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争论
丰收号事件,这就是英国人对此次海上冲突的叫法。在英国媒体的嘴里,丰收号不过是一艘最普通不过的英国渔船,合理合法的在公海进行捕捞活动时却遭到冰岛军舰的攻击,人员死伤惨重而且还遭到了最无理的扣押。冰岛人就是仗着背后有苏联的支持才会如此的无法无天。反正他们强烈的控诉冰岛的海盗暴行,要求冰岛必须立刻给出一个说法。
对于这一类的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的行为,实在是不用太惊讶,因为从始至终帝国主义的媒体都是这个样子的。至于大英帝国的媒体更是在这两百年的锻炼下变得皮厚心黑了。
苏联方面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获知了丰收号事件的始末,对于英国人会颠倒黑白是一点儿都不惊讶,真正让******感到忧心的,是这次事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丰收号之前,苏联、美国和英国之间不是没有冲突和摩擦,大家都是大流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怎么可能完全能尿到一个壶里?之所以大家能勉强合作,无非是有轴心国这个共同的敌人而已。而现在,共同的敌人还没有倒下,盟国内部就因为战利品分配不均而要撕逼了。
尤其是此次英国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挑衅动态,更是充分的说明了之前那一点点友谊也已经完全蜕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扯皮和暗斗。
“这次的事件就是一个信号,英帝国主义眼看胜利已经指日可待,这是忍不住又要重新拾起封锁和孤立我们的老一套了。对于英国帝国主义的挑衅,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回击!”
斯维尔德洛夫有些杀气腾腾,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前一段时间他失分太多,如今上位在即却底盘愈发的不稳,自然是想抓住一切机会争取多得一点分。
而这一次,他认为事情没有太多好讨论的,不管怎么看都是英国挑衅在先,这明显就是英国人又要耍流氓,对于这种耍流氓的行为必须坚决的反击,要沉重的打击英国人的嚣张气焰。
大概在斯维尔德洛夫看来,这个问题就只有这么一个答案,根本就没必要多做讨论,唯一的问题是反击的力度有多大,该怎么给英国人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
事情恐怕是没有那么简单的,英国人为什么挑衅为什么有恃无恐?仅仅是因为他是大流氓这么简单吗?英国人不是不知道苏联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了,但他为什么依然义无反顾的进行挑衅,表现得那么肆无忌惮呢?
这里面恐怕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英国人之所以不担心英苏关系受到影响,是因为他们更看重英美关系!
可能有同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英苏关系和英美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貌似这不挨着啊!
如果你这么看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三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三角,任意两角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另一个角。之前这个三角关系是比较平衡的,美国人对英国和苏联基本上是一视同仁,是不偏不倚的对待英苏,这让英国在很多问题上是吃了憋的。哪怕丘吉尔不断地试图将英美关系深化引入更高的层次,但每每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罗斯福让他的努力付之东流。
丘吉尔太清楚了,在欧洲仅靠英国一家是根本没办法抗衡苏联的,哪怕丘胖子很鄙视布尔什维克很厌恶俄国佬,但也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俄国已经是今非昔比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而在争夺欧洲领导权的斗争中英国一旦输给了苏联,那结果对大英帝国来说恐怕是万劫不复。
想当年英国是怎么坑拿破仑的?19世纪中叶俄国势力最鼎盛的时候,又是怎么联合欧洲列强坑死沙俄的?孤立对手,给对手制造麻烦和敌人是大英帝国最擅长的手段了。
可是当前局势实在是有够糟糕的,以前还有法国这个不算同心同德的小伙伴一起坑俄国人,但是如今的法国真心已经是一团烂泥,在欧洲再也没有人能帮大英帝国了。无奈之下,丘胖子也只能引狼入室,将美国的势力引入欧洲,借此抵消苏联的影响。当美苏之间将死之后,英国自然是获得了不少可以利用的空间。那时候保住大英帝国的一口真气,未尝没有来日的再次辉煌。
所以对丘吉尔来说必须想方设法的拉近英美之间的关系,恐怕没有什么样的关系比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管用了。后世的****和巴铁为什么能走到一起,还不是因为有三哥,试想一下没有三哥两国关系能亲近?后来的中俄为什么又能迅速走近,还不是有美帝。
在丘吉尔看来,一个强大的、邪恶的跟英美********天然不对付的苏联是英国最大的利好。利用好了苏联,英国和美国之间想不走近都难。
战后的美国希望急速扩大影响力和市场,而英国则面临全面的战略收缩,这一进一退之间如果能够达成默契,双方是可以各取所需的。而要实现这一点,丘吉尔觉得还缺一个投名状,只有英国和苏联彻底反目,美国才会对英国放心,才会有条件的给英国一碗饭吃。
所以丰收号事件其实就是英国人的投名状,丘胖子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看见没有亲亲小表弟,你表哥我为了跟你搞基,这是已经豁出去了。看在表哥这么下本的份上,多少打发点剩饭吧!
