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侧_分卷阅读_179
百官及百姓盛情拳拳,圣人又自称身体病弱,难堪重任,希望母亲能以天下为重。
太后决定要顺应天意。
天授元年壬午,太后登上帝位,改国号周,大赦天下,特赐天下百姓可饮酒作乐七天。同时,将皇帝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氏,原本皇太子降为皇孙。
☆、181.181:千古女皇(十九)
“当日李敬业前去定州之时,我曾经仿了父亲的字写了一封书信给韩王李元嘉,可没想到他老人家会选择自尽。”
书阁中,李宸歪在榻上,手执着一本才看了几页的册子,跟正在提着毛笔练字的驸马宋璟说道。
如今已经是圣历元年,距离武则天登上帝位已经七年过去了,李宸和宋璟如今也将要到了而立之年。
宋璟如今已经不再是御史中丞,而是礼部尚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如今武则天的宰相团,狄仁杰是首席宰相,而宋璟是兼职宰相,当然,武承嗣也是兼职宰相。
蘸满了墨水的毛笔笔尖在空中顿了一下,宋璟看向李宸,神情十分惊讶,“你仿了先帝的字?”
他本以为按照李元嘉的性情,太后此番将他召回洛阳,李敬业与他定是有一场恶战要打的,后来李元嘉自尽,宋璟也是始料未及,觉得此事真是说不出的蹊跷。其实会说起这件事情,无非是今日上朝的时候众臣说到了当初召回诸位亲王郡王之事,于是宋璟就想起了当初那位可杀不可辱的韩王来。
宋璟:“你什么时候——”会仿先帝的字?
李宸朝他眨了眨眼,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将话接了过来:“雕虫小技而已。”
宋璟:“……”
李宸说不上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在关键时刻,总有他意想不到的招数,实在是让他叹为观止。
“后来李敬业因为此事取得母亲的信任,我心中也高兴。”最重要的,是当年召回宗亲时,李氏宗亲除了偶尔一两个性格特别刚烈的人选择了硬碰硬之外,其余的人都召回了洛阳,尽数住进了母亲为他们安排的府邸中。
好与不好,李宸也不想多说什么。
有人会因此感激她,自然也会有人因此而恨她,但她并不在意这些事情。
所谓皆大欢喜这种事情,是皇权的争夺上,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武则天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帝位,一呼百应,如今连李宸和太平两人进宫请安许多时候都见不到她人了,如今武则天跟前的大红人既不是永昌公主也不是宋璟,而是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两位男宠张氏兄弟。
说起张氏兄弟,就不免要说到薛怀义,当初薛怀义重建明堂,又以白马寺主持的身份为武则天做了很多事情,后来的时候,突厥来犯,武则天还让她的这个第一男宠去打突厥。李宸收到墨家和灵隐寺的消息,说这个薛怀义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反正他每次去打突厥的时候,人家的兵就会不在,不知道跑到哪个山里去打野食去了,于是薛怀义就借此特吹特吹,跟武则天说突厥军得知他前去讨伐,吓得屁滚尿流,早早就闪人了。
李宸不知道武则天是怎么想的,反正听说武则天哈哈大笑,十分高兴,赏了薛怀义许多东西。
李宸歪在榻上,想着母亲登上帝位后的这几年,其实真的发生了很多事情。
薛怀义后来因为武则天养了太多男宠,并且也不是专宠他一人,争风吃醋,直接在正月过年的时候,一把火烧了明堂。那是明堂啊,当初武则天祭天便是在明堂里接受百官朝拜。天子坐明堂,多少帝王的心愿,薛怀义一把火烧了明堂还不算,后来到处惹是生非,仗着自己是武则天的男宠,无视朝廷命官,后来武则天忍无可忍。
