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寒山_分卷阅读_216
可惜,他与霁霄的师父已然仙逝,不曾亲眼看到这一天。每当想起此事,胡肆心中总有淡淡遗憾,像一个提前交卷,却得不到先生表扬的稚童。
他少年时拜入寒山,那时的寒山论法堂,尚有很多严苛规矩。几时上早课,几时熄灯就寝,几时完成课业,几时洒扫学舍。小弟子最没有地位,提问也要看授课长老脸色。
这不是胡肆想要的修行生活,他修道,是为了像童年遇到的孔雀妖一般,肆意作乐,无拘无束。从那时开始,胡肆变得厌烦规则,厌烦约束。
他与霁霄在论法堂遭受同窗排挤、欺负,所幸拜了师父,才没有被赶下寒山。
入道之初,师父说,修行者的终极追求是飞升。但飞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飞升之前,你们想做什么?
胡肆说:“我想超脱人世,到一个没有规矩的地方。”
师父担忧道:“这,不比飞升容易啊。”
霁霄说:“我想改变寒山,改变人间,重新制定人间规则。”
师父更担忧了:“这,比超脱人世更难啊。”
后来,霁霄展露出惊人的练剑天赋,胡肆改修旁门道法。
在寒山剑派,一个不愿练剑的人,无疑与一众剑修格格不入。胡肆一度成为寒山笑柄。
胡肆请教师父:“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意旁人眼光,他会变成什么样?”
师父想了想,认真答道:“成为圣人,或者废物。”
一个人不想展现自我价值,不想得到他人尊重,不在乎世俗价值的评判,最后的结局无非是两种。
可见圣人与废物,某种程度上相通,都需要极高天赋,才可能做到。
师父大限将至时,对胡肆说:“你能让自己过得快活,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你有这种本事,为师很欣慰。但有些时候,稍微替别人想想,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胡肆说:“弟子愚钝,不明白。”
百年之后,胡肆神通大成,将一片湖水升至天空。凡人传说中,将其称为仙境。
但许多修士不明白,胡肆这种人,凭什么证道呢?
修士能犯的忌讳,他全犯了。他弃剑改修旁门,而且修得很杂,炼器炼丹推演术,甚至风月道。他不讲究苦修清修,生活奢靡。
正如霁霄所说:很多人都不喜欢胡肆。但胡肆也不需要讨人喜欢。
按因果论,孔雀妖是他“修行之因”,他这一生道途的起源。
一只妖与一位凡人稚童,本来便不平等。妖可以逗弄孩童取乐,等妖觉得失去新鲜感,说走就走,不必在乎后者死活。
一只大妖与人间至圣,同样不平等。想捉你就捉你,想锁你就锁你,不用讲道理。过去你拿我当玩物,现在我也拿你当玩物。
如果强大成为规则,必将被更强打败。
可是孔雀变了。胡肆看着天湖的月亮,难得感到怅然。
肆意妄为的孔雀,学会“要遭报应、天打雷劈”那一套,不再认可自己从前的做法。
如今前因已了。
天湖境主超脱人世,没有烦恼吗?
不,就像剑尊永远不明白“小道侣为什么又生气”,胡肆的烦恼一样很多,只是不为外人道。
修行者的一生,应该有来处有归途,有前因有后果,才算圆满。
孔雀妖只是“来处”,而所有修行者的终极追求,都是飞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要有人栽树吧。此界屏障闭塞,总要有人打开通天之门。
霁霄与胡肆,为此大吵过一架。
虽师出同门,霁霄与他道不同,两人照样吵架。他们不像雀先明与孟雪里,吵得声嘶力竭日月无光。
霁霄死前最后一次会面。师兄弟谈论关于“打开通天之门”的话题,谈得很不愉快,两人都摆一张冷脸,看谁先妥协。
最终,霁霄向胡肆讨回“惊风雨”木剑,重铸为“厌雨”、“倦风”。
境主与剑尊不欢而散。
他少年时拜入寒山,那时的寒山论法堂,尚有很多严苛规矩。几时上早课,几时熄灯就寝,几时完成课业,几时洒扫学舍。小弟子最没有地位,提问也要看授课长老脸色。
这不是胡肆想要的修行生活,他修道,是为了像童年遇到的孔雀妖一般,肆意作乐,无拘无束。从那时开始,胡肆变得厌烦规则,厌烦约束。
他与霁霄在论法堂遭受同窗排挤、欺负,所幸拜了师父,才没有被赶下寒山。
入道之初,师父说,修行者的终极追求是飞升。但飞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飞升之前,你们想做什么?
胡肆说:“我想超脱人世,到一个没有规矩的地方。”
师父担忧道:“这,不比飞升容易啊。”
霁霄说:“我想改变寒山,改变人间,重新制定人间规则。”
师父更担忧了:“这,比超脱人世更难啊。”
后来,霁霄展露出惊人的练剑天赋,胡肆改修旁门道法。
在寒山剑派,一个不愿练剑的人,无疑与一众剑修格格不入。胡肆一度成为寒山笑柄。
胡肆请教师父:“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意旁人眼光,他会变成什么样?”
师父想了想,认真答道:“成为圣人,或者废物。”
一个人不想展现自我价值,不想得到他人尊重,不在乎世俗价值的评判,最后的结局无非是两种。
可见圣人与废物,某种程度上相通,都需要极高天赋,才可能做到。
师父大限将至时,对胡肆说:“你能让自己过得快活,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你有这种本事,为师很欣慰。但有些时候,稍微替别人想想,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胡肆说:“弟子愚钝,不明白。”
百年之后,胡肆神通大成,将一片湖水升至天空。凡人传说中,将其称为仙境。
但许多修士不明白,胡肆这种人,凭什么证道呢?
修士能犯的忌讳,他全犯了。他弃剑改修旁门,而且修得很杂,炼器炼丹推演术,甚至风月道。他不讲究苦修清修,生活奢靡。
正如霁霄所说:很多人都不喜欢胡肆。但胡肆也不需要讨人喜欢。
按因果论,孔雀妖是他“修行之因”,他这一生道途的起源。
一只妖与一位凡人稚童,本来便不平等。妖可以逗弄孩童取乐,等妖觉得失去新鲜感,说走就走,不必在乎后者死活。
一只大妖与人间至圣,同样不平等。想捉你就捉你,想锁你就锁你,不用讲道理。过去你拿我当玩物,现在我也拿你当玩物。
如果强大成为规则,必将被更强打败。
可是孔雀变了。胡肆看着天湖的月亮,难得感到怅然。
肆意妄为的孔雀,学会“要遭报应、天打雷劈”那一套,不再认可自己从前的做法。
如今前因已了。
天湖境主超脱人世,没有烦恼吗?
不,就像剑尊永远不明白“小道侣为什么又生气”,胡肆的烦恼一样很多,只是不为外人道。
修行者的一生,应该有来处有归途,有前因有后果,才算圆满。
孔雀妖只是“来处”,而所有修行者的终极追求,都是飞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要有人栽树吧。此界屏障闭塞,总要有人打开通天之门。
霁霄与胡肆,为此大吵过一架。
虽师出同门,霁霄与他道不同,两人照样吵架。他们不像雀先明与孟雪里,吵得声嘶力竭日月无光。
霁霄死前最后一次会面。师兄弟谈论关于“打开通天之门”的话题,谈得很不愉快,两人都摆一张冷脸,看谁先妥协。
最终,霁霄向胡肆讨回“惊风雨”木剑,重铸为“厌雨”、“倦风”。
境主与剑尊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