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无良_分卷阅读_313
……
总体来说,见到尼诺是惊喜,见到尼泊是惊吓。如今武梁问来问去也发觉无甚不妥,便也放松了下来。并且尼诺操心着来春草长莺飞时候要赶回去放牧,不能错过一年中水草最肥美的时节,所以等一过完上元节看完花灯会,就要启程回去了。
算起来也没多久嘛,所以,好好招待吧,欠尼诺的人情可不小呢。
于是这伙人就这么在成兮酒楼住下来。
不过武梁到底又认真交待了芦花:这就是尼诺的弟弟,如今是第一次见他。救他?这事儿从未有过!便是他本人现身说法,咱也打死不认。
芦花使劲儿点头,之后便默默避着尼泊,连话都不肯同他多说半句,装不熟装得十分敬业。
——在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环境了熏陶了许多年的武梁,彼时并没有太多的防范意识,自觉安排妥当,能唬弄过去大家都好也就罢了。
万没想到她这次自以为是的轻率,会让自己后悔莫及。
…
除了远客,来成兮过年的,还有燕家村的几位,姜十一,和燕南越的母亲与妹妹他们。
姜十一不用说了,武梁特意着人去接过来过年的,顺便将他一应衣物文具等用品一并带来,明春要入新的书院读书了。
姜十一特别高兴,要进那么有名的书院读书,原本对他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对于武梁,姜十一是打心眼里敬佩和喜爱的。从最初遇到她时,到后来爷爷过世拜托她照顾他,他对与她相处一直都是欣喜的。他喜欢看到她,喜欢去程家的大院里呆着,喜欢听她随便说点儿什么,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在那里闲闲坐着站着走着,他看着都很喜欢,心里无比的快乐。
那时他还小,还说不出个什么条理清晰的明白话来,但他就是心里明白,跟着姑姑,他以后的路会明晃晃的顺坦,象她身上那滑滑的衣料一样,生活会过的非常舒服,象那大冬日里每天都有暖炉烤火都有点心裹腹一样。
然后他慢慢大了,他一直有衣穿有书读,他就快能下场考试了,只要他自己够努力就可以做到了,这当然是明晃晃的顺坦,但他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总有什么地方不对。
他在学堂里认真读书,也盼着到节气,或者夫子忽然有事儿放假,于是他可以回村去,盼着见到姑姑,却总也见不到。
后来姑姑走了,再也没回过燕家村了,虽然明明她都落户到那里了。他和她真正成了一家人,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姑姑对他笑,对他清清脆脆地讲故事,或者说着“十一,你读书的样子真好看啊……”
他想,姑姑是不是嫌弃他了?一个大包袱,什么用都没有的大包袱,吃穿住用,白花着姑姑的银子。
考过了秀才又怎么样呢?爷爷就是秀才,燕爷爷也是秀才,燕南越还是秀才,就算他也成了秀才,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要接着继续白花姑姑的银子。
有时候姜十一想,如果姑姑不喜欢他,不愿意做他姑姑,他们不是一家人,他或者会难过,但不会这么不安。姑姑那样的人,就是明晃晃的,不管走到哪儿做什么,都象吸引人去注目去向往的。而他,什么都不是。
但是姑姑还是做着他的姑姑,每日里他花用的一切都是明证。
可他仍然什么都做不了。
姜老秀才把姜十一捡回来那天也是寒冬,那时候他正缩在墙角眼巴巴地看着行人。老秀才很老了,走了一段路便大口地喘着气儿,步履蹒跚。虽然他穿得也很寒酸,但十一还是使劲盯着他瞧,希望他能打赏他一点儿吃的。
老人注意到他看他,便也看了他一会儿。然后他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问他:“我可以带你回家,不过你这小东西会不会没什么用呢?”
