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尽欢_分卷阅读_24
他闻言没什么反应,兀自揖手道:“近日课业繁重,皇子观戏时有些乏了,臣已派人送殿下去休息了。”
课业繁重?帝姬做出副牙酸的表情,放眼整个紫禁城,谁不知道她这个弟弟向来顽劣,仗着一个得势的母妃和长子的身份,在宫中可谓是不学无术胡作非为。前头请的几个老师都让那小子给折腾得不成人形,父皇无可奈何,找来了谢景臣,这才令皇子有所收敛。
欣荣心头暗暗佩服谢相,口里哦了一声,点头说:“有劳谢大人了……”说着一顿,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来,试探道:“大人,今儿的戏班子是……”
话音未落,碧海阁那厢却急匆匆地跑过来一个人,端着拂子累得气喘吁吁,竟是宫中司礼监秉笔的李三金。
一路疾跑,李公公早已是满头大汗,跌跌撞撞在两人跟前儿跪下去,气喘吁吁道:“奴才参见帝姬,参见相爷……”
欣荣皱了眉,暗道纸果然包不住火,偷偷出个宫,以为瞒天过海,没想到闹得人尽皆知!她不大高兴,沉声道:“什么事?”
“殿下,”李公公狠命吸了几口气,诺诺道:“老祖宗提前从五台山回来了,仪仗马上就要到神武门了!”
拨弄佛珠的动作戛然而止,谢景臣微微凛眸,神色忽然变得诡异莫测。
第22章 堂前燕
太后原定的返宫日子是下月初,由于变数来得突然,该有的排场阵仗丝毫没铺拉开。百官相迎銮仪千里的盛况全看不见,消息传入紫禁城时,皇帝还在钟粹宫里替良妃描丹青,闻言被生生唬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往神武门去迎,一路火急火燎,甚至撞翻了一个唐三彩大花瓶儿。
急急忙忙赶过去,打眼一望,却见太后的凤辇已经浩浩荡荡地过了九重钉朱红门,大空地上跪了一地的宫人和朝中部分臣工,各宫嫔妃同皇子帝姬们跪在最前方,皇后领头,真红的阔袖礼服华贵雍容,伏在地上呼号老祖宗千岁,气吞日月震耳欲聋。
高程熹心头长舒一口气,清了清嗓子负手而立,金辉耀耀中又成了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一国之君,方才的狼狈同慌张早藏了个一干二净。他侧目看一眼身旁的内官,面露愠色,口里道:“老祖宗提前回京这样大的事儿,怎么朕不知道?”
内监面色有些为难,躬身托了双手诺诺道:“大家,奴才也是才知道的消息。老祖宗不让声张,说犯不着兴师动众,省得您和皇后娘娘平白受些累。”
宣帝一阵沉吟,摆摆手说知道了,抬眼看前方,凤辇已经徐徐停了下来。随侍的内官上前打帘子,左右嬷嬷去扶,未几,一个着深青绘翟祎衣的妇人缓缓下了辇。冠帽上饰九龙四凤,腰束金革带,年过四旬却仍旧尊养得极好,容光耀眼,端庄美丽。
皇帝的神色骤然变得恭谨有礼,微弯了腰上前去,恭恭敬敬道:“给母后请安,五台山路途遥远,母后舟车劳顿,必是辛苦了。”
太后唇角挂着丝寡淡的笑,一面朝前走一面道:“既然是为皇帝和大凉江山祈福,辛苦些也不打紧。哀家虽然年纪大不中用了,这点儿累还是受得住。”
“母后这是说的哪里话!”高程熹道,“老祖宗正当盛年,福泽还绵长着呢。”
“皇帝这张嘴啊,就是会哄哀家高兴。”太后笑起来,在人群里头扫一眼,瞧见皇后时皱了皱眉,道:“多日不见,皇后怎么瘦了?”
岑皇后心头一喜,欠了欠身道:“臣妾很好,一切都好,多谢老祖宗挂念。”
太后颔首嗯了一声,眸光掠过良妃时很快地扫了过去,又朝皇帝开口,语气不咸不淡:“今年的选秀大典已经毕了,皇帝可得佳人?”