可惜的是,斯维尔德洛夫似乎没有看穿英国人举动的本质,或者说他看穿了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他认为英国人的这种做法是符合他的利益的。
小斯最核心的政治利益是什么?那就是他之前制定的坚决开展世界大革命的总目标。开展世界大革命必然要跟既得利益者英美发生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小斯就是想借助这种对立和冲突来巩固他的政治地位。
而现在,英国人选择的制造摩擦的做法很显然是跟斯维尔德洛夫的希望不谋而合的。所以他自然是巴不得将事情搞大,越大越好,最好是现在就拆散联盟进行冷战才好。
而这是不符合李晓峰的政治企图的,在他看来苏联此时的情况真心不能说比英国好多少。英国人是实力衰退实在是守不住日不落帝国的遗产,而苏联则是实力增长的速度达不到守江山程度。说白了都是实力不够又不想吐出已经在嘴里的肥肉。
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在当时苏联内部总有一大股这种声音,那就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乘着帝国主义奄奄一息,正好三板斧要了帝国主义老财的狗命,然后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户,多爽啊!
爽吗?开疆拓土确实挺爽的,但是肥肉太大也是能噎死人的,让李晓峰全力施为拿下法国很难吗?一口气吃掉整个欧洲确实都不难,问题是吃下去之后能消化吗?
欧洲就是一块看上去没肥美但实际上却是裹着毒药的烂肉。之前介绍过战后欧洲糟糕的经济形势,请问你苏联有办法解决吗?答案是没有办法,看看当年拒绝了马歇尔计划的东欧各国,四五十年代混得有多凄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为什么会发生?还不是苏联在战后实力不够,解决不了东欧国家迫切的国计民生问题。
这么说吧,苏联在二战中攻城略地越多,摊子铺得越大,日后也就死得越快。没有人能违背基本的客观规律,哪怕你再强权也不行。李晓峰的主张是扩张必须有序,对苏联地缘战略关键的点必须拿下,其余次要的点那就应该舍弃。不要给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这一票国家逼得太急,他们跟英美还是有区别的,留下他们作为中间地带也是无妨的。
所以李晓峰是倾向于不要过于搞对抗,搞什么一切以********为纲,毕竟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是有互补的,你切断了这个联系,东欧国家的经济就要面临相当大的困难,而苏联是暂时弥补不了这个窟窿的。加强流通、减少对抗缓和西欧局势,顺便将英国孤立在欧洲大陆圈子以外,让这个搅屎棍没那么容易搞事,麻烦会少很多。
而现在,斯维尔德洛夫的做法无疑是正中英国的下怀,他就是巴不得将苏联黑成大魔王,然后忽悠一票不明真相的国家跟着他的节奏走,这一招实在是不新鲜了,总不能每每都让英国人这种毫无新意的伎俩给打败吧!
