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_分卷阅读_627
他给自己剥了一条,经过烘烤,虾肉虽然收缩但依然有十二三公分的长度,就好像一根雪糕,咬着很过瘾。
烤熟的虾肉比蒸熟的更嫩,咬在嘴里一咀嚼,虾汁四处冒,这时候品味才能完全体会到海鲜的鲜!
鹿无遗吹着气一顿狠吃,足足吃了五个大虾,这在市场上能卖五六百块。
不过沿海一带鱼虾资源就是匮乏,他们想要在浅海捕捞加吉鱼,结果当天并没有碰上这种鱼,也没有捕捞到很多其他鱼种,有价值的就是两网大虾,此外照常有一些金鲳鱼和银鲳鱼收获上来,倒也能换点钱。
晚上,渔船抛锚,敖沐阳特意找了个暖流经过的海域来停泊,冬季海上冷,红鲷是暖温性鱼种,它们会追着暖流游动。
风吹猎猎,浪花袭袭,海上时有灯火飘荡。
天气晴朗,白天的大风吹走了海上的云彩,露出了漫天繁星。
大龙头号的甲板是钢铁质地,敖沐阳在上面放了个防风暖炉,里面放上柴火后就有滚滚烈焰贴着炉壁飘荡,热气腾腾。
大家伙凑在一起取暖,有人便说道:“鹿老师,你这是头一次在海上过夜吧?这海景咋样?”
鹿执紫浅笑道:“很好,很美。”
敖沐东给几人发小酒壶,说道:“这有什么美的?海浪滚滚,寒风哗啦啦,多不舒服?还是待在家里最得劲!”
“就是呀,这里有什么?晚上黑漆漆的,就头顶还有点星星,这没什么劲嘛。”
鹿执紫摇摇头,指着远处几处闪烁的火光道:“这不是还有渔火吗?”
她沉吟了一下,又说道:“月黑波翻江浩渺,扁舟系缆垂杨杪。渔网横江灯火闹,红影照,分明赤壁回惊棹。风静云收天似扫,梦疑身在三山岛,浮世功名何日了?从醉倒,柁楼红日千岩晓。”
这是一首并不常见的词,敖沐阳都没听过,更何况其他人?
但鹿执紫经常带孩子吟诗念词,吐词极为清晰,且字正腔圆、节奏感十足,大老粗们依然感悟到了这词里的意境。
敖沐东喝了口高粱酒后说道:“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一定送他去跟着鹿老师好好学,这有文化的人说什么都好听。”
“小心你成了敖沐康第二。”敖大国笑。
敖沐康天天跟儿子敖小俊在村里斗智斗勇,就在他们出海那会夫妻两个还追着打儿子来着。
敖沐阳打听过,是敖沐康夫妻吵架了,敖沐康媳妇要打他,他灵机一动就玩了把肉麻,说媳妇你打我你手也疼,这样我心疼,敖沐康媳妇听了这话后就笑了。
本来吵架应该就此结束,结果,敖小俊听到后找出一个擀面杖和一个扫帚分别递给他父母,说‘这样你们谁的手也不疼了’,夫妻两人后面就拿着擀面杖和扫帚追打敖小俊……
晚上,敖沐阳在船上下了鱼钩,这是老规矩,夜钓往往能钓上大鱼,下个鱼钩就是碰运气,但反正守夜值班的人没事干,那就看着鱼钩好了。
另外,守夜值班的人还得不断往船下水中扔小虾、碎肉和面包糠,这都是红鲷的食物,借以吸引鲷鱼靠近。
敖沐阳在睡着,然后外面有人砰砰砰的拍门。
他睡眼惺忪的问道:“谁啊?”
外面响起敖沐鹏的声音:“龙头,快来看,我们钓上来过腊鱼了!”
