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悲催的墨索里尼
【由于不在家,存稿有限,今后几天的章节都设定了定时发布,等巡洋舰从北京回来后,欠下的章节将一并补上】
~~~~~~~~~~~~~
然而,英法海军始终不敢跟德国海军主力进行正面交战。主要是德国强大的工业能力陆续完成了六艘搭载20英寸巨炮的兴登堡级终极战列舰,船坞里还有六艘在建当中。而英国皇家海军仅仅完成了四艘大不列颠级终极战列舰,另外追加建造的四艘大不列颠级战列舰的进度完全没有德国人的快,因此整体上实力不如德国海军。
而法国海军的终极战列舰根本就跟德国和英国的不是一个档次,尽管英国海军认为他们的航空母舰优势可以抵消终极战列舰数量不如德国海军的弱势,但随着英国皇家海军几次出动航母战斗群试图摧毁德国的终极战列舰,但都遭到德国海军舰队防空火力和海军航空兵的猛烈打击,加上英国海军航母战术不成熟,最终攻击效果微乎其微,因此英法两国海军自认为他们的主力舰完全不敌德国海军,所以一直避免主力舰决战。
英法海军一直容忍着德国海军的嚣张,但突然有一天英法两国海军忍无可忍了,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胡德号两艘战列舰在遭遇了德国海军的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围攻后,被击沉了。英国国民的感情遭到的刺痛,丘吉尔政府无法压制英国人们的怒吼声,于是给英国皇家海军下达了死命令,务必要击沉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给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胡德号报仇雪恨。
1939年5月18日,四艘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完成对荷兰和比利时的沿岸的炮击行动后,接到德国参谋本部的命令,准备开赴北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因为英国海军的护航导致德国的破交战陷入困境当中,需要俾斯麦级战列舰这种18英寸口径的巨炮来挽回局面。
在开赴北大西洋之前,四艘俾斯麦级超级战列舰举行一场代号“台风”的演习行动,参加演习的除了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外,伴随的还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以及包括两艘重新服役的一战期间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不过二舰的舰龄太老,机械故障频繁发生,演习之后不得不重新回到船坞里维修,错过了接下来的战斗。
增援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gunther lutjens)海军上将亲自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量袭扰协约国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衡,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希腊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减低。而这一切,都需要增援舰队在大西洋上重创英国船队,切断英国向地中海的补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中海方向的顺利。
德国海军之所以做出这种计划,一方面因为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上作战的屡次失利。另一方面,德国也想打通非洲通道,利用德属西非从南美洲进口石油,然后运往北非,再由地中海运抵德国,以解决德国的石油匮乏和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的困境。毕竟,希特勒和整个德国只是表面上不得不讨好中华帝国以获得石油,心中对中华帝国的仇恨是有增无减的。
1939年6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近一年后,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受希特勒蛊惑,准备入侵早已馋涎欲滴的北非英法殖民地。
以苏丹、阿尔及利亚为基地的英法联军被英法最高统帅部命令承担北非的防御任务,但被要求尽可能的不进行主动挑衅,因为英法都不想开辟北非战场,战场规模铺得越大就越难控制局面。
然而,6月11日,英法联军忘记了统帅部的命令,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
随着意大利军在法国战场上的疲软,被希特勒骂得狗血喷头的墨索里尼在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后,决定开辟北非战场,他希望利用在北非战场上的胜利,来弥补法国战场和希腊战场上的失利。
6月25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加上由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领导的英军的不断的攻击意大利军,墨索里尼命令在突尼斯边境的意军只进行防御,主力准备跟英军开战。(ps打不过法国就拿英国人开刀,这就是墨索里尼的小算盘)