对付英国最好的办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过去孤立他才是正道。所以李晓峰是强烈地反对直接搞对抗或者将丰收号事件这把火烧得太旺盛。他的意思是,有理有据有节的对抗英国的抹黑就行了,没必要大张声势的渲染对立情绪。
围绕着这一点,李晓峰和斯维尔德洛夫之间是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未来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又一次杠上了。
这两个人的政治理念还在不可调和,呃,其实这种说法挺扯淡的,因为这从来就不是什么纯粹的政治理念问题,跟********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当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和李晓峰集团的政治利益冲突越来越大,大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时候,一切可以用来攻击对手的借口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来用用了。
历史上这一类的手法是屡见不鲜,比较没格调的就是攻击对手是叛徒或者修正主义者,标榜自己才是正统。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托派,不容于“正统”可不是因为理念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此时不管是斯维尔德洛夫还是李晓峰还都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列宁可是还活着,不管是将斯维尔德洛夫还是将李晓峰打成叛徒,那不等于是直接抽列宁的老脸?列宁也不允许这么做,当年恶劣如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最后定性也不是叛徒,只是从最高权力圈赶走了事。不是因为列宁念旧情,而是真不能这么做,如果那两位是叛徒,那么某个时期很欣赏他们的导师大人该怎么评价,是没有是人之明呢?还是被两个大叛徒给蒙蔽了呢?
反正像历史上钢铁同志那种搞法,一个是太血淋淋了,另一个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当所有的老革命都变成了叛徒,那十月革命算什么?这不是自我否定十月革命,否定无产阶级武装斗争么!
历史上华夏的太宗对太祖的定论就比钢铁及赫鲁晓夫聪明得多,一刀切看似爽快了,实际上后患无穷,而且革命者不能连这点包容心都没有吧?
所以此时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之间的“斗争”在性质上就柔和得多,哪怕两派其实都憋着想弄死对方,但那些歪招和偏门的招数还是不敢随便用的。两派基本上还是就事论事。
李晓峰首先摆理由讲道理:“现在激化矛盾有什么好处?我们像英国人一样不顾大局,唯一造成的后果就是让欧洲人民失望而已。当前各国人民是一心期盼着和平,期盼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尽快的赢得胜利,希望看到盟国之间携手同心……他们反对什么?反对帝国主义式的扯皮,反对制造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像英国人一样没节操的使用卑鄙手段进行还击,看似是很爽快,但实则是会让对我们抱有无限希望的欧洲各国人民失望。他们会认为苏联和英国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新帝国主义。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未来的革命斗争吗?”
实话实说,李晓峰并不认同自己的说辞,他一直都是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人,让他委曲求全,那不如直接一刀切掉他的小丁丁算了。
实话实说他真心是很想报复一下英国佬的,但是一则斯维尔德洛夫已经抢在了前面,二则他十分了解小斯这么宣扬大报复思想的实质是想干什么,第三也是为了实现他之前制定的长远规划。所以他决心忍下这口气。
而上面那些废话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就是用来堵斯维尔德洛夫嘴的东西,当然,小斯的嘴也不是那么容易堵住的,他反对这种说法:“怎么能说是报复呢?我不过是主张合理合法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而已,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欺负上门不还手才是对的?”
李晓峰也不客气,立刻挖苦道:“那的主张就是报复!就是针锋相对的制造矛盾,我们应该做就是向全世界揭露所谓‘丰收号事件’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一切行动都是报复,都是不理智的激化矛盾的举措!”
那么这两个人究竟谁胜谁负呢?这还真不好说,因为双方的支持者几乎打了个平手,理智派和冲动派在中央的数量竟然差不多。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平手,毕竟李晓峰之前在中央是占有一定优势的,而现在实际反映确实平手,很显然,在丰收号事件上中央更趋于冲动。而这一现象让斯维尔德洛夫非常高兴,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逐渐扳回劣势的表现,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必然将彻底地占据主动。
不过这场争论最后的结果还是斯维尔德洛夫输了,因为列宁支持李晓峰的主张,导师大人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纷争:“我们之前因为b29的事件同美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而现在因为丰收号事件又要同英国发生大的纠纷,这很可能促使英美迅速走近,从而形成一个反苏的联盟。现在卫国战争还没有胜利,我们还迫切的需要美国的物资援助,这个时候翻脸不认人,不好!”