一听这话,敖沐阳翻身而起,推开门想出去。
舱门一开,一股寒风迎面而来,硬生生又把他给顶了回去,逼得他不得不船上羽绒服。
等到他去了船尾,看到两条大鱼在船上蹦跶。
这两条鱼身体扁平、呈现长椭圆形,看起来圆头圆脑圆身子,外表鳞片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色,连鱼鳍也是红色的,个头都在半米上下,正是红鲷。
一次钓上来两条鲷鱼,敖沐阳便抹了把鼻子道:“把大家伙叫下来,我去海里看看情况,准备下钓绳!”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碰上洄游在浅海的鲷鱼群了。
鲷鱼回到深海后会分散生存,以小群存在,说起这个也有点意思,红鲷一旦成小群,那它们一般以一二十条组成一个家庭,一夫多妻,一个族群只能有一条雄鱼。
如果雄鱼死了,那用不了多久,最强壮的那条雌鱼就会变成雄鱼,替代丈夫去继续宠幸其他雌鱼。
这样,要大量捕捞红鲷就得等它们贴近海边的时候,这时候它们汇聚成群,雌雄混居,以求最大可能的去延续后代。
敖沐阳脱掉外套穿上橡胶水靠下水,鹿执紫在后面忧心忡忡的叮嘱道:“你一定得小心,别逞强呀。”
冬季的晚上下海,这可是玩命,十里八村除了敖沐阳找不到另一个能这么干的。
敖沐阳下水,立马放出金滴将老虎给唤了过来。
等到老虎的时候,他放眼看向四周,这里水不太深,只有三四十米,所以他能一眼看到海底。
但周围没有红鲷群的踪影,应该是鱼群从船下经过,有两条鱼贪嘴吃食被鱼钩给捕上了,那两条鱼便挣扎起来,把鱼群给吓跑了。
他在此抛锚的时候已经测量过水下暖流的方向,于是他就给老虎下命令,老虎追溯暖流的方向快速游动起来。
红鲷追着暖流而游动,那么它们一旦受惊逃跑,必然还是会处于暖流之中。
这鱼游动速度很快,老虎一番追击,敖沐阳终于看到了鱼群的踪影:只见几百几千条红色大小鱼簇拥在一起游动着,敖文昌说的不错,他们这次运气好,果然碰上了过腊鱼群!
第1149章 一个设想
鱼群在海里游荡,这样很难下钓绳,但要动用拖网也不合适了,夜黑风大浪高,拖网不便下水,且渔船一开动,鱼群容易受惊四散。
红鲷鱼群不比马鲛鱼之类,它的族群并不大,数量不算多,一旦受惊四处逃散,那渔网可就没作用了。
这是红鲷难以大量捕捞的缘故,敖沐阳只好先赶走老虎,然后放出金滴吸引鱼群回归,期间乘小船在海面上,时不时放个金滴稳住它们,再指挥众人下钓绳。
很长一片钓绳延伸在海面上,钓钩带着鱼饵飘荡于水中,等待着大鱼上钩。
延绳钓准备完毕,敖沐阳就可以歇息了,这时候已经快要黎明,他索性跟鹿执紫披着棉大衣在船头看日出。
鹿执紫煮了热可可,两人窝在一起小口小口的抿了起来,热饮香味十足,这时候喝着很舒坦。
先前众人在船上忙活,鹿无遗也被吵醒了,他喝了一会热可可,等钓绳全铺展下去,船上重新恢复了平静后,他又回去睡觉。
鹿执紫问他要不要看日出,他说到时候把他叫醒。
等到一道光芒出现在东方海面上后,鹿执紫去叫他,换来的就是嚎叫声:“你能不能饶我一命?你是我姐啊,我亲姐啊,让我睡个觉行不行?我都有黑眼圈啦,怎么还要吵我不让我睡觉?有没有天理啦?”
