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_分卷阅读_1559
少了萧战那一份儿,萧战觉得和加福分开,对小二早就一肚子小脾气。
这个时候话说开,萧战满意的说好,小手一挥。小二正对着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礼,衣衫飘逸,带尽缠缠恭敬之态。
“好!”
平地一声叫好声,皇帝再次忍俊不禁。太子也笑个不停:“这就是战哥儿弄出来的热闹。”太子已经耳闻,因为太热闹,京里早就奔走相告。很多人来看,他们不是念书人,听不懂大道理,为的就是看这个叫好声。
又是笑声成片的起来,小二更是满面春风。起身来,羽扇对叫好声这边微微一招,执瑜执璞热烈的招着手,小二含笑以为回应过,轻展衣袂,不慌不忙的说了起来。
......
“昔日尧德高望重,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的人尽吐想说的话。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的人攻击他的过错。是一代名君。
尧传位于舜后,舜品德高尚,四野没有争执,舜是一代名君。
舜传位于禹,治水之功无人能比,舜是一代名君。”
他的语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下面听的人都知道这些故事,但也能听进去。孩子们当成说故事,更听得认真。
“昔日伊尹辅佐商汤,商汤迅速强大。昔日姜子牙辅佐文王,建立周朝。昔日管仲.....昔日张良......昔日诸葛亮......”
小二摇头晃脑:“他们有哪一个不是贤德的好名声呢?又有哪一个是乱言诽谤的名声?”
这一场高台论文的作用,举子们基本都清楚。是为他们不久以前的评论而出来的。如果换成是头一天,小二这样的说,又要引得人心惶然,说不定有一半的人秋闱都不敢下。
但这是第三天,他们亲眼见到身边的人得到黄金和官职。那个卜是早就不知去向,也没有人认得他。都以为个孤僻举子也就罢了,反正能寻找到认得的人,确实是得到赏赐,把举子们的心安抚下来。
小二说的话,他们也就能听得进去。又见到小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历数名臣名君如数家珍,对这祭酒大人的看法都有改观,心想他讲起书来,倒还真是不坏。
小二苦心地打扮,不是只为让他们改观想法。话锋一转,又开始从古代不贤德的皇帝说起,什么商纣,什么秦胡亥等等,又一直说到丧权辱国的“名”臣。
这一通的说,就已经过了午后。
袁家的孩子们带的有午饭,分吃了。皇帝有人送上,和太子臣子们吃过。台下的举子们不容易挤出去,但可以让人把吃的传进来。
三天的高台论文,这里人多,早就有摆小摊儿的过来,吃的和食水都不缺少。
唯一没吃没喝的,就只有台上说话的小二,还有陪着的四个人。就是看守的兵将都可以换人,他们是一动不动的站着,就这份儿精神,举子们先就难为情,也一个不愿意离开。
这是最后半天不是吗?
都想听听还有什么重要内容。
孟至真是有些挺不住,但他也看书成癖,小二说的又很好听,就拿书来解渴抵饿。
小二更是一点儿精神不走,继续往下说。
只见他羽扇轻摇,还真的有几分三国周郎纶巾模样,又容貌俊美,也比得上周郎雄姿英发。侃侃的,愈发的长谈起来。
前面是说名君臣和恶君臣,接下来从诗经开始说起,洋洋洒洒,把他的好记性,和平时的好学暴露无遗。
马浦先开始对小二的着装不满,认为他装神弄鬼,听到这里也佩服他书读的渊博,当个祭酒是绰绰有余。
小二今天这里一个人百家争鸣,从孔子到孟子,从老庄到韩非子,甚至佛经也有一些进去。把儒道佛里的有名人物,尽情地说了一个遍。
他说得意犹未尽,听的人也意犹未尽上来。玉珠更是痴痴进去,暗叹道,不想小二表弟有这样的才华,所以他才能中状元。
天在半下午的时候,小二话锋一收,口吻开始严厉。
“看古今名人,有哪一个不是用心于仁、义、礼、智、信?又有哪一个不用心于这五常的人,是能青史留名的?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当谨守自己言论,时时检查反思。你们中间谁见过自己不要的,加给别人,别人会喜欢?你不施仁德,怎么敢妄求别人仁德!”