导师大人的话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就算是斯维尔德洛夫不服气也没有用。当然,刚才说了,小斯也不沮丧,他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得分了的,争取到了更多的同志的支持,这一次不过是列宁有些老糊涂了,胆子太小才让某人得意。想一想,连某人都要借助列宁的势力才能压过他一头,这不是充分说明了他的路线是成功的吗?要知道之前哪怕有列宁的支持,他也很难压倒某人。
反正斯维尔德洛夫是很有些高兴和得意的,只不过也仅仅只有他才会那么乐观。托洛茨基就一阵见血的说道:“这不是斯维尔德洛夫反败为胜的开始,这一次的平手不过是党内冒进势力的一次冲动而已。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冒进势力将会很快消亡。”
托洛茨基的推断还是相当准确的,当苏联政府准备拿出切实证据反驳英国就“丰收号”事件的不实言论时,罗斯福的一封长信就摆在了******的案头。
这封信的意思很简单,无非是老总统觉得当前这个势头不对劲,盟国内部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闹得风风雨雨,这是不符合盟国的根本利益的。在轴心国和法西斯还没有被消灭的时候,盟国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反法西斯而不是窝里斗上。老总统希望苏联政府保持克制,不要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去处理“丰收号”事件,希望双方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
这封信来的时机太巧了,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就在苏联准备反击的时候来,其意味还是很明确的,恐怕是美国人收到了什么风声,知道了苏联手里有能狠狠打脸的东西,为了维护盟国内部的所谓“团结”,不得不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给苏联施加压力,让苏联高抬贵手。
当然,说白了还是为英国人解围。从这一点上看,美国人的偏向性是暴露无遗,在英国和苏联之间,美国人恐怕还是更喜欢英国一些,之前那些貌似公正的做法实际上也不过是维护他自身的利益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就必须多掂量了,不说像斯维尔德洛夫所言的那样疯狂的去报复,就是像李晓峰所言的那样有理有据有节的去斗争都有难度,因为不管怎么说都要给美国人面子。当美国人明明白白表示出自己的倾向性之后,哪怕是最头脑发热的激进派都必须考虑美国的影响力了。
所以一瞬之间苏联国内的激进派就有些怂了,再也不提什么报复和教训英国佬了,反而主张克制。这一波节奏直接就给斯维尔德洛夫搞懵了,面对下面墙头草的反水,他显得顾虑重重。因为他实在太看重这些墙头草了,以为有了这些墙头草呐喊助威就能够制服李晓峰。所以一时间他也有些萎靡不振,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说话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败笔!因为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实在是太糟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政治家是必须有坚持有底线的,没有坚持没有底线的那是政客,你既然提出了一个纲领,那除非证明这个纲领是错的,否则就必须坚持到底。
而斯维尔德洛夫是怎么做的呢?之前他坚持激进的报复,属于左得一塌糊涂,但是才遭遇到一点点小小的外部压力,就立刻开始摇摆,就立刻改旗易帜,说不好听点这属于没节操的投机好不好。
而这种没节操的投机行为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大家都怕跟着一个朝秦慕楚朝令夕改的上级,因为那意味着工作根本没办法开展。而你斯维尔德洛夫现在就表现出了这种趋势,今后谁敢跟你混?
相反,在收到罗斯福来信之后,李晓峰的态度就值得点赞了,他表示苏联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而苏联也应该坚持这种独立性。本来就不是咱们做错了的事儿,我们为什么要服软?别说你罗斯福只是写了一封信而已,你就是真的以武力相威胁,苏联也不能说软就软,这么没坚持今后谁还敢跟你苏联混?
