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华_分卷阅读_160
上元是观灯的节日,今年太后在初一的外命妇朝贺上就露了口风,要请几个年轻女孩儿来宫里陪她观灯。虽说是观灯,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太后这是在给安郡王物色王妃呢。
“蒋桃华?”皇帝看着递到面前的一名单,手指在其中一个名字上轻轻划了划,“母后是要将她也召进宫来?”
皇后在旁边紧紧盯着皇帝的神色,闻言情不自禁往前倾了倾身,刚想说话,触到太后的目光,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太后微微叹了口气:“皇帝可有没有发现,每次我召蒋氏入宫,老四总是不一会儿就到了?”
“哦?”皇帝眉毛微微一扬,“这朕倒不曾注意。”
“你整日里忙于政务,自然注意不到这个。”太后体贴地拍了拍皇帝的手,“就是我初时也不曾注意,到后头才发现的。前些日子我叫人到外头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给西北军采购的药材,都是用了蒋家的人。”
皇帝淡淡地听着,等太后说完了才道:“母后是说,安郡王自己看中了蒋氏?”
皇后嘴唇动了动,太后已经缓缓道:“皇帝,这些日子外头传言如此之盛,仍旧不乏有想与安郡王结亲的人家。”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皇帝不由得也正了正神色:“母后是要防他坐大?”
“西北可是还有个定北侯府呢。”太后抬起手,向西北方向点了点,“若是再让老四娶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儿,日后他若有了别的心思,如何是好呢?我知道皇帝仁厚,还念着兄弟之情,可皇帝当他是兄弟,岂知他如何呢?”
皇后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这事儿还可以这么办,根本不必如她那样兜兜转转,想着法儿的一边撇清自己一边把蒋氏推出去,只要让皇帝看见了利益,为了江山他自然会做出选择。
“选蒋氏,我是深思熟虑过的。”太后收回手,又拍了拍皇帝的手背,依旧用那种缓缓的语气道,“一则蒋氏出身不高,可你刚封了她的父亲做药师,见四品官员都可不跪,说出去比那些六七品的小官儿可好听得多了。更不必说蒋家还有人在朝中做官,又有两个女儿在宫中。
二则蒋氏医术委实出众——老四的眼睛不是一直不好,指了蒋氏过去,还能照顾他不是?听说蓝田洛南两县都要给她立生祠了,说是能保佑人逢凶化吉——皇帝,你是给他指了个活菩萨呢,将来若再上战阵,有她这份儿大功德护佑,必定无碍的。”
皇帝脸上神色看不出喜怒,只是默然听着。太后轻咳了一声,续道:“母后知道你也难做,索性母后就把这错处都担上来就是了,你且不必管。”
皇帝抬了抬眼皮:“若是安郡王不愿呢?”
太后微微一笑:“你放心,我自然是会安排的。这事儿说出去,也只是他自己选的。”
皇帝这才点了点头:“既是这样,就请母后费心了。”立起身来,“朕去瞧瞧赵充仪。”
一句话说得皇后刚露出点笑容的脸又阴了下来。太后目送皇帝出去,转头瞪了她一眼:“赵充仪怀着龙胎,皇帝多去看望是应该的,你这是什么样子?”
皇后抿着嘴唇不说话,半晌才道:“姑母,家里可有什么消息递进来?”新年朝贺的时候于阁老夫人进了宫,皇后让她给于阁老传个话,可到现在半个月了,也没见有什么动静。
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没错,皇后是她的侄女,她们都姓于。
“你父亲说先等等,如今不能跟赵家有什么冲突。”太后说着,忍不住又叹了口气。老实说,这次别说皇后不想让赵充仪生,她也有同感了。
皇后狠狠地拧着手里的帕子,几乎要把薄薄的鲛绡帕拧烂了:“可她若生了皇子——”
“这能怪谁?还不是怪你自己!”太后低声呵斥了一句,“总之这会儿你给我老实呆着,什么都不许做!”
皇后咬了咬牙,低声应了一声。太后看她这样子就觉得两边太阳穴发疼,抬手按了一下沉声道:“你到底稳重些。早年间瞧着你还好,如今是越发的毛躁。这世上哪有万事如意的道理?才把蒋氏的事处置了,你就又想着春华殿?这一桩一桩的,你是想把皇帝逼得跟你反脸吗?”
