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票房大亨_分卷阅读_82
这条影评开场白也跟大多数影评一样,先是表示了一下对影片质量的惊讶,然后表白男主角的颜值,随后才进入正题。
“电影一开场,就在一片十分荒凉的路途中,除了电影后期交代的车祸现场,还有一处暗喻,就是那条路是与天空相连的,很显然这是条不归路。既然是不归路,主角是不可能去到村子的,所以,主角后来在村子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观点,毕竟回去的路上出车祸也有可能,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导演给出了暗示,并且车祸那个镜头,车子的方向依然是去的方向。
至于在村子发生的事,也不是主角单纯的恐怖臆想,比如,榕树下那个神像,看起来就是在供奉祭祀的样子,榕树有长寿之意,但在后来镜头中它的枝条挂上了白布,很显然是拜祭死者的场景。
蜡烛、神像、供品,白布……
这一幕的几个重要物品,或许就是现实中主角印象深刻的一幕。
以及他往回走时,那些掉落的头发,迎面而来的重重黑影,刨去导演故意捏造的惊悚氛围和诡怪元素,头发脱落就代表着生气流失,那些黑影都是已经死亡的人。他们走的那条路,主角是无法滞留的。
在厕所那个镜头估计大家都觉得恶心,但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主角在现实中颇受刺激的一幕。
蛆虫令人联想到尸体,而主角真正掩面呕吐的,到底是因为厕所的臭味,还是说亲人的尸体呢?
主角看到如此脏乱的厕所,宁可忍着生理上的不适也要进去?这跟他娇生惯养的城市男孩人设相悖了吧?明明上一秒还在强调他憋着尿也不愿意随地大小便。
唯一的解释,就是主角在现实中,面对父母的尸体的感受,尽管刺激生理,他还是想去触碰。
随后,主角回到了村子里的家,他在自己房间看到了两幅黑白相框,他那一瞬间的表情是很奇怪的,我还没看完电影时,并没有在意这个镜头,毕竟主角经过了这一连串的诡异事件后,面对墙上挂着的遗照,肯定有所紧张,但看完电影后,再回想这个镜头,我就觉得男主的眼神不对,他肯定是想起了什么。
第47一章夜成名
“……依照前几个场景的思维解释,我原本也以为这一幕跟前面的几次恐怖事件一样,是主角在现实中看到父母遗照的印象刺激投射出的幻想。但看主角当时的眼神,已经透出了挣扎,面对这一次的恐惧,他没有再选择跑开,而是关灯。这证明他意识到了什么,这是一个关键点。
与这个关键点有关的,是旁白和接下来的选择。
大家留意就会发现,电影全程的旁白,都不像是一个回忆,因为几乎没有出现过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我路过一个……”“我往前走……”等等,均是行动描述。
像不像“催眠”或心理治疗后的患者自述?
如果以上仅是猜测的话,接下来的那间白屋子和那个始终看不到脸的男人,则印证了这个猜测。
传统心理诊疗室,大多采用这种封闭模式,只有一张凳子的白色小屋和那个男人诱导的话语和手势,都是治疗过程的具象化。
应该说整部电影就是一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角父母在返乡的路途中车祸身亡,少失怙恃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他内心的情境里,他们返乡的路途没有发生车祸,在安全到达村庄后,所遇到一系列恐怖事件都是现实惨痛的具象化,而每一次事件都紧跟在甜美幻想后,这是警示。
但主角仍然执迷不悟,他回到房间,看见那两幅遗照,不仅是他现实记忆的映射,更是治疗过程中安插的提示,让主角清醒过来的道具。
主角在那一瞬间清醒过来,但他选择了逃避,即是关灯。
第二天主角更是幻想出了一家三口散步的美好的画面,因为主角的越陷越深,接下来的诡异事件发生得越加频繁和恐怖,在主角避无可避,治疗也陷入僵局后,假象的堡垒开始崩塌,陌生男人出现了。
我看其他评论,有人说男人就是主角,只不过是长大的他。有人则说男人是心理医生,引导主角离开。
我倒觉得男人是谁不重要,两个解释都能说通,因为他替代的就是恐怖事件的作用,因为恐怖事件无法刺激主角面对现实,于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强制主角做出选择。
面对男人“选择回家还是回村”的选择,主角几次三番都要留在村里,这表达就是他的心结病症。
为什么不愿意回家?为什么执迷于留在村里?