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于8月8日开始入侵埃及。但两天后,意大利军的入侵行动还没有正式展开,迫不及待的墨索里尼便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开始攻击。结果,意大利军的进攻的确非常的猛,但到了9月8日以后,北非的战线拉得太长,意大利军受到运输缺乏、军官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的严重影响。
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入侵苏丹,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著海岸公路前进,但是埃及是受中华帝国的保护国,中华帝国拒绝意大利军从埃及借道,苏伊士运河不对意大利开放,迫使意大利军只能从利比亚的沙漠进入苏丹的山区。而这样一来,补给困难便成为意大利军的致命伤。
相对于意军的进攻,英军韦维尔司令命令他的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后退往麦洛维,跟驻扎在那里的英军主力部队汇合。而第7装甲师则被安置在利比亚和苏丹之间的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的侧翼。
至9月16日,意大利军队前进至麦洛维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的地方,并因为供给问题最终被迫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一个劲儿的催促意大利军继续前进,但格拉齐亚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的后方。
由于沙漠缺水,意大利军的军营不得不分散在有绿洲的附近。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英国人计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有限攻势,即“罗盘行动”,一个接一个的攻击这些防御营地。
总共约36000人的英联邦军队在这期间陆续攻击了意大利军队中的10个最强大的师的前方部队。由于意大利军太过分散,结果意大利军被英军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被迫全线侧退。
而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盘行动的英国军队认为意大利军不堪一击,于是疯狂追击退却的意军。
双方打打停停,一直到次年一月,设防城镇索谷拉和安培克被英军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嗡地哈里发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英国第七装甲师截住。在嗡地哈里发战役中,残余的意大利军队被迫投降,在十个星期之内,英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十军团。英军凭借不足四万人的兵力,硬是在战斗中俘获了近十三万名意大利官兵,成为二战意大利军不堪一击档案上的重重一笔,墨索里尼想给他的老大希特勒一个惊喜结果变成了又一顿臭骂,委屈至极。
小弟不行,当大哥的自然要出马了。
在此后意大利派出摩托化和装甲部队前往增援非洲来做出回应,而希特勒则命令在德属西非的德军北上增援意大利军。
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军非洲军团通过向日葵行动抵达的黎波里以增援他们的意大利盟友,他接到了希特勒直接越过德国参谋本部的命令,阻止英法联军把意大利人赶出该地区的企图。
此时,英法联军部队斗志高昂,采取了积极防御姿态,并在未来的几个月中陆续得到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的增强。由于英军打败了意大利军,使得英国统帅部认为意法边境上的法军迟迟没有打垮意军是法军战斗力不行的原因,丘吉尔为了宣扬 英军强大,联合撤退到北非的希腊军队增援法国战场,希望配合法军早日打败意大利军,减轻被德意西三国铁壁合围的不利局面。
结果,英军自大了,造成大量精锐被调往法国前线,留守在北非的大多是经验不足、正在整补和实力不足的军队。
另一边,尽管隆美尔仅仅被命令维持战线,等待德军从希腊和奥地利境内完成集结并抵达北非后再集体行动。但是在1940年3月,在阿格海拉发动的一次装甲侦察很快变成了一场全面攻势。
到了四月间,英国陆军被迫后退并且因为撤退不当,造成英军指挥人员被空降的德军俘虏,成为英军自开战以来的最大耻辱。
印度第9步兵师退往港口要塞布鲁克,其馀的英联邦军队再向东撤退100英里(160公里)到达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在布鲁克被德意军队主力包围的同时,一场小型战役继续向东推进。隆美尔趁势攻占了卡普措堡垒和巴迪亚,然後准备进入埃及继续攻击英军,结果被希特勒紧急叫停。与此同时,在埃及的一部分英军则被埃及军队和随后赶来的中华帝国驻苏伊士运河区保安第三师解除了武装。
于是,隆美尔停止了进攻,派兵防守边境阵地,增强战斗集群的力量。
布鲁克的守军尽管在陆地上被孤立,但继续从临近的中华帝国克里特岛基地得到补给,英国海军偷偷打着中华帝国的旗帜,向港口增援兵力,对此中华帝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了默许。