鹿执紫懒得理他。
从凌晨一直到钓到中午,渔民们开始去收起钓绳。
随着鱼钩收起,一条条外表红灿灿的大鱼就被捞了上来。
“真鲷!”敖沐阳说道。
“是啊,真吊!”鹿无遗跟着说道。
红鲷能长到相当大,以前渔获资源丰沛的时候,渔民能钓到一米长的那种大鱼,现在不行了,八十公分已经是罕见的了。
鱼钩上带起了不少只有一斤左右的红鲷,这些鱼不算小鱼了,可以捕捞,而且它们价值最大,红洋人称之为‘童子鲷’,又叫童子鸡。
之所以有这样个名字,可不是因为鲷的读音是diao,而童子鲷读起来别有含义。这不是红洋人的恶趣味,原因是红鲷这种鱼的肉质娇嫩如鸡肉,所以它还有个俗称叫海鸡,童子鸡是源自它这个俗名。
童子鲷指的是尚未产卵、交配的那些鲷鱼,大约在一岁左右,营养价值尤其高,野生童子鲷即使在五星级酒店的餐桌上也能做一道主菜。
收起渔网,他们收获了大大小小两百多条红鲷,这可是不少了,渔夫们很高兴,唱着渔歌喊着号子,继续破浪前行。
周边海域没有继续放延绳钓的价值了,鲷鱼群的残留部队早就跑没影了,指不定又去了哪里。
捕捞到了对虾和红鲷,这次出海的目的已经达成,剩下的就靠运气,能再碰到点什么就捕捞上点什么。
大龙头号从沿海驶入深海,敖沐阳时不时下去骑着老虎探探路,后面又有所收获,碰到了一个鲻鱼群。
这种鱼很常见,它有个厉害的本事,能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也就是说,它们对生活环境的耐受力很强。
但在深海碰到鲻鱼倒是挺少见的,因为它们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比如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带的江河入海口,就有很多咸淡水鲻鱼养殖场。
鲻鱼价值不高,可聊胜于无,渔网撒下去,又有好大的收获。
一路航行一路渔歌,照例是出海两三天的时间,大龙头号开始返程。
“这船的油箱还是有点小,以后换成龙头号,咱们可以整个月待在海上,什么时候所有的舱房都满了,什么时候再回去。”敖沐东眉飞色舞的说道。
敖沐阳说道:“你当那船是核动力?还整个月待在海上,别做梦了。”
“那也不至于出来两天就往后跑呀。”
大龙头号要在海上待着也行,这船的油箱不太大,可也能支撑个十天八天,去个北方海域和扶桑海域都没问题。
但敖沐阳为了安全,不想在海上做长久停留,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没必要给渔船加满油,要知道满载油料后,额外负载太重,还是会多余耗油。
今年最后一趟出海,他们收获很好,回到码头,大家伙就兴高采烈。
敖大国一脸遗憾,说道:“这次可是好收成,可惜现在不比迎头鬃了,要不然这次咱们肯定能拿第一。”
“要是开全年迎头鬃,那就是这次出海啥也没有,咱们也能拿到鬃头旗,不吹牛逼,咱们出海一个月就顶其他船出海一年呢。”敖沐东自信的说道。
迎头鬃算是红洋当地一种民间渔业比武的名头,就是每年找一段时间设置为捕鱼季,然后大家伙在此期间的渔获进行登记,最后来比看谁收获多,这就叫迎头鬃。
以前这种渔业比武活动多,捕鱼季设置的时间短,往往以一次渔汛为期,比如大小黄鱼迎头鬃,就是每年春汛和秋汛选一段时间开展。
随着红洋市逐渐成为大都市,城市开始依靠工业、运输业乃至旅游业而发展,渔业生产逐步进入转产转业而衰退,迎头鬃这种民俗评先活动就日益淡化、简单化了,到了二十一世纪,直接消失,没有渔家再去参与这种活动,更没有单位去组织。