武则天要处理薛怀义的事情,没有找别人,而是直接找上了李宸。
于是后来,薛怀义死于白马寺的一场意外火灾。
薛怀义死后有一点时间,武则天又宠幸御医沈南求,可沈南求虽然是御医,终究只是个文质彬彬的人,总之武则天宠幸他一段时间之后,也没了兴致。如今武则天身边的当红男宠是张氏兄弟,那两个兄弟被大臣们认为是长得面如莲花,十分好看。如今张氏兄弟十分猖狂,朝廷里谁都给他们几分薄面,只有宋璟对他们不假辞色。
李宸想,母亲大概是从前摸打滚爬一路走来过于艰辛,导致当了女皇之后的母亲,已经开始怠政,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如今已经开始对朝廷里的事情指手画脚,母亲向来又看自己的儿子不顺眼,去年正月的时候,四兄李旦的两个妃子去向母亲请安,谁知有去无回。李旦的两个妃子去跟母亲请安,一连好几天不见人回来,又不敢去跟母亲打听,而他的几个孩子也被教导得如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既不敢哭也不敢闹,更不敢找母亲。
后来上官婉儿暗中送信,说皇嗣的两个妃子是因为被女皇身边的宫女告状,说她们压胜害女皇,在她们进宫请安的时候,就已经被女皇解决了。
李宸听了也是瞠目结舌,母亲从前听到这些事情,好歹要有人证物证,而如今已经是到了不需要人赃并获,只需要别人张嘴闭嘴,就能将两个媳妇悄无声息地解决。
其实很多事情,听得多了,也就自然没有了任何感觉。只是如今也是身为母亲的李宸,一想到四兄的那几个孩子,就不免觉得心酸,可那又能怎么办呢?
生在帝王家,就注定了他们在阴谋诡计的腥风血雨中成长。
而且李宸听说早几日的时候,朝廷里的大臣又开始跟母亲重提要立储君的事情。
李宸看着如今已经一派沉稳的宋璟,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听说是狄国老跟母亲说,国不可无储君,眼下是该要立太子的时候了。”
宋璟干脆将手中的笔搁下,也脱靴上了榻,将公主一把捞了过去,“怎么?你又有想法?”
宋璟心中也清楚,立太子一事,事关李氏江山,李宸不可能没想法。
李宸笑着将手中的册子往旁边一放,将头枕在他的肩膀,“如今能有什么想法,若是狄国老提出,那他定然是不希望母亲立武家的人为太子的。”
“你对这些事情倒是胸有成竹。”宋璟笑道,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今朝廷中很多人,包括他自己本人,之所以愿意效忠武则天,除了她的上位能给他们并非勋贵出身之人一个更好的平台之外,不也是因为她的身份是先帝李治的妻子,是李家的媳妇吗?
文武百官,除了跟武家那些人勾结的人之外,谁心中都认为即便当今圣人该国号周,可天下,依旧是当初高祖太宗高宗皇帝的天下。
当今圣人武则天,为武家祖先立庙,可也依然供奉李家的高祖太宗高宗。
即便是武则天,也无法否认如今她坐的帝位,她享有的万里江山,是自李家先祖那里继承而来。
可就算是这样,李宸也没办法忘记一年前母亲在嵩山封禅,当时的亚献可不是皇嗣李旦,而是她的侄儿武承嗣。李宸觉得如今朝廷中许多立场不坚定的大臣跟武承嗣这些人相互勾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嵩山封禅。
嵩山封禅,亚献不是皇嗣李旦,反而是武承嗣。
这意味着圣人武则天在后面的继承人问题上,偏向武家人,而不是李家人。
可对武则天的这些事情,国老狄仁杰却有话说,至少狄国老认为圣人的这些举动,十分不妥。首先,皇嗣是圣人的亲骨肉,侄儿能比亲儿子还亲吗?再说了,当初先帝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为的不就是希望日后他的子孙有一份家业吗?如今圣人在储君之事上如此做法,怎么对得起先帝他们?