“嗡”地一下子,玉珠让打蒙住。
小二接下来说的话她再也听不进去,脑海里只转动着这句话。你不给别人仁义礼智信,又凭什么要别人的仁义礼智信?
你给别人的是猜忌,是怀疑,是不敬重。又凭什么指责别人猜忌,别人怀疑,和别人的不敬重?
一张面庞在玉珠面前浮起,那是个梳着发髻,上有钗环的中年妇人。是常家五个妯娌里排行为二的那个,玉珠心里为她还有打不开结的二奶奶。
玉珠直着眼睛,她一直在说二奶奶不好,二奶奶在与她和好无望时,不甘示弱也说出一些玉珠的不好。
都有不好的习惯,很多的时候是磨合。玉珠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更不能原谅二奶奶,而二奶奶也不肯原谅她。
她正想着,心里迷乎乎找不到出口,“好!”,又是一声叫好把她打醒。抬眼看时,是小二说完,往站的那一排里退回。而看台下面,让叫好声提醒出来的叫好声不断。看来对小二的话有感触的人,并不是玉珠一个。
但玉珠还是不甚明了,下面又有一个太监走上去,把一道圣旨交给袁训宣读。
......
“自太上皇起,待皇亲们不敢有误。定边、福王皆狡嚣小人尔!怎能误朕的仁德!朕宽放定边一族,福王也只阖府诛杀,这就是朕的仁德!天下人想要朕的仁德,拿你们的仁德来换!”
下面就全是痛斥。
“不孝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不义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乱言诽谤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不敬圣人书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知迷而不悟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别说举子们又出一身冷汗,就是玉珠也出了一身。
她迷茫的思绪有了一个口子,那里有些事件乱飞狂舞。玉珠一直认为她的二嫂从此就不是个好人,也认定自己倒了大霉,怎么会和这样的人做一家人。
这个时候话说开,萧战满意的说好,小手一挥。小二正对着皇帝行三拜九叩大礼,衣衫飘逸,带尽缠缠恭敬之态。
“好!”
平地一声叫好声,皇帝再次忍俊不禁。太子也笑个不停:“这就是战哥儿弄出来的热闹。”太子已经耳闻,因为太热闹,京里早就奔走相告。很多人来看,他们不是念书人,听不懂大道理,为的就是看这个叫好声。
又是笑声成片的起来,小二更是满面春风。起身来,羽扇对叫好声这边微微一招,执瑜执璞热烈的招着手,小二含笑以为回应过,轻展衣袂,不慌不忙的说了起来。
......
“昔日尧德高望重,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的人尽吐想说的话。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的人攻击他的过错。是一代名君。
尧传位于舜后,舜品德高尚,四野没有争执,舜是一代名君。
舜传位于禹,治水之功无人能比,舜是一代名君。”
他的语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下面听的人都知道这些故事,但也能听进去。孩子们当成说故事,更听得认真。
“昔日伊尹辅佐商汤,商汤迅速强大。昔日姜子牙辅佐文王,建立周朝。昔日管仲.....昔日张良......昔日诸葛亮......”
小二摇头晃脑:“他们有哪一个不是贤德的好名声呢?又有哪一个是乱言诽谤的名声?”