皇后原是忍着不说话,到这里终于忍不住道:“就是没有这些事,皇上心里也怨我!他恨我顶了夏氏的位置,根本就不想我做这个皇后!”
太后脸色一变:“胡说!我看你是昏了头了,这与夏氏什么相干!她自己命薄,没有这个福气,与旁人有什么关系!”
皇后一句话说出来,也觉得失言了。夏氏的事儿是宫里的忌讳,谁都不提,她也是一时憋闷才冲口说了出来。可是这个念头真的已经在她心里憋了许多年,有时候她面对着皇帝虽然带笑却淡漠的眼神,就觉得自己要发疯了。
太后按着额头,半天才道:“你也累了,回去好好歇歇,不要胡思乱想。赵家的事,你父亲自然会有主意的。”
皇后一言不发地走了,青玉替太后轻轻揉着太阳穴,低声道:“娘娘为何不跟皇后娘娘分说清楚呢?”兵部尚书年纪已长,将要致仕,现兵部两位侍郎都有提升的资格,可资历更老的那位左侍郎却非于党,想要越过他将右侍郎提升上去还需花点功夫,这时候于党可不能后院起火。
“说了又怎么样呢?”太后也觉得疲惫,“她眼睛里只看得见后宫。当初,真是不该这么急……”
青玉低声道:“皇后娘娘十年无子,也是心里苦……”中宫无子,虽然不像普通人家的妇人一般要担心无子被休,但却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其压力更大。皇后这些年也不知吃过多少补药和偏方,尤其是前几年,整个凤仪宫里都整天弥漫着药味,连宫里的宫人走出去都能让人闻得出来。
“她跟我一样命苦啊……”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当初她也是无子,若不是她当机立断让一个宫人去伺候先帝,现在还不知是什么情形呢。
“罢了,你去挑些舒肝平气的药材,一会儿给她送过去。”这后宫中,她们这对姑侄总还是同病相怜的。
皇后的确需要点舒肝平气的药,这些日子她就时常觉得胸痛,越是身子不适,脾气自然也就更坏了。李太监不必说,如今已经有些失宠了,就是新得宠信的陈内监,有时也少不了要挨几句骂。
暖轿行至宫门,贴身宫人就在轿外低声道:“娘娘,吴才人又来请安了。”
“不见。”皇后冷冷地说,“快些进去,她愿意站就让她在这里站着!”
暖轿从吴才人身边径直过去,吴才人已经站得浑身冰凉,眼看着轿子消失在宫门之内,宫门缓缓掩上,这才转身往回走。
陪着她来的绿萝衣裳还没有她穿得厚实,更是冻得发抖,说话都有些不连贯了:“才人,咱们这样,有用么?”
吴才人叹了口气:“若不然怎么办呢?”
绿萝往周围看了看,细声道:“才人这样时常来,赵充仪怕要不高兴了。”
吴才人还是宝林的时候就住在春华殿偏殿,后来升了才人便迁到春华殿旁边一处小轩中,虽已算是出了春华殿,但毕竟还是紧挨着,这样天天往凤仪宫献殷勤,赵充仪又怎会不知道呢?
“依奴婢说,赵充仪日后或许也有大造化呢……”小轩里总有别的宫人内侍,倒还不如主仆两个走在空荡荡的宫道上说话来得方便。
“你是说,转投赵充仪?”当初住在春华殿的时候,吴才人对赵充仪也是有意讨好的,只是赵充仪不怎么理她,后来升了才人又迁了出去,这关系便更疏远了,这会儿再想凑上去也难。
“是啊,若是赵充仪生下皇子,那可了不得呢。”绿藤实在是怕了大冷天这样立在凤仪宫门口了。无论她穿几双袜子,将鞋子里衬上多少毡絮都不顶用,到了晚上就觉得双膝以下都是冰冷的,冷得发痛。
吴才人没有说话。赵充仪现在看起来的确是前途无限,可是她还是觉得,于氏一族更可靠一些,赵充仪这一胎未必能生得下来,问题只在于,于家要用什么手段。
“皇上把春华殿看得紧紧的,谁想做手脚也没有办法……”绿萝悄声说道。小轩就紧挨春华殿,她当然看得出来。
吴才人目光闪了闪,忽然有了个主意:“你说得对。既然皇后娘娘这里不纳我,我总要再找个靠山的……”
桃华上元节也要应召入宫的消息,在蒋家也掀起了一场小波澜。小于氏晚上睡不着觉,便跟丈夫窃窃私语:“太后做什么把桃姐儿也召进宫去,难不成也是替安郡王……”桃姐儿还能做郡王妃不成?