那时候姜十一急忙蹿过去扶住老秀才,很肯定地点头,“我很有用的,我能做活,什么活都能做。”只要你带我回家。
小小年纪到处挨打挨骂的他敢那么做,算得上勇敢。不为别的,就因为“回家”这两个字,一下就深深打动了小十一的心。如果他有了家,在漆黑的夜里就有地方住了,不会随便缩到个稍微暖和的地方去就会被人赶,不是占了谁的地盘就是主人家嫌他脏污了人家的眼。
家,太美好的字眼,太令人向往的地方。
所以那时候,姜老秀才那么老迈,那么穷苦,姜十一都看不到,他只看到他身上仿佛罩着一层温暖的光。
姜老秀才带他回家了,那是真正的家,有房子,哪怕破着洞,有床,虽然上面铺的是茅草,有锅有灶有爷爷,他们相依为命,从此成了一家人了。
那时候,老秀才总是对他说,“不干活,没饭吃……没用处,没饭吃……”似是警告,也似是教导,姜十一都记得。他不怕干活,他想让自己有用,他每次出力干活,心里都特别踏实。
但如今跟着姑姑不同了,忽然间他什么都不用做,就那么白白花用银子,让十一心里时常的惴惴不安,好像这一切来得太不真实,好像随时就可能又被抛弃流落街头一样。
是的,姑姑不需要他,凭什么一定会和他一家,凭什么要供他花用银子呢。他什么用都没有,什么忙都帮不上。
他能做的,就是省吃俭用,不浪费银子,少给姑姑增加负担,这样,姑姑便会少嫌弃他一点儿吧。
于是武梁看到的姜十一,便成了这样一副样子:小伙子又长高了不少,越发瘦挑得很了。穿一身灰扑扑很耐脏的棉衣裤,但也明显已经很脏了,棉衣袖口已经磨得有点发亮了,胳膊肘的位置还有一个划破的口子,用针缝补成一个明显的丁字。
他人很拘谨的站在那里,背着个蓝布小包裹,朝着武梁恭恭敬敬的鞠躬行礼,说话时也总是低耷着脑袋,视线落在面前地上。
武梁瞧着,直觉得哎哟喂,罪过呀,本来多聪明可爱一孩子呀,怎么给人养成个小可怜虫模样来了。
武梁打量着他的衣裳,问他,“给你留的银子够不够用?”这衣裳平时穿穿没问题的,但农村人赶集都是大事儿,要找件体面的好衣裳穿上的,这进京当然也算得上要隆重对待的大事儿了吧,就这么穿破衣裳来了?并且也要穿这种衣裳过年吗?
姜十一连连点头,“够用,够用,一年八两银子,我哪里用得完,我还有剩呢,姑姑别给我这么多了……”
“那你还有比你身上这棉衣好点儿的衣裳么?”
“这件就是去年冬上新做的,才穿了一年多。”他用手摸摸那丁字疤,一脸自责,“是我太不小心,把好好的衣裳划破了。”说着又加一句,“不过暖和得很,多谢姑姑。”
也就是说,没有更好的衣裳了。
十一的花用都是燕南越在安排的,生活费和零用分月给十一,每季两套替换衣裳,这活儿是交给燕南越他娘燕三娘帮着做的。燕三娘和闺女燕巧儿来得比姜十一还早些,本来在成衣店那边帮手。她早说过十一节俭得很,不肯多要衣裳,说长个儿呢做了也是浪费。吃饭也是多吃粗粮馒头,细米白面是舍不得碰的……
武梁知道他节俭,原想着乡里的孩子,本也不兴瞎摆谱的,吃饱穿暖就满足了,好养得很。却没想到是节俭到了这么一副缺衣少穿营养不良的样子了。
武梁说让人带他去成衣店看看有没有现成合穿的,若没有就让人赶着做两件出来过年穿,十一百般推辞不肯。
武梁道:“你知道吗,那成衣店是我和人合伙开的,是自家的生意。你看我这卖衣裳的呢,却让你穿破旧的衣裳,别人会怎么说我?”
姜十一呆呆的,“那……那……”
他不知道说什么好,连穿破旧衣裳原来也是不对的啊?
“可是,我什么忙都帮不上,倒尽浪费姑姑的银子。”十一低着头,很窘羞的样子。
“是呢。”武梁点点头,一副懊恼状,“哎呀,你说,我能到燕家村落户,其实也能到别处落户的,当初真该找个富足的没有负担的人家嘛。”
姜十一越发呆。他知道姑姑现在是在开玩笑,但会不会她是真的这么想过呢?他知道如果姑姑想这么做,现在重新去更改户籍的话,她一定也做得到的。
“那个……姑姑……”十一硬着头皮开口道,“我临走前,先生说帮我取个字,叫铭恩。姑姑觉得可好?”
