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纪事_分卷阅读_347
好在老孙氏不久回来---南安侯夫人也没有大事,就是一时的昏了---重新攀谈起来,老太太没有功夫理会玉珠,玉珠只能作罢。
这边的客人主人,客人客人的混战结束,另半边厅上,坐着的男人们中间也不能算太平。
主位上,坐的是文章侯,下面是二老爷三老爷排开。客位上,南安侯最长,南安世子钟恒沛在次首,最下面的,想当然是袁训。
但厅上主人们的目光,却更多的在关注袁训。
在韩世拓的口中,提到袁训他就信任,提到袁训他就骄傲,勾起父亲和叔叔们的无限好奇心。要知道世子就是提到姑老爷南安侯时,也没有这样大的信任。
文章侯等人,包括还死抱着姑丈对姑母不好的二老爷,从官场亲戚等各个方面上来说,都打心里愿意和南安侯和好。
但是和好,不代表他们的心里就是一片坦途,相反的,还是格格登登的,不时要让旧事绊自己一下。
韩世拓也是一样,对南安侯不能做到完全的心里舒服。再加上和南安侯相比,袁训不过是才结的亲戚,他就肯帮自己筹划的周周全全的,韩世拓面对父亲时,自然是大夸特夸掌珠的四妹夫。
自然,也影射了一切的亲戚,包括南安侯在内。
他的父亲文章侯不能理解儿子的这段心思,因为作为一个中年人,自认老于世故---他自己认的,自认有一双法眼----他自己想的,文章侯认为袁训在说大话。
就凭你?
也敢夸口把我废了一半的儿子弄去当官?
文章侯想这只能还是姑丈在里面起作用,但是他心里影影绰绰的,又不能完全忽略袁训,又用尽法子打听不到袁训的来历,就形成一种很想了解的奇特关注。
不但他是这种心情,他的弟弟们二老爷三老爷全是这种心情。于是,才一坐下来,这几兄弟的眸子,就有意无意的在袁训身上扫视。
袁训警觉。
这兄弟几个准备抽风?刚才祖母和他们家的女眷们水面无波水底波澜的来往了一回,这些男人们觉得不赢,又寻上我了?
他就去看南安侯和钟恒沛,南安侯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斜对文章侯兄弟,隐隐的有鄙夷,还有不屑。
这兄弟几个人,没有一个是好鸟。
南安侯是这样发的暗示,袁训也是这样的收到。袁训就直直身子,先自己掂量一下。在座的他年纪最小,这年纪轻呢,有时候有别人眼里又另是一个名词:资格浅。
这个道理是他打小儿书上学到的,但根深蒂固刻在心里,却是在表兄太子府上深印的。初去乍到的人,哪怕是个老杂役,都敢说你几句,说你诸事不懂。
所以别人看你好欺负,不扎一下子不会回头。
袁训就暗暗好笑,对面的那几兄弟,年伯叔叔们,你们想来欺负我,先想想我在哪里当差最好,我掂量了,你们也掂量一下子再开口吧。
“呵呵,小袁呐,”袁训才想到这里,文章侯先开了口。他见到别人是这样的称呼袁训,觉得挺亲切,也这样的叫。
袁训也真的是年青,就在座中欠欠身子,亦表示对这个称呼没有异议。陪个笑脸儿:“侯爷有什么说的?”
文章侯府几兄弟也是俊美男人,但见到这个少年的一笑,有如日头绽放在屋子里,兄弟几个顿时对南安侯再次钦佩,都在想,这样的少年,亏他是怎么找出来的。
于是兄弟们背后的猜测,就再次浮现出来。
他们从知道安家进京后的家事以后,就多想一句,认为姑丈犯傻。
这么好的少年,又是不到当差的年纪就在太子府上当差,说没有来历谁会信呢?既然有来历,南安侯府里姑娘也有数个,怎么不许给自己的亲孙女儿呢?