所以李晓峰的主张依然是:排除一切外部干扰,有理有据有节的处理丰收号事件!
对于这一类的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的行为,实在是不用太惊讶,因为从始至终帝国主义的媒体都是这个样子的。至于大英帝国的媒体更是在这两百年的锻炼下变得皮厚心黑了。
苏联方面自然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获知了丰收号事件的始末,对于英国人会颠倒黑白是一点儿都不惊讶,真正让******感到忧心的,是这次事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丰收号之前,苏联、美国和英国之间不是没有冲突和摩擦,大家都是大流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怎么可能完全能尿到一个壶里?之所以大家能勉强合作,无非是有轴心国这个共同的敌人而已。而现在,共同的敌人还没有倒下,盟国内部就因为战利品分配不均而要撕逼了。
尤其是此次英国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挑衅动态,更是充分的说明了之前那一点点友谊也已经完全蜕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扯皮和暗斗。
“这次的事件就是一个信号,英帝国主义眼看胜利已经指日可待,这是忍不住又要重新拾起封锁和孤立我们的老一套了。对于英国帝国主义的挑衅,我们必须坚决予以回击!”
斯维尔德洛夫有些杀气腾腾,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前一段时间他失分太多,如今上位在即却底盘愈发的不稳,自然是想抓住一切机会争取多得一点分。
而这一次,他认为事情没有太多好讨论的,不管怎么看都是英国挑衅在先,这明显就是英国人又要耍流氓,对于这种耍流氓的行为必须坚决的反击,要沉重的打击英国人的嚣张气焰。
大概在斯维尔德洛夫看来,这个问题就只有这么一个答案,根本就没必要多做讨论,唯一的问题是反击的力度有多大,该怎么给英国人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
事情恐怕是没有那么简单的,英国人为什么挑衅为什么有恃无恐?仅仅是因为他是大流氓这么简单吗?英国人不是不知道苏联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了,但他为什么依然义无反顾的进行挑衅,表现得那么肆无忌惮呢?
这里面恐怕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英国人之所以不担心英苏关系受到影响,是因为他们更看重英美关系!
可能有同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英苏关系和英美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貌似这不挨着啊!
如果你这么看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三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三角,任意两角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另一个角。之前这个三角关系是比较平衡的,美国人对英国和苏联基本上是一视同仁,是不偏不倚的对待英苏,这让英国在很多问题上是吃了憋的。哪怕丘吉尔不断地试图将英美关系深化引入更高的层次,但每每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罗斯福让他的努力付之东流。
丘吉尔太清楚了,在欧洲仅靠英国一家是根本没办法抗衡苏联的,哪怕丘胖子很鄙视布尔什维克很厌恶俄国佬,但也不得不承认,今天的俄国已经是今非昔比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而在争夺欧洲领导权的斗争中英国一旦输给了苏联,那结果对大英帝国来说恐怕是万劫不复。
想当年英国是怎么坑拿破仑的?19世纪中叶俄国势力最鼎盛的时候,又是怎么联合欧洲列强坑死沙俄的?孤立对手,给对手制造麻烦和敌人是大英帝国最擅长的手段了。
可是当前局势实在是有够糟糕的,以前还有法国这个不算同心同德的小伙伴一起坑俄国人,但是如今的法国真心已经是一团烂泥,在欧洲再也没有人能帮大英帝国了。无奈之下,丘胖子也只能引狼入室,将美国的势力引入欧洲,借此抵消苏联的影响。当美苏之间将死之后,英国自然是获得了不少可以利用的空间。那时候保住大英帝国的一口真气,未尝没有来日的再次辉煌。
所以对丘吉尔来说必须想方设法的拉近英美之间的关系,恐怕没有什么样的关系比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管用了。后世的****和巴铁为什么能走到一起,还不是因为有三哥,试想一下没有三哥两国关系能亲近?后来的中俄为什么又能迅速走近,还不是有美帝。
在丘吉尔看来,一个强大的、邪恶的跟英美********天然不对付的苏联是英国最大的利好。利用好了苏联,英国和美国之间想不走近都难。
战后的美国希望急速扩大影响力和市场,而英国则面临全面的战略收缩,这一进一退之间如果能够达成默契,双方是可以各取所需的。而要实现这一点,丘吉尔觉得还缺一个投名状,只有英国和苏联彻底反目,美国才会对英国放心,才会有条件的给英国一碗饭吃。
所以丰收号事件其实就是英国人的投名状,丘胖子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看见没有亲亲小表弟,你表哥我为了跟你搞基,这是已经豁出去了。看在表哥这么下本的份上,多少打发点剩饭吧!