今天之所以提去这项很有年头的渔家风俗,是因为以前也有过腊迎头鬃活动,每年到了年底就开一次,大家伙热热闹闹的评完了鬃头就回去过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敖沐东和敖大国等人随口聊了几句就不说了,敖沐阳却心动了,道:“咱们渔家的传统活动越来越少了,这些活动可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咱应该想办法保留下来,就说这个迎头鬃,多有意思的风俗,是吧?要是再搞起来,肯定带劲。”
敖大国说道:“有什么带劲的?现在海上还有多少渔船?又有多少鱼可以捕捞?再说了,也没有单位来组织了,以前是县委牵头,有奖励,大家伙就热情,现在?哼哼。”
说着,他便摇起头来。
找组织单位其实不难,敖沐阳可以跟戴宗喜说一声,由红洋海洋与渔业局来牵头。可是敖大国说到了一个问题,现在海里鱼少,近海更少,大小黄鱼资源近乎灭绝,确实没有多少渔家还有兴趣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第1150章 过腊鱼头
迎头鬃这个念想,老敖暂时给压住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且冬季没有渔汛,好歹等到开春才行。
这是大龙头号第一次回归新码头卸渔获,以往码头狭窄,大家伙得排着队小心翼翼的互相推让着才能带下泡沫箱。
现在好了,两车道变六车道,老司机们可以肆意飙车,即使开的是拖拉机都敢玩一把漂移。
人群熙熙攘攘的挤过来,敖大国蹲在船头挥手喊道:“别挤别挤,挤个锤子,这次有大虾和过腊带回来,家家户户都有份——说了别挤,挤个锤子啊?!”
有游客想顺便带点海鲜回家,看到敖沐阳后他们认出他的身份,就纷纷问道:“村长,这怎么把活虾带回去,你有诀窍吗?”
码头上有打开的泡沫箱,里面的对虾有二十公分的长度,一个就得有小半斤,即使是红洋来渔村玩的市民也没怎么遇到过,自然见猎心喜。
敖沐阳说道:“对虾不用非得吃活着,你们冰镇上以后就能保住鲜味,回家以后放心的吃就是。”
但有人说道:“我想带活的大对虾回去给朋友开开眼界。”
烤熟的虾肉比蒸熟的更嫩,咬在嘴里一咀嚼,虾汁四处冒,这时候品味才能完全体会到海鲜的鲜!
鹿无遗吹着气一顿狠吃,足足吃了五个大虾,这在市场上能卖五六百块。
不过沿海一带鱼虾资源就是匮乏,他们想要在浅海捕捞加吉鱼,结果当天并没有碰上这种鱼,也没有捕捞到很多其他鱼种,有价值的就是两网大虾,此外照常有一些金鲳鱼和银鲳鱼收获上来,倒也能换点钱。
晚上,渔船抛锚,敖沐阳特意找了个暖流经过的海域来停泊,冬季海上冷,红鲷是暖温性鱼种,它们会追着暖流游动。
风吹猎猎,浪花袭袭,海上时有灯火飘荡。
天气晴朗,白天的大风吹走了海上的云彩,露出了漫天繁星。
大龙头号的甲板是钢铁质地,敖沐阳在上面放了个防风暖炉,里面放上柴火后就有滚滚烈焰贴着炉壁飘荡,热气腾腾。
大家伙凑在一起取暖,有人便说道:“鹿老师,你这是头一次在海上过夜吧?这海景咋样?”
鹿执紫浅笑道:“很好,很美。”
敖沐东给几人发小酒壶,说道:“这有什么美的?海浪滚滚,寒风哗啦啦,多不舒服?还是待在家里最得劲!”
“就是呀,这里有什么?晚上黑漆漆的,就头顶还有点星星,这没什么劲嘛。”
鹿执紫摇摇头,指着远处几处闪烁的火光道:“这不是还有渔火吗?”
她沉吟了一下,又说道:“月黑波翻江浩渺,扁舟系缆垂杨杪。渔网横江灯火闹,红影照,分明赤壁回惊棹。风静云收天似扫,梦疑身在三山岛,浮世功名何日了?从醉倒,柁楼红日千岩晓。”
这是一首并不常见的词,敖沐阳都没听过,更何况其他人?
