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多闲事_分卷阅读_265
“再者,团团已经快要及笄了。若是你不上进,说不定,团团就只能嫁给附近的村子里的小年轻。最好,也不过就是嫁给城里的普通人家。往后为了一点儿柴米油盐,跟着婆婆嫂子闹别扭,你心里就好受?”
肖老头儿的这话,着实戳到了沈长致的心坎里。
不说上门求亲的,就是私底下打探的,也都是附近几个村子的,甚至也没有啥好人家。就是连门当户对的也没有,沈长致说不在乎也是假的。
再加上肖老头儿在一旁嘤嘤地,嗷嗷地,变着花样的哭着。
沈长致只觉得哭得脑门疼,“行了, 我跟你去就成了!只是一点,团团不能跟你去。”
肖老头儿的哭声曳然而止,“团团若是想去的话,就让她去吧,小娘子出门长长见识也是好的。除非你乐意她一辈子就困在这方寸之地。说不定,咱到了书院里,若是见着有合适的小子,咱也能将他哄了来,给团团当相公。若是于隐书院不成,咱就换一个书院!总有合适的。”
沈长致也知道自己只能在肖老头儿面前逞逞能,若是沈团团执意想去,沈长致是不舍得拦着的。
毕竟若是在书院里,找到合适的人选,也是极好的。
“成。”
虽然小老头儿说的话,有些土匪的行径,但是为了团团,沈长致觉得,他还是愿意做的。
于隐书院的先生们,将桌上的一扫而空后,到底没有好意思再添饭。与肖老头儿约好了时间后,就告辞离开了。
肖老头儿看着沈团团,笑意吟吟地问着团团,愿意不愿意去书院。“团团,你要不要去书院?”
“我也能去?”沈团团没有想到肖老头儿会邀请自己也一道儿去,“哥哥你也去吗?”
“嗯,你想去就去吧。书院给肖老头儿拨了一个院子,咱就算是去了,也有地方住。不碍事儿。”沈长致挑着能说的说了。
沈团团虽然想去,但是一想到家里有一堆事儿,却是放不下。面上有些犹豫,
王婶瞧了出来,倒是也劝着沈团团,“想去就去玩儿吧,趁着还没有嫁人,就出去走走,回头嫁了人后,恐怕就是回娘家都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了。再说,家里头不是有我吗?平日里,我多看顾着一些就是了。”
“那怎么能成。” 沈团团到底还是担心的。原本她和哥哥都在,村子里的就有不少的流言蜚语,背后猜测着王婶是不是和他爹好事儿近了,总归是一道儿住了那么多年的,总归是差不多该办事儿。
若是他们俩都走了,只剩下他爹和王婶俩人,恐怕村子里的流言蜚语更加多了,要知道,那些个长舌妇,没事儿做,就是指着东家说说,指着西家说说的。
王婶哪能不知道沈团团想的啥,她却是不大在乎。“我这都一把年纪了,都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在乎这些人闲着没事儿做的说的话,咱清者自清,这些人爱怎么想去就怎么想去。我都不在乎,我如今想着的就是你们兄妹俩能好好的。长致去了书院也跟着好好地念书作画,团团嘛,若是看到有合适的男子,也早点儿地定下来。”
王婶如今最担心的还是沈团团的亲事,自打过年的时候,王婶探了探沈春云的口风,王婶原本想着,俩家人在沈团团及笄前,将婚事说定了,然后也能跟沈团团透个气儿,哪成想,沈春云支支吾吾的,就是不接茬。王婶知道,当初说的那些事儿,恐怕是不管用了。
王婶也没有瞒着沈长致,到底沈长致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到底还是沉稳的,还是能拿的了主意的人。所以就将沈春云的态度跟沈长致这么一说,也没有添油加醋,实话实说而已。
原本王婶还以为沈春云这是因为她是一个外人,所以不乐意跟她商量这些事儿,所以想着让沈长致去探探口风,毕竟沈团团已经十四了。想当初,沈婉十四的时候,吴家人就已经下了聘了。都是自家人,不是更好说话来着?
