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田园日常_分卷阅读_208
颜越猜到了他的顾虑,轻轻一笑,“如果郑主任是担心资金的话,这一点可以放心。”
郑新河深深地看了颜越一眼,“这个投资不是小数目。”
“我知道。”颜越轻描淡写地说着:“事实上,是凤城政府现在有一个科技扶持项目,我觉得我们很适合,有了政府的背景,竹刚的推广也会更加的顺利。”
听到颜越能搭上政府的关系,郑新河只是略微考虑就同意了颜越的提议。如果真能和政府合作,他们也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
两人谈妥之后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政府方面的合作由颜越出面,陆凌西开始了进化南竹的繁殖。对于这一点,郑新河比陆凌西还要上心。
一般而言,竹子的繁殖以埋鞭、埋秆、埋节等传统的无性繁殖为主,但陆凌西手头进化的竹子只有一株,想要通过传统方式成林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正好他身边有郑新河这个专家在,陆凌西特意把邱田花圃那边的实验室空出来进行了竹子组织培养育苗。依着郑新河的说法,通过组培育苗,一个芽一年至少可繁一万株苗。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增殖系数高,并且质量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与亲本优良植株完全一致的大量植株用于建造人工竹林。
郑新河在进行了组培育苗后,又问陆凌西打算把竹林建在什么地方。他的意思是南竹的产地多在蜀川一带,陆凌西发现的虽然是变异的南竹,但总归生长环境不会相差太大,最好他们把竹林也建在蜀川,但陆凌西不太愿意离开凤城,想把竹林直接建在凤城的郊区。他这么一说郑新河直接觉得他是在瞎胡闹。
“南竹对土壤要求比一般的树种高,既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凤城这里怎么会适合培植竹林?”
“花圃里面移植的几株竹子现在长的很好,凤城的土壤未必不适合南竹的生长。”陆凌西认真道。他知道郑新河是竹子专家,但他对净化后的土壤十分有信心。再说如果真把竹林建在蜀川那边,离得凤城太远很多事都不方便。
因着陆凌西的坚持,郑新河不得不跟着他跑了几趟凤城郊区,亲自测量了附近的土壤成分,以确定这些土壤适合南竹的生长。测量结果让郑新河十分惊讶,不仅是因为这些土壤适合南竹的生长,更是因为这些土壤少见的没有任何的污染,不像他见过的其他土壤里面沉淀了太多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
“这附近……”郑新河疑惑地看向了周围,在他的心里凤城一向是重污染区域,怎么会有这么干净的土壤?他对这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犹豫地看了陆凌西好几眼,但转念一想陆凌西的年纪,他不觉得陆凌西会知道这些,也就压下了疑问什么都没说。
“郑叔叔可以吗?”陆凌西看郑新河盯着土壤成分检测结果看半天,忍不住开口问道。
郑新河忍着不解点了点头。
在确定了附近的土壤合适之后,陆凌西和颜越回了灵水村一趟。两人看上了灵水村北边的两座小山头。因为是要建竹林,山谷、山麓、山腰都可以长,没必要占用村子里的耕地。而且比起用于耕种的田地,山头的承包价格更便宜。陆凌西已经看过了,这两座山头堪堪包括在柳树生态群落的净化范围内,正好用来栽种竹林。
他和李大爷这么一说,李大爷当即就操心上了。“小西想要种竹子是好事,可咱们这里能种吗?别是长不了赔了钱就不好了。”
“能种。”陆凌西肯定道,“我都看过了。”
李大爷松了一口气,带着两人去找村长李大磊。李大磊一听他们要承包山头种竹子,先是愣了半天,反应过来第一句也是,“咱们这能种吗?别种不了赔钱。”多半年的相处下来,李大磊可是把颜越和陆凌西当做村里的自己人。他首先想的不是两人承包山头为村里创收,而是万一赔了钱咋办?