蒋钧也觉得这不可能:“大约是身子不适,召桃姐儿进宫诊脉吧?年节下不好叫太医,借着观灯的借口叫桃姐儿过去。”还没出正月,叫太医是很不吉利的事儿。
小于氏睁大眼睛看着纱帐顶,一点儿也睡不着:“杏姐儿进宫也有几个月了,听说至今皇上都没召幸过她。”而且除了去凤仪宫请安,蒋杏华几乎都缩在群香殿陪着王充媛说话,根本不踏足蒋梅华的玉卉阁。
“没用的东西。”这一点上蒋钧也觉得恼火。他是不喜欢这个庶女的,当初因为春蕙趁他酒醉爬床,闹得家宅不宁,小于氏与他冷战了好些日子。其实他对春蕙本也没那个念头,倒是觉得酒后失德成了他的污点,反而厌恶起春蕙来,以至于春蕙的死虽然有些蹊跷,他也懒得去查。
既然厌恶生母,对女儿自然也没有多少喜爱,蒋杏华在蒋钧眼里几乎等同于不存在。好容易这次进了宫,竟然也没有半点作用,怎能不让蒋钧恼火。
小于氏也愁得不行。原本弄蒋杏华进去是为了帮蒋梅华的忙,现在她不但不帮忙,还躲着蒋梅华,这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早知道还不如把她留下来,还能笼络个什么人——比如说,若是能将她嫁给刘翰林,不就有用了?
胸前又传来闷闷的胀痛。小于氏抬手揉了揉,只觉得腋下也有些刺痛。自打上回蒋锡当面说穿了她的病症之后,她也不好意思为这事看郎中,只叫丫鬟去街上医馆报了个病名,取了些药丸并几帖膏药回来。初时用着似乎好些,这些日子却又重了起来,晚上连觉都有些睡不安稳了。
“听说刘翰林年前去了趟蓝田,”想到刘之敬,小于氏顺口便道,“也不知差事办得如何。”
蒋钧对刘之敬的作法很满意:“他办事踏实。这事儿是件干差,但皇上对疫情向来关注,日后只要想起来,就是他的机会。”
所谓干差,就是没油水可捞的差事,否则也轮不到刘之敬去。但这同样也是个机会,只看有没有人看得透。现在刘之敬看透了,可见他有过人之处,只是出身太低,一时出不了头罢了。
蒋钧正琢磨着年后开了印,如何能让皇帝想起这件事儿来,便听妻子道:“也不知刘家几时来下聘,不如叫榆哥儿去探探口风?”
“这也成。”蒋钧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虽说已经纳吉,但到底还是要下了聘才算是真正的板上钉钉呢。
其实用不着蒋榆华去刘家,刘之敬那边已经急了,好容易憋过了初五,便约了蒋榆华出来,去茶楼里坐下说话。
蒋榆华早得了小于氏的吩咐,他与刘之敬素来说得熟络,倒也不必拐弯抹角,寒喧了几句便笑道:“刘大哥几时来下聘?年前媒人跑得那般急,我母亲生怕准备嫁妆都来不及,紧着催我三婶娘呢。”
刘之敬正巴不得提这事儿,连忙道:“我今日正是为了这事儿来的。年前我不在家,母亲心急,礼数上未免有些简慢了。我想着给岳父岳母并家中众人都备一份礼,只是不知道该备什么礼,还要请教你呢。”
蒋榆华笑道:“刘大哥怎说得这样客气,我们马上就是亲戚了——对了,如今我叫你刘大哥,可等成了亲,你就成了我妹夫了,这可真是想不到的事……”说着笑了起来。
刘之敬只得陪着他笑。蒋榆华笑了一会儿,方道:“我三叔三婶都是和气人,礼并没有什么难备的,另有我三姐姐——你想也知道的,就是在蓝田洛南治过疫的——原是我前头三婶娘留下来的女儿,备礼倒要仔细些。”
刘之敬一听他后半句话,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到了这会儿他已经确认,蒋家从未认为他要娶的是蒋桃华,而不是拿了别人的庚帖来糊弄他,否则蒋榆华不会这么坦然地提起蒋桃华。
这问题只可能出在他画的那张图上。刘之敬心里迅速盘算着,试探着问道:“原来你这位治疫的三姐姐也是你三叔的女儿?那岂不就是——”
“蒋桃华?”皇帝看着递到面前的一名单,手指在其中一个名字上轻轻划了划,“母后是要将她也召进宫来?”