哪成想,王婶左等右等,等来了沈长致一句话,往后不要再提啥杨家。
为此,沈长致的脸黑了一个月。
所以,这一回有机会去于隐书院,王婶是一百个赞同的。
就杨安康只不过也只是于隐书院的学生,杨家人就不顾亲戚情分,眼瞧着杨安康出息了一些,当初说定的这些事儿就要毁了。当真是太过无情了,也太过实在。这样的人家,也亏得沈团团没有嫁过去,要不然,往后说不定连个亲戚都做不成的。
正文 20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王婶也不给沈团团拒绝的机会,转身就去帮着收拾东西去了。“我瞧着以后你们肯定要自己做饭的,毕竟有个小院儿,家里的酸菜坛子还是多带几个去,你们都欢喜吃。回头,家里头多腌制一些酸菜,让人给你们捎去。也别惦记着家里头,不过就是休沐日的时候就能回来了。”
“要不然,我还是别去了。”
“那哪成!你若是不愿意去,我可是要生气了。难得你们都不在,我就让我也当家做主一回,不成吗?”王婶故意摆下了脸,一脸的不高兴。
沈团团哪会当真,这些年,王婶从来不肯沾银子的,每回就算是买了东西,剩下的银子都是交还给沈团团的,后来还是沈长致看不下去了,每个月的都给王婶五两银子,让王婶自己看着买着。若是有时候王婶买了布料子或是旁的贵一点儿的东西,沈长致就又会给王婶塞银子。
后来日子久了后,沈长致也不耐烦总是给王婶塞银子,就一次性地给了王婶五十两银子,让王婶当家。
许是因为王婶自己也觉得跟沈家人没啥区别,这回倒是也不拒绝,拿了五十两银子后,但凡是用了银子的地方,就会跟沈团团念叨念叨。不过沈团团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压根就没有往心里去。
后来还是沈长致找了王婶谈了心,王婶这才没有惶惶然,“婶子,你不用担心为了这几两银子,我们一家人就猜忌于你。再说一年忙到头,尽心尽力地为了我们这一大家子,就是这心意,五十两银子也是买不来的。再说,我跟团团都将你当成自家人看待的,若不是想着嫁给我爹,可能委屈了您,我们就将您当娘了。”
一番话,将王婶说的痛哭流涕,沈长致还说了,往后,会给王婶养老送终。王婶这才收起了小心,自此在这个家更是自在。
看着王婶如此的利索劲儿,想着于隐书院也不远,也就是出了江夏城,一日就能打个来回,往后随时能回来。沈团团也就不再拒绝,沈团团拿了二十两银子要给王婶的时候,还是被王婶拒绝了,“长致给的五十两银子,我这还有的剩下的呢。咱家过年又没有买多少的东西。”
去年过年的时候,贺春楼的掌柜的拉了一车的年货,就是连租了她家铺子的玉石斋也是送了年礼来。再加上苗家寨的送的,还有一些送给宁家祖孙俩的,和在一起,自家竟然也没有花上几个钱。所以沈长致过年给的五十两银子,王婶还留了不少。
“我这心里有数着呢,你们都不在家,若是有人上门借钱,你爹若是非得往外借钱,我这手里有银子也拦不住啊。若是我手里头没钱,你爹也没法子往外借。”王婶如今一个屋檐下,早就将沈忠的性子摸得一清二楚。
村子里那些人,自打知道了沈家不声不响地竟然置办了七八十亩地后,时不时地就有人来跟沈忠借银子。亏得沈忠也知道,因为当初为了救沈孝出来的时候,朝着宁家借了不少的银子, 自家还欠着账,所以大多时候都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但是每回遇上了老弱病残,沈忠就狠不下心来了。就会腆着脸回家跟沈团团商量,能不能稍稍地挪一点儿银子借钱。但是每回都是被沈团团拒绝了,若是开了这个口,往后村子里的都会上门借钱。
都是一个村子的,这个借了,那个不借,就伤了情分。索性就一个人都不借,如此,大家都一样,倒是也是公平。
人就是这般,我没有,大家都没有,那就是正常的。若是一旦打破了这个平衡,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所以,王婶才有此一说。
沈团团也心知不缺钱,也就没有推来推去的,心里打定了主意,回头跟三丫娘也好好地说一说,让三丫娘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多来自家坐一坐。
沈团团倒是真没啥能带的,我左右也就是半天的功夫,就算是想回家也是极方便的。只是不放心家里头,生怕他们一走,他爹就要被人哄了去。
沈长致倒是坦然,原本对于于隐书院,沈长致的心里是极向往的,江夏城书院里的学生,每个人都向往能进于隐书院,只要进了于隐书院,就意味着半只脚已经是秀才了,只要继续勤学刻苦,早晚都会是一个秀才。
沈长致还记得,当初,杨安康进了于隐书院的时候,他心里是多么地羡慕。但是他一次都没有去考过于隐书院,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里头离不开他,也没钱。没想到,有朝一日,等他已经完全放下了,却被告知,又能进书院了。虽是欢喜,但是却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热切。
若不是肖老头儿的画技,沈长致觉得,自己应该是不愿意去书院的。
所以,沈长致也只是整理了应季的衣裳,再加上一些用得上的书,和彩墨等常用的物什。
王婶正在碎碎念着,说着去了书院要听话啥的,沈团团看到沈长致出门,“婶,等我回来再念叨不迟啊,我看我哥出去了,我跟着去!”