隆美尔没能占领港口,这个疏忽是重大的错误。隆美尔在塞卢姆的前沿阵地位于通往的黎波里的漫长补给线的终点上,并受到布鲁克守军的威胁,且必须耗费大量投入才能阻止英军的威胁,从而使德军进一步深入苏丹变得不切实际。
而英法联军则通过对布鲁克的持续占领从而重新掌握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尽管双方都没有采取行动,但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英法联军在不久之後发起了一场名为简洁行动的小规模攻击,尝试攻击德国军队使其退过边境。随后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战斧行动,打算解除布鲁克之围。不过,面对沙漠之狐支之称的隆美尔,英法联军的这个行动最后宣告失败了。
僵持期间,英法联军重组了北方军队。克劳德?奥金莱克继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之后成为北非司令部总司令,西部沙漠军队得到33军的增援组成了新的第8集团军,由来自英国本土的英军、加拿大军、英属印度军队组成。以及来法国的由玛丽 - 皮埃尔柯尼希指挥的一个旅。新的兵团于1940年11月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代号十字军行动。至1941年一月,联合行动取得了夺回近期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所有地区的成果。因此,战线又一次的被推回到了阿格海拉。
在从的黎波里得到补给和增援以后,同盟国军再次发动进攻,6月份在加查拉击败了协约国军队并攻占了布鲁克。同盟国军队将第8集团军驱赶过埃及边境,试图挑起中英矛盾,给英法联军穿小鞋。结果英法联军被逼无奈,再次接受了被中华帝国军和埃及军队缴械的事实。
不过,中华帝国有感于北非战场对帝国在埃及的控制造成威胁,苏伊士运河是中华帝国控制地中海和中东欧洲局势的重要枢纽,而有证据表明,德国人对苏伊士运河拥有窥视之心,因此中华帝国不得不防,于是在解除了英法联军的武装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把英法联军送到了苏丹,并且以处理废铁的价格将缴获的英法联军武器装备重新卖给他们。
这样一来,英法联军似乎得到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一旦打不过德军,就主动逃向埃及,接受中华帝国的缴械,然后再重新开始。
丘吉尔一度计划多来几次这样的事件,让德国人以为中华帝国已经站到了协约国阵营里,或者挑起中德之间的军事冲突。但丘吉尔的计划遭到了英法统帅部的反对,因为那样固然是一个好计策,可是经常那么折腾的话,英法联军将损失了在北非战场的主动权,而且并不能保证中德一定会爆发军事冲突,因此失大于得,不值得采纳。于是,丘吉尔只好放弃这个计划,但他并不死心,一计不成还有他策。丘吉尔发誓一定要把中华帝国拖下水,甚至一度计划让英国潜艇伪装德国潜艇攻击中华帝国的商船或者军舰。
不过,这种危险的行动很快又被英法统帅部叫停,因为中华帝国是十分聪明的,一旦被他们发现是英国人冒充德国人干的,不但帮不了英国自己,反而会帮了德国人。
在丘吉尔的“大胆”计划被叫停时,发生在丹麦海峡的海战令丘吉尔暂时忘掉了一切。
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调集海军兵力增援大西洋战场,而俾斯麦号战列舰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英国mi5情报机关解密(英国人花费了300万龙币从中华帝国获取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的技术)并证实。同时,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行踪。
在1941年4月3日后,德国海军增援舰队在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下锚补给时,四艘巨大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被英国空军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准备半路拦截并将其她们击沉。
德国增援舰队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无事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
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跟在大西洋作战的德国海军汇合。
5月23日傍晚,德军被配备有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雷达的英国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双双发现,当时两舰正在丹麦海峡巡逻,寻找德军通过的迹象。
双方舰只在短暂的交火后,英军两艘重巡洋舰自知不是德军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对手,被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军的射程范围以外,凭借先进的雷达装置尾随德国增援舰队。
