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_分卷阅读_349
人都有直觉,都相信直觉很准,却未必次次相信直觉,犹其是这直觉太准的时候,就更显得匪夷所思,让人不敢置信。
文章侯兄弟猜得中总结,却猜不中袁训这杂役杂得不管什么事都可以插手。他们猜中以后,自己又暗自摇头,不会不会,这小小年纪的少年——从文章侯的年纪来看袁训是年纪小小;从二老爷嫉恨的心态上来看袁训是蔑视的,也是年纪小小;三老爷是吃惊开始转仰视,也觉得袁训年纪小小——他们抱着对方是“小小年纪”的心思,接下来就只能往一个方向去想。
小小少年空口许大话,与太子殿下有空不成?
文章侯、二老爷、三老爷,都浮出最近的一些闲话。这些闲话都只对着韩氏兄弟来的,是以只有他们几个人听到。
有人对文章侯说,最近风向要变了吧?你儿子攀上的这门亲事显然与太子有所牵连,我们这些闲散的世家,也该咸鱼翻个身不是?
到文章侯这一代,不过是个三代的世家。但京中那些与文章侯府一样无能一样后代纨绔的世家们,因为不走官运,还是引他们为知己。
文章侯此时想起来,抚须暗忖。这定然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才是,哦,是了,殿下并没有受过老太妃的恩情,但他还是能认识到旧人的作用的。文章侯开动脑筋,开始盘算皇后是什么的诞辰,府中还能抽出多少银子给皇后进献一份上好的寿礼……
他这样想的时候,二老爷嘴角下撇,是无意中挂上更多的鄙夷。满满的嫉妒打心眼里涌出来,几乎没把二老爷的心淹死。
就凭他的侄子那德性,也能得到一份儿好的帮助?二老爷不相信韩世拓会交到好朋友,也不相信他成份儿亲事就天下大变。二老爷在心中毛骨悚然的对自己大叫,这是殿下授意,这是殿下授意才是!
殿下的授意,那就应该奔着整个韩家来才是道理。二老爷想自己呆的衙门虽然清水,自己虽然也收些贿赂——能收谁不收呢?海瑞包拯能有几个——但二老爷我算是兢兢业业地当差。没理由太子注目韩家时,只给世子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
二老爷怒从心头起,他借口说方便,起身离开客厅,一路惆怅转回房中。二太太知道这个世子嘴里的“四妹夫”来,又知道丈夫有试探的意思。在厅的另一边儿频频往这里关注,见丈夫起身离去,也跟着回来。
一进门,就见到丈夫在房中呆坐,那样子面容滞着神采并不流动,而喉结上下动着,又似嗓子眼里噎住有话说不出来。
“老爷你怎么了?”二太太倒碗茶送过去。二老爷正喉干渴涩,见茶来得正好,拿在手上一气饮干,那眼珠子渐渐的会动,有种慑人的神气也冒出来。
嗖嗖的,有点儿像宝珠发上的珍珠放白光。
“太太,明天回家去见舅兄,告诉他我的事情放手去办。怕什么!”二老爷忽然豪情大作。而他的豪情,也来得很有理由。
朝廷的风向,本就是一阵子又一阵子。
有一年喜欢词人,凡是会作词的都跟着沾光。地方官里要选送他们,省中大员们要优选他们,生怕一不小心他们进到哪位贵戚的家中,以后不好相见。
又有一年,对以往的大案进行重纠。纠出来有一个御史当时无错。那御史早就去了,但他的后人整个家族全沾了光。
在文章侯二老爷都把袁训蔑视,而认为幕后是太子殿下在伸手后,二老爷就决定了。他求外官的事可以放开手去找人。
以前不敢找的人,大胆去找。
以前不敢结交的人,大胆去寻。
怕什么?
