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_分卷阅读_43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懂就问,省得弄错方向。
  “这事,还得问罗少爷比较合适。”王嬷嬷耐心回答。
  珍珠点点头,涉及到京城两地,确实得问问他的意见。
  “为什么那个管事没跟着到鄂州?”
  如果两情相悦,应该不远千里跟随过来才对吧,没看到那个柳絮儿身后都跟来一个爱慕者么?
  “当时,管事的名额只有一个,他没争取上。”
  罗福资历老,年轻的排后面。
  “那米兰呢,她的事情怎么说?”
  “米兰说了,随胡姑娘做主。”王嬷嬷把两人都问了一遍,确定好了才来回报,“老身觉得,那两个护卫头子不错,可以从中选一个。”
  罗宣罗巢为人确实不错,珍珠也觉着合适。
  “王嬷嬷,你先探探口气再说,玉生说了,护卫们大多在京城有亲眷,也许他们定了亲,或者有长辈帮着操持,总之,得先问清楚。”
  “这事,老身明白的。”王嬷嬷应承。
  两人又絮叨了几句,王嬷嬷见她没有离开的意思,言行间带了几分踌躇,忙开口问道:
  “姑娘,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么?老身没有别的本事,给您出出主意还是成的。”
  王嬷嬷说得很诚恳,她到胡家虽然没多久,可是,短短一段时间,足以让她喜欢上这家人,平实、随和又亲切,没有丝毫架子。
  珍珠朝她感激的一笑,她确实有些犹豫,姜书媛与罗十三刚定了亲,她就开始不看好这段姻缘了,真是不大好开口。
  她把今日与姜书媛的对话细节告诉了王嬷嬷,又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我觉着他们以后生活在一起,可能会不大幸福。”
  最后,她总结出这么一句话。
  王嬷嬷听着听着,眼神就古怪起来,听到最后,她实在没忍住。
  “哈哈~”笑了起来。
  珍珠的脸就僵成了一块块,她是不是又搞错了方向?
  第四百九十三章 秋收
  王嬷嬷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笑容,胡家姑娘的想法还真有趣。
  “姑娘,婚姻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说合成功,是双方经过各种考虑的结果,不单是媒人的一己之力,姜姑娘与罗副将的亲事,都是他们亲自认可的,以后的生活如何,得看他们自己了,那不是媒人能决定的,谁也怪不到说媒人的身上。”
  “话是这么说,可罗副将是玉生的左右手,我希望他以后的生活能过得幸福。”珍珠抿抿嘴。
  “姑娘,我看罗副将可是挺喜欢姜姑娘的。”王嬷嬷就笑道。
  “……”
  确实,从罗十三急匆匆赶着定亲就知道,他挺喜欢姜书媛的。
  “所以啊,他们以后未必过得不好。”王嬷嬷继续说道,“姜姑娘心气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特别是接受过启蒙,识文断字的女子,多少都会有些心气,也许不自觉的就喜欢暗中与同龄人攀比,您说姜姑娘对你有些不友善,多数是嫉妒您了。”
  王嬷嬷见过太多世家权贵的千金小姐,相互间的攀比较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小到衣裳首饰,大到文采夫婿,明里暗里,样样都要较劲。
  “等她成了亲有了孩子,忙活起来以后,就会好转很多了。”
  珍珠愣了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觉得王嬷嬷的话还是挺有道理的,以前念书的时候,十五六岁的中二孩子,攀比的风气就很严重,文具书包,衣裳鞋袜,什么都有人相互攀比。
  姜书媛,大约是心存嫉妒了。
  “那依着王嬷嬷的意思,不需要管他们是么?”