三兄弟加上不在这里的四老爷,一直有个猜测,今天很想验证一下。
当一个大好少年,不许给自己家里的姑娘时,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许不得。二老爷从袁训就座后,就频频地把他的面容和南安侯套在一起,他先入为主,越套越觉得有可能。
越觉得有可能,二老爷就好似拿住南安侯和袁训的把柄,笑得奇奇怪怪的,在心里转悠着。听兄长和袁训攀谈起来,二老爷就用心听着,伺机好把自己的疑惑插进去,如果是真的,那姑丈今天可有些丢人。
就是世子,你以为也别再夸口说什么有了好亲戚,其实这亲戚还是没跑出旧亲戚南安侯的家里。
文章侯笑容可掬:“小袁,你是哪里人氏?”袁训就抬眸,不用问他也知道这一家人打听过自己。他的籍贯从不隐瞒,就回道:“我是山西大同府出生,在大同长大。”
文章侯才哦上一声,二老爷笑得别有用心,对南安侯道:“姑丈在山西为官数载,难怪能为他早早地在太子府上寻份儿差使。”
南安侯和袁训全是聪明过人,一听就知道这位想得远。南安侯还不动声色,而袁训则是找补上一句,对文章侯含笑:“和宫里淑妃娘娘本是同乡。”
二老爷即刻哑了嗓子。
南安侯这个时候开口,慢条斯理地道:“我在山西为官的时候,谁又认得小袁?我不比老二,你在京里当官,在京里认得的人才真的是多。估计小孩子也认得几个。”
二老爷狼狈的捧起茶碗当掩饰。
韩家几兄弟,都当过花花公子。二老爷至今还是青楼上风流客,而在十数年前,更是让一个青楼过气头牌讹诈,拖着个儿子说是二老爷的,在文章侯府门外闹了好几天,花了一千两银子才打发走。
二老爷暗暗惊心,十数年前的事,姑丈远在京外,韩家又不和钟家三位老爷走动,他是怎么知道的?
当时这事情压下去算快的。
他才惊到这里,袁训怎么会放过他。袁训对文章侯的是解释,对二老爷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朗朗地对南安侯道:“舅祖父这话有什么出处不成?不过依我来看,二老爷不是认得的小孩子多,是认得的铺子掌柜多吧?”
二老爷脊梁骨后面“吸溜”一声,一道冷汗直落到系腰的汗巾子上。
他那茶碗更举得高高的,挡住自己神色,更加的惊疑不定。
自己的私事,这个少年是怎么知道的?
老爷们都在外面有铺子,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二老爷瞒着二太太,又在外面和人入股,他入股的铺子,全是女掌柜的。自然他的人,也一样的不时奉陪上去。
袁训见他吃惊,暗暗好笑。心想你也太大意,敢把玩笑开到我的头上。好好想想我在哪里当差,我家大姨姐和你侄子作亲事的时候,你不是去打听过我是不是太子面前得宠?
问的是谁,我都知道。
坐下还没有说十句话,厅堂上就*辣起来。三老爷见势头不对,就打个哈哈岔开话题:“有铺子是好事情,谁家没有铺子,”三老爷最想问的,是袁训肚子里对当官还有没有别的主张,他把话题接过来,就摆出一脸关切,问道:“听说你要下春闱呢?”
这边的客人主人,客人客人的混战结束,另半边厅上,坐着的男人们中间也不能算太平。
主位上,坐的是文章侯,下面是二老爷三老爷排开。客位上,南安侯最长,南安世子钟恒沛在次首,最下面的,想当然是袁训。
但厅上主人们的目光,却更多的在关注袁训。
在韩世拓的口中,提到袁训他就信任,提到袁训他就骄傲,勾起父亲和叔叔们的无限好奇心。要知道世子就是提到姑老爷南安侯时,也没有这样大的信任。
文章侯等人,包括还死抱着姑丈对姑母不好的二老爷,从官场亲戚等各个方面上来说,都打心里愿意和南安侯和好。
但是和好,不代表他们的心里就是一片坦途,相反的,还是格格登登的,不时要让旧事绊自己一下。
韩世拓也是一样,对南安侯不能做到完全的心里舒服。再加上和南安侯相比,袁训不过是才结的亲戚,他就肯帮自己筹划的周周全全的,韩世拓面对父亲时,自然是大夸特夸掌珠的四妹夫。
自然,也影射了一切的亲戚,包括南安侯在内。
他的父亲文章侯不能理解儿子的这段心思,因为作为一个中年人,自认老于世故---他自己认的,自认有一双法眼----他自己想的,文章侯认为袁训在说大话。
就凭你?
也敢夸口把我废了一半的儿子弄去当官?
文章侯想这只能还是姑丈在里面起作用,但是他心里影影绰绰的,又不能完全忽略袁训,又用尽法子打听不到袁训的来历,就形成一种很想了解的奇特关注。
不但他是这种心情,他的弟弟们二老爷三老爷全是这种心情。于是,才一坐下来,这几兄弟的眸子,就有意无意的在袁训身上扫视。
袁训警觉。
这兄弟几个准备抽风?刚才祖母和他们家的女眷们水面无波水底波澜的来往了一回,这些男人们觉得不赢,又寻上我了?