但鹿执紫经常带孩子吟诗念词,吐词极为清晰,且字正腔圆、节奏感十足,大老粗们依然感悟到了这词里的意境。
敖沐东喝了口高粱酒后说道:“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一定送他去跟着鹿老师好好学,这有文化的人说什么都好听。”
“小心你成了敖沐康第二。”敖大国笑。
敖沐康天天跟儿子敖小俊在村里斗智斗勇,就在他们出海那会夫妻两个还追着打儿子来着。
敖沐阳打听过,是敖沐康夫妻吵架了,敖沐康媳妇要打他,他灵机一动就玩了把肉麻,说媳妇你打我你手也疼,这样我心疼,敖沐康媳妇听了这话后就笑了。
本来吵架应该就此结束,结果,敖小俊听到后找出一个擀面杖和一个扫帚分别递给他父母,说‘这样你们谁的手也不疼了’,夫妻两人后面就拿着擀面杖和扫帚追打敖小俊……
晚上,敖沐阳在船上下了鱼钩,这是老规矩,夜钓往往能钓上大鱼,下个鱼钩就是碰运气,但反正守夜值班的人没事干,那就看着鱼钩好了。
另外,守夜值班的人还得不断往船下水中扔小虾、碎肉和面包糠,这都是红鲷的食物,借以吸引鲷鱼靠近。
敖沐阳在睡着,然后外面有人砰砰砰的拍门。
他睡眼惺忪的问道:“谁啊?”
外面响起敖沐鹏的声音:“龙头,快来看,我们钓上来过腊鱼了!”
一听这话,敖沐阳翻身而起,推开门想出去。
舱门一开,一股寒风迎面而来,硬生生又把他给顶了回去,逼得他不得不船上羽绒服。
等到他去了船尾,看到两条大鱼在船上蹦跶。
这两条鱼身体扁平、呈现长椭圆形,看起来圆头圆脑圆身子,外表鳞片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色,连鱼鳍也是红色的,个头都在半米上下,正是红鲷。
一次钓上来两条鲷鱼,敖沐阳便抹了把鼻子道:“把大家伙叫下来,我去海里看看情况,准备下钓绳!”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碰上洄游在浅海的鲷鱼群了。
鲷鱼回到深海后会分散生存,以小群存在,说起这个也有点意思,红鲷一旦成小群,那它们一般以一二十条组成一个家庭,一夫多妻,一个族群只能有一条雄鱼。
如果雄鱼死了,那用不了多久,最强壮的那条雌鱼就会变成雄鱼,替代丈夫去继续宠幸其他雌鱼。
这样,要大量捕捞红鲷就得等它们贴近海边的时候,这时候它们汇聚成群,雌雄混居,以求最大可能的去延续后代。
敖沐阳脱掉外套穿上橡胶水靠下水,鹿执紫在后面忧心忡忡的叮嘱道:“你一定得小心,别逞强呀。”
冬季的晚上下海,这可是玩命,十里八村除了敖沐阳找不到另一个能这么干的。
敖沐阳下水,立马放出金滴将老虎给唤了过来。
等到老虎的时候,他放眼看向四周,这里水不太深,只有三四十米,所以他能一眼看到海底。
但周围没有红鲷群的踪影,应该是鱼群从船下经过,有两条鱼贪嘴吃食被鱼钩给捕上了,那两条鱼便挣扎起来,把鱼群给吓跑了。
他在此抛锚的时候已经测量过水下暖流的方向,于是他就给老虎下命令,老虎追溯暖流的方向快速游动起来。
红鲷追着暖流而游动,那么它们一旦受惊逃跑,必然还是会处于暖流之中。
这鱼游动速度很快,老虎一番追击,敖沐阳终于看到了鱼群的踪影:只见几百几千条红色大小鱼簇拥在一起游动着,敖文昌说的不错,他们这次运气好,果然碰上了过腊鱼群!