颜越知道李大磊是好意,主动解释说:“没事,请了中京的专家看了,这附近的地可以种竹子。”
一听说是专家看了,李大磊立刻放下了心。村里人就是这样,对中京的专家有种盲目的迷信。
两人办好手续后,又托着李大爷在村里找几个老实厚道点的人。竹林的养护看守需要人手,只靠他们几个肯定是不够的。
“行,这件事交给我。”
李大爷一口答应了下来。微园艺给的工钱不少,村里不少人都想来,招人不是什么难事。
142恩赐
整个三月,陆凌西都在操心着进化后的南竹繁殖的事。郑新河有事先回了中京,特意安排了他的几个学生过来,专门负责这件事。
四月初,凤城的气温已经达到了平均25摄氏度,陆凌西有次听到其中的一个学生低声咒骂这种鬼天气,担心会影响竹子从实验室的器皿中移植到土里。毕竟新生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十分高,如果土壤蓄水不够,只能靠人工后期洒水了。
事实上,自入春以来整个华国北方陆陆续续下雨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隐隐已经有了干旱的迹象。很多地方的春耕都受了影响,缺水已经是目前北方最大的难题。这些郑新河都知道,和陆凌西在电话中说起的时候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陆凌西没有像郑新河这样担忧,他去灵水村看过几次,完全没有发现干旱的迹象。因着大柳树三级进化的蓄水功能,它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水和灵水河中吸足了水分,进而通过根系排出地面。整个柳树生态群落覆盖的范围内,土壤的含水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暂时还看不出缺水。
他这样跟郑新河说,郑新河似乎并不怎么相信,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明,但潜台词是陆凌西不用这样安慰他,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陆凌西有些恹恹地挂断了电话,打算等郑新河过几天来了凤城亲自带他去灵水村看看。
他心情不好,颜越一眼就看了出来,放下手中的文件,对着陆凌西招了招手,问着:“怎么?和郑新河又有分歧了?”
陆凌西摇摇头,坐到颜越的身边告诉了他郑新河的担忧。颜越习惯地把陆凌西揽到了怀里,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好笑着说:“小西也是担心这个?我们不是已经去灵水村看过并不缺水吗?”
“问题是郑叔叔不相信,他总觉得我是在忽悠他。虽然郑叔叔嘴上不说,他心里肯定是想当初要是把竹林建在蜀川就好了,也就不会担心遇到干旱了。”陆凌西郁闷道。
颜越微微皱眉,郑新河人不错,但在某些方面确有一些顽固的坚持。微园艺情况特殊,有些事无法像郑新河解释,这一个月他们已经有过几次小的分歧了。他安抚地在陆凌西头上亲了亲,柔声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让我和郑新河说。”
郑新河深深地看了颜越一眼,“这个投资不是小数目。”
“我知道。”颜越轻描淡写地说着:“事实上,是凤城政府现在有一个科技扶持项目,我觉得我们很适合,有了政府的背景,竹刚的推广也会更加的顺利。”
听到颜越能搭上政府的关系,郑新河只是略微考虑就同意了颜越的提议。如果真能和政府合作,他们也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
两人谈妥之后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政府方面的合作由颜越出面,陆凌西开始了进化南竹的繁殖。对于这一点,郑新河比陆凌西还要上心。
一般而言,竹子的繁殖以埋鞭、埋秆、埋节等传统的无性繁殖为主,但陆凌西手头进化的竹子只有一株,想要通过传统方式成林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正好他身边有郑新河这个专家在,陆凌西特意把邱田花圃那边的实验室空出来进行了竹子组织培养育苗。依着郑新河的说法,通过组培育苗,一个芽一年至少可繁一万株苗。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增殖系数高,并且质量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与亲本优良植株完全一致的大量植株用于建造人工竹林。
郑新河在进行了组培育苗后,又问陆凌西打算把竹林建在什么地方。他的意思是南竹的产地多在蜀川一带,陆凌西发现的虽然是变异的南竹,但总归生长环境不会相差太大,最好他们把竹林也建在蜀川,但陆凌西不太愿意离开凤城,想把竹林直接建在凤城的郊区。他这么一说郑新河直接觉得他是在瞎胡闹。
“南竹对土壤要求比一般的树种高,既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凤城这里怎么会适合培植竹林?”