他就去看南安侯和钟恒沛,南安侯给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斜对文章侯兄弟,隐隐的有鄙夷,还有不屑。
这兄弟几个人,没有一个是好鸟。
南安侯是这样发的暗示,袁训也是这样的收到。袁训就直直身子,先自己掂量一下。在座的他年纪最小,这年纪轻呢,有时候有别人眼里又另是一个名词:资格浅。
这个道理是他打小儿书上学到的,但根深蒂固刻在心里,却是在表兄太子府上深印的。初去乍到的人,哪怕是个老杂役,都敢说你几句,说你诸事不懂。
所以别人看你好欺负,不扎一下子不会回头。
袁训就暗暗好笑,对面的那几兄弟,年伯叔叔们,你们想来欺负我,先想想我在哪里当差最好,我掂量了,你们也掂量一下子再开口吧。
“呵呵,小袁呐,”袁训才想到这里,文章侯先开了口。他见到别人是这样的称呼袁训,觉得挺亲切,也这样的叫。
袁训也真的是年青,就在座中欠欠身子,亦表示对这个称呼没有异议。陪个笑脸儿:“侯爷有什么说的?”
文章侯府几兄弟也是俊美男人,但见到这个少年的一笑,有如日头绽放在屋子里,兄弟几个顿时对南安侯再次钦佩,都在想,这样的少年,亏他是怎么找出来的。
于是兄弟们背后的猜测,就再次浮现出来。
他们从知道安家进京后的家事以后,就多想一句,认为姑丈犯傻。
这么好的少年,又是不到当差的年纪就在太子府上当差,说没有来历谁会信呢?既然有来历,南安侯府里姑娘也有数个,怎么不许给自己的亲孙女儿呢?
三兄弟加上不在这里的四老爷,一直有个猜测,今天很想验证一下。
当一个大好少年,不许给自己家里的姑娘时,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许不得。二老爷从袁训就座后,就频频地把他的面容和南安侯套在一起,他先入为主,越套越觉得有可能。
越觉得有可能,二老爷就好似拿住南安侯和袁训的把柄,笑得奇奇怪怪的,在心里转悠着。听兄长和袁训攀谈起来,二老爷就用心听着,伺机好把自己的疑惑插进去,如果是真的,那姑丈今天可有些丢人。
就是世子,你以为也别再夸口说什么有了好亲戚,其实这亲戚还是没跑出旧亲戚南安侯的家里。
文章侯笑容可掬:“小袁,你是哪里人氏?”袁训就抬眸,不用问他也知道这一家人打听过自己。他的籍贯从不隐瞒,就回道:“我是山西大同府出生,在大同长大。”
文章侯才哦上一声,二老爷笑得别有用心,对南安侯道:“姑丈在山西为官数载,难怪能为他早早地在太子府上寻份儿差使。”
南安侯和袁训全是聪明过人,一听就知道这位想得远。南安侯还不动声色,而袁训则是找补上一句,对文章侯含笑:“和宫里淑妃娘娘本是同乡。”
二老爷即刻哑了嗓子。
南安侯这个时候开口,慢条斯理地道:“我在山西为官的时候,谁又认得小袁?我不比老二,你在京里当官,在京里认得的人才真的是多。估计小孩子也认得几个。”
二老爷狼狈的捧起茶碗当掩饰。
韩家几兄弟,都当过花花公子。二老爷至今还是青楼上风流客,而在十数年前,更是让一个青楼过气头牌讹诈,拖着个儿子说是二老爷的,在文章侯府门外闹了好几天,花了一千两银子才打发走。
二老爷暗暗惊心,十数年前的事,姑丈远在京外,韩家又不和钟家三位老爷走动,他是怎么知道的?
当时这事情压下去算快的。
他才惊到这里,袁训怎么会放过他。袁训对文章侯的是解释,对二老爷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朗朗地对南安侯道:“舅祖父这话有什么出处不成?不过依我来看,二老爷不是认得的小孩子多,是认得的铺子掌柜多吧?”
二老爷脊梁骨后面“吸溜”一声,一道冷汗直落到系腰的汗巾子上。
他那茶碗更举得高高的,挡住自己神色,更加的惊疑不定。
自己的私事,这个少年是怎么知道的?
老爷们都在外面有铺子,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二老爷瞒着二太太,又在外面和人入股,他入股的铺子,全是女掌柜的。自然他的人,也一样的不时奉陪上去。
袁训见他吃惊,暗暗好笑。心想你也太大意,敢把玩笑开到我的头上。好好想想我在哪里当差,我家大姨姐和你侄子作亲事的时候,你不是去打听过我是不是太子面前得宠?
问的是谁,我都知道。
坐下还没有说十句话,厅堂上就*辣起来。三老爷见势头不对,就打个哈哈岔开话题:“有铺子是好事情,谁家没有铺子,”三老爷最想问的,是袁训肚子里对当官还有没有别的主张,他把话题接过来,就摆出一脸关切,问道:“听说你要下春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