后来事情怎么样李宸不清楚,据说狄仁杰和武则天不欢而散。
但是武则天向来都十分敬重,狄仁杰也说得在情在理,武则天气归气,倒是没有为难他,而且还起用了狄仁杰推荐的娄师德。
李宸想象了一下狄仁杰和母亲不欢而散的场景,随即跟宋璟说道:“武承嗣也好,武三思也也罢,算是个什么东西,竟也敢来打这些主意。武承嗣那个死家伙,我早晚得折腾他一顿狠的!”
说起武承嗣,李宸就觉得生气,无奈如今武则天对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小人袒护得很,就连她养的两个小情人张氏兄弟,也跟武氏兄弟沆瀣一气。
如果武则天要将武承嗣立为太子,并不是没有人赞成,那些都是收了武氏兄弟的虾兵蟹将,跟德高望重的狄仁杰这些人比起来,简直不值得一提。武承嗣大概是知道了狄仁杰这些人主张要立李旦为太子,他暗中就使人写了一封告密信给武则天,说皇嗣如今正打算造反呢。武则天这些年来风声鹤唳,最讨厌听到有人造反,看到告密信,也没有核实是否真有此事,直接就将事情交给了吉顼去处理。
吉顼是武则天用了多年的酷吏,李旦到了他手里,能有什么结果?
李宸得知此事时,心中是恨死了母亲。李旦被她软禁在后宫之中,妃子被母亲杀了不敢吱声,他的孩子没有了母亲还要装作若无其事,那时候的李隆基,不过也就七岁而已,而从前跟李旦有过交往的大臣,尽数被处死,就这样,别人诬告他造反,母亲居然还相信了。
李宸正心急如焚打算进宫的时候,忽然上官婉儿又暗中送了信来,说皇嗣之危已经解除,闹了半天,竟然是吉顼要对李旦用刑的时候,忽然一个被少年乐工所救,那个乐工父亲从前是附属国的一个首领,后来投降了大唐,少年进宫当了乐工。大概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些阵仗,少年心性单纯又一腔血气,听吉顼说李旦造反,一下子就急了,在少年看来,李旦在后宫,天天就是跟这些乐工在一起,从来没有和外人接触,怎么就造反了呢?
明明没造反,为什么别人说他造反,他就是造反?
于是少年一怒之下,冲到吉顼面前,说皇嗣没有造反,他那么好的人,天天跟我们在一起,怎么会造反?我没有撒谎,你如果不信,我将我的心挖出来给你看!
少年话落刀下,竟然真的拿了吉顼身边随从的一把大刀,将自己的胸都给剖开来了。
这事情惊动了武则天,武则天震惊于少年这样维护李旦。
而李旦站在堂中,看着匆忙赶来的母亲,神色十分复杂,想要说话,愣是半句也没说出来,只是苦涩着笑了下,喊了一声母亲,却也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半句。
怎么辩解呢?
前有狼后有虎,母亲疑心重重,悄无声息地将他的两个妃子杀了,从前与他有过交往的大臣也杀了,有没有造反,她心中难道不清楚吗?
虽然后来武则天相信李旦没有造反,李旦终于也逃了一劫,那个要将自己心挖出来给人看的少年被抢救回来后从此改变了人生的际遇,可是——
李宸想,这事情真是让人心都凉透了。
☆、182.182:千古女皇(二十)
如今圣人已不再年轻,储君问题被大臣们一提再提。
李宸弄不清楚母亲在想些什么,但她确实比较愿意立武承嗣为太子这是肯定的,但是经不住朝廷大臣一致反对,甚至国老狄仁杰直接跟武则天说从来只有儿子供奉母亲从未听过有侄儿供奉姑姑的,圣人若是立了武家之人为太子,身后之事当如何?