可惜的是,斯维尔德洛夫似乎没有看穿英国人举动的本质,或者说他看穿了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他认为英国人的这种做法是符合他的利益的。
小斯最核心的政治利益是什么?那就是他之前制定的坚决开展世界大革命的总目标。开展世界大革命必然要跟既得利益者英美发生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小斯就是想借助这种对立和冲突来巩固他的政治地位。
而现在,英国人选择的制造摩擦的做法很显然是跟斯维尔德洛夫的希望不谋而合的。所以他自然是巴不得将事情搞大,越大越好,最好是现在就拆散联盟进行冷战才好。
而这是不符合李晓峰的政治企图的,在他看来苏联此时的情况真心不能说比英国好多少。英国人是实力衰退实在是守不住日不落帝国的遗产,而苏联则是实力增长的速度达不到守江山程度。说白了都是实力不够又不想吐出已经在嘴里的肥肉。
这种情况是相当危险的,在当时苏联内部总有一大股这种声音,那就是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乘着帝国主义奄奄一息,正好三板斧要了帝国主义老财的狗命,然后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户,多爽啊!
爽吗?开疆拓土确实挺爽的,但是肥肉太大也是能噎死人的,让李晓峰全力施为拿下法国很难吗?一口气吃掉整个欧洲确实都不难,问题是吃下去之后能消化吗?
欧洲就是一块看上去没肥美但实际上却是裹着毒药的烂肉。之前介绍过战后欧洲糟糕的经济形势,请问你苏联有办法解决吗?答案是没有办法,看看当年拒绝了马歇尔计划的东欧各国,四五十年代混得有多凄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为什么会发生?还不是苏联在战后实力不够,解决不了东欧国家迫切的国计民生问题。
这么说吧,苏联在二战中攻城略地越多,摊子铺得越大,日后也就死得越快。没有人能违背基本的客观规律,哪怕你再强权也不行。李晓峰的主张是扩张必须有序,对苏联地缘战略关键的点必须拿下,其余次要的点那就应该舍弃。不要给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这一票国家逼得太急,他们跟英美还是有区别的,留下他们作为中间地带也是无妨的。
所以李晓峰是倾向于不要过于搞对抗,搞什么一切以********为纲,毕竟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是有互补的,你切断了这个联系,东欧国家的经济就要面临相当大的困难,而苏联是暂时弥补不了这个窟窿的。加强流通、减少对抗缓和西欧局势,顺便将英国孤立在欧洲大陆圈子以外,让这个搅屎棍没那么容易搞事,麻烦会少很多。
而现在,斯维尔德洛夫的做法无疑是正中英国的下怀,他就是巴不得将苏联黑成大魔王,然后忽悠一票不明真相的国家跟着他的节奏走,这一招实在是不新鲜了,总不能每每都让英国人这种毫无新意的伎俩给打败吧!