同时,唯一装备了雷达系统的俾斯麦号,因为其主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的冰脱落砸坏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为舰队提供前方的搜索任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然而,英法海军始终不敢跟德国海军主力进行正面交战。主要是德国强大的工业能力陆续完成了六艘搭载20英寸巨炮的兴登堡级终极战列舰,船坞里还有六艘在建当中。而英国皇家海军仅仅完成了四艘大不列颠级终极战列舰,另外追加建造的四艘大不列颠级战列舰的进度完全没有德国人的快,因此整体上实力不如德国海军。
而法国海军的终极战列舰根本就跟德国和英国的不是一个档次,尽管英国海军认为他们的航空母舰优势可以抵消终极战列舰数量不如德国海军的弱势,但随着英国皇家海军几次出动航母战斗群试图摧毁德国的终极战列舰,但都遭到德国海军舰队防空火力和海军航空兵的猛烈打击,加上英国海军航母战术不成熟,最终攻击效果微乎其微,因此英法两国海军自认为他们的主力舰完全不敌德国海军,所以一直避免主力舰决战。
英法海军一直容忍着德国海军的嚣张,但突然有一天英法两国海军忍无可忍了,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胡德号两艘战列舰在遭遇了德国海军的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围攻后,被击沉了。英国国民的感情遭到的刺痛,丘吉尔政府无法压制英国人们的怒吼声,于是给英国皇家海军下达了死命令,务必要击沉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给伊丽莎白女王号和胡德号报仇雪恨。
1939年5月18日,四艘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完成对荷兰和比利时的沿岸的炮击行动后,接到德国参谋本部的命令,准备开赴北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因为英国海军的护航导致德国的破交战陷入困境当中,需要俾斯麦级战列舰这种18英寸口径的巨炮来挽回局面。
在开赴北大西洋之前,四艘俾斯麦级超级战列舰举行一场代号“台风”的演习行动,参加演习的除了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外,伴随的还有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以及包括两艘重新服役的一战期间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不过二舰的舰龄太老,机械故障频繁发生,演习之后不得不重新回到船坞里维修,错过了接下来的战斗。
增援舰队由刚瑟?吕特晏斯(gunther lutjens)海军上将亲自指挥。德军的目标包括:尽量袭扰协约国军的船舶以使英军暂缓派出护航运输队,令双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势力暂时平衡,转移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令隆美尔及其部队由希腊入侵利比亚的计划风险减低。而这一切,都需要增援舰队在大西洋上重创英国船队,切断英国向地中海的补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中海方向的顺利。
德国海军之所以做出这种计划,一方面因为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上作战的屡次失利。另一方面,德国也想打通非洲通道,利用德属西非从南美洲进口石油,然后运往北非,再由地中海运抵德国,以解决德国的石油匮乏和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的困境。毕竟,希特勒和整个德国只是表面上不得不讨好中华帝国以获得石油,心中对中华帝国的仇恨是有增无减的。
1939年6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近一年后,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受希特勒蛊惑,准备入侵早已馋涎欲滴的北非英法殖民地。
以苏丹、阿尔及利亚为基地的英法联军被英法最高统帅部命令承担北非的防御任务,但被要求尽可能的不进行主动挑衅,因为英法都不想开辟北非战场,战场规模铺得越大就越难控制局面。
然而,6月11日,英法联军忘记了统帅部的命令,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
随着意大利军在法国战场上的疲软,被希特勒骂得狗血喷头的墨索里尼在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后,决定开辟北非战场,他希望利用在北非战场上的胜利,来弥补法国战场和希腊战场上的失利。
6月25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加上由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领导的英军的不断的攻击意大利军,墨索里尼命令在突尼斯边境的意军只进行防御,主力准备跟英军开战。(ps打不过法国就拿英国人开刀,这就是墨索里尼的小算盘)