说话间仍是微垂着头,却悄悄抬眼打量武梁的神色。
总体来说,见到尼诺是惊喜,见到尼泊是惊吓。如今武梁问来问去也发觉无甚不妥,便也放松了下来。并且尼诺操心着来春草长莺飞时候要赶回去放牧,不能错过一年中水草最肥美的时节,所以等一过完上元节看完花灯会,就要启程回去了。
算起来也没多久嘛,所以,好好招待吧,欠尼诺的人情可不小呢。
于是这伙人就这么在成兮酒楼住下来。
不过武梁到底又认真交待了芦花:这就是尼诺的弟弟,如今是第一次见他。救他?这事儿从未有过!便是他本人现身说法,咱也打死不认。
芦花使劲儿点头,之后便默默避着尼泊,连话都不肯同他多说半句,装不熟装得十分敬业。
——在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环境了熏陶了许多年的武梁,彼时并没有太多的防范意识,自觉安排妥当,能唬弄过去大家都好也就罢了。
万没想到她这次自以为是的轻率,会让自己后悔莫及。
…
除了远客,来成兮过年的,还有燕家村的几位,姜十一,和燕南越的母亲与妹妹他们。
姜十一不用说了,武梁特意着人去接过来过年的,顺便将他一应衣物文具等用品一并带来,明春要入新的书院读书了。
姜十一特别高兴,要进那么有名的书院读书,原本对他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对于武梁,姜十一是打心眼里敬佩和喜爱的。从最初遇到她时,到后来爷爷过世拜托她照顾他,他对与她相处一直都是欣喜的。他喜欢看到她,喜欢去程家的大院里呆着,喜欢听她随便说点儿什么,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在那里闲闲坐着站着走着,他看着都很喜欢,心里无比的快乐。
那时他还小,还说不出个什么条理清晰的明白话来,但他就是心里明白,跟着姑姑,他以后的路会明晃晃的顺坦,象她身上那滑滑的衣料一样,生活会过的非常舒服,象那大冬日里每天都有暖炉烤火都有点心裹腹一样。
然后他慢慢大了,他一直有衣穿有书读,他就快能下场考试了,只要他自己够努力就可以做到了,这当然是明晃晃的顺坦,但他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总有什么地方不对。
他在学堂里认真读书,也盼着到节气,或者夫子忽然有事儿放假,于是他可以回村去,盼着见到姑姑,却总也见不到。
后来姑姑走了,再也没回过燕家村了,虽然明明她都落户到那里了。他和她真正成了一家人,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姑姑对他笑,对他清清脆脆地讲故事,或者说着“十一,你读书的样子真好看啊……”
他想,姑姑是不是嫌弃他了?一个大包袱,什么用都没有的大包袱,吃穿住用,白花着姑姑的银子。
考过了秀才又怎么样呢?爷爷就是秀才,燕爷爷也是秀才,燕南越还是秀才,就算他也成了秀才,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要接着继续白花姑姑的银子。
有时候姜十一想,如果姑姑不喜欢他,不愿意做他姑姑,他们不是一家人,他或者会难过,但不会这么不安。姑姑那样的人,就是明晃晃的,不管走到哪儿做什么,都象吸引人去注目去向往的。而他,什么都不是。
但是姑姑还是做着他的姑姑,每日里他花用的一切都是明证。
可他仍然什么都做不了。
姜老秀才把姜十一捡回来那天也是寒冬,那时候他正缩在墙角眼巴巴地看着行人。老秀才很老了,走了一段路便大口地喘着气儿,步履蹒跚。虽然他穿得也很寒酸,但十一还是使劲盯着他瞧,希望他能打赏他一点儿吃的。
老人注意到他看他,便也看了他一会儿。然后他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问他:“我可以带你回家,不过你这小东西会不会没什么用呢?”