后面有殿下呢。而本朝从前几代开始就是如此,皇帝放权给太子,几代太子都是没有登基开始,就握权于京中。
二老爷眼珠子白光冒得更邪乎时,他的形容儿也就更吓人。他鼓着眼,鼓着腮,额头上全是头盖骨无法自主的鼓起,也恨不能即时多出个大包,像寿星老儿的额头一样,往外凸硌到人才好。
在二太太不明就里的注视之下,二老爷往外面走。厅上还有重要的客人,南安侯祖孙就像是贵客,还有他的胞妹肯前来,也一样是府上贵客,而另外那位“小袁”,身后有太子殿下,也是一样的贵重。
二老爷就再回到厅上待客,见兄长文章侯还在思忖不语。这真是奇怪,当主人的反而沉默起来,说明文章侯心中一直揣摩不定。幸好南安侯祖孙自己可以攀谈,也可以听袁训和别人的对话。
和袁训正在说话的,是韩府上的三老爷。
三老爷没有长兄正在转的弯弯,也没有二哥那样的“魄力”,他就想着和袁训多说几句,多熟悉熟悉,以后有事也好麻烦他。
他正在聊韩世拓离京后,可能经过的地方。
先从大同说起。袁训说他是那里出生,三老爷就以为袁训一定是把侄子送往大同。
大同,在古代算是边城。古代版图中,元朝最大,这个不用怀疑。铁木真铁骑一直打到欧洲,无人能比他的版图更大。再来大唐康熙都有过版图大的时候,但大同在五代后晋时,割于契丹,由辽改名大同。在明代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由千里烽烟金戈铁马而催生。
但大同府外,亦有小城池就是。
三老爷就从大同的官员们开始说,他以为袁训总会认识几个,这就扯得上关系。袁训听他先开始说的,是大同的二等官员,就笑了笑。
外省品级稍高的官员们,京里的人知道并不稀奇。如南安侯三十岁以后就累任大员,别的省中官员们多少能听得到他的名字。
袁训猜测韩三老爷说的这些人,你是邸报上看的呢?还是真的认识?三老爷又恍然大悟的想起来,转向姑丈南安侯,给他笑脸儿:“我说的这些人,以前全是姑丈治下。”南安侯听他东说西说的,不过就是想和袁训套近乎,就故意地道:“我呀,和辅国公来往最多,别的人我都忘记。”
袁训赶快给南安侯递个眼色。你开玩笑可以,但不要对着这几个人提到我舅舅。
三老爷忙景仰,赞叹地道:“辅国公世代镇守大同府,自然姑丈是认得的。”南安侯见袁训有些着急,暗暗好笑。想这个小子在南安侯和辅国公定下他们的亲事以前,南安侯也没有见过袁训,只知道自己就要回到京中,而妹妹要接来京中养老,而这个小子他在京里。
当时袁训在哪里当差,南安侯都没有过问。订他的宝珠亲事的时候,至少是三年前。袁训才十五周岁,就是那一年下的科闱而春闱没下,南安侯就没有多想他当时就已经当差。
回想往事,一个是袁训亲娘舅,一个是宝珠的舅祖父,为袁训宝珠定下亲事的那天酒宴,南安侯就想到一件事。
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弄清楚袁家在宫中有什么支持。这个小子!南安侯又恨得牙痒。他旁敲侧击过袁训几回,袁训都往淑妃身上推开。南安侯才不相信,但又问不出来,又给辅国公去了一封信,交通不便,还没有回信到来。
南安侯忽然觉得今天可以报报仇,就算不能挤兑住这个小子,让他着着急也是好的。南安侯就接住三老爷的话,又是故意地笑:“呵呵,我在山西时,除了辅国公,再就是和几位郡王……”袁训果然动了动,面有急色上来。
而三老爷正在和他们寻关系,几位郡王又都是朝中风云人物,随时可以说得出来,三老爷就接上话笑:“大同府附近的三位郡王,可算是本朝的三大名将,其中……”南安侯也同时在笑:“其中……”
袁训扭头狠瞪这位舅祖父一眼,就差大叫,别对着草包议论我姐夫!
南安侯装着饮茶,把后面半句话咽回去。心中快意,看这小子着急,还真的是舒坦。而三老爷没收到袁训的瞪眼,那眼不是冲着他瞪着,他是继续往下正要说,却冷不防的,一直沉吟的文章侯开口把他打断。
文章侯满面笑容:“呵呵呵呵……咯咯咯……”五六声笑得到最后跟鸡叫似的,让这半边的人只能注意他。
三老爷就住了嘴,想听听长兄闷了半天,闷的是什么宝?而南安侯祖孙和袁训,也把目光投过来。
“小袁呐,我记得中宫娘娘的诞辰,是夏天里吧?”