因为父母陪伴他最后的路程就是这趟返乡,在主角的完满世界里,他们一家人已经回到了故乡。而离开村庄就意味着这段路程的终结。
男人用“带你见父母”的谎言引导主角走完一个个现实中发生的场景,主角依旧坚持不回家,治疗过程再次陷入僵局,于是男人带着主角回村子里的家,再次让他看到房间那两幅黑白照——即提示道具。
当真相终于揭开,那间极具现代化单身公寓的真实情境出现后,主角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如果电影在此戛然而止,也算得上圆满成功,上述许多情境和谜团都一一对应解释。
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再来一个翻转。
主角醒来后,发现这一切都是梦,他走出房间,看见好端端的父母,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温馨。然后,电影就这么突兀结束了。
这个结局很妙,导演绝不是基于煽情才去画蛇添足,如果在上一个场景结束,顶多会让人觉得,这又是一部披着梦境外皮的鬼怪故事,即使故事包装得再新颖,也落入了俗套,但在这里结束却引人深思。
最后这个情境肯定不是现实,因为上个情境出现的一些现代化物品已经直白地表现出了时代性,而最后情境中,屋里的家用设备和主角父亲使用的翻盖手机都反驳了主角所说的“幸好这一切都是梦”,至于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境,答案呼之欲出。
因为心理创伤治疗失败。
“电影一开场,就在一片十分荒凉的路途中,除了电影后期交代的车祸现场,还有一处暗喻,就是那条路是与天空相连的,很显然这是条不归路。既然是不归路,主角是不可能去到村子的,所以,主角后来在村子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观点,毕竟回去的路上出车祸也有可能,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导演给出了暗示,并且车祸那个镜头,车子的方向依然是去的方向。
至于在村子发生的事,也不是主角单纯的恐怖臆想,比如,榕树下那个神像,看起来就是在供奉祭祀的样子,榕树有长寿之意,但在后来镜头中它的枝条挂上了白布,很显然是拜祭死者的场景。
蜡烛、神像、供品,白布……
这一幕的几个重要物品,或许就是现实中主角印象深刻的一幕。
以及他往回走时,那些掉落的头发,迎面而来的重重黑影,刨去导演故意捏造的惊悚氛围和诡怪元素,头发脱落就代表着生气流失,那些黑影都是已经死亡的人。他们走的那条路,主角是无法滞留的。
在厕所那个镜头估计大家都觉得恶心,但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主角在现实中颇受刺激的一幕。
蛆虫令人联想到尸体,而主角真正掩面呕吐的,到底是因为厕所的臭味,还是说亲人的尸体呢?
主角看到如此脏乱的厕所,宁可忍着生理上的不适也要进去?这跟他娇生惯养的城市男孩人设相悖了吧?明明上一秒还在强调他憋着尿也不愿意随地大小便。
唯一的解释,就是主角在现实中,面对父母的尸体的感受,尽管刺激生理,他还是想去触碰。
随后,主角回到了村子里的家,他在自己房间看到了两幅黑白相框,他那一瞬间的表情是很奇怪的,我还没看完电影时,并没有在意这个镜头,毕竟主角经过了这一连串的诡异事件后,面对墙上挂着的遗照,肯定有所紧张,但看完电影后,再回想这个镜头,我就觉得男主的眼神不对,他肯定是想起了什么。
第47一章夜成名
“……依照前几个场景的思维解释,我原本也以为这一幕跟前面的几次恐怖事件一样,是主角在现实中看到父母遗照的印象刺激投射出的幻想。但看主角当时的眼神,已经透出了挣扎,面对这一次的恐惧,他没有再选择跑开,而是关灯。这证明他意识到了什么,这是一个关键点。
与这个关键点有关的,是旁白和接下来的选择。
大家留意就会发现,电影全程的旁白,都不像是一个回忆,因为几乎没有出现过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我路过一个……”“我往前走……”等等,均是行动描述。
像不像“催眠”或心理治疗后的患者自述?
如果以上仅是猜测的话,接下来的那间白屋子和那个始终看不到脸的男人,则印证了这个猜测。
传统心理诊疗室,大多采用这种封闭模式,只有一张凳子的白色小屋和那个男人诱导的话语和手势,都是治疗过程的具象化。
应该说整部电影就是一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角父母在返乡的路途中车祸身亡,少失怙恃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他内心的情境里,他们返乡的路途没有发生车祸,在安全到达村庄后,所遇到一系列恐怖事件都是现实惨痛的具象化,而每一次事件都紧跟在甜美幻想后,这是警示。
但主角仍然执迷不悟,他回到房间,看见那两幅遗照,不仅是他现实记忆的映射,更是治疗过程中安插的提示,让主角清醒过来的道具。
主角在那一瞬间清醒过来,但他选择了逃避,即是关灯。
第二天主角更是幻想出了一家三口散步的美好的画面,因为主角的越陷越深,接下来的诡异事件发生得越加频繁和恐怖,在主角避无可避,治疗也陷入僵局后,假象的堡垒开始崩塌,陌生男人出现了。
我看其他评论,有人说男人就是主角,只不过是长大的他。有人则说男人是心理医生,引导主角离开。
我倒觉得男人是谁不重要,两个解释都能说通,因为他替代的就是恐怖事件的作用,因为恐怖事件无法刺激主角面对现实,于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强制主角做出选择。
面对男人“选择回家还是回村”的选择,主角几次三番都要留在村里,这表达就是他的心结病症。
为什么不愿意回家?为什么执迷于留在村里?
因为父母陪伴他最后的路程就是这趟返乡,在主角的完满世界里,他们一家人已经回到了故乡。而离开村庄就意味着这段路程的终结。
男人用“带你见父母”的谎言引导主角走完一个个现实中发生的场景,主角依旧坚持不回家,治疗过程再次陷入僵局,于是男人带着主角回村子里的家,再次让他看到房间那两幅黑白照——即提示道具。
当真相终于揭开,那间极具现代化单身公寓的真实情境出现后,主角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如果电影在此戛然而止,也算得上圆满成功,上述许多情境和谜团都一一对应解释。
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再来一个翻转。
主角醒来后,发现这一切都是梦,他走出房间,看见好端端的父母,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温馨。然后,电影就这么突兀结束了。
这个结局很妙,导演绝不是基于煽情才去画蛇添足,如果在上一个场景结束,顶多会让人觉得,这又是一部披着梦境外皮的鬼怪故事,即使故事包装得再新颖,也落入了俗套,但在这里结束却引人深思。
最后这个情境肯定不是现实,因为上个情境出现的一些现代化物品已经直白地表现出了时代性,而最后情境中,屋里的家用设备和主角父亲使用的翻盖手机都反驳了主角所说的“幸好这一切都是梦”,至于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境,答案呼之欲出。
因为心理创伤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