“花圃里面移植的几株竹子现在长的很好,凤城的土壤未必不适合南竹的生长。”陆凌西认真道。他知道郑新河是竹子专家,但他对净化后的土壤十分有信心。再说如果真把竹林建在蜀川那边,离得凤城太远很多事都不方便。
因着陆凌西的坚持,郑新河不得不跟着他跑了几趟凤城郊区,亲自测量了附近的土壤成分,以确定这些土壤适合南竹的生长。测量结果让郑新河十分惊讶,不仅是因为这些土壤适合南竹的生长,更是因为这些土壤少见的没有任何的污染,不像他见过的其他土壤里面沉淀了太多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
“这附近……”郑新河疑惑地看向了周围,在他的心里凤城一向是重污染区域,怎么会有这么干净的土壤?他对这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犹豫地看了陆凌西好几眼,但转念一想陆凌西的年纪,他不觉得陆凌西会知道这些,也就压下了疑问什么都没说。
“郑叔叔可以吗?”陆凌西看郑新河盯着土壤成分检测结果看半天,忍不住开口问道。
郑新河忍着不解点了点头。
在确定了附近的土壤合适之后,陆凌西和颜越回了灵水村一趟。两人看上了灵水村北边的两座小山头。因为是要建竹林,山谷、山麓、山腰都可以长,没必要占用村子里的耕地。而且比起用于耕种的田地,山头的承包价格更便宜。陆凌西已经看过了,这两座山头堪堪包括在柳树生态群落的净化范围内,正好用来栽种竹林。
他和李大爷这么一说,李大爷当即就操心上了。“小西想要种竹子是好事,可咱们这里能种吗?别是长不了赔了钱就不好了。”
“能种。”陆凌西肯定道,“我都看过了。”
李大爷松了一口气,带着两人去找村长李大磊。李大磊一听他们要承包山头种竹子,先是愣了半天,反应过来第一句也是,“咱们这能种吗?别种不了赔钱。”多半年的相处下来,李大磊可是把颜越和陆凌西当做村里的自己人。他首先想的不是两人承包山头为村里创收,而是万一赔了钱咋办?
颜越知道李大磊是好意,主动解释说:“没事,请了中京的专家看了,这附近的地可以种竹子。”
一听说是专家看了,李大磊立刻放下了心。村里人就是这样,对中京的专家有种盲目的迷信。
两人办好手续后,又托着李大爷在村里找几个老实厚道点的人。竹林的养护看守需要人手,只靠他们几个肯定是不够的。
“行,这件事交给我。”
李大爷一口答应了下来。微园艺给的工钱不少,村里不少人都想来,招人不是什么难事。
142恩赐
整个三月,陆凌西都在操心着进化后的南竹繁殖的事。郑新河有事先回了中京,特意安排了他的几个学生过来,专门负责这件事。
四月初,凤城的气温已经达到了平均25摄氏度,陆凌西有次听到其中的一个学生低声咒骂这种鬼天气,担心会影响竹子从实验室的器皿中移植到土里。毕竟新生的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十分高,如果土壤蓄水不够,只能靠人工后期洒水了。
事实上,自入春以来整个华国北方陆陆续续下雨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隐隐已经有了干旱的迹象。很多地方的春耕都受了影响,缺水已经是目前北方最大的难题。这些郑新河都知道,和陆凌西在电话中说起的时候不免有些忧心忡忡。
陆凌西没有像郑新河这样担忧,他去灵水村看过几次,完全没有发现干旱的迹象。因着大柳树三级进化的蓄水功能,它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水和灵水河中吸足了水分,进而通过根系排出地面。整个柳树生态群落覆盖的范围内,土壤的含水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暂时还看不出缺水。
他这样跟郑新河说,郑新河似乎并不怎么相信,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明,但潜台词是陆凌西不用这样安慰他,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陆凌西有些恹恹地挂断了电话,打算等郑新河过几天来了凤城亲自带他去灵水村看看。
他心情不好,颜越一眼就看了出来,放下手中的文件,对着陆凌西招了招手,问着:“怎么?和郑新河又有分歧了?”
陆凌西摇摇头,坐到颜越的身边告诉了他郑新河的担忧。颜越习惯地把陆凌西揽到了怀里,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好笑着说:“小西也是担心这个?我们不是已经去灵水村看过并不缺水吗?”
“问题是郑叔叔不相信,他总觉得我是在忽悠他。虽然郑叔叔嘴上不说,他心里肯定是想当初要是把竹林建在蜀川就好了,也就不会担心遇到干旱了。”陆凌西郁闷道。
颜越微微皱眉,郑新河人不错,但在某些方面确有一些顽固的坚持。微园艺情况特殊,有些事无法像郑新河解释,这一个月他们已经有过几次小的分歧了。他安抚地在陆凌西头上亲了亲,柔声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让我和郑新河说。”