  “哈哈,姑娘想怎么管?因为她心气高,所以要退了亲事么?姑娘举得罗副将会同意么?”王嬷嬷笑呵呵地说道。
  呃,应该不会,大约还会怪她多管闲事吧。
  珍珠有些讪讪,习惯性地伸手挠挠后脑勺。
  王嬷嬷就叹着气摇摇头。
  “不过,姜姑娘这般心性,委实有些不知好歹了,她们孤儿寡母的远离家乡,在异地谋求生计,本来亲事就难说合,你们家给她说了门好亲事,理应心存感恩才对。”
  她可听说了,吕先生先前曾托了村里的媒人,替姜书媛说媒,媒人找了家村中富户说合,刚委婉提了两句,就直接被那家拒绝了。
  姜书媛过了年就十七岁了,再不定下亲事,肯定要被人说三道四了。
  这种时候,胡家帮她保媒拉纤,对方还是个六品的官员,她不感恩就算了,反而还对胡姑娘起了嫉妒之心。
  这样的品性,着实让人有些不齿。
  “我家不需要她感激,只希望她以后能好好的与罗副将生活就好了。”珍珠摇摇头。
  “吕先生看着心性还是不错的,姜姑娘大约还年轻气盛吧。”王嬷嬷叹了口气。
  珍珠与王嬷嬷说了一通,心里的担忧终于散去不少,没错,他们定亲的决定是问过双方意愿的,以后不论过得怎样,都该由他们自己负责。
  ……
  秋收的日子,总是最忙碌的时节。
  胡家的田地请了不少短工帮忙,很快把各种成熟的作物都收了上来。
  玉米、花生、黄豆、绿豆、糜子等等,挨样轮着收获。
  胡全福和胡长林、胡长贵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望林村的稻谷大获丰收,多数人家稻田里的谷穗都沉甸甸的,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靠田地吃饭的农户人家,没有什么能比喜获丰收更让他们高兴了。
  学堂也放起了“授衣假”,孩子们多数都跟着大人下田干活去了。
  就是平安平顺,还有赵柏铭,都老老实实地跟着长辈身后,该干啥干啥。
  田间地头,还有晒谷场,四处都堆放着黄灿灿的稻谷堆。
  胡家的骡车一趟趟的来回运着各种作物,储物房都快被堆满了。
  秋收的这几日,一直是大晴天,不过,村民们依旧早起晚归争分夺秒,秋收的日子最怕遇到大雨,有经验的老把式能观天看云识晴雨,好几个老把式都说,秋雨将至。
  唬得村民们更加不敢怠慢,生怕一场大雨把一年的盼头化为乌有,恨不得十二个时辰都泡在田里。
  好在,大雨来临前,村里的稻谷都收上来了。
  乌云在天空越积越厚,天开始阴沉沉一片,风吹得树上枝叶不停晃动,空气中的水汽也越发湿润起来。
  胡家请了短工,所以,早早把作物都收上来了,时间上比较充裕。
  大雨“哗啦啦”下的时候,大家都不慌不忙的。
  “哇,这雨下得真大。”平安站在廊檐下看着黑沉沉的天空感叹。
  “可不是么,那黑云像压在头顶似的。”李氏从屋里探出头,同样感叹了一句。
  一道闪电透过云层闪现,轰隆的雷声随之而来。
  吓得李氏忙把平安拉进了屋子里。
  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屋檐上,没多会儿,就交织成密集的雨帘。
  花圃里的玫瑰花被雨滴打得东倒西歪,却坚韧的没有折枝,只是大朵的玫瑰花瓣被打落了一地。
  一场秋雨一场寒。
  晚上,雨势稍减,气温骤降。
  一家人开始从炕柜里拿出了被褥。
  林婆婆和王嬷嬷的被子早就准备妥当了,被套是她们自己挑的料子,亲自缝制的,棉胎是新打而成的,松软厚实。
  王嬷嬷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心绪有些复杂。
  来到望林村,已经一个月了,她与胡家一家上下相处得都很好,生活在这里,她觉着非常的安心舒适,没有一点寄人篱下的感觉。
  而且吃得好,睡的香,从前身体的各种小毛病,似乎都好了许多。
  她与林婆婆年纪相仿,性情相投,有人作伴,让她感觉很舒心。
  她还看见林婆婆鬓角上长出了好些黑发。
  这让她大为吃惊。
  发根是黑的,发梢是花白的,说明新长出来的是黑色的头发。
  老人能重新长出黑发不是没听说过,可是,毕竟只有少数,多数老人的头发只会越长越白。
  林婆婆年纪不算太老,从前可能因为生活困苦,以至于早早花白了头发,现在,在胡家生活,吃食好,睡眠足,心情佳,身体状态就调养过来了,所以头发又黑了回来。
  王嬷嬷就想到了胡家老爷子与胡家老太太,两位都到了花甲之年,却都满头乌发,外貌状态比同龄的老人好上太多。
  还有隔壁的凌老先生,也是六十有余,头发乌黑,眼睛有神,精神矍铄,丝毫没有老人暮气沉沉的气息。
  那日,有个土旺奶奶过来给胡家送糖油粑粑,一问之下,竟然也是六旬老人,她的头发虽然带了几根花白,精神确是很好,说话清晰,走路稳健,也是一副健康有力的模样。
  这几日,整个望林村都在忙碌着秋收,王嬷嬷去田间地头边看过,大多数田地的谷穗都饱满结实,黄灿灿的,把穗杆都压弯了腰。
  王嬷嬷虽然不是农户,可对谷物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望林村产的粮食应该是上好的品种,又或是这里的土地特别肥沃,所以粮食不仅产量高,品相还非常好,难怪她们饭桌上的米饭那么香软可口。
  王嬷嬷觉着,就算单吃米饭,她都能吃下两碗。
  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山川秀美,物产富饶,地杰人灵。
  摸摸自己的鬓角,要是过段时间,她能长出新的黑发,就能肯定自己的猜测,应该是望林村的水土特别养人,所以老人看着都特别健康。
  自己选择来到鄂州,是做了个正确的决定,王嬷嬷思绪纷飞,辗转难免,直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雨下了一夜,直到天亮,还在“淅沥沥”的落着。
  珍珠伸着懒腰走出了房门。
  雨夜好眠啊,她最喜欢听着雨声入眠了。
  天空还是阴沉沉的,潮湿的寒气伴随着秋风阵阵吹拂,深秋的气息越发深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