第1149章 一个设想
鱼群在海里游荡,这样很难下钓绳,但要动用拖网也不合适了,夜黑风大浪高,拖网不便下水,且渔船一开动,鱼群容易受惊四散。
红鲷鱼群不比马鲛鱼之类,它的族群并不大,数量不算多,一旦受惊四处逃散,那渔网可就没作用了。
这是红鲷难以大量捕捞的缘故,敖沐阳只好先赶走老虎,然后放出金滴吸引鱼群回归,期间乘小船在海面上,时不时放个金滴稳住它们,再指挥众人下钓绳。
很长一片钓绳延伸在海面上,钓钩带着鱼饵飘荡于水中,等待着大鱼上钩。
延绳钓准备完毕,敖沐阳就可以歇息了,这时候已经快要黎明,他索性跟鹿执紫披着棉大衣在船头看日出。
鹿执紫煮了热可可,两人窝在一起小口小口的抿了起来,热饮香味十足,这时候喝着很舒坦。
先前众人在船上忙活,鹿无遗也被吵醒了,他喝了一会热可可,等钓绳全铺展下去,船上重新恢复了平静后,他又回去睡觉。
鹿执紫问他要不要看日出,他说到时候把他叫醒。
等到一道光芒出现在东方海面上后,鹿执紫去叫他,换来的就是嚎叫声:“你能不能饶我一命?你是我姐啊,我亲姐啊,让我睡个觉行不行?我都有黑眼圈啦,怎么还要吵我不让我睡觉?有没有天理啦?”
鹿执紫懒得理他。
从凌晨一直到钓到中午,渔民们开始去收起钓绳。
随着鱼钩收起,一条条外表红灿灿的大鱼就被捞了上来。
“真鲷!”敖沐阳说道。
“是啊,真吊!”鹿无遗跟着说道。
红鲷能长到相当大,以前渔获资源丰沛的时候,渔民能钓到一米长的那种大鱼,现在不行了,八十公分已经是罕见的了。
鱼钩上带起了不少只有一斤左右的红鲷,这些鱼不算小鱼了,可以捕捞,而且它们价值最大,红洋人称之为‘童子鲷’,又叫童子鸡。
之所以有这样个名字,可不是因为鲷的读音是diao,而童子鲷读起来别有含义。这不是红洋人的恶趣味,原因是红鲷这种鱼的肉质娇嫩如鸡肉,所以它还有个俗称叫海鸡,童子鸡是源自它这个俗名。
童子鲷指的是尚未产卵、交配的那些鲷鱼,大约在一岁左右,营养价值尤其高,野生童子鲷即使在五星级酒店的餐桌上也能做一道主菜。
收起渔网,他们收获了大大小小两百多条红鲷,这可是不少了,渔夫们很高兴,唱着渔歌喊着号子,继续破浪前行。
周边海域没有继续放延绳钓的价值了,鲷鱼群的残留部队早就跑没影了,指不定又去了哪里。
捕捞到了对虾和红鲷,这次出海的目的已经达成,剩下的就靠运气,能再碰到点什么就捕捞上点什么。
大龙头号从沿海驶入深海,敖沐阳时不时下去骑着老虎探探路,后面又有所收获,碰到了一个鲻鱼群。
这种鱼很常见,它有个厉害的本事,能在淡水、咸淡水和咸水中生活,也就是说,它们对生活环境的耐受力很强。
但在深海碰到鲻鱼倒是挺少见的,因为它们喜欢栖息在沿海近岸、海湾和江河入海口处,比如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带的江河入海口,就有很多咸淡水鲻鱼养殖场。
鲻鱼价值不高,可聊胜于无,渔网撒下去,又有好大的收获。
一路航行一路渔歌,照例是出海两三天的时间,大龙头号开始返程。
“这船的油箱还是有点小,以后换成龙头号,咱们可以整个月待在海上,什么时候所有的舱房都满了,什么时候再回去。”敖沐东眉飞色舞的说道。
敖沐阳说道:“你当那船是核动力?还整个月待在海上,别做梦了。”
“那也不至于出来两天就往后跑呀。”
大龙头号要在海上待着也行,这船的油箱不太大,可也能支撑个十天八天,去个北方海域和扶桑海域都没问题。