问起这茬儿,宣帝面儿上似乎有些挂不住,咳了两声方道:“老祖宗挂心了,今年的秀女中不乏温恭娴淑之辈,等老祖宗休息好了,儿子便让新入宫的嫔妃去慈宁宫给您请安。”接着一顿,想了想便转了个话头,说:“母后眼睛不大好,不如儿子在诸娘子里给您挑个字儿好可意的,平日里抄经书的活计便交给她,您也省省心。”
“难得皇帝有这份儿心。哀家的眼睛还能用几年,将来实在不行,皇帝随便打发几个司礼监的来就行了。”太后说,似乎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恍然道:“瞧哀家这记性,司礼监今非昔比了,替哀家闲抄佛经未免大材小用。”
这话听得皇帝面色微变,他略皱了眉,试探道:“请老祖宗明示。”
太后却只一笑,目光在群臣里头打望一番,再开口时已答非所问了,“谢丞相呢,怎么不见人。”
“老祖宗回来得突然,谢爱卿恐怕还在进宫的路上。”高程熹说完便狠狠剜一眼一众宫人,口里斥:“一帮不中用的奴才,连老祖宗回宫这样的大事儿都不提前知会,必定严惩不贷!”
太后却摇头,“都是哀家的意思,皇帝息怒。行了,时候也不早了,哀家去英华殿一趟,皇帝不必陪着了,各忙各的去吧。”说完一转身,扶了嬷嬷的手头也不回地去了,又低声道,“传哀家的话,让谢相入了宫便来英华殿觐见。”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戒。
古往今来,人有所畏,皇族中人更不例外。除去每年例行的出宫祈福外,紫禁皇城中也修筑了许多佛堂道观,一年四季,祭祀不断,足见帝王对神明的敬畏。
宫墙上的人影被拉得极长,身姿清挺。谢景臣从长街尽头转了个弯,只身一人踏入了两宫间的夹道,朱红的墙壁遥映头顶的日光,细碎旖旎的光圈照亮他的脸,是一层持重的金。
这条小径是往英华殿的近道,走过了数不清的次数,所以变得格外熟悉。
他不疾不徐地走,从容不迫,面色沉静,少顷,一座尊威肃幽的宫殿便坐入了眼中。英华殿大佛堂极是宏伟,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左右垛殿,各为三间,前出月台,汉白玉质,经甬道与英华门相连。门两侧设琉璃影壁,仙鹤灵姿,欲飞欲栖。
外头的宫人见了他,连忙行大礼,复直起身来给他引路,口里道,“大人随奴婢来,老祖宗在等您。”
他提了曳撒上丹陛,不疾不徐地入殿中,入目而来的是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佛三大佛像,金身加持,宝相庄严。香案上拱了月荐,底下的蒲团上跪着一个人,背对着他,口中念念有词。
谢景臣对掖了双手微微一揖,眼帘垂下道:“臣参见太后。”
太后捋弄念珠的动作不变,也不回头,只合着眸子淡淡吩咐:“哀家有话要对谢大人交代,都退了吧。”
殿中诸人低声应是,复按序退下。待人退了干净,葛太后方缓缓从蒲团上站了起来,侧目朝他看一眼,沉声道:“哀家离宫数日,听闻前些时日有逆贼兴乱,圣上险些遇害,多亏有谢相护驾,大人功不可没啊。”
他仍旧微弓着身子,沉声道:“臣是大凉朝臣子,自然要护陛下周全,老祖宗谬赞,臣恐怕担当不起。”
太后的指尖微微一顿,目光定定地看他,“谢大人忠君爱国,实乃我大凉幸事。”边说边朝他走近几步,蹙眉道:“普天之下没有人比谢相的消息灵通,皇上欲设立东缉事厂之事,大人想必已经知道了。”
谢景臣不置可否,漠然道:“圣上垂怜臣辛劳,欲设东厂,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辅佐臣共治朝纲。”
“与锦衣卫均权势?”太后冷冷一哼,“如今的大凉,锦衣卫早已经形同虚设,何来的权势?相爷是聪明人,自然该早作打算。”
他唇畔噙着丝淡薄的笑意,缓声道:“树大招风,皇上此举,无非是借东厂来削臣的权。难道太后娘娘不远千里急着回宫,就是为了提醒臣小心行事么?”