古人向来注重身后名身后事,狄仁杰这么一提,武则天摆了摆手,终究是没有拍板说要立武承嗣为太子。
李宸松了一口气,她已经许久没进宫,如今母亲跟前天天就摆着面如莲花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大概都快忘了她的子女了。可这日宫里忽然来了信说圣人许久不见永昌公主,想念的紧,让永昌公主带着小郡王进宫去。
太后决定要顺应天意。
天授元年壬午,太后登上帝位,改国号周,大赦天下,特赐天下百姓可饮酒作乐七天。同时,将皇帝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氏,原本皇太子降为皇孙。
☆、181.181:千古女皇(十九)
“当日李敬业前去定州之时,我曾经仿了父亲的字写了一封书信给韩王李元嘉,可没想到他老人家会选择自尽。”
书阁中,李宸歪在榻上,手执着一本才看了几页的册子,跟正在提着毛笔练字的驸马宋璟说道。
如今已经是圣历元年,距离武则天登上帝位已经七年过去了,李宸和宋璟如今也将要到了而立之年。
宋璟如今已经不再是御史中丞,而是礼部尚书,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如今武则天的宰相团,狄仁杰是首席宰相,而宋璟是兼职宰相,当然,武承嗣也是兼职宰相。
蘸满了墨水的毛笔笔尖在空中顿了一下,宋璟看向李宸,神情十分惊讶,“你仿了先帝的字?”
他本以为按照李元嘉的性情,太后此番将他召回洛阳,李敬业与他定是有一场恶战要打的,后来李元嘉自尽,宋璟也是始料未及,觉得此事真是说不出的蹊跷。其实会说起这件事情,无非是今日上朝的时候众臣说到了当初召回诸位亲王郡王之事,于是宋璟就想起了当初那位可杀不可辱的韩王来。
宋璟:“你什么时候——”会仿先帝的字?
李宸朝他眨了眨眼,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将话接了过来:“雕虫小技而已。”
宋璟:“……”
李宸说不上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在关键时刻,总有他意想不到的招数,实在是让他叹为观止。
“后来李敬业因为此事取得母亲的信任,我心中也高兴。”最重要的,是当年召回宗亲时,李氏宗亲除了偶尔一两个性格特别刚烈的人选择了硬碰硬之外,其余的人都召回了洛阳,尽数住进了母亲为他们安排的府邸中。
好与不好,李宸也不想多说什么。
有人会因此感激她,自然也会有人因此而恨她,但她并不在意这些事情。
所谓皆大欢喜这种事情,是皇权的争夺上,是不可能会发生的。
武则天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帝位,一呼百应,如今连李宸和太平两人进宫请安许多时候都见不到她人了,如今武则天跟前的大红人既不是永昌公主也不是宋璟,而是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两位男宠张氏兄弟。
说起张氏兄弟,就不免要说到薛怀义,当初薛怀义重建明堂,又以白马寺主持的身份为武则天做了很多事情,后来的时候,突厥来犯,武则天还让她的这个第一男宠去打突厥。李宸收到墨家和灵隐寺的消息,说这个薛怀义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反正他每次去打突厥的时候,人家的兵就会不在,不知道跑到哪个山里去打野食去了,于是薛怀义就借此特吹特吹,跟武则天说突厥军得知他前去讨伐,吓得屁滚尿流,早早就闪人了。
李宸不知道武则天是怎么想的,反正听说武则天哈哈大笑,十分高兴,赏了薛怀义许多东西。
李宸歪在榻上,想着母亲登上帝位后的这几年,其实真的发生了很多事情。
薛怀义后来因为武则天养了太多男宠,并且也不是专宠他一人,争风吃醋,直接在正月过年的时候,一把火烧了明堂。那是明堂啊,当初武则天祭天便是在明堂里接受百官朝拜。天子坐明堂,多少帝王的心愿,薛怀义一把火烧了明堂还不算,后来到处惹是生非,仗着自己是武则天的男宠,无视朝廷命官,后来武则天忍无可忍。