肖老头儿的这话,着实戳到了沈长致的心坎里。
不说上门求亲的,就是私底下打探的,也都是附近几个村子的,甚至也没有啥好人家。就是连门当户对的也没有,沈长致说不在乎也是假的。
再加上肖老头儿在一旁嘤嘤地,嗷嗷地,变着花样的哭着。
沈长致只觉得哭得脑门疼,“行了, 我跟你去就成了!只是一点,团团不能跟你去。”
肖老头儿的哭声曳然而止,“团团若是想去的话,就让她去吧,小娘子出门长长见识也是好的。除非你乐意她一辈子就困在这方寸之地。说不定,咱到了书院里,若是见着有合适的小子,咱也能将他哄了来,给团团当相公。若是于隐书院不成,咱就换一个书院!总有合适的。”
沈长致也知道自己只能在肖老头儿面前逞逞能,若是沈团团执意想去,沈长致是不舍得拦着的。
毕竟若是在书院里,找到合适的人选,也是极好的。
“成。”
虽然小老头儿说的话,有些土匪的行径,但是为了团团,沈长致觉得,他还是愿意做的。
于隐书院的先生们,将桌上的一扫而空后,到底没有好意思再添饭。与肖老头儿约好了时间后,就告辞离开了。
肖老头儿看着沈团团,笑意吟吟地问着团团,愿意不愿意去书院。“团团,你要不要去书院?”
“我也能去?”沈团团没有想到肖老头儿会邀请自己也一道儿去,“哥哥你也去吗?”
“嗯,你想去就去吧。书院给肖老头儿拨了一个院子,咱就算是去了,也有地方住。不碍事儿。”沈长致挑着能说的说了。
沈团团虽然想去,但是一想到家里有一堆事儿,却是放不下。面上有些犹豫,
王婶瞧了出来,倒是也劝着沈团团,“想去就去玩儿吧,趁着还没有嫁人,就出去走走,回头嫁了人后,恐怕就是回娘家都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意了。再说,家里头不是有我吗?平日里,我多看顾着一些就是了。”
“那怎么能成。” 沈团团到底还是担心的。原本她和哥哥都在,村子里的就有不少的流言蜚语,背后猜测着王婶是不是和他爹好事儿近了,总归是一道儿住了那么多年的,总归是差不多该办事儿。
若是他们俩都走了,只剩下他爹和王婶俩人,恐怕村子里的流言蜚语更加多了,要知道,那些个长舌妇,没事儿做,就是指着东家说说,指着西家说说的。
王婶哪能不知道沈团团想的啥,她却是不大在乎。“我这都一把年纪了,都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在乎这些人闲着没事儿做的说的话,咱清者自清,这些人爱怎么想去就怎么想去。我都不在乎,我如今想着的就是你们兄妹俩能好好的。长致去了书院也跟着好好地念书作画,团团嘛,若是看到有合适的男子,也早点儿地定下来。”
王婶如今最担心的还是沈团团的亲事,自打过年的时候,王婶探了探沈春云的口风,王婶原本想着,俩家人在沈团团及笄前,将婚事说定了,然后也能跟沈团团透个气儿,哪成想,沈春云支支吾吾的,就是不接茬。王婶知道,当初说的那些事儿,恐怕是不管用了。
王婶也没有瞒着沈长致,到底沈长致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到底还是沉稳的,还是能拿的了主意的人。所以就将沈春云的态度跟沈长致这么一说,也没有添油加醋,实话实说而已。
原本王婶还以为沈春云这是因为她是一个外人,所以不乐意跟她商量这些事儿,所以想着让沈长致去探探口风,毕竟沈团团已经十四了。想当初,沈婉十四的时候,吴家人就已经下了聘了。都是自家人,不是更好说话来着?