对付英国最好的办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过去孤立他才是正道。所以李晓峰是强烈地反对直接搞对抗或者将丰收号事件这把火烧得太旺盛。他的意思是,有理有据有节的对抗英国的抹黑就行了,没必要大张声势的渲染对立情绪。
围绕着这一点,李晓峰和斯维尔德洛夫之间是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未来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又一次杠上了。
这两个人的政治理念还在不可调和,呃,其实这种说法挺扯淡的,因为这从来就不是什么纯粹的政治理念问题,跟********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当斯维尔德洛夫集团和李晓峰集团的政治利益冲突越来越大,大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时候,一切可以用来攻击对手的借口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来用用了。
历史上这一类的手法是屡见不鲜,比较没格调的就是攻击对手是叛徒或者修正主义者,标榜自己才是正统。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托派,不容于“正统”可不是因为理念问题。
比较有意思的是,此时不管是斯维尔德洛夫还是李晓峰还都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列宁可是还活着,不管是将斯维尔德洛夫还是将李晓峰打成叛徒,那不等于是直接抽列宁的老脸?列宁也不允许这么做,当年恶劣如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最后定性也不是叛徒,只是从最高权力圈赶走了事。不是因为列宁念旧情,而是真不能这么做,如果那两位是叛徒,那么某个时期很欣赏他们的导师大人该怎么评价,是没有是人之明呢?还是被两个大叛徒给蒙蔽了呢?
反正像历史上钢铁同志那种搞法,一个是太血淋淋了,另一个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当所有的老革命都变成了叛徒,那十月革命算什么?这不是自我否定十月革命,否定无产阶级武装斗争么!
历史上华夏的太宗对太祖的定论就比钢铁及赫鲁晓夫聪明得多,一刀切看似爽快了,实际上后患无穷,而且革命者不能连这点包容心都没有吧?
所以此时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之间的“斗争”在性质上就柔和得多,哪怕两派其实都憋着想弄死对方,但那些歪招和偏门的招数还是不敢随便用的。两派基本上还是就事论事。
李晓峰首先摆理由讲道理:“现在激化矛盾有什么好处?我们像英国人一样不顾大局,唯一造成的后果就是让欧洲人民失望而已。当前各国人民是一心期盼着和平,期盼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尽快的赢得胜利,希望看到盟国之间携手同心……他们反对什么?反对帝国主义式的扯皮,反对制造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像英国人一样没节操的使用卑鄙手段进行还击,看似是很爽快,但实则是会让对我们抱有无限希望的欧洲各国人民失望。他们会认为苏联和英国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新帝国主义。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未来的革命斗争吗?”
实话实说,李晓峰并不认同自己的说辞,他一直都是那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人,让他委曲求全,那不如直接一刀切掉他的小丁丁算了。
实话实说他真心是很想报复一下英国佬的,但是一则斯维尔德洛夫已经抢在了前面,二则他十分了解小斯这么宣扬大报复思想的实质是想干什么,第三也是为了实现他之前制定的长远规划。所以他决心忍下这口气。
而上面那些废话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就是用来堵斯维尔德洛夫嘴的东西,当然,小斯的嘴也不是那么容易堵住的,他反对这种说法:“怎么能说是报复呢?我不过是主张合理合法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而已,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欺负上门不还手才是对的?”
李晓峰也不客气,立刻挖苦道:“那的主张就是报复!就是针锋相对的制造矛盾,我们应该做就是向全世界揭露所谓‘丰收号事件’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一切行动都是报复,都是不理智的激化矛盾的举措!”
那么这两个人究竟谁胜谁负呢?这还真不好说,因为双方的支持者几乎打了个平手,理智派和冲动派在中央的数量竟然差不多。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平手,毕竟李晓峰之前在中央是占有一定优势的,而现在实际反映确实平手,很显然,在丰收号事件上中央更趋于冲动。而这一现象让斯维尔德洛夫非常高兴,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逐渐扳回劣势的表现,只要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必然将彻底地占据主动。
不过这场争论最后的结果还是斯维尔德洛夫输了,因为列宁支持李晓峰的主张,导师大人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纷争:“我们之前因为b29的事件同美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而现在因为丰收号事件又要同英国发生大的纠纷,这很可能促使英美迅速走近,从而形成一个反苏的联盟。现在卫国战争还没有胜利,我们还迫切的需要美国的物资援助,这个时候翻脸不认人,不好!”
