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结束后,一位主持人吟诵了苏轼的《饮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并大声地宣布:“现在我们隆重推出杭州名妓花魁王王凤美。”
  王凤美走上舞台,微微一笑,大声说道:“赵抃赵大人为官四十五年,四次赴蜀,两度守杭,爱民如子,情意绵绵,令人敬佩。在他致仕回衢之际,小女子愿为赵大人及诸公歌舞一曲。这词曰《折新荷引/折新荷》。”
  王凤美先打散了一头青丝,复又绾了个新的发鬓,将丝带束紧,然后自袖中慢慢抽出一条绣有琴鹤的白绢带,慢慢地向前走去,直走到舞台边栏杆,凭栏站定……
  天空中月朗星稀,南北两峰墨如黛,湖中波光粼粼,映着她纤纤一道身影,就像一个白袍秀士,微微扬起秀气的下巴,仰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犹如一幅剪影,妩媚动人。
  台旁吴琴丽纤指一拂,琴声仿佛一泓清泉从她指下铮铮流泻而出……
  台上,王凤美将手一扬, 已翩然起舞,同时一缕悠扬悦耳的歌声从她的口中传出,与那优雅的乐曲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
  台下,所有的观众都呆住了,先是惊呆于王凤美的歌声,她方才说的“折新荷引”,这曲子从未听过,也从未想过曲子可以这样演唱,可以用这样的技巧,这样婉转新奇的曲调,如同小泉流水一般婉转低回。
  接着,人们更惊呆于王凤美唱出的新词:“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馀霞际,几点沙鸥。渔笛、不道有人,独倚危楼。”
  这是怎样不凡的意境,这是怎样优美的辞藻,这是怎样绝妙的画面。
  王凤美仿佛一朵白色荷花,与以往全然不同的优美中带着些刚劲的舞姿……
  雨过回廊微风徐徐吹拂,荷塘中嫩绿的荷叶新抽。
  江南少女轻盈的身影啊,随着画舫在荷花中穿梭。
  芳容艳粉,白里透红,含羞脉脉,情景相投。
  采菱歌隐隐约约已去,在依稀隐身处美女回首。
  ……
  游船上、画舫中、湖岸边,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有一定点杂音,打扰了他们听清王凤美吟出的每一个字,就连憨实的观众也圆睁双目,大气不敢喘。
  星光月色下,和着一身湖光清风,起舞吟唱的王凤美那清丽妙音如天籁一般荡漾开来,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精妙绝伦的画面:
  “塘堤上帅哥的心呀,随着水波把靓妹倩影存留。不知不觉到了回家之时,淡淡的天幕中倒挂着金钩。晚风中传来了知了的噪音,馀霞里映衬着几只沙鸥。渔笛声声,却不唱有人,孤独地倚靠着高楼。”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淑淑娇羞。菱歌隐隐渐遥,依约回眸。
  堤上郎心,波间妆影迟留。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风蝉噪晚,馀霞际,几点沙鸥。渔笛、不道有人,独倚危楼。
  ……
  王凤美歌舞已停,所有的人还沉醉在如痴如醉中。急性子的人拥到台上,大声问道:“这词是谁写的?快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见见这个人。”
  有位老者兴冲冲地迎上王凤美,一连声道:“此曲是姑娘谱写的吗?闻所未闻,端的美妙。曲好舞好,词更是绝妙!请问姑娘,这《折新荷引》是何人所写?若是方便,老夫想见此人。”
  台下,杭州通判苏轼搀扶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缓缓地向舞台走来,他俩走到舞台中间,双手高擎,抱拳向大家致敬。苏轼大声宣布:“《折新荷引/折新荷》是我们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尊敬的杭州知州,赵抃,赵大人所写。”
  还沉浸在王凤美歌舞意境中的人们一下子回过神来了,忽地全部站了起来,哗哗哗的掌声在西湖上空回荡着。
  苏轼拜拜手道:“赵公一生为官四十五年,从地方小官员做起,一直做到朝廷的参知政事,又从京城下派到地方主政。赵公是朝廷中最能主持正道、正人过失者,天下百姓的父亲、老师。东郭顺子的清廉品行,孟献子的贤达声望,郑子产的理政才华,晋叔向的直言个性,赵公都同时具备,实在是个全面优秀的廉吏能臣!”
  苏轼话音刚落,全场欢呼雀跃。人们蹦跳起来,心潮澎湃,整片西湖东岸成了欢乐的海洋。
  苏轼伸出双手向大家示意,待大家安静后,他大声道:“皇上已批准赵大人致仕的申请,他即将离任回衢。现在让我们再次聆听赵大人的教诲。”
  赵抃深情地对大家说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心柔顺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处境就美好了;心快乐了,人生就幸福了。良田万顷,日食二升;广厦千间,夜卧八尺。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由自己造成。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就圆满自在了。在意多了,乐趣就少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释然了。”
  “赵大人,您不要离开杭州!”台下一人高呼,众人附和。“赵大人,您不要离开杭州!”
  赵抃紧抱双拳,连连转身,向东南西北方向的人们作揖致意:“谢谢乡亲们!谢谢乡亲们!我要回来的!六年后,我要回杭州来的!”
  (全剧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