葛太后闻言心头不悦,口里道:“十五年前良妃曾诞下一位帝姬,如今流落在外,寻回帝姬的差事皇帝明着是交给了你,暗地里也在着令东厂的人办。前儿得的消息,说是东厂的人已经找着了帝姬,人都已经往京都送了。若是教东厂的人捷足先登将帝姬送到皇帝跟前儿,恐怕于大人无益。”
修长的指尖摩挲着腕上的菩提串,他面上含笑,浓长的睫掩尽一切眼色,曼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看来那帮子厂卫也不全是废物。”
这副笃悠悠的语气听得太后大皱其眉,扬手将手里的念珠狠狠往案上一掷,面色生恼:“情形不利,大人怎么还一副悠闲自得的形态?真让厂卫将帝姬送入宫,今后岂不是坐看东厂的人风生水起?”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一切若要付诸流水,谁能甘心呢!
太后怒意横生,他脸上却平静得像潭水,寥寥一笑,语调中隐隐透出几分讥诮之意:“寻得了帝姬又如何,能不能活着见到高程熹尚未可知,一帮子去势的阉人,翻得了天?”
葛太后面露讶色,“丞相想对帝姬下杀手?”旋即又摇头,不大赞同的模样,沉声道:“帝姬若是死得不明不白,虽教东厂吃了瘪,你也没法儿跟皇帝交差。”
他一哂,笑色寡薄,细润的菩提子从如玉的指尖依次流转而过,悠悠道:“东厂找来的帝姬没了,臣照样能送一个活蹦乱跳的公主入禁中。十五年不曾相见,孰真孰假谁分得清,不过真亦假,假亦真罢了。”
“你是说……”太后一思忖,登时回过神来,唇畔逐渐绽开一抹笑,颔首道:“这倒不失为一个良策。”
说完一抬眼,见他正在佛前敬香,微微合着眸子,神态虔诚,衬着金佛烟火竟像有佛光千重。太后似乎有些迟疑,试探着上前朝他走近几步,然而那人却像是有所觉,一侧身,不着痕迹地退开了。
课业繁重?帝姬做出副牙酸的表情,放眼整个紫禁城,谁不知道她这个弟弟向来顽劣,仗着一个得势的母妃和长子的身份,在宫中可谓是不学无术胡作非为。前头请的几个老师都让那小子给折腾得不成人形,父皇无可奈何,找来了谢景臣,这才令皇子有所收敛。
欣荣心头暗暗佩服谢相,口里哦了一声,点头说:“有劳谢大人了……”说着一顿,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来,试探道:“大人,今儿的戏班子是……”
话音未落,碧海阁那厢却急匆匆地跑过来一个人,端着拂子累得气喘吁吁,竟是宫中司礼监秉笔的李三金。
一路疾跑,李公公早已是满头大汗,跌跌撞撞在两人跟前儿跪下去,气喘吁吁道:“奴才参见帝姬,参见相爷……”
欣荣皱了眉,暗道纸果然包不住火,偷偷出个宫,以为瞒天过海,没想到闹得人尽皆知!她不大高兴,沉声道:“什么事?”
“殿下,”李公公狠命吸了几口气,诺诺道:“老祖宗提前从五台山回来了,仪仗马上就要到神武门了!”
拨弄佛珠的动作戛然而止,谢景臣微微凛眸,神色忽然变得诡异莫测。
第22章 堂前燕
太后原定的返宫日子是下月初,由于变数来得突然,该有的排场阵仗丝毫没铺拉开。百官相迎銮仪千里的盛况全看不见,消息传入紫禁城时,皇帝还在钟粹宫里替良妃描丹青,闻言被生生唬了一跳,手忙脚乱地往神武门去迎,一路火急火燎,甚至撞翻了一个唐三彩大花瓶儿。
急急忙忙赶过去,打眼一望,却见太后的凤辇已经浩浩荡荡地过了九重钉朱红门,大空地上跪了一地的宫人和朝中部分臣工,各宫嫔妃同皇子帝姬们跪在最前方,皇后领头,真红的阔袖礼服华贵雍容,伏在地上呼号老祖宗千岁,气吞日月震耳欲聋。
高程熹心头长舒一口气,清了清嗓子负手而立,金辉耀耀中又成了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一国之君,方才的狼狈同慌张早藏了个一干二净。他侧目看一眼身旁的内官,面露愠色,口里道:“老祖宗提前回京这样大的事儿,怎么朕不知道?”