那时候姜十一急忙蹿过去扶住老秀才,很肯定地点头,“我很有用的,我能做活,什么活都能做。”只要你带我回家。
小小年纪到处挨打挨骂的他敢那么做,算得上勇敢。不为别的,就因为“回家”这两个字,一下就深深打动了小十一的心。如果他有了家,在漆黑的夜里就有地方住了,不会随便缩到个稍微暖和的地方去就会被人赶,不是占了谁的地盘就是主人家嫌他脏污了人家的眼。
家,太美好的字眼,太令人向往的地方。
所以那时候,姜老秀才那么老迈,那么穷苦,姜十一都看不到,他只看到他身上仿佛罩着一层温暖的光。
姜老秀才带他回家了,那是真正的家,有房子,哪怕破着洞,有床,虽然上面铺的是茅草,有锅有灶有爷爷,他们相依为命,从此成了一家人了。
那时候,老秀才总是对他说,“不干活,没饭吃……没用处,没饭吃……”似是警告,也似是教导,姜十一都记得。他不怕干活,他想让自己有用,他每次出力干活,心里都特别踏实。
但如今跟着姑姑不同了,忽然间他什么都不用做,就那么白白花用银子,让十一心里时常的惴惴不安,好像这一切来得太不真实,好像随时就可能又被抛弃流落街头一样。
是的,姑姑不需要他,凭什么一定会和他一家,凭什么要供他花用银子呢。他什么用都没有,什么忙都帮不上。
他能做的,就是省吃俭用,不浪费银子,少给姑姑增加负担,这样,姑姑便会少嫌弃他一点儿吧。
于是武梁看到的姜十一,便成了这样一副样子:小伙子又长高了不少,越发瘦挑得很了。穿一身灰扑扑很耐脏的棉衣裤,但也明显已经很脏了,棉衣袖口已经磨得有点发亮了,胳膊肘的位置还有一个划破的口子,用针缝补成一个明显的丁字。
他人很拘谨的站在那里,背着个蓝布小包裹,朝着武梁恭恭敬敬的鞠躬行礼,说话时也总是低耷着脑袋,视线落在面前地上。
武梁瞧着,直觉得哎哟喂,罪过呀,本来多聪明可爱一孩子呀,怎么给人养成个小可怜虫模样来了。
武梁打量着他的衣裳,问他,“给你留的银子够不够用?”这衣裳平时穿穿没问题的,但农村人赶集都是大事儿,要找件体面的好衣裳穿上的,这进京当然也算得上要隆重对待的大事儿了吧,就这么穿破衣裳来了?并且也要穿这种衣裳过年吗?
姜十一连连点头,“够用,够用,一年八两银子,我哪里用得完,我还有剩呢,姑姑别给我这么多了……”
“那你还有比你身上这棉衣好点儿的衣裳么?”
“这件就是去年冬上新做的,才穿了一年多。”他用手摸摸那丁字疤,一脸自责,“是我太不小心,把好好的衣裳划破了。”说着又加一句,“不过暖和得很,多谢姑姑。”
也就是说,没有更好的衣裳了。
十一的花用都是燕南越在安排的,生活费和零用分月给十一,每季两套替换衣裳,这活儿是交给燕南越他娘燕三娘帮着做的。燕三娘和闺女燕巧儿来得比姜十一还早些,本来在成衣店那边帮手。她早说过十一节俭得很,不肯多要衣裳,说长个儿呢做了也是浪费。吃饭也是多吃粗粮馒头,细米白面是舍不得碰的……
武梁知道他节俭,原想着乡里的孩子,本也不兴瞎摆谱的,吃饱穿暖就满足了,好养得很。却没想到是节俭到了这么一副缺衣少穿营养不良的样子了。
武梁说让人带他去成衣店看看有没有现成合穿的,若没有就让人赶着做两件出来过年穿,十一百般推辞不肯。
武梁道:“你知道吗,那成衣店是我和人合伙开的,是自家的生意。你看我这卖衣裳的呢,却让你穿破旧的衣裳,别人会怎么说我?”
姜十一呆呆的,“那……那……”
他不知道说什么好,连穿破旧衣裳原来也是不对的啊?
“可是,我什么忙都帮不上,倒尽浪费姑姑的银子。”十一低着头,很窘羞的样子。
“是呢。”武梁点点头,一副懊恼状,“哎呀,你说,我能到燕家村落户,其实也能到别处落户的,当初真该找个富足的没有负担的人家嘛。”
姜十一越发呆。他知道姑姑现在是在开玩笑,但会不会她是真的这么想过呢?他知道如果姑姑想这么做,现在重新去更改户籍的话,她一定也做得到的。
“那个……姑姑……”十一硬着头皮开口道,“我临走前,先生说帮我取个字,叫铭恩。姑姑觉得可好?”
说话间仍是微垂着头,却悄悄抬眼打量武梁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