皇后在旁边紧紧盯着皇帝的神色,闻言情不自禁往前倾了倾身,刚想说话,触到太后的目光,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太后微微叹了口气:“皇帝可有没有发现,每次我召蒋氏入宫,老四总是不一会儿就到了?”
“哦?”皇帝眉毛微微一扬,“这朕倒不曾注意。”
“你整日里忙于政务,自然注意不到这个。”太后体贴地拍了拍皇帝的手,“就是我初时也不曾注意,到后头才发现的。前些日子我叫人到外头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给西北军采购的药材,都是用了蒋家的人。”
皇帝淡淡地听着,等太后说完了才道:“母后是说,安郡王自己看中了蒋氏?”
皇后嘴唇动了动,太后已经缓缓道:“皇帝,这些日子外头传言如此之盛,仍旧不乏有想与安郡王结亲的人家。”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皇帝不由得也正了正神色:“母后是要防他坐大?”
“西北可是还有个定北侯府呢。”太后抬起手,向西北方向点了点,“若是再让老四娶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儿,日后他若有了别的心思,如何是好呢?我知道皇帝仁厚,还念着兄弟之情,可皇帝当他是兄弟,岂知他如何呢?”
皇后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这事儿还可以这么办,根本不必如她那样兜兜转转,想着法儿的一边撇清自己一边把蒋氏推出去,只要让皇帝看见了利益,为了江山他自然会做出选择。
“选蒋氏,我是深思熟虑过的。”太后收回手,又拍了拍皇帝的手背,依旧用那种缓缓的语气道,“一则蒋氏出身不高,可你刚封了她的父亲做药师,见四品官员都可不跪,说出去比那些六七品的小官儿可好听得多了。更不必说蒋家还有人在朝中做官,又有两个女儿在宫中。
二则蒋氏医术委实出众——老四的眼睛不是一直不好,指了蒋氏过去,还能照顾他不是?听说蓝田洛南两县都要给她立生祠了,说是能保佑人逢凶化吉——皇帝,你是给他指了个活菩萨呢,将来若再上战阵,有她这份儿大功德护佑,必定无碍的。”
皇帝脸上神色看不出喜怒,只是默然听着。太后轻咳了一声,续道:“母后知道你也难做,索性母后就把这错处都担上来就是了,你且不必管。”
皇帝抬了抬眼皮:“若是安郡王不愿呢?”
太后微微一笑:“你放心,我自然是会安排的。这事儿说出去,也只是他自己选的。”
皇帝这才点了点头:“既是这样,就请母后费心了。”立起身来,“朕去瞧瞧赵充仪。”
一句话说得皇后刚露出点笑容的脸又阴了下来。太后目送皇帝出去,转头瞪了她一眼:“赵充仪怀着龙胎,皇帝多去看望是应该的,你这是什么样子?”
皇后抿着嘴唇不说话,半晌才道:“姑母,家里可有什么消息递进来?”新年朝贺的时候于阁老夫人进了宫,皇后让她给于阁老传个话,可到现在半个月了,也没见有什么动静。
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没错,皇后是她的侄女,她们都姓于。
“你父亲说先等等,如今不能跟赵家有什么冲突。”太后说着,忍不住又叹了口气。老实说,这次别说皇后不想让赵充仪生,她也有同感了。
皇后狠狠地拧着手里的帕子,几乎要把薄薄的鲛绡帕拧烂了:“可她若生了皇子——”
“这能怪谁?还不是怪你自己!”太后低声呵斥了一句,“总之这会儿你给我老实呆着,什么都不许做!”
皇后咬了咬牙,低声应了一声。太后看她这样子就觉得两边太阳穴发疼,抬手按了一下沉声道:“你到底稳重些。早年间瞧着你还好,如今是越发的毛躁。这世上哪有万事如意的道理?才把蒋氏的事处置了,你就又想着春华殿?这一桩一桩的,你是想把皇帝逼得跟你反脸吗?”
皇后原是忍着不说话,到这里终于忍不住道:“就是没有这些事,皇上心里也怨我!他恨我顶了夏氏的位置,根本就不想我做这个皇后!”