武则天要处理薛怀义的事情,没有找别人,而是直接找上了李宸。
于是后来,薛怀义死于白马寺的一场意外火灾。
薛怀义死后有一点时间,武则天又宠幸御医沈南求,可沈南求虽然是御医,终究只是个文质彬彬的人,总之武则天宠幸他一段时间之后,也没了兴致。如今武则天身边的当红男宠是张氏兄弟,那两个兄弟被大臣们认为是长得面如莲花,十分好看。如今张氏兄弟十分猖狂,朝廷里谁都给他们几分薄面,只有宋璟对他们不假辞色。
李宸想,母亲大概是从前摸打滚爬一路走来过于艰辛,导致当了女皇之后的母亲,已经开始怠政,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如今已经开始对朝廷里的事情指手画脚,母亲向来又看自己的儿子不顺眼,去年正月的时候,四兄李旦的两个妃子去向母亲请安,谁知有去无回。李旦的两个妃子去跟母亲请安,一连好几天不见人回来,又不敢去跟母亲打听,而他的几个孩子也被教导得如同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既不敢哭也不敢闹,更不敢找母亲。
后来上官婉儿暗中送信,说皇嗣的两个妃子是因为被女皇身边的宫女告状,说她们压胜害女皇,在她们进宫请安的时候,就已经被女皇解决了。
李宸听了也是瞠目结舌,母亲从前听到这些事情,好歹要有人证物证,而如今已经是到了不需要人赃并获,只需要别人张嘴闭嘴,就能将两个媳妇悄无声息地解决。
其实很多事情,听得多了,也就自然没有了任何感觉。只是如今也是身为母亲的李宸,一想到四兄的那几个孩子,就不免觉得心酸,可那又能怎么办呢?
生在帝王家,就注定了他们在阴谋诡计的腥风血雨中成长。
而且李宸听说早几日的时候,朝廷里的大臣又开始跟母亲重提要立储君的事情。
李宸看着如今已经一派沉稳的宋璟,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听说是狄国老跟母亲说,国不可无储君,眼下是该要立太子的时候了。”
宋璟干脆将手中的笔搁下,也脱靴上了榻,将公主一把捞了过去,“怎么?你又有想法?”
宋璟心中也清楚,立太子一事,事关李氏江山,李宸不可能没想法。
李宸笑着将手中的册子往旁边一放,将头枕在他的肩膀,“如今能有什么想法,若是狄国老提出,那他定然是不希望母亲立武家的人为太子的。”
“你对这些事情倒是胸有成竹。”宋璟笑道,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今朝廷中很多人,包括他自己本人,之所以愿意效忠武则天,除了她的上位能给他们并非勋贵出身之人一个更好的平台之外,不也是因为她的身份是先帝李治的妻子,是李家的媳妇吗?
文武百官,除了跟武家那些人勾结的人之外,谁心中都认为即便当今圣人该国号周,可天下,依旧是当初高祖太宗高宗皇帝的天下。
当今圣人武则天,为武家祖先立庙,可也依然供奉李家的高祖太宗高宗。
即便是武则天,也无法否认如今她坐的帝位,她享有的万里江山,是自李家先祖那里继承而来。
可就算是这样,李宸也没办法忘记一年前母亲在嵩山封禅,当时的亚献可不是皇嗣李旦,而是她的侄儿武承嗣。李宸觉得如今朝廷中许多立场不坚定的大臣跟武承嗣这些人相互勾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嵩山封禅。
嵩山封禅,亚献不是皇嗣李旦,反而是武承嗣。
这意味着圣人武则天在后面的继承人问题上,偏向武家人,而不是李家人。
可对武则天的这些事情,国老狄仁杰却有话说,至少狄国老认为圣人的这些举动,十分不妥。首先,皇嗣是圣人的亲骨肉,侄儿能比亲儿子还亲吗?再说了,当初先帝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为的不就是希望日后他的子孙有一份家业吗?如今圣人在储君之事上如此做法,怎么对得起先帝他们?