内监面色有些为难,躬身托了双手诺诺道:“大家,奴才也是才知道的消息。老祖宗不让声张,说犯不着兴师动众,省得您和皇后娘娘平白受些累。”
宣帝一阵沉吟,摆摆手说知道了,抬眼看前方,凤辇已经徐徐停了下来。随侍的内官上前打帘子,左右嬷嬷去扶,未几,一个着深青绘翟祎衣的妇人缓缓下了辇。冠帽上饰九龙四凤,腰束金革带,年过四旬却仍旧尊养得极好,容光耀眼,端庄美丽。
皇帝的神色骤然变得恭谨有礼,微弯了腰上前去,恭恭敬敬道:“给母后请安,五台山路途遥远,母后舟车劳顿,必是辛苦了。”
太后唇角挂着丝寡淡的笑,一面朝前走一面道:“既然是为皇帝和大凉江山祈福,辛苦些也不打紧。哀家虽然年纪大不中用了,这点儿累还是受得住。”
“母后这是说的哪里话!”高程熹道,“老祖宗正当盛年,福泽还绵长着呢。”
“皇帝这张嘴啊,就是会哄哀家高兴。”太后笑起来,在人群里头扫一眼,瞧见皇后时皱了皱眉,道:“多日不见,皇后怎么瘦了?”
岑皇后心头一喜,欠了欠身道:“臣妾很好,一切都好,多谢老祖宗挂念。”
太后颔首嗯了一声,眸光掠过良妃时很快地扫了过去,又朝皇帝开口,语气不咸不淡:“今年的选秀大典已经毕了,皇帝可得佳人?”
问起这茬儿,宣帝面儿上似乎有些挂不住,咳了两声方道:“老祖宗挂心了,今年的秀女中不乏温恭娴淑之辈,等老祖宗休息好了,儿子便让新入宫的嫔妃去慈宁宫给您请安。”接着一顿,想了想便转了个话头,说:“母后眼睛不大好,不如儿子在诸娘子里给您挑个字儿好可意的,平日里抄经书的活计便交给她,您也省省心。”
“难得皇帝有这份儿心。哀家的眼睛还能用几年,将来实在不行,皇帝随便打发几个司礼监的来就行了。”太后说,似乎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恍然道:“瞧哀家这记性,司礼监今非昔比了,替哀家闲抄佛经未免大材小用。”
这话听得皇帝面色微变,他略皱了眉,试探道:“请老祖宗明示。”
太后却只一笑,目光在群臣里头打望一番,再开口时已答非所问了,“谢丞相呢,怎么不见人。”
“老祖宗回来得突然,谢爱卿恐怕还在进宫的路上。”高程熹说完便狠狠剜一眼一众宫人,口里斥:“一帮不中用的奴才,连老祖宗回宫这样的大事儿都不提前知会,必定严惩不贷!”