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于8月8日开始入侵埃及。但两天后,意大利军的入侵行动还没有正式展开,迫不及待的墨索里尼便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开始攻击。结果,意大利军的进攻的确非常的猛,但到了9月8日以后,北非的战线拉得太长,意大利军受到运输缺乏、军官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的严重影响。
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入侵苏丹,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著海岸公路前进,但是埃及是受中华帝国的保护国,中华帝国拒绝意大利军从埃及借道,苏伊士运河不对意大利开放,迫使意大利军只能从利比亚的沙漠进入苏丹的山区。而这样一来,补给困难便成为意大利军的致命伤。
相对于意军的进攻,英军韦维尔司令命令他的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后退往麦洛维,跟驻扎在那里的英军主力部队汇合。而第7装甲师则被安置在利比亚和苏丹之间的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的侧翼。
至9月16日,意大利军队前进至麦洛维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的地方,并因为供给问题最终被迫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一个劲儿的催促意大利军继续前进,但格拉齐亚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的后方。
由于沙漠缺水,意大利军的军营不得不分散在有绿洲的附近。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英国人计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有限攻势,即“罗盘行动”,一个接一个的攻击这些防御营地。
总共约36000人的英联邦军队在这期间陆续攻击了意大利军队中的10个最强大的师的前方部队。由于意大利军太过分散,结果意大利军被英军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被迫全线侧退。
而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盘行动的英国军队认为意大利军不堪一击,于是疯狂追击退却的意军。
双方打打停停,一直到次年一月,设防城镇索谷拉和安培克被英军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嗡地哈里发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英国第七装甲师截住。在嗡地哈里发战役中,残余的意大利军队被迫投降,在十个星期之内,英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十军团。英军凭借不足四万人的兵力,硬是在战斗中俘获了近十三万名意大利官兵,成为二战意大利军不堪一击档案上的重重一笔,墨索里尼想给他的老大希特勒一个惊喜结果变成了又一顿臭骂,委屈至极。
小弟不行,当大哥的自然要出马了。
在此后意大利派出摩托化和装甲部队前往增援非洲来做出回应,而希特勒则命令在德属西非的德军北上增援意大利军。
由埃尔温?隆美尔指挥的德军非洲军团通过向日葵行动抵达的黎波里以增援他们的意大利盟友,他接到了希特勒直接越过德国参谋本部的命令,阻止英法联军把意大利人赶出该地区的企图。
此时,英法联军部队斗志高昂,采取了积极防御姿态,并在未来的几个月中陆续得到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的增强。由于英军打败了意大利军,使得英国统帅部认为意法边境上的法军迟迟没有打垮意军是法军战斗力不行的原因,丘吉尔为了宣扬 英军强大,联合撤退到北非的希腊军队增援法国战场,希望配合法军早日打败意大利军,减轻被德意西三国铁壁合围的不利局面。
结果,英军自大了,造成大量精锐被调往法国前线,留守在北非的大多是经验不足、正在整补和实力不足的军队。
另一边,尽管隆美尔仅仅被命令维持战线,等待德军从希腊和奥地利境内完成集结并抵达北非后再集体行动。但是在1940年3月,在阿格海拉发动的一次装甲侦察很快变成了一场全面攻势。
到了四月间,英国陆军被迫后退并且因为撤退不当,造成英军指挥人员被空降的德军俘虏,成为英军自开战以来的最大耻辱。
印度第9步兵师退往港口要塞布鲁克,其馀的英联邦军队再向东撤退100英里(160公里)到达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在布鲁克被德意军队主力包围的同时,一场小型战役继续向东推进。隆美尔趁势攻占了卡普措堡垒和巴迪亚,然後准备进入埃及继续攻击英军,结果被希特勒紧急叫停。与此同时,在埃及的一部分英军则被埃及军队和随后赶来的中华帝国驻苏伊士运河区保安第三师解除了武装。
于是,隆美尔停止了进攻,派兵防守边境阵地,增强战斗集群的力量。
布鲁克的守军尽管在陆地上被孤立,但继续从临近的中华帝国克里特岛基地得到补给,英国海军偷偷打着中华帝国的旗帜,向港口增援兵力,对此中华帝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了默许。