后来事情怎么样李宸不清楚,据说狄仁杰和武则天不欢而散。
但是武则天向来都十分敬重,狄仁杰也说得在情在理,武则天气归气,倒是没有为难他,而且还起用了狄仁杰推荐的娄师德。
李宸想象了一下狄仁杰和母亲不欢而散的场景,随即跟宋璟说道:“武承嗣也好,武三思也也罢,算是个什么东西,竟也敢来打这些主意。武承嗣那个死家伙,我早晚得折腾他一顿狠的!”
说起武承嗣,李宸就觉得生气,无奈如今武则天对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小人袒护得很,就连她养的两个小情人张氏兄弟,也跟武氏兄弟沆瀣一气。
如果武则天要将武承嗣立为太子,并不是没有人赞成,那些都是收了武氏兄弟的虾兵蟹将,跟德高望重的狄仁杰这些人比起来,简直不值得一提。武承嗣大概是知道了狄仁杰这些人主张要立李旦为太子,他暗中就使人写了一封告密信给武则天,说皇嗣如今正打算造反呢。武则天这些年来风声鹤唳,最讨厌听到有人造反,看到告密信,也没有核实是否真有此事,直接就将事情交给了吉顼去处理。
吉顼是武则天用了多年的酷吏,李旦到了他手里,能有什么结果?
李宸得知此事时,心中是恨死了母亲。李旦被她软禁在后宫之中,妃子被母亲杀了不敢吱声,他的孩子没有了母亲还要装作若无其事,那时候的李隆基,不过也就七岁而已,而从前跟李旦有过交往的大臣,尽数被处死,就这样,别人诬告他造反,母亲居然还相信了。
李宸正心急如焚打算进宫的时候,忽然上官婉儿又暗中送了信来,说皇嗣之危已经解除,闹了半天,竟然是吉顼要对李旦用刑的时候,忽然一个被少年乐工所救,那个乐工父亲从前是附属国的一个首领,后来投降了大唐,少年进宫当了乐工。大概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些阵仗,少年心性单纯又一腔血气,听吉顼说李旦造反,一下子就急了,在少年看来,李旦在后宫,天天就是跟这些乐工在一起,从来没有和外人接触,怎么就造反了呢?
明明没造反,为什么别人说他造反,他就是造反?
于是少年一怒之下,冲到吉顼面前,说皇嗣没有造反,他那么好的人,天天跟我们在一起,怎么会造反?我没有撒谎,你如果不信,我将我的心挖出来给你看!
少年话落刀下,竟然真的拿了吉顼身边随从的一把大刀,将自己的胸都给剖开来了。
这事情惊动了武则天,武则天震惊于少年这样维护李旦。
而李旦站在堂中,看着匆忙赶来的母亲,神色十分复杂,想要说话,愣是半句也没说出来,只是苦涩着笑了下,喊了一声母亲,却也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半句。
怎么辩解呢?
前有狼后有虎,母亲疑心重重,悄无声息地将他的两个妃子杀了,从前与他有过交往的大臣也杀了,有没有造反,她心中难道不清楚吗?
虽然后来武则天相信李旦没有造反,李旦终于也逃了一劫,那个要将自己心挖出来给人看的少年被抢救回来后从此改变了人生的际遇,可是——
李宸想,这事情真是让人心都凉透了。
☆、182.182:千古女皇(二十)
如今圣人已不再年轻,储君问题被大臣们一提再提。
李宸弄不清楚母亲在想些什么,但她确实比较愿意立武承嗣为太子这是肯定的,但是经不住朝廷大臣一致反对,甚至国老狄仁杰直接跟武则天说从来只有儿子供奉母亲从未听过有侄儿供奉姑姑的,圣人若是立了武家之人为太子,身后之事当如何?
古人向来注重身后名身后事,狄仁杰这么一提,武则天摆了摆手,终究是没有拍板说要立武承嗣为太子。
李宸松了一口气,她已经许久没进宫,如今母亲跟前天天就摆着面如莲花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大概都快忘了她的子女了。可这日宫里忽然来了信说圣人许久不见永昌公主,想念的紧,让永昌公主带着小郡王进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