但敖沐阳为了安全,不想在海上做长久停留,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没必要给渔船加满油,要知道满载油料后,额外负载太重,还是会多余耗油。
今年最后一趟出海,他们收获很好,回到码头,大家伙就兴高采烈。
敖大国一脸遗憾,说道:“这次可是好收成,可惜现在不比迎头鬃了,要不然这次咱们肯定能拿第一。”
“要是开全年迎头鬃,那就是这次出海啥也没有,咱们也能拿到鬃头旗,不吹牛逼,咱们出海一个月就顶其他船出海一年呢。”敖沐东自信的说道。
迎头鬃算是红洋当地一种民间渔业比武的名头,就是每年找一段时间设置为捕鱼季,然后大家伙在此期间的渔获进行登记,最后来比看谁收获多,这就叫迎头鬃。
以前这种渔业比武活动多,捕鱼季设置的时间短,往往以一次渔汛为期,比如大小黄鱼迎头鬃,就是每年春汛和秋汛选一段时间开展。
随着红洋市逐渐成为大都市,城市开始依靠工业、运输业乃至旅游业而发展,渔业生产逐步进入转产转业而衰退,迎头鬃这种民俗评先活动就日益淡化、简单化了,到了二十一世纪,直接消失,没有渔家再去参与这种活动,更没有单位去组织。
今天之所以提去这项很有年头的渔家风俗,是因为以前也有过腊迎头鬃活动,每年到了年底就开一次,大家伙热热闹闹的评完了鬃头就回去过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敖沐东和敖大国等人随口聊了几句就不说了,敖沐阳却心动了,道:“咱们渔家的传统活动越来越少了,这些活动可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咱应该想办法保留下来,就说这个迎头鬃,多有意思的风俗,是吧?要是再搞起来,肯定带劲。”
敖大国说道:“有什么带劲的?现在海上还有多少渔船?又有多少鱼可以捕捞?再说了,也没有单位来组织了,以前是县委牵头,有奖励,大家伙就热情,现在?哼哼。”
说着,他便摇起头来。
找组织单位其实不难,敖沐阳可以跟戴宗喜说一声,由红洋海洋与渔业局来牵头。可是敖大国说到了一个问题,现在海里鱼少,近海更少,大小黄鱼资源近乎灭绝,确实没有多少渔家还有兴趣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第1150章 过腊鱼头
迎头鬃这个念想,老敖暂时给压住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且冬季没有渔汛,好歹等到开春才行。
这是大龙头号第一次回归新码头卸渔获,以往码头狭窄,大家伙得排着队小心翼翼的互相推让着才能带下泡沫箱。
现在好了,两车道变六车道,老司机们可以肆意飙车,即使开的是拖拉机都敢玩一把漂移。
人群熙熙攘攘的挤过来,敖大国蹲在船头挥手喊道:“别挤别挤,挤个锤子,这次有大虾和过腊带回来,家家户户都有份——说了别挤,挤个锤子啊?!”
有游客想顺便带点海鲜回家,看到敖沐阳后他们认出他的身份,就纷纷问道:“村长,这怎么把活虾带回去,你有诀窍吗?”
码头上有打开的泡沫箱,里面的对虾有二十公分的长度,一个就得有小半斤,即使是红洋来渔村玩的市民也没怎么遇到过,自然见猎心喜。
敖沐阳说道:“对虾不用非得吃活着,你们冰镇上以后就能保住鲜味,回家以后放心的吃就是。”
但有人说道:“我想带活的大对虾回去给朋友开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