这一场高台论文的作用,举子们基本都清楚。是为他们不久以前的评论而出来的。如果换成是头一天,小二这样的说,又要引得人心惶然,说不定有一半的人秋闱都不敢下。
但这是第三天,他们亲眼见到身边的人得到黄金和官职。那个卜是早就不知去向,也没有人认得他。都以为个孤僻举子也就罢了,反正能寻找到认得的人,确实是得到赏赐,把举子们的心安抚下来。
小二说的话,他们也就能听得进去。又见到小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历数名臣名君如数家珍,对这祭酒大人的看法都有改观,心想他讲起书来,倒还真是不坏。
小二苦心地打扮,不是只为让他们改观想法。话锋一转,又开始从古代不贤德的皇帝说起,什么商纣,什么秦胡亥等等,又一直说到丧权辱国的“名”臣。
这一通的说,就已经过了午后。
袁家的孩子们带的有午饭,分吃了。皇帝有人送上,和太子臣子们吃过。台下的举子们不容易挤出去,但可以让人把吃的传进来。
三天的高台论文,这里人多,早就有摆小摊儿的过来,吃的和食水都不缺少。
唯一没吃没喝的,就只有台上说话的小二,还有陪着的四个人。就是看守的兵将都可以换人,他们是一动不动的站着,就这份儿精神,举子们先就难为情,也一个不愿意离开。
这是最后半天不是吗?
都想听听还有什么重要内容。
孟至真是有些挺不住,但他也看书成癖,小二说的又很好听,就拿书来解渴抵饿。
小二更是一点儿精神不走,继续往下说。
只见他羽扇轻摇,还真的有几分三国周郎纶巾模样,又容貌俊美,也比得上周郎雄姿英发。侃侃的,愈发的长谈起来。
前面是说名君臣和恶君臣,接下来从诗经开始说起,洋洋洒洒,把他的好记性,和平时的好学暴露无遗。
马浦先开始对小二的着装不满,认为他装神弄鬼,听到这里也佩服他书读的渊博,当个祭酒是绰绰有余。
小二今天这里一个人百家争鸣,从孔子到孟子,从老庄到韩非子,甚至佛经也有一些进去。把儒道佛里的有名人物,尽情地说了一个遍。
他说得意犹未尽,听的人也意犹未尽上来。玉珠更是痴痴进去,暗叹道,不想小二表弟有这样的才华,所以他才能中状元。
天在半下午的时候,小二话锋一收,口吻开始严厉。
“看古今名人,有哪一个不是用心于仁、义、礼、智、信?又有哪一个不用心于这五常的人,是能青史留名的?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当谨守自己言论,时时检查反思。你们中间谁见过自己不要的,加给别人,别人会喜欢?你不施仁德,怎么敢妄求别人仁德!”
“嗡”地一下子,玉珠让打蒙住。
小二接下来说的话她再也听不进去,脑海里只转动着这句话。你不给别人仁义礼智信,又凭什么要别人的仁义礼智信?
你给别人的是猜忌,是怀疑,是不敬重。又凭什么指责别人猜忌,别人怀疑,和别人的不敬重?
一张面庞在玉珠面前浮起,那是个梳着发髻,上有钗环的中年妇人。是常家五个妯娌里排行为二的那个,玉珠心里为她还有打不开结的二奶奶。
玉珠直着眼睛,她一直在说二奶奶不好,二奶奶在与她和好无望时,不甘示弱也说出一些玉珠的不好。
都有不好的习惯,很多的时候是磨合。玉珠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更不能原谅二奶奶,而二奶奶也不肯原谅她。
她正想着,心里迷乎乎找不到出口,“好!”,又是一声叫好把她打醒。抬眼看时,是小二说完,往站的那一排里退回。而看台下面,让叫好声提醒出来的叫好声不断。看来对小二的话有感触的人,并不是玉珠一个。
但玉珠还是不甚明了,下面又有一个太监走上去,把一道圣旨交给袁训宣读。
......
“自太上皇起,待皇亲们不敢有误。定边、福王皆狡嚣小人尔!怎能误朕的仁德!朕宽放定边一族,福王也只阖府诛杀,这就是朕的仁德!天下人想要朕的仁德,拿你们的仁德来换!”
下面就全是痛斥。
“不孝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不义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乱言诽谤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不敬圣人书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知迷而不悟者,怎敢领朕的仁德?”
别说举子们又出一身冷汗,就是玉珠也出了一身。
她迷茫的思绪有了一个口子,那里有些事件乱飞狂舞。玉珠一直认为她的二嫂从此就不是个好人,也认定自己倒了大霉,怎么会和这样的人做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