太后却摇头,“都是哀家的意思,皇帝息怒。行了,时候也不早了,哀家去英华殿一趟,皇帝不必陪着了,各忙各的去吧。”说完一转身,扶了嬷嬷的手头也不回地去了,又低声道,“传哀家的话,让谢相入了宫便来英华殿觐见。”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戒。
古往今来,人有所畏,皇族中人更不例外。除去每年例行的出宫祈福外,紫禁皇城中也修筑了许多佛堂道观,一年四季,祭祀不断,足见帝王对神明的敬畏。
宫墙上的人影被拉得极长,身姿清挺。谢景臣从长街尽头转了个弯,只身一人踏入了两宫间的夹道,朱红的墙壁遥映头顶的日光,细碎旖旎的光圈照亮他的脸,是一层持重的金。
这条小径是往英华殿的近道,走过了数不清的次数,所以变得格外熟悉。
他不疾不徐地走,从容不迫,面色沉静,少顷,一座尊威肃幽的宫殿便坐入了眼中。英华殿大佛堂极是宏伟,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左右垛殿,各为三间,前出月台,汉白玉质,经甬道与英华门相连。门两侧设琉璃影壁,仙鹤灵姿,欲飞欲栖。
外头的宫人见了他,连忙行大礼,复直起身来给他引路,口里道,“大人随奴婢来,老祖宗在等您。”
他提了曳撒上丹陛,不疾不徐地入殿中,入目而来的是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佛三大佛像,金身加持,宝相庄严。香案上拱了月荐,底下的蒲团上跪着一个人,背对着他,口中念念有词。
谢景臣对掖了双手微微一揖,眼帘垂下道:“臣参见太后。”
太后捋弄念珠的动作不变,也不回头,只合着眸子淡淡吩咐:“哀家有话要对谢大人交代,都退了吧。”
殿中诸人低声应是,复按序退下。待人退了干净,葛太后方缓缓从蒲团上站了起来,侧目朝他看一眼,沉声道:“哀家离宫数日,听闻前些时日有逆贼兴乱,圣上险些遇害,多亏有谢相护驾,大人功不可没啊。”
他仍旧微弓着身子,沉声道:“臣是大凉朝臣子,自然要护陛下周全,老祖宗谬赞,臣恐怕担当不起。”
太后的指尖微微一顿,目光定定地看他,“谢大人忠君爱国,实乃我大凉幸事。”边说边朝他走近几步,蹙眉道:“普天之下没有人比谢相的消息灵通,皇上欲设立东缉事厂之事,大人想必已经知道了。”
谢景臣不置可否,漠然道:“圣上垂怜臣辛劳,欲设东厂,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辅佐臣共治朝纲。”
“与锦衣卫均权势?”太后冷冷一哼,“如今的大凉,锦衣卫早已经形同虚设,何来的权势?相爷是聪明人,自然该早作打算。”
他唇畔噙着丝淡薄的笑意,缓声道:“树大招风,皇上此举,无非是借东厂来削臣的权。难道太后娘娘不远千里急着回宫,就是为了提醒臣小心行事么?”
葛太后闻言心头不悦,口里道:“十五年前良妃曾诞下一位帝姬,如今流落在外,寻回帝姬的差事皇帝明着是交给了你,暗地里也在着令东厂的人办。前儿得的消息,说是东厂的人已经找着了帝姬,人都已经往京都送了。若是教东厂的人捷足先登将帝姬送到皇帝跟前儿,恐怕于大人无益。”
修长的指尖摩挲着腕上的菩提串,他面上含笑,浓长的睫掩尽一切眼色,曼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看来那帮子厂卫也不全是废物。”
这副笃悠悠的语气听得太后大皱其眉,扬手将手里的念珠狠狠往案上一掷,面色生恼:“情形不利,大人怎么还一副悠闲自得的形态?真让厂卫将帝姬送入宫,今后岂不是坐看东厂的人风生水起?”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一切若要付诸流水,谁能甘心呢!
太后怒意横生,他脸上却平静得像潭水,寥寥一笑,语调中隐隐透出几分讥诮之意:“寻得了帝姬又如何,能不能活着见到高程熹尚未可知,一帮子去势的阉人,翻得了天?”
葛太后面露讶色,“丞相想对帝姬下杀手?”旋即又摇头,不大赞同的模样,沉声道:“帝姬若是死得不明不白,虽教东厂吃了瘪,你也没法儿跟皇帝交差。”
他一哂,笑色寡薄,细润的菩提子从如玉的指尖依次流转而过,悠悠道:“东厂找来的帝姬没了,臣照样能送一个活蹦乱跳的公主入禁中。十五年不曾相见,孰真孰假谁分得清,不过真亦假,假亦真罢了。”
“你是说……”太后一思忖,登时回过神来,唇畔逐渐绽开一抹笑,颔首道:“这倒不失为一个良策。”
说完一抬眼,见他正在佛前敬香,微微合着眸子,神态虔诚,衬着金佛烟火竟像有佛光千重。太后似乎有些迟疑,试探着上前朝他走近几步,然而那人却像是有所觉,一侧身,不着痕迹地退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