太后脸色一变:“胡说!我看你是昏了头了,这与夏氏什么相干!她自己命薄,没有这个福气,与旁人有什么关系!”
皇后一句话说出来,也觉得失言了。夏氏的事儿是宫里的忌讳,谁都不提,她也是一时憋闷才冲口说了出来。可是这个念头真的已经在她心里憋了许多年,有时候她面对着皇帝虽然带笑却淡漠的眼神,就觉得自己要发疯了。
太后按着额头,半天才道:“你也累了,回去好好歇歇,不要胡思乱想。赵家的事,你父亲自然会有主意的。”
皇后一言不发地走了,青玉替太后轻轻揉着太阳穴,低声道:“娘娘为何不跟皇后娘娘分说清楚呢?”兵部尚书年纪已长,将要致仕,现兵部两位侍郎都有提升的资格,可资历更老的那位左侍郎却非于党,想要越过他将右侍郎提升上去还需花点功夫,这时候于党可不能后院起火。
“说了又怎么样呢?”太后也觉得疲惫,“她眼睛里只看得见后宫。当初,真是不该这么急……”
青玉低声道:“皇后娘娘十年无子,也是心里苦……”中宫无子,虽然不像普通人家的妇人一般要担心无子被休,但却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其压力更大。皇后这些年也不知吃过多少补药和偏方,尤其是前几年,整个凤仪宫里都整天弥漫着药味,连宫里的宫人走出去都能让人闻得出来。
“她跟我一样命苦啊……”太后轻轻地叹了口气。当初她也是无子,若不是她当机立断让一个宫人去伺候先帝,现在还不知是什么情形呢。
“罢了,你去挑些舒肝平气的药材,一会儿给她送过去。”这后宫中,她们这对姑侄总还是同病相怜的。
皇后的确需要点舒肝平气的药,这些日子她就时常觉得胸痛,越是身子不适,脾气自然也就更坏了。李太监不必说,如今已经有些失宠了,就是新得宠信的陈内监,有时也少不了要挨几句骂。
暖轿行至宫门,贴身宫人就在轿外低声道:“娘娘,吴才人又来请安了。”
“不见。”皇后冷冷地说,“快些进去,她愿意站就让她在这里站着!”
暖轿从吴才人身边径直过去,吴才人已经站得浑身冰凉,眼看着轿子消失在宫门之内,宫门缓缓掩上,这才转身往回走。
陪着她来的绿萝衣裳还没有她穿得厚实,更是冻得发抖,说话都有些不连贯了:“才人,咱们这样,有用么?”
吴才人叹了口气:“若不然怎么办呢?”
绿萝往周围看了看,细声道:“才人这样时常来,赵充仪怕要不高兴了。”
吴才人还是宝林的时候就住在春华殿偏殿,后来升了才人便迁到春华殿旁边一处小轩中,虽已算是出了春华殿,但毕竟还是紧挨着,这样天天往凤仪宫献殷勤,赵充仪又怎会不知道呢?
“依奴婢说,赵充仪日后或许也有大造化呢……”小轩里总有别的宫人内侍,倒还不如主仆两个走在空荡荡的宫道上说话来得方便。
“你是说,转投赵充仪?”当初住在春华殿的时候,吴才人对赵充仪也是有意讨好的,只是赵充仪不怎么理她,后来升了才人又迁了出去,这关系便更疏远了,这会儿再想凑上去也难。
“是啊,若是赵充仪生下皇子,那可了不得呢。”绿藤实在是怕了大冷天这样立在凤仪宫门口了。无论她穿几双袜子,将鞋子里衬上多少毡絮都不顶用,到了晚上就觉得双膝以下都是冰冷的,冷得发痛。
吴才人没有说话。赵充仪现在看起来的确是前途无限,可是她还是觉得,于氏一族更可靠一些,赵充仪这一胎未必能生得下来,问题只在于,于家要用什么手段。
“皇上把春华殿看得紧紧的,谁想做手脚也没有办法……”绿萝悄声说道。小轩就紧挨春华殿,她当然看得出来。
吴才人目光闪了闪,忽然有了个主意:“你说得对。既然皇后娘娘这里不纳我,我总要再找个靠山的……”
桃华上元节也要应召入宫的消息,在蒋家也掀起了一场小波澜。小于氏晚上睡不着觉,便跟丈夫窃窃私语:“太后做什么把桃姐儿也召进宫去,难不成也是替安郡王……”桃姐儿还能做郡王妃不成?