隆美尔没能占领港口,这个疏忽是重大的错误。隆美尔在塞卢姆的前沿阵地位于通往的黎波里的漫长补给线的终点上,并受到布鲁克守军的威胁,且必须耗费大量投入才能阻止英军的威胁,从而使德军进一步深入苏丹变得不切实际。
而英法联军则通过对布鲁克的持续占领从而重新掌握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尽管双方都没有采取行动,但也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英法联军在不久之後发起了一场名为简洁行动的小规模攻击,尝试攻击德国军队使其退过边境。随后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战斧行动,打算解除布鲁克之围。不过,面对沙漠之狐支之称的隆美尔,英法联军的这个行动最后宣告失败了。
僵持期间,英法联军重组了北方军队。克劳德?奥金莱克继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之后成为北非司令部总司令,西部沙漠军队得到33军的增援组成了新的第8集团军,由来自英国本土的英军、加拿大军、英属印度军队组成。以及来法国的由玛丽 - 皮埃尔柯尼希指挥的一个旅。新的兵团于1940年11月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代号十字军行动。至1941年一月,联合行动取得了夺回近期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所有地区的成果。因此,战线又一次的被推回到了阿格海拉。
在从的黎波里得到补给和增援以后,同盟国军再次发动进攻,6月份在加查拉击败了协约国军队并攻占了布鲁克。同盟国军队将第8集团军驱赶过埃及边境,试图挑起中英矛盾,给英法联军穿小鞋。结果英法联军被逼无奈,再次接受了被中华帝国军和埃及军队缴械的事实。
不过,中华帝国有感于北非战场对帝国在埃及的控制造成威胁,苏伊士运河是中华帝国控制地中海和中东欧洲局势的重要枢纽,而有证据表明,德国人对苏伊士运河拥有窥视之心,因此中华帝国不得不防,于是在解除了英法联军的武装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把英法联军送到了苏丹,并且以处理废铁的价格将缴获的英法联军武器装备重新卖给他们。
这样一来,英法联军似乎得到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一旦打不过德军,就主动逃向埃及,接受中华帝国的缴械,然后再重新开始。
丘吉尔一度计划多来几次这样的事件,让德国人以为中华帝国已经站到了协约国阵营里,或者挑起中德之间的军事冲突。但丘吉尔的计划遭到了英法统帅部的反对,因为那样固然是一个好计策,可是经常那么折腾的话,英法联军将损失了在北非战场的主动权,而且并不能保证中德一定会爆发军事冲突,因此失大于得,不值得采纳。于是,丘吉尔只好放弃这个计划,但他并不死心,一计不成还有他策。丘吉尔发誓一定要把中华帝国拖下水,甚至一度计划让英国潜艇伪装德国潜艇攻击中华帝国的商船或者军舰。
不过,这种危险的行动很快又被英法统帅部叫停,因为中华帝国是十分聪明的,一旦被他们发现是英国人冒充德国人干的,不但帮不了英国自己,反而会帮了德国人。
在丘吉尔的“大胆”计划被叫停时,发生在丹麦海峡的海战令丘吉尔暂时忘掉了一切。
英国海军部早已怀疑德军会调集海军兵力增援大西洋战场,而俾斯麦号战列舰已经出发的消息亦被英国mi5情报机关解密(英国人花费了300万龙币从中华帝国获取了破解恩尼格玛密码讯息的技术)并证实。同时,瑞典巡洋舰哥得兰号已发现了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行踪。
在1941年4月3日后,德国海军增援舰队在接近卑尔根的挪威格里姆斯塔峡湾下锚补给时,四艘巨大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被英国空军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了照片。皇家海军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进入大西洋时将会途经的各条航线,准备半路拦截并将其她们击沉。
德国增援舰队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无事地穿过挪威海,向格陵兰方向前进,驶向冰岛与格陵兰之间的丹麦海峡,即大西洋入口。
由于舰队的航线距离北极圈很近,因此英国航空侦察没有发现德国人。由于德国人的主要目标是运输队,吕特晏斯希望能在浓雾的帮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跟在大西洋作战的德国海军汇合。
5月23日傍晚,德军被配备有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雷达的英国重巡洋舰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双双发现,当时两舰正在丹麦海峡巡逻,寻找德军通过的迹象。
双方舰只在短暂的交火后,英军两艘重巡洋舰自知不是德军四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对手,被迫释放烟雾并退往德军的射程范围以外,凭借先进的雷达装置尾随德国增援舰队。
同时,唯一装备了雷达系统的俾斯麦号,因为其主炮射击时产生的巨大震动,导致桅杆上的凝结的冰脱落砸坏其雷达,迫使吕特晏斯命令欧根亲王号行驶至舰队前方,为舰队提供前方的搜索任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