惊到在座的人。
“噗!吭吭……”南安侯敏锐之极,他喷了茶,然后干咳不已。钟恒沛和几个厅上侍候的家人忙过来给他收拾。
文章侯兄弟猜得中总结,却猜不中袁训这杂役杂得不管什么事都可以插手。他们猜中以后,自己又暗自摇头,不会不会,这小小年纪的少年——从文章侯的年纪来看袁训是年纪小小;从二老爷嫉恨的心态上来看袁训是蔑视的,也是年纪小小;三老爷是吃惊开始转仰视,也觉得袁训年纪小小——他们抱着对方是“小小年纪”的心思,接下来就只能往一个方向去想。
小小少年空口许大话,与太子殿下有空不成?
文章侯、二老爷、三老爷,都浮出最近的一些闲话。这些闲话都只对着韩氏兄弟来的,是以只有他们几个人听到。
有人对文章侯说,最近风向要变了吧?你儿子攀上的这门亲事显然与太子有所牵连,我们这些闲散的世家,也该咸鱼翻个身不是?
到文章侯这一代,不过是个三代的世家。但京中那些与文章侯府一样无能一样后代纨绔的世家们,因为不走官运,还是引他们为知己。
文章侯此时想起来,抚须暗忖。这定然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才是,哦,是了,殿下并没有受过老太妃的恩情,但他还是能认识到旧人的作用的。文章侯开动脑筋,开始盘算皇后是什么的诞辰,府中还能抽出多少银子给皇后进献一份上好的寿礼……
他这样想的时候,二老爷嘴角下撇,是无意中挂上更多的鄙夷。满满的嫉妒打心眼里涌出来,几乎没把二老爷的心淹死。
就凭他的侄子那德性,也能得到一份儿好的帮助?二老爷不相信韩世拓会交到好朋友,也不相信他成份儿亲事就天下大变。二老爷在心中毛骨悚然的对自己大叫,这是殿下授意,这是殿下授意才是!
殿下的授意,那就应该奔着整个韩家来才是道理。二老爷想自己呆的衙门虽然清水,自己虽然也收些贿赂——能收谁不收呢?海瑞包拯能有几个——但二老爷我算是兢兢业业地当差。没理由太子注目韩家时,只给世子一个人大开方便之门。
二老爷怒从心头起,他借口说方便,起身离开客厅,一路惆怅转回房中。二太太知道这个世子嘴里的“四妹夫”来,又知道丈夫有试探的意思。在厅的另一边儿频频往这里关注,见丈夫起身离去,也跟着回来。
一进门,就见到丈夫在房中呆坐,那样子面容滞着神采并不流动,而喉结上下动着,又似嗓子眼里噎住有话说不出来。
“老爷你怎么了?”二太太倒碗茶送过去。二老爷正喉干渴涩,见茶来得正好,拿在手上一气饮干,那眼珠子渐渐的会动,有种慑人的神气也冒出来。
嗖嗖的,有点儿像宝珠发上的珍珠放白光。
“太太,明天回家去见舅兄,告诉他我的事情放手去办。怕什么!”二老爷忽然豪情大作。而他的豪情,也来得很有理由。
朝廷的风向,本就是一阵子又一阵子。
有一年喜欢词人,凡是会作词的都跟着沾光。地方官里要选送他们,省中大员们要优选他们,生怕一不小心他们进到哪位贵戚的家中,以后不好相见。
又有一年,对以往的大案进行重纠。纠出来有一个御史当时无错。那御史早就去了,但他的后人整个家族全沾了光。
在文章侯二老爷都把袁训蔑视,而认为幕后是太子殿下在伸手后,二老爷就决定了。他求外官的事可以放开手去找人。
以前不敢找的人,大胆去找。
以前不敢结交的人,大胆去寻。
怕什么?