蒋钧也觉得这不可能:“大约是身子不适,召桃姐儿进宫诊脉吧?年节下不好叫太医,借着观灯的借口叫桃姐儿过去。”还没出正月,叫太医是很不吉利的事儿。
小于氏睁大眼睛看着纱帐顶,一点儿也睡不着:“杏姐儿进宫也有几个月了,听说至今皇上都没召幸过她。”而且除了去凤仪宫请安,蒋杏华几乎都缩在群香殿陪着王充媛说话,根本不踏足蒋梅华的玉卉阁。
“没用的东西。”这一点上蒋钧也觉得恼火。他是不喜欢这个庶女的,当初因为春蕙趁他酒醉爬床,闹得家宅不宁,小于氏与他冷战了好些日子。其实他对春蕙本也没那个念头,倒是觉得酒后失德成了他的污点,反而厌恶起春蕙来,以至于春蕙的死虽然有些蹊跷,他也懒得去查。
既然厌恶生母,对女儿自然也没有多少喜爱,蒋杏华在蒋钧眼里几乎等同于不存在。好容易这次进了宫,竟然也没有半点作用,怎能不让蒋钧恼火。
小于氏也愁得不行。原本弄蒋杏华进去是为了帮蒋梅华的忙,现在她不但不帮忙,还躲着蒋梅华,这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早知道还不如把她留下来,还能笼络个什么人——比如说,若是能将她嫁给刘翰林,不就有用了?
胸前又传来闷闷的胀痛。小于氏抬手揉了揉,只觉得腋下也有些刺痛。自打上回蒋锡当面说穿了她的病症之后,她也不好意思为这事看郎中,只叫丫鬟去街上医馆报了个病名,取了些药丸并几帖膏药回来。初时用着似乎好些,这些日子却又重了起来,晚上连觉都有些睡不安稳了。
“听说刘翰林年前去了趟蓝田,”想到刘之敬,小于氏顺口便道,“也不知差事办得如何。”
蒋钧对刘之敬的作法很满意:“他办事踏实。这事儿是件干差,但皇上对疫情向来关注,日后只要想起来,就是他的机会。”
所谓干差,就是没油水可捞的差事,否则也轮不到刘之敬去。但这同样也是个机会,只看有没有人看得透。现在刘之敬看透了,可见他有过人之处,只是出身太低,一时出不了头罢了。
蒋钧正琢磨着年后开了印,如何能让皇帝想起这件事儿来,便听妻子道:“也不知刘家几时来下聘,不如叫榆哥儿去探探口风?”
“这也成。”蒋钧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虽说已经纳吉,但到底还是要下了聘才算是真正的板上钉钉呢。
其实用不着蒋榆华去刘家,刘之敬那边已经急了,好容易憋过了初五,便约了蒋榆华出来,去茶楼里坐下说话。
蒋榆华早得了小于氏的吩咐,他与刘之敬素来说得熟络,倒也不必拐弯抹角,寒喧了几句便笑道:“刘大哥几时来下聘?年前媒人跑得那般急,我母亲生怕准备嫁妆都来不及,紧着催我三婶娘呢。”
刘之敬正巴不得提这事儿,连忙道:“我今日正是为了这事儿来的。年前我不在家,母亲心急,礼数上未免有些简慢了。我想着给岳父岳母并家中众人都备一份礼,只是不知道该备什么礼,还要请教你呢。”
蒋榆华笑道:“刘大哥怎说得这样客气,我们马上就是亲戚了——对了,如今我叫你刘大哥,可等成了亲,你就成了我妹夫了,这可真是想不到的事……”说着笑了起来。
刘之敬只得陪着他笑。蒋榆华笑了一会儿,方道:“我三叔三婶都是和气人,礼并没有什么难备的,另有我三姐姐——你想也知道的,就是在蓝田洛南治过疫的——原是我前头三婶娘留下来的女儿,备礼倒要仔细些。”
刘之敬一听他后半句话,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到了这会儿他已经确认,蒋家从未认为他要娶的是蒋桃华,而不是拿了别人的庚帖来糊弄他,否则蒋榆华不会这么坦然地提起蒋桃华。
这问题只可能出在他画的那张图上。刘之敬心里迅速盘算着,试探着问道:“原来你这位治疫的三姐姐也是你三叔的女儿?那岂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