导师大人的话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就算是斯维尔德洛夫不服气也没有用。当然,刚才说了,小斯也不沮丧,他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得分了的,争取到了更多的同志的支持,这一次不过是列宁有些老糊涂了,胆子太小才让某人得意。想一想,连某人都要借助列宁的势力才能压过他一头,这不是充分说明了他的路线是成功的吗?要知道之前哪怕有列宁的支持,他也很难压倒某人。
反正斯维尔德洛夫是很有些高兴和得意的,只不过也仅仅只有他才会那么乐观。托洛茨基就一阵见血的说道:“这不是斯维尔德洛夫反败为胜的开始,这一次的平手不过是党内冒进势力的一次冲动而已。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这种冒进势力将会很快消亡。”
托洛茨基的推断还是相当准确的,当苏联政府准备拿出切实证据反驳英国就“丰收号”事件的不实言论时,罗斯福的一封长信就摆在了******的案头。
这封信的意思很简单,无非是老总统觉得当前这个势头不对劲,盟国内部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闹得风风雨雨,这是不符合盟国的根本利益的。在轴心国和法西斯还没有被消灭的时候,盟国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反法西斯而不是窝里斗上。老总统希望苏联政府保持克制,不要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去处理“丰收号”事件,希望双方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
这封信来的时机太巧了,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就在苏联准备反击的时候来,其意味还是很明确的,恐怕是美国人收到了什么风声,知道了苏联手里有能狠狠打脸的东西,为了维护盟国内部的所谓“团结”,不得不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给苏联施加压力,让苏联高抬贵手。
当然,说白了还是为英国人解围。从这一点上看,美国人的偏向性是暴露无遗,在英国和苏联之间,美国人恐怕还是更喜欢英国一些,之前那些貌似公正的做法实际上也不过是维护他自身的利益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就必须多掂量了,不说像斯维尔德洛夫所言的那样疯狂的去报复,就是像李晓峰所言的那样有理有据有节的去斗争都有难度,因为不管怎么说都要给美国人面子。当美国人明明白白表示出自己的倾向性之后,哪怕是最头脑发热的激进派都必须考虑美国的影响力了。
所以一瞬之间苏联国内的激进派就有些怂了,再也不提什么报复和教训英国佬了,反而主张克制。这一波节奏直接就给斯维尔德洛夫搞懵了,面对下面墙头草的反水,他显得顾虑重重。因为他实在太看重这些墙头草了,以为有了这些墙头草呐喊助威就能够制服李晓峰。所以一时间他也有些萎靡不振,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说话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败笔!因为斯维尔德洛夫的选择实在是太糟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政治家是必须有坚持有底线的,没有坚持没有底线的那是政客,你既然提出了一个纲领,那除非证明这个纲领是错的,否则就必须坚持到底。
而斯维尔德洛夫是怎么做的呢?之前他坚持激进的报复,属于左得一塌糊涂,但是才遭遇到一点点小小的外部压力,就立刻开始摇摆,就立刻改旗易帜,说不好听点这属于没节操的投机好不好。
而这种没节操的投机行为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大家都怕跟着一个朝秦慕楚朝令夕改的上级,因为那意味着工作根本没办法开展。而你斯维尔德洛夫现在就表现出了这种趋势,今后谁敢跟你混?
相反,在收到罗斯福来信之后,李晓峰的态度就值得点赞了,他表示苏联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复杂国际问题的能力,而苏联也应该坚持这种独立性。本来就不是咱们做错了的事儿,我们为什么要服软?别说你罗斯福只是写了一封信而已,你就是真的以武力相威胁,苏联也不能说软就软,这么没坚持今后谁还敢跟你苏联混?
所以李晓峰的主张依然是:排除一切外部干扰,有理有据有节的处理丰收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