用一段时间,等他成长起来就推荐给大王呢。”
范雎这话说的十分诚恳,昭襄王也不由的被带出了几分感慨,他也知道范雎说的都是实话,因此纵然不舍,但他最多也就留范雎几年罢了,这只是拖延时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比起昭襄王的感慨和不舍,倒是苏云卿很赞成的点头:“丞相的年纪确实大了,总让丞相一个人操心那么多事情确实不太好,我知道大王不舍,但丞相说的没错,他现在还能为大王分忧,可年纪大了精神便不好,国家大事却容不得半点差错。”
听到这话,范雎眼神一动,他顿时就明白苏云卿要做什么了!
但他不得不说一句,苏云卿简直干得漂亮!
苏云卿这话明里暗里都是在要求范雎早点退位让贤,滚回家里养老算了,但你偏偏还不能说这是苏云卿说的不对,因为这话本就是范雎自己提出来的,他甚至连理由都找好了。
苏云卿此时说,不过是体谅他这个老臣罢了。
甚至苏云卿不用多说,范雎自己就得把这话题接下去,也必须接下去并且表明自己坚定的心意,否则他前面的话就显得太过虚伪了。
瞧,苏云卿什么都没做,她才没有逼迫老臣呢,一切都是范雎自己的主意,苏云卿不过是偶尔不轻不重的说几句附和一下范雎而已。
范雎知道,此时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这个位置都得尽快让出来了,就算昭襄王挽留他,苏云卿也会再次逼迫的。
可范雎不由的想到,如果他一开始提起的不是这个话题呢?
……不,根本不需要这样思考。
范雎很快就明白了,苏云卿根本就没打算自己动手报复他,她要做的只是在恰当的时候顺势而为而已,范雎之前的话不过是提前给了她这个机会。
可不管日后如何,至少此时昭襄王是不可能同意范雎就那么告老回家的,因此昭襄王只是再次安抚挽留。
之后出乎范雎的预料,苏云卿居然再次开口了,她这次是在赞同昭襄王。
“大王说的没错,以丞相之才若是早早的辞官回家,大王还能托谁以国事呢?年轻人自然是好的,但年轻人的不足更多,丞相就那么辞官走了,留着大王一个人对着满朝堂的年轻人,大王多可怜,咳,我是说,多孤单……哦不是多……不放心啊。”
苏云卿眨眨眼,看向范雎:“丞相你肯定也不放心的吧。”
范雎:“……”
所以说你到底是哪一边的!
不仅仅是范雎,昭襄王也有这疑惑,苏云卿这一会儿支持范雎,一会儿又说他说的对,那这范雎到底该不该辞官啊?
抛开那奇怪的形容不谈,反正昭襄王已经习惯了苏云卿说话偶尔会冒出几句不靠谱了,这种事习惯就好,作为秦王他有足够的胸襟去包容这么点小小的失礼,比起关注苏云卿说话靠谱不靠谱,更让昭襄王在意的是,苏云卿说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至少昭襄王知道苏云卿并非是个没有主见的墙头草,人家说啥她都点头的那种,她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果然,当昭襄王问起这个的时候,苏云卿一笑:“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很久啦,今天刚好和大王说说,大王您看看合适不合适。”
苏云卿的办法也挺简单的,组建养老团……哦不,是参谋团嘛。
说白了,就是把那些有资历有才干,但偏偏年纪大了不能负担太多工作的老一辈集中起来组建个参谋团,他们不参与决策,但可以为昭襄王提供建议和咨询。
有什么事情年轻人定下了昭襄王觉得拿不准的,就可以找这些人嘛。
这样既不用当着职位负担大量的工作,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昭襄王提供助力,当然,为了防止这些老资格们威胁新王的王权,苏云卿给这个参谋团的定义还真的就是个养老团。
国君开口的时候他们有权力干涉国家事务,但如果国君不开口,那除了面子上的尊荣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范雎一想,觉得抛开其他来看,苏云卿这想法其实还挺不错,至少像是白起那样的人,虽说不领兵了,但你要真就让他蹲家里养花养鸟,不说其他人,就算范雎这个老对头都觉得可惜了呀。
更何况苏云卿还提出,其实这参谋团里面也可以加入一些年轻人。
现在培养后辈都是直接让做官做事开始的,并没有什么岗前培训的事情,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实习期,直接开始上手做事,秦国在这方面又比较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就被刷下去了。
当然,也因为这个,能在秦国凭本事做到高官的人,基本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了。
在苏云卿看来,其实完全可以提前熟悉一下嘛,和老前辈多学学经验就很好啊,而且在此期间不同于在外找老师求学的时候,这是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具体事务的,这可比听老师讲课靠谱多了呀。
再说了,这年代的老师,教的好的算少数,大部分你不如说那是文学家哲学家之类,讲的道理多,做的事情少,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荀子嘛,可荀子那得是什么等级的老师了?普通的老师哪有这水平。
好吧,就算有那水平估计也没那条件啊,国家大事那是随便能拿去给别人讨论的吗?
因此范雎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支持了苏云卿。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私心的。
范雎目前是丞相,又被封应侯,可以说是高官厚爵都有了,可秦国这国家比较坑啊,别人家的爵位能世袭,秦国的不能啊!
也就是说,如果范雎退休了,那他的儿子孙子他的家族子孙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范雎这几年虽然身体不好,但依旧坚持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轻易不愿意放权的原因。
可人都有极限,这两年范雎还能撑着,再过几年呢?
范雎知道自家那几个子孙出息的没几个,就算有,他也不敢在自己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再让家里亲戚身居高位,那明显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因此范雎的儿孙有当官的,但官职都不高,可现在不高是为了自保,以后呢?
范雎在位的时候不能提拔,等他不在了,想提拔也提拔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