后面有殿下呢。而本朝从前几代开始就是如此,皇帝放权给太子,几代太子都是没有登基开始,就握权于京中。
二老爷眼珠子白光冒得更邪乎时,他的形容儿也就更吓人。他鼓着眼,鼓着腮,额头上全是头盖骨无法自主的鼓起,也恨不能即时多出个大包,像寿星老儿的额头一样,往外凸硌到人才好。
在二太太不明就里的注视之下,二老爷往外面走。厅上还有重要的客人,南安侯祖孙就像是贵客,还有他的胞妹肯前来,也一样是府上贵客,而另外那位“小袁”,身后有太子殿下,也是一样的贵重。
二老爷就再回到厅上待客,见兄长文章侯还在思忖不语。这真是奇怪,当主人的反而沉默起来,说明文章侯心中一直揣摩不定。幸好南安侯祖孙自己可以攀谈,也可以听袁训和别人的对话。
和袁训正在说话的,是韩府上的三老爷。
三老爷没有长兄正在转的弯弯,也没有二哥那样的“魄力”,他就想着和袁训多说几句,多熟悉熟悉,以后有事也好麻烦他。
他正在聊韩世拓离京后,可能经过的地方。
先从大同说起。袁训说他是那里出生,三老爷就以为袁训一定是把侄子送往大同。
大同,在古代算是边城。古代版图中,元朝最大,这个不用怀疑。铁木真铁骑一直打到欧洲,无人能比他的版图更大。再来大唐康熙都有过版图大的时候,但大同在五代后晋时,割于契丹,由辽改名大同。在明代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由千里烽烟金戈铁马而催生。
但大同府外,亦有小城池就是。
三老爷就从大同的官员们开始说,他以为袁训总会认识几个,这就扯得上关系。袁训听他先开始说的,是大同的二等官员,就笑了笑。
外省品级稍高的官员们,京里的人知道并不稀奇。如南安侯三十岁以后就累任大员,别的省中官员们多少能听得到他的名字。
袁训猜测韩三老爷说的这些人,你是邸报上看的呢?还是真的认识?三老爷又恍然大悟的想起来,转向姑丈南安侯,给他笑脸儿:“我说的这些人,以前全是姑丈治下。”南安侯听他东说西说的,不过就是想和袁训套近乎,就故意地道:“我呀,和辅国公来往最多,别的人我都忘记。”
袁训赶快给南安侯递个眼色。你开玩笑可以,但不要对着这几个人提到我舅舅。
三老爷忙景仰,赞叹地道:“辅国公世代镇守大同府,自然姑丈是认得的。”南安侯见袁训有些着急,暗暗好笑。想这个小子在南安侯和辅国公定下他们的亲事以前,南安侯也没有见过袁训,只知道自己就要回到京中,而妹妹要接来京中养老,而这个小子他在京里。
当时袁训在哪里当差,南安侯都没有过问。订他的宝珠亲事的时候,至少是三年前。袁训才十五周岁,就是那一年下的科闱而春闱没下,南安侯就没有多想他当时就已经当差。
回想往事,一个是袁训亲娘舅,一个是宝珠的舅祖父,为袁训宝珠定下亲事的那天酒宴,南安侯就想到一件事。
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弄清楚袁家在宫中有什么支持。这个小子!南安侯又恨得牙痒。他旁敲侧击过袁训几回,袁训都往淑妃身上推开。南安侯才不相信,但又问不出来,又给辅国公去了一封信,交通不便,还没有回信到来。
南安侯忽然觉得今天可以报报仇,就算不能挤兑住这个小子,让他着着急也是好的。南安侯就接住三老爷的话,又是故意地笑:“呵呵,我在山西时,除了辅国公,再就是和几位郡王……”袁训果然动了动,面有急色上来。
而三老爷正在和他们寻关系,几位郡王又都是朝中风云人物,随时可以说得出来,三老爷就接上话笑:“大同府附近的三位郡王,可算是本朝的三大名将,其中……”南安侯也同时在笑:“其中……”
袁训扭头狠瞪这位舅祖父一眼,就差大叫,别对着草包议论我姐夫!
南安侯装着饮茶,把后面半句话咽回去。心中快意,看这小子着急,还真的是舒坦。而三老爷没收到袁训的瞪眼,那眼不是冲着他瞪着,他是继续往下正要说,却冷不防的,一直沉吟的文章侯开口把他打断。
文章侯满面笑容:“呵呵呵呵……咯咯咯……”五六声笑得到最后跟鸡叫似的,让这半边的人只能注意他。
三老爷就住了嘴,想听听长兄闷了半天,闷的是什么宝?而南安侯祖孙和袁训,也把目光投过来。
“小袁呐,我记得中宫娘娘的诞辰,是夏天里吧?”
惊到在座的人。
“噗!吭吭……”南安侯敏锐之极,他喷了茶,然后干咳不已。钟恒沛和几个厅上侍候的家人忙过来给他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