哪成想,王婶左等右等,等来了沈长致一句话,往后不要再提啥杨家。
为此,沈长致的脸黑了一个月。
所以,这一回有机会去于隐书院,王婶是一百个赞同的。
就杨安康只不过也只是于隐书院的学生,杨家人就不顾亲戚情分,眼瞧着杨安康出息了一些,当初说定的这些事儿就要毁了。当真是太过无情了,也太过实在。这样的人家,也亏得沈团团没有嫁过去,要不然,往后说不定连个亲戚都做不成的。
正文 20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王婶也不给沈团团拒绝的机会,转身就去帮着收拾东西去了。“我瞧着以后你们肯定要自己做饭的,毕竟有个小院儿,家里的酸菜坛子还是多带几个去,你们都欢喜吃。回头,家里头多腌制一些酸菜,让人给你们捎去。也别惦记着家里头,不过就是休沐日的时候就能回来了。”
“要不然,我还是别去了。”
“那哪成!你若是不愿意去,我可是要生气了。难得你们都不在,我就让我也当家做主一回,不成吗?”王婶故意摆下了脸,一脸的不高兴。
沈团团哪会当真,这些年,王婶从来不肯沾银子的,每回就算是买了东西,剩下的银子都是交还给沈团团的,后来还是沈长致看不下去了,每个月的都给王婶五两银子,让王婶自己看着买着。若是有时候王婶买了布料子或是旁的贵一点儿的东西,沈长致就又会给王婶塞银子。
后来日子久了后,沈长致也不耐烦总是给王婶塞银子,就一次性地给了王婶五十两银子,让王婶当家。
许是因为王婶自己也觉得跟沈家人没啥区别,这回倒是也不拒绝,拿了五十两银子后,但凡是用了银子的地方,就会跟沈团团念叨念叨。不过沈团团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压根就没有往心里去。
后来还是沈长致找了王婶谈了心,王婶这才没有惶惶然,“婶子,你不用担心为了这几两银子,我们一家人就猜忌于你。再说一年忙到头,尽心尽力地为了我们这一大家子,就是这心意,五十两银子也是买不来的。再说,我跟团团都将你当成自家人看待的,若不是想着嫁给我爹,可能委屈了您,我们就将您当娘了。”
一番话,将王婶说的痛哭流涕,沈长致还说了,往后,会给王婶养老送终。王婶这才收起了小心,自此在这个家更是自在。
看着王婶如此的利索劲儿,想着于隐书院也不远,也就是出了江夏城,一日就能打个来回,往后随时能回来。沈团团也就不再拒绝,沈团团拿了二十两银子要给王婶的时候,还是被王婶拒绝了,“长致给的五十两银子,我这还有的剩下的呢。咱家过年又没有买多少的东西。”
去年过年的时候,贺春楼的掌柜的拉了一车的年货,就是连租了她家铺子的玉石斋也是送了年礼来。再加上苗家寨的送的,还有一些送给宁家祖孙俩的,和在一起,自家竟然也没有花上几个钱。所以沈长致过年给的五十两银子,王婶还留了不少。
“我这心里有数着呢,你们都不在家,若是有人上门借钱,你爹若是非得往外借钱,我这手里有银子也拦不住啊。若是我手里头没钱,你爹也没法子往外借。”王婶如今一个屋檐下,早就将沈忠的性子摸得一清二楚。
村子里那些人,自打知道了沈家不声不响地竟然置办了七八十亩地后,时不时地就有人来跟沈忠借银子。亏得沈忠也知道,因为当初为了救沈孝出来的时候,朝着宁家借了不少的银子, 自家还欠着账,所以大多时候都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但是每回遇上了老弱病残,沈忠就狠不下心来了。就会腆着脸回家跟沈团团商量,能不能稍稍地挪一点儿银子借钱。但是每回都是被沈团团拒绝了,若是开了这个口,往后村子里的都会上门借钱。
都是一个村子的,这个借了,那个不借,就伤了情分。索性就一个人都不借,如此,大家都一样,倒是也是公平。
人就是这般,我没有,大家都没有,那就是正常的。若是一旦打破了这个平衡,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所以,王婶才有此一说。
沈团团也心知不缺钱,也就没有推来推去的,心里打定了主意,回头跟三丫娘也好好地说一说,让三丫娘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多来自家坐一坐。
沈团团倒是真没啥能带的,我左右也就是半天的功夫,就算是想回家也是极方便的。只是不放心家里头,生怕他们一走,他爹就要被人哄了去。
沈长致倒是坦然,原本对于于隐书院,沈长致的心里是极向往的,江夏城书院里的学生,每个人都向往能进于隐书院,只要进了于隐书院,就意味着半只脚已经是秀才了,只要继续勤学刻苦,早晚都会是一个秀才。
沈长致还记得,当初,杨安康进了于隐书院的时候,他心里是多么地羡慕。但是他一次都没有去考过于隐书院,因为他知道,这个家里头离不开他,也没钱。没想到,有朝一日,等他已经完全放下了,却被告知,又能进书院了。虽是欢喜,但是却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热切。
若不是肖老头儿的画技,沈长致觉得,自己应该是不愿意去书院的。
所以,沈长致也只是整理了应季的衣裳,再加上一些用得上的书,和彩墨等常用的物什。
王婶正在碎碎念着,说着去了书院要听话啥的,沈团团看到沈长致出门,“婶,等我回来再念叨不迟啊